苏联国民经济计划学 〔苏)M·3·鲍尔T·B·鲁金娜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1页========== 苏联国民经济计划学 〔苏)M3·鲍尔.B鲁金娜主编 翻译尤艳琴惠周怀校订刘晓郑友敬胡乃武 本书经苏联高等和中等专业教育部审定为高等院校经济专业教科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2页========== 苏联国民经济计划学 〔苏)M3·鲍尔T·B·鲁金娜主编 翻译尤艳琴惠周怀校订刘晓郑友敬胡乃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北京西郊海淀路39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印刷广印刷(北京鼓楼西大石桥胡同61号)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 开本:850×1:68毫米32开印张:10,251982年6月第1版1982年6月第1次印刷字数:262,000册数:11,000统一书号,4011442定价:1.05元 ==========第3页========== 前言 计划工作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和社会发展管理系统的中心环节,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形式,它的内容包括制定计划草案,论证计划任务的合理性,实现计划任务的可能性,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 《苏联国民经济计划学》教程的研究课题是行为机制问题和如何运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问题,其目的是保证国民经济沿着共产主义建设的道路有计划地发展。 国民经济计划学是建立在运用经济和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基础上的一门科学,具有系统的性质。在这个系统中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体现在苏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国民经济计划的各个方面。 计划学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一般理论为依据,同时,具有自己独特的方法论以及编制计划的统一逻辑、方法论原理、计划工作中的系统综合法和目标规划法、计划体系和计划指标体系、制定和论证最优计划的方法等等。 在编制和执行国民经济各部门、联合公司和企业的发展计划时,部门经济学家运用和发展了国民经济计划的方法论原理。计划学作为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重要工具,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正如苏共二十五大所指出的:完善计划工作,这是现阶段我国经济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 根据苏共二十五大和大会之后几次中央全会的决议,根据苏联宪法有关条款,苏共中央于1979年7月12日作出“关于进一步完善冤济机制和党政机关的任务的决议”,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联 1 ==========第4页========== 合作出“关于改进计划工作和加强经济机制对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质量的影响的决议”。这个决议规定的一系列措施,是为了提高计划和管理水平,以大大提高社会生产效果,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苏联经济,提高苏联人民的物质福利。 国民经济计划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对于培养各种专业的经济工作者占有特殊的地位。通过学习,他们将懂得,社会主义在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胜利的全部历史,都是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科学管理以及计划工作紧密相联的。 本书除论述计划学的原理之外,还帮助经济工作者掌握有关进行预测、制定规划的逻辑、原则、系统综合法、目标规划法,以及论证从企业、联合公司到部门和从行政区到整个国民经济各级计划的最优化方法。 本书作者为:经济学博士、教授M·3·鲍尔、经济学副博士、 副教授·B·鲁金娜、经济学博士I·B·阿尔捷莫娃、经济学副 博士A·A·巴拉绍娃、经济学博士、教授任·M·布兹里亚科夫、 经济学副博士、副教授旺·贝切包、经济学副博士、副教授·C· 瓦维洛娃、经济学副博土、副教授M·C·杜道娃、经济学副博士、 副教授E·Π·叶戈洛娃、经济学副博士、副教授B··扎依采夫、 经济学副博士、副教授C·A·罗戈维诺夫、技术科学副博士、副教 授红·A米涅叶娃、技术科学副博士、副教授B·A·米茨凯维奇、 经济学副博士A·下·波罗达索夫、B·了·皮亚坚科、经济学博士 E·C·鲁萨诺夫、经济学副博士A·C·谢里瓦诺夫、经济学副博 士、副教授B·B·斯列勃尼克。 ==========第5页========== ΠnaHupoBaHHe HapoHoro xosscTBa CCCPTIon peπakmne M,3·Bopa..B·yKHHO MocKBa《Bitcma分世KoIa》1980 ==========第6页========== 目 录 前 言…… 第一篇 苏联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 理论、方法和组织 第一章苏联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理论的研究对象……8 第一节国民经济计划工作是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的中心环节…8第二节·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对国民经济进行计划是不可能的…9第二章苏联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方法论原理…12第一节编制计划的逻辑………12第二节计划工作特有的原则……16第三节计划工作的系统综合法和目标规划法……20第四节预测和远景计划………22第五节、计划指标体系和计划体系……25第六节计划方法…… …29 第七节…苏联国民经济计划方法论的发展……………33第三章.国民经济计划的组织…… ………46 第一节计划机构体系及其任务和职能… n…46 第二节编制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组织工作…50第三节·组织对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计划执行情 况的财政监督………“53 第四章·社会生产结构、比例、速度和效果计划…56 第一节社会生产结构、比例和速度的关系…56 1 ”3 ==========第7页========== 第二节社会生产集约化和社会生产效果的提高………57第三节社会生产发展速度计划……………60第五章统一的国民经济计划和国民经济平衡表…64第一节国民经济平衡表在计划体系中的意义和地位…64第二节国民经济平衡表的组成和结构……67第三节国民经济预测平衡表……… ……73 第四节产品生产和分配的部门间平衡表…5 第二篇统一国民经济计划的部门计划编制原理 第六章科学技术计划… 第一节科学技术发展计划的内容和指标…81第二节。科学技术发展计划的论证………87第三节技术进步和产品质量…:……90第四节网络模型在编制科学技术进步计划中的应用…93第七章自然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计划…95第八章工业生产计划…103 第一节苏联统一国民经济综合体中的工业…0…103第二节工业生产计划的任务和指标………104第三节工业生产规模、速度和此例计划的基本方针…109第四节工业的专业化、协作与联合计划…115第五节工业生产计划的论证……116第六节财政、信贷与工业生产·……119第七节经济数学方法在工业生产计划中的应用…120第九章农业生产计划………心122 第一节农业生产计划的内容和指标…122第二节农产品国家收购计划的方法论原理………125第三节农业生产计划的论证*126 2 ==========第8页========== 第四节财改和信贷在农业发展计划中的作用…128第十章运输计划……………132 第一节运输计划的内容和指标……132第二节·运输计划的方法论原理………………………133第十一章基本建设计划……139 第-一节基本建设计划的内容和指标…………139第二节编制固定基金和生产能力投产计划的方法论原理…141第三节基本建设投资额、结构和分配计划及其方法论原理…146第四节:评价基本建设投资经济效果的方法论原理………151第五节数学方法在基本建设投资计划中的应用……153第六节基本建设投资的拨款和长期贷款………… …154 第十二章物资技术保证计划… …157 第一节物资技术保证和销售计划的内容和指标…· …157 第二节编制物资技术保证计划的方法论原理…… …160 第三节物质资源需要量的确定………164第四节产品销售的组织工作………169第五节经济数学方法在物资技术保证计划中的应用…170第十三章劳动计划和干部培训计划…171第一节劳动计划和千部培训计划的内容与指标…………171第二节编制劳动生产率计划的方法论原理…173第三节劳动资源的分配和利用计划………181第四节劳动报酬计划…………………190第十四章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计划…194第一节提高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计划的内容与任务…194第二节居民实际收入计划……196第三节居民收入和消费增长速度的论证……………199第四节居民货币收支计划……… …203 第五节社会消费基金计划…… …207 第十五章商业计划 …210 第一节零售商品周转额计划的内容与指标………210第二节编制零售商品周转额计划的方法论原理……212 8 ==========第9页========== 第十六章居民社会文化和生活服务计划………220 第一节居民社会文化和生活服务计划的内容与任务……220第二节编制社会文化和居民生活服务计划的方法论原理…221第十七章生产费用和流通费用计划…232第一节生产费用和流通费用计划的内容与任务…232第二节编制产品成本计划的方法论原理…234第三节国民经济部门成本降低计划的特点…… …240 第四节流通费用计划……… ……242 第十八章利润和赢利计划…… ……244 第一节利润和赢利计划的内容与任务… …244 第二节编制利润计划的方法论原理… …245 第三节编制赢利计划的方法论原理… …249 第四节经济刺激基金计划……… ……252 第十九章价格计划 ………255 第一节。苏联国民经济现行价格体系…… …255 第二节工业批发价格计划… …258 第三节农产品收购价格计划…… ………259 第四节零售价格计划…………… ……261 第五节数学方法在价格计划中的应用… …262 第二十章财政和信贷计划… …265 第一节财政和信贷计划的内容与任务…… …265 第二节综合财政计划(国家财政资源平衡表) ……266 第三节苏联的国家预算…………269第四节信贷计划……… ……272 第五节·数学方法在财政和信贷计划中的应用…………276第二十一章加盟共和国和经济区国民经济发展计划……278 第一节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内容与任务…w…278第二节。编制生产力布局计划的方法论原理…………279第三节加盟共和国和地区发展计划的主要内容与指标体系…286第二十二章对外经济联系计划…292 第一节对外经济联系计划的任务…………292 ==========第10页========== 第二节社会主义的国际劳动分工…………293第三节各国国民经济计划的协调…………295 一第四节对外贸易计划…….. …300 第五节,与发展中国家、工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合作计划…305第二十三章计划计算自动化系统是完善国民经济计划的 工具… ……307 第一节完善国民经济管理的计划……………307第二节国民经济管理自动化系统…… …309 第三节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的计划计算自动化系统…311 ==========第11页========== 第一篇苏联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理论、方法和组织 ==========第12页========== . ==========第13页========== 第一章苏联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理论的研究对象 第一节国民经济计划工作是社会主义 社会管理体系的中心环节 我们党和我国政府历来认为,国民经济计划是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顺利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同全国各族人民密切相关的大事。计划工作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原则都是由列宁制定的。 苏联在国民经济计划基础上发展经济和文化的极其丰富的经验,已赢得了国际上广泛的承认。社会主义国家,取得了民族独立并走上独立发展经济道路的国家,都正在利用这一经验。 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实质是什么?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列·伊·勒列日涅夫同志说:“计划工作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国民经济领导的中心环节和核心。”①计划和管理的理论基础是由列宁奠定的。 列宁曾教导说,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夺取政权之后面临的任务是最困难的,因为这是学会管理国家和吸引千百万劳动群众参加管理的任务。他说:“我们布尔什维克党已经说服了俄国。我们已经夺取了俄国一从富人手中夺过来交给穷人,从剥削者手中夺过来交给劳动者。现在我们应当管理俄国。”② ①《苏共第二十四次代表大会资料汇编》莫斯科,1971年(俄文版), 第66页。 ②《列宁全集》第27卷(中文版),第221页。 3 ==========第14页========== 列宁认为,管理国家的主要内容是,要保证“把金部国家经济机构变成一整架大机器,变成一个使几万万人都遵照一个计划工作的经济机体”。① 列宁对计划所下的定义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他说:·“任何计划都是尺度、准则、灯塔、路标。”② 列宁指出,没有对国民经济的集中计划指导,社会主义是不可思议的。列宁发展了马克思的思想,把有计划地管理国民经济的必要性,同在大机器生产发展基础上发生的劳动社会化的客观进程结合了起来。 现代资本主义使生产力获得了高度发展,使生产规模更加扩大。这就迫使企业家们不得不对经济的发展进行调节。但是,不消除竞争和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就不可能保证在全社会范围内有计划地发展经济。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有必要和可能在客观上有计划地发展社会生产,才能保证社会每个成员的物质福利和全面的自由发展。 社会主义国民经济能够有计划的发展,其物质基础是主要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占统治地位,而其组织基础则是对社会实行科学管理。 对社会过程实行管理是任何一个社会赖以存在的客观的必要条件。管理历来具有二重性。一方面,管理是任何劳动联合过程的职能,是生产领域和非生产领域的劳动进行合作的产物。这属于管理的组织技术方面。‘在这方面任何社会都有许多共同点。 劳动的合作是由生产资料所有者为实现其目的而组织·的。因此,从另一方面说,管理又总是社会制度首先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职能。这属于管理的社会一经济方面。在这一方面,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管理(为了私人的利益、对雇佣工人进行剥削的管理)同社会 ①《列宁全集》第27卷(中文版),第78页。 ②《列宁全集》第32卷(中文版),第313页。 4 ==========第15页========== 主义条件下的管理(依靠整个社会、为整个社会的利益而进行的管理)有着本质的区别。 为全社会利益而进行的社会生产,是依靠全社会进行的生产,而这种生产必须有科学的管理,这种管理,是在自觉运用生产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为了建设共产主义社会而采取的系统的有计划的行动。 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为科学管理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政治方面的前提条件是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和以共产党为首的新的改治制度;经济方面的前提条件是主要生产资料的全民所有制,社会方面的前提条件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工农联盟和各民族间的兄弟般的友谊;组织方面的前提条件是破坏了旧的社会管理机构,建立了新的机构(包括党、政、集体和社会管理机构)。 共产党是我国社会改治组织的领导者。它领导着社会主义的经济、改治和精神生活,为在各方面制定统一的路线,并为贯彻这一路线进行组织工作和思想工作,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劳动人民。 关于党在共产主义建设中起决定作用的学说,以及党的领导作用随着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加强的学说是社会主义社会管理理论的核心。苏联宪法第六条写道:“苏联共产党是苏联社会的领导力量和指导力量,是苏联社会改治制度以及一切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的核心。苏共为人民而存在并为人民服务”。 党的首要作用是对经济实行科学的领导,这一作用在发达社会主义条件下尤其重要。 在苏共二十五大上列·伊·勃列日涅夫在谈到党的经济战略的实质时说:“这里指的是党的经济政策的长远方针,用弗·伊·列宁的话来说,我们认为这就是‘我们的工作、政策、策略、战略等等的总计划’”①。 党的经济战略同任何战略一样,是从提出任务、提出基本的长 ① 《苏共第二十五次代表大会资料汇编》莫斯科,1976年(俄文版),第39页。 5 ==========第16页========== 远的目标开始的,其最高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经济战略还包括实现目标的手段和途径,这就是持续地按比例地发展社会生产,提高生产效果,加快科技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国民经济的各个环节千方百计地改进工作质量。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管理就是:(1)确定和论证社会发展的目标(研究和进行管理决策),(2)制定系统的措施,以保证达到规定的目标(为完成决策进行组织工作);(3)研究和分析管理决策的实施情况,(4)监督决策的执行过程,(5)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消除偏离计划的现象,(6)分析社会发展已达到的水平,弄清新的需求和未被利用的潜力,进行新的决策。 发达社会主义阶段的宪法以法律形式规定了社会主义经济管理的三项最重要原则: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集中指导与企业的经营自主权相结合,在生产管理中运用经济刺激方法。 在苏联由社会主义全民国家对国民经济实行直接的具体的管理。苏联的经济管理机构的体系包括总的权力机构和专门的经济权力机构。 总的权力机构领导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些机构是:苏联最高苏维埃、苏联部长会议、各加盟共和国和自治共和国最高苏维埃和部长会议、地方苏维埃(边疆区、州、市、区、乡)及其执行委员会。 专门的经济权力机构是为了领导经济和进行管理而建立的。它们分为国家机关和合作机关(各合作系统的机关)。领导经济的国家机关分为:专业部、国家委员会、主管部门、国家职能委员会和职能主管部门。 经济管理的基层单位是社会主义企业。 科学的经济管理靠运用管理的客观规律(原则)。 科学的经济管理最普遍的原则包括:在优先用政治方法解决一切管理问题的情况下,实行政治同经济统一的原则;民主集中制原 6 ==========第17页========== 则,科学论证和管理效果原则;在社会利益第一和鼓励社会每个成员关心物质利益的前提下,把社会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 管理机关所起的作用有自己的特点,这就决定了管理有自己的特殊规律(原则)。这些特殊规律(原则)对所有的管理机关都是适用的。这些原则包括:集体作决定和个人负责执行的原则影内行和实干的原则;决策最优化原则;按政治才干和业务能力选择、培养和使用管理干部的原则。 苏共二十五大的文件中特别强调要提高领导人员和管理机关完成国民经济计划和其他决定的责任心。 计划工作是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管理系统中的主导环节,它的职能是:以远景计划和当前计划的形式为党和社会主义国家准备社会管理方面的决策。编制计划的质量和及时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千百万劳动者的努力成果,所以,计划工作是管理的中心环节和核心。 因此,计划可以说是党和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实践的一种特殊形式,其内容为:制定计划,论证计划的合理性,保证计划的完成,对完成计划的情况组织检查。 只有具备政治、经济、社会和组织前提,才能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行计划,使计划成为科学管理系统的重要环节。 计划工作在经济、社会和其他各方面,过去和现在都在制定苏共政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不仅是多方面的实践活动,而且是在这一社会实践基础上产生的一门社会科学。计划学的结论受实践的检验,同时以有效的新方法和新建议去指导实践。 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是一种调查研究活动领域的科学。这一领域能在编制和检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完成情况中产生新的学问,计划学在理论方面以共同方法论科学(马列主义哲学、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共产主义)为基础。 ==========第18页========== 国民经济计划学的研究对象是:研究行为机制和运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运用的方针、形式、方法),以保证社会主义社会沿着共产主义建设的道路有计划的发展。 计划学和其他社会科学一样,有共同的方法论基础: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一般的科学研究方法;也有自己特殊的计划方法论,包括制定计划的逻辑、系统综合法和目标规划法系统原则、对比方法和最优化计划论证方法、指标体系和计划体系。部门科学和职能科学根据自己研究对象的特点,运用并发展普、通方法论科学和计划学的原理。 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运用职能科学(首先是统计学、经济活动分析、会计学等科学)和部门经济学使用的结论、事实数据和研究方法。计划学同数学、技术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关系是很密切的。 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作为管理社会的科学体系的中心环节,包括许多方面。它在解决经济任务的同时还要解决计划、特别是远景计划问题,并且还要注意解决一些社会问题。计划有经济、社会、科技、生态、人口和其他方面,这说明在社会的科学管理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社会的管理和计划是建立在系统认识和利用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基础之上的。经济发展规律在整个规律中占着中心地位。社会主义的各种经济规律,形成一个统一的规律系统,这些规律有着有机的联系,并互相影响。 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科学中运用客观经济规律体系。在这一体系中起决定性作用和主导作用的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它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调节者。 在计划工作中,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通过计划的各部分实现的,但首先是通过国民经济计划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计划、生产计划、建设计划、科学技术发展计划等来实现的。 有计划地发展国民经济的规律,首先是通过对国民经济各部分进行平衡和协调,对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速度和比例进行计划 8 ==========第19页========== 来实现的。 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增长的规律和按劳分配规律具体表现为对劳动生产率进行计划、规定分配和使用劳动资源的比例、对劳动报酬基金、社会消费基金、经济刺激基金进行计划。 社会主义积累规律,应用于把国民收入分为消费基金和积累基金,制定建设计划和其他方面的计划。 价值规律及与价值规律相联系的商品货币形式,应用于组织经济核算,确定价格和加价、财政、信贷、货币流通、商业、外贸、工资、鼓励基金等的计划工作中。 在计划工作中,在运用经济规律体系的同时,还要系统地运用自然和技术发展规律,自然和社会的关系规律,社会和精神方面的发展规律。 第二节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对国民经济 。进行计划是不可能的 对国民经济进行计划在当代世界上很流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只有个别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危机时期,才对计划感兴趣。 战后,随着帝国主义的殖民主义体系的垮台,亚洲和非洲出现了许多获得自由的国家,他们把计划工作看成加速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可靠手段。 很多国家都建立了制定经济、文化中长期规划的全国性机关。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对国家的经济进行规划。这一切都使各种所谓资本主义制度下能对国民经济进行计划的理论发展起来,包括“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接近”论、“调节的资本主义”论、“工业化后的社会”论以及其他等等,所有这些资产阶级计划的观点,都否认国民经济计划工作同主要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同社会主义国家的联系。 提出这些观点的人,以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发展进行 ==========第20页========== 预测和规划为根据,试图证明,只要制定若干方法和模型系统、使用电子计算机,资产阶级国家在不改变所有制关系的情况下也完全可以对国民经济进行计划,将能够管理国家经济的发展。但是,试图证明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可以实行计划的观点,在理论上是不能成立的,实践上是徒劳无益的。 确实,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在各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由国家负担科学拨款以及原子能、反应堆技术和空间研究拨款的主要部分。运输、·邮电、道路、能源供应、水的供应、下水道等的发展,在许多资本主义国家也完全掌握在国家手中。 资本主义国家把税收政策作为影响生产结构和发展速度的工具。折旧政策,对固定资本投资实行减税的政策,信贷改策等也为这一目的服务。 资产阶级国家对资本周转时间长的部门进行基本建设投资时,需要对这些投资进行长期计划。国家计划为改府和垄断资本家间建立业务上的联系奠定了基础。这些垄断资本家不但以有利的条件获得大量定货,而且获得很宝贵的经济情报,从中捞到不少好处。 但是,资本主义国家努力千预经济,扩大国家调节的范围,并不能克服资本主义本质上的缺陷和矛盾。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调节之所以是有限的,首先是因为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之上的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没有改变。卡尔·马克思写道:“…资本主义经营本质上就是私人经营,即使由联合的资本家代替单个资本家,也是如此。”① 资产阶级国家影响经济的可能性是有限的。资产阶级国家可以刺激基本建设投资,可以使用劳动人民的部分收入以及通过税收和公债提出的部分闲置资本来购买商品,从而在一定限度内促进经济的发展、繁荣、生产结构的改变、新部门的出现,但是资产阶级国家绝不可能对经济的发展产生什么决定性的影响。 ①《马克思恩格斯金集》第24卷(中文版),第272页。 10 ==========第21页==========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能解决市场问题,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和消费的对抗完全存在。调节和计划不能排除市场的自发性,也不能消除危机的经济基础。 资本主义不能够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调节。正如马克思所强调指出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症结正是在于,对生产自始就不存在有意识的社会调节。”① 苏共纲领指出:“试图对资本主义经济实行国家调节,不能消除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不能保证全社会的经济有计划的发展,因为生产的基础仍然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对雇佣劳动的剥削。”® 因为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础,因为资本主义实质上是私营的,所以不可能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实行科学的管理。在整个社会的科学管理系统之外,也不可能有对国民经济的计划。 由于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不可能对国民经济进行计划,单个垄断组织、公司也不可能有效地实现其计划。 资本主义计划的实际内容就是对战略方面最重要的垄断组织和经济部门的发展实行国家调节和刺激。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计划是为强化对劳动者的剥削、巩固垄断组织的实力服务的。这就是资本主义不可调和的矛盾的新形式。 与为垄断组织服务的调节经济的计划相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阶级在共产党和工人党的领导下,正提出符合人民群众利益的解决经济和社会问题的计划。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中文版),第542页。 ②《苏共钢领》,莫斯科,1976年(俄文版),第27页。 11 ==========第22页========== 第二章苏联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的方法论原理 任何一门科学理论都是一般的世界观和一般的科学的方法论原理同它本身的特殊的科学的方法论原理的统一。 科学的一般方法论,就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关于科学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方法的学说一唯物辩证法。客观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同时也是思维的规律,这些规律包括:普遍运动和变化的规律,从量变到质变和从质变到量变的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对立统一规律。同一般的科学方法论紧密相关的还有一般的科学认识方法,即观察和实验、比较和类推、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历史方法和逻辑方法、从具体到抽象和从抽象到具体。 每一门科学在研究工作中,根据自己本身研究对象的特点应用 一般的世界观和一般的科学原则,从而建立自己本身一套特殊的方法论。 计划学的特殊方法论体系,作为一个统一体,它包括编制计划的逻辑、特殊的方法论原理、系统综合法和目标规划法、指标体系和计划体系、编制和论证计划任务的最优化等。 第一节编制计划的逻辑 编制计划的逻辑,就是使制定各级国民经济计划的活动具有很好的连续性和合理性。编制计划的逻辑的基本思想是确定整个计划编制过程的起点。编制计划的逻辑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2 ==========第23页========== 确定计划期国民经济发展的目标体系(逻辑的起点);分析基期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修正其水平参数: 确定社会资源(计划期开始时拥有的资源和计划期内能够创造的资源), 确定计划期内社会需要的数量和结构: 协调社会的资源和需要,制定计划期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计划期应当达到的目标体系,表现为苏联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基本方针设想。按照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1979年7月12日决议的规定,苏联国家计委应当会同苏联各部、各主管部门和各加盟共和国部长会议,根据党确定的社会一经济长期任务和科学技术进步综合纲要,确定出苏联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十年基本方针草案(以 五年计划形式安排)。草案中应当规定出解决重大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的各种方案。 在制定下一个时期的计划之前,应当深入地全面地研究国民经济发展已经达到的水平,总结前一个时期完成计划的经验。 分析国民经济发展的水平,包括对每一个部门内部、各部门之间、各加盟共和国和经济区范围内发展的速度、结构和比例作综合的研究,对各地区、各加盟共和国之间的比例和关系作综合的研究。要分析上一个计划期全国的经济状况,就要根据国家的现实的经济潜力,根据同经济上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类似指标的对比,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的生活水平进行总的评价。 在分析和修正了基期水平参数之后,就应当综合研究计划期内社会的资源和需要。 苏联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在发展社会主义生产、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福利。 没有需求的相应的增长,社会主义生产的增长和完善是不可思议的。生产资料规模越大,劳动工具和手段越复杂,使用这些工具和手段的人的能力也应当越发达,相应地为保证人有发达的能力所 13 ==========第24页========== 必需的消费资源的数量也应当更大。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和完善社会生产,是越来越充分地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的手段。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所要求的越来越充分地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需要,就是根据生产力发展的现有水平,根据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现有条件,尽最大可能满足这一需要,就是说,在分配社会物质资源时,要保证把不断增长的消费和积累最合理地结合起来。 社会需要是一个复杂的、庞大的不断变化的系统。其分系统有:(1)经济方面的需要,(2)非经济方面的需要。 经济方面的需要这一分系统包括社会对物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财富的需要。其主要部分是:生产需要(日常需要)、积累需要、居民的非生产性需要、科研机关的需要。 非经济方面的需要这一分系统包括社会对精神财富和社会财富的需要,这些财富的创造同物质生产有紧密的联系,并在物质生产基础之上才能进行。为了使社会能够生存和发展,社会需要的必不可少的部分首先是物质生产本身的需要。社会的生产能力和工作时间的大部分应当用于促进采掘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因为这些部门产品的绝大部分是用于生产消费的。 如果知道了计划期的生产量和单位产品的消耗定额,日常生产的需要量是很容易确定的。制定远景计划时,为了确定各部门可能达到的产量,在制定计划的准备阶段可以用经济数学模型先编制出国民经济预测平衡表和产品生产与分配部门间平衡表。同时可以根据国民经济中的各种生产联系,采用国民经济框算消耗系数,以及每个部门单位产品综合消耗的定额。 先计算出用于保障基本建设计划的物质资源,计算出用于增加日常储备和保险储备的物质资源,计算出国家物质资源的增长额,在此基础上就可以计算出用于积累、增加储备和保险基金的生产资料的需要量和消费品需要量。 确定出居民对消费品的需要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先统计14 ==========第25页========== 出国民收入、居民家庭收入情况、农产品产量、商品周转额、服务范围,在此基础上就可以确定出消费的基期水平。计算出实际收入和合理的消费预算,并根据有科学根据的消费定额,和依据收入的增长及价格水平而形成的商品需求弹性系数,可以计算出未来的需要量。 在制定长期计划时,可以根据物质福利和服务的远景消费定额,计算出合理的消费预算。 根据科学数据能够保证满足居民合理需要的主要食品和非食品消费额,在编制远景计划时,是很有用途的,另外,这些定额还是同计划期实际达到的食品或非食品消费水平进行比较的依据。科研机关必需的资源需要量,是根据科研的发展前景,根据科研成果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前景来确定的。因此,对科学研究和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不仅是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做法,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这样做的。为了满足这一需要,社会应当拥有相应的资源。 社会在计划期内能够拥有的资源,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1)计划期开始时已有的资源,(2)计划期内新创造出的资源。对于远景计划来说,计划期内创造的资源有着决定性意义。 对社会需要进行综合计算,并确定了社会拥有的用于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资源之后,就要进而对资源和需要进行协调,以便确定出最优的比例。这是计划核算逻辑的最终阶段。 因为计划期内的资源数量总是有限的,所以在协调阶段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保证社会生产取得最大的效果(社会的和经济的)。因此,应当根据对社会的重要性分别列出需要的轻重缓急,确定满足需要的优先次序。 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1979年7月12日决议规定了现阶段制定计划逻辑的最重要的内容,其中包括:在编制苏联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时,苏联国家计委、各部、主管部门和苏联部长会议应当集中人力物力资源完成最重要的全国性纲要,以保证综合解决经济问 15 ==========第26页========== 题和社会问题;加快科学技术发明和研究成果的应用;合理利用一切资源,厉行节约;正确确定部门和经济区发展的优先次序,建立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所必需的储备。 第二节计划工作特有的原则 制定发展计划的逻辑是建立在一定的规律基础之上的,这些规律通常称为计划工作原则。科学管理的一般规律(原则),同时也就是计划工作的一般原则。这些原则是:(1)在首先从改治上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下,实行政治和经济的统一,(2)民主集中制,(3)计划要有科学根据,讲究管理效果,(4)在社会利益优先的前提下,把社会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并刺激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 下面简要地说明一下上述管理和计划工作的共同原则。 计划应实行政治和经济的统一(计划的党性),就是在编制计划时,解决一切问题都要从全国的立场出发,符合整个国民经济的利益。 计划的党性要求,就是经济机关在具体的经济和社会指标中,应当反映党根据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每一阶段的特点提出的纲领性要求。在编制中长期计划之前,苏共代表大会都要对制定这些计划作出指示和规定基本方针。党的这些文件在编制计划时可以保证目标的统一,并使参与计划工作的各个组织、劳动集体保持必要的统 计划工作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就是把集中确定经济发展的主要路线同在计划工作中最广泛地发挥地方机关的主动性,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同充分考虑和利用当地的条件、可能性、经验结合起来。 把国家的集中领导同地方机关和企业集体的广泛的主动性、创造性结合起来,能够把全国性的包括经济发展基本方针的计划任务 16 ==========第27页========== 和各企业、地区、州、共和国编制的计划方案统一起来。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也体现在当前计划和远景计划的指令性上面。 国家计划的指令性和积极性原则,在计划理论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列宁把计划看作是向工人阶级提出的任务,强调了计划的组织性和鼓动性。 计划要有科学根据,讲求管理效果,就是在深入研究国内外科学成就、实践经验、先进生产者和先进集体的成就的基础上,在计划草案中积极应用科学技术和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在各级计划中,都要全面考虑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要求。 要使计划有科学根据,就必须重视现实条件和积累的经验,以免计划空空洞洞。 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责成苏联国家计委,在加强远景计划的作用、广泛采用目标规划法、运用有科学根据的技术经济定额和标准的基础上,把计划的内容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上。 从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将使用编制和协调远景计划与当前计划的新模式。新模式包括下列四个环节: 1.科学技术进步的二十年综合纲要(以五年为一期安排) 2.苏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年基本方针草案(以五年为一期安排) 3,苏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五年计划(按年度分列), 4.苏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年度计划。 五年计划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形式,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基础。 把远景计划和当前计划协调地结合起来,是计划有科学根据的重要表现。列宁认为,远景计划对于顺利进行经济建设是极端必要的。他说:“没有一个长期的旨在取得重大成就的计划,就不能进行工作”。① ①《列宁全集》第31卷(中文版),第463一464页。 17 ==========第28页========== 为了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全面考虑科学技术进步的成就,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责成苏联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家建委会同苏联科学院在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制定解决最重要的科学技术问题和综合利用自然资源的规划,并呈报苏联国家计委。各部、主管部和各加盟共和国部长会议应当制定和批准提高各部门技术水平的计划,并作为五年计划的组成部分。 在优先考虑社会利益并刺激劳动者集体和个人关心生产发展的前提下,实行社会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的原则。这一原则在计划工作中起着很大的作用。 计划能杏顺利完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够把全民利益同集体以及每个社会成员的利益合理地结合起来。社会、集体、个人 三者利益的任何不一致,都会影响社会生产效果。因此,刺激集体和每个工作人员关心取得更大的劳动成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如果不同刺激原则结合起来,就不能制定提高生活水平的计划,不能确定积累和消费的比例,不能完善计划指标体系。必须利用一切社会主义经营形式和方法,以鼓励企业寻求更有效的手段来满足社会的需要。 除了上述共同原则之外,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还有三项特有的原则。这三项原则是:在突出主导环节的基础上保证经济发展的比例关系,保证计划的统一性和综合性;保证计划的编制、执行和检查的统一。 在突出主导环节的基础上保证经济的最优比例原则。社会主义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优越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表现,是社会生产效果不断提高的基础。不考虑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部经济和社会关系,就不能形成最优的计划比例。 计划中不突出主导环节,就不可能在各领域、各部门、各地区之间有效地分配新增加的资源,也不可能有效地再分配(考虑到现有的社会和经济条件)已有的资源。 突出主导环节,能够集中资源优先发展一定时期国家最重要的 18 ==========第29页========== 生产部门和地区,解决社会和经济发展最迫切的问题。主导环节的选择,决定着制定计划的目标、性质和经济发展的速度,影响着国民收入中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影响着技术进步的速度。 国民经济计划的统一性和综合性原则,同经济按比例发展原则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生产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只有当各个企业、联合公司、部门和地区的计划成为一个整体计划的一部分,成为统一的全国计划体系的一部分,这个综合体才能协调地向前发展。 列宁在谈到计划的统一性和综合性原则时说:“个个生产部门的一切计划都应当严密地协调一致,相互联系,共同组成一个我们迫切需要的统一的经济计划”。① 保证计划的统一,有两个方面的内容:形式方面(方法论的统 一,国民经济计划指标体系的统一),物质方面(每一级的资源数量是一定的)。 只有在编制出平衡表体系,规定出各部门、地区、产品品种间的比例关系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计划的统一原则。 计划的综合性,就是任何一级的计划(企业的、地区的、部门的、加盟共和国的)都应当包括该计划对象发展的一切方面,包括经济的和社会的全过程。 国民经济计划工作的第三个特有原则是,计划的编制、执行、检查三者的统一。检查计划的完成情况,并通过检查对计划作出若干修改,发现新的和内部潜力,这是计划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系统地检查计划完成情况,可以保证发现可能出现的违反和偏离经济计划的现象。为了保证再生产过程的各个方面和物质生产的各部门之间保持国家计划规定的比例,需要摸清计划完成过程中新创造的资源和能力。 为了检查计划的完成情况,并使其成为制定措施、建立和使用 ①《列宁全集》第31卷(中文版),第464页。 19 ==========第30页========== 后备计划的基础,一个最重要的条件是,能发现在执行计划过程中各部门发展的不平衡和资源的不协调情况。 财政机关、统计机关、银行、人民监督机关应当同计划机关一道,参加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为了监督计划完成的情况,考核各企业的工作,各部及其主管局应当广泛运用业务资料,分析技术经济指标。 检查计划完成情况,可以靠分析报表和统计材料,也可以直接进行现场调查。而国家统计则是检查和科学分析经济计划完成情况的主要工具。 ・第三节计划工作的系统综合法 和目标规划法 在成熟的社会主义条件下,国民经济计划工作中的系统综合法和目标规划法越来越重要了。 用系统综合法解决国民经济计划工作的一切问题,是根据管理的基本规律,即管理要有科学的论证和讲求效果的原则提出来的。这一原则的特点,如客观性、具体性、研究过程的完整性等,并考虑其发展中的决定因素,所有这一切就构成了系统分析和综合方法的内容。这一方法的实质就是实现-一般系统理论的要求,根据这一理论,每一个计划现象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同时又是某一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全面考虑该对象的内部和外部联系,要求在编制国民经济计划过程中必须做到下列几个方面的统一: 组成方面的统一:其任务是摸清计划系统或对象的组成部分,·结构方面的统一:搞清该系统各个组成部分间的内部联系和制约关系 职能方面的统一:搞清必要的计划对象所执行的职能。在这一过程中既要弄清必要的组成部分,也要弄清必须排除的多余成分。同时还要研究结构的最优化问题: 20 ==========第31页========== 联系方面的统一:弄清该对象同其他对象的外部纵横联系;整体方面的统一:揭示该系统得以保持、完善和发展的来源和因素 历史方面的统一:弄清该系统出现的时间条件,经历的发展阶段和可能的发展前景。 在国民经济计划中,系统方法的一个最重要特点是,提出的任务都是按计划有次序地完成的,即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同时规定出解决提出的任务的方式和手段。并且,不是目的服从于达到目的的手段,而是手段服从于目的的实现。目的同手段之间的这种制约关系,要求必须制定一系列措施,以保证社会顺利解决所面临的任务。 在计划工作中,系统方法的发展,能够使各部门的计划更全面地配合,使各经济区的有效发展方面更加协调,使部门计划和地区计划更好地结合起来。 系统综合法与目标规划法是密切相关的,目标规划法可以看作是用系统综合法解决各个综合性计划任务的具体应用。 苏联在制定和实行全国性和地区性计划方面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例如,国家电气化计划、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规划、建立乌拉尔一库兹巴斯大型国民经济综合体规划、在卫国战争中恢复被破坏的地区的国民经济规划、开垦荒地规划、土壤改良规划、征服宇宙规划、发展原子能规划,等等)。 目标规划法就是把明显的专项目标、综合的既定措施、具有指令性和具体的任务、实行措施规定的期限、确定的主要资源来源统 一起来。 目标规划法是用来制定解决社会发展的关键性、主导性的经济和社会问题的综合规划。 综合规划是经济、生产、社会、科学研究和组织经营措施的系统,这个系统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的期限、资源和执行者,以保证实现预定的目标。 21 ==========第32页========== 规划分为三级: 一级:是指大规模的综合性问题,研究这些问题的目的是为了 E 论证长期计划中经济、政治方面的设想。这样的规划为制定各类计划指出总的方向。例如,科学技术进步及其社会后果的规划,全国生产力的总布局模式、社会主义一体化综合规划等。 二级:是指在一个或几个五年计划期间所要解决的远景性综合问题,这些问题是大规模综合性问题的组成部分。例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规划中的住宅建设和城市公用事业,在社会主义经济一体化综合计划中综合考虑解决燃料动力问题等。 三级:跨部门和跨加盟共和国的专门性质的问题。1976一1980年,曾为解决200个科学技术问题制定了这类规划。 在苏共二十五大上勃列日涅夫说:“对于发展重工业一当然国民经济其他部门也是这样,制定为期两、三个五年的大型综合规划,有着越来越大的意义。…”① 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1979年7月12日的决议规定,制定科学技术、经济、社会专项综合规划,以及各地区和地区生产综合体发展规划,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远景计划的极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规划应当与相应的各类计划、以及物力和财力资源相协调。 规划的数目、制定的程序和期限,委托苏联国家计委在有关各部、各主管部门和加盟共和国部长会议的参加下,加以确定,并至迟应在下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前一年半批准。规定在不久的将来制定的第一批规划是:节约燃料和金属规划、贝阿(贝加尔湖一阿穆尔)铁路沿线发展规划、减少使用手工劳动规划、增加新的日用消费品生产规划。 第四节预测和远景计划 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都很重视经济和社会进程的预测,很 ①《苏共二十五大资料汇编》(俄文版),第42页。 22 ==========第33页========== 重视预测和远景计划的相互联系。 对社会主义社会科学技术进步、经济和社会过程的预测,从一开始就同国民经济计划工作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一个总计划一国家电气化计划就已经明显地反映了这种联系。列宁在评价国家电气化计划时指出:这一计划全面考虑了科学和技术的进步。 国家电气化的基础是,对经济恢复和在国家电气化基础上进行经济改造的预测。专家们在制定国家电气化计划时,不仅预测到二 十年代和三十年代,而且预测到本世纪的后半叶。例如,对发展高压输电线路以建立统一的供电系统的预测就是这样。 近年来科学技术、经济、社会预测方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现在制定科学预测并在远景计划中运用科学预测的问题变得特别迫切。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对苏联国家计委工作人员的讲话中谈到,计划是一门科学,它应当吸收全部科学技术成就和先进思想…对科学预测的讨论应当走在制定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计划的前面…。我们应当对每一个工业部门的发展进行科学预测,以便及时地为先进的、有发展前途的事物开辟道路,以便确定计划工作的方向。 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于1968年9月24日通过了“关于提高科研组织工作效率和在国民经济中加速利用科技成果的措施”的决 、议。决议规定,在制定国民经济远景计划和年度计划时,要广泛利 用国内外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先进经验。对于国民经济及各部门发展的重大问题,必须进行长期预测(10一15年或更长一些时间),应当根据预测选择技术进步发展方向,和发展国民经济及部门生产的有效的途径。 决议确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重大项目,规定了为部门或共和国最重要问题制定长期科学技术预测和经济预测的程序。 苏联科学技术委员会应当会同苏联科学院,在各部、主管部门、加盟共和国部长会议参加下,于五年计划编制之前,按科学技术发 23 ==========第34页========== 展的前景,根据对重大的国民经济问题进行的科学技术预测,制定关于科学技术发展基本方针的建议,制定需要在计划期内解决的主要科学技术项目。 预测工作不能仅局限于揭示和预报客观过程。预测应当是有目的的,不论以何种形式,都应当包括一系列达到既定目标、改变国民经济现有比例、建立新的最优比例的建议。 预测体系包括:人口预测(数量、结构、居民分布);矿产及其他自然资源预测;科学技术发展预测;经济部门发展预测,生产力布局预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预测;社会发展过程预测,国际政治与经济关系方面的预测。制定这样一个预测体系有着重要意义。 预测与国民经济远景计划的区别不在于制定指标的详细程度,也不在于论证的深度。预测可以是运用最复杂计算的结果。不能认为计划与预测的区别在于计划是由明确的、规定了县体执行者的任务组成的,而预测仅包括没有具体执行者的指标。国家电气化计划虽然包含的规定了具体执行者的任务很少,但完全有理由认为它是世界上有史以来第一个远景计划。 区别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与经济预测很重要的原则是,计划从来就是计划指导(管理)的工具,是管理决策的具体化,正因为如此,计划是指令,为国民经济的发展确定了方向。不赋予计划任务以普遍的约束力,而想使社会发展达到既定目标是不可能的。 经济和文化方面计划任务的指令性,是由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管理机关确定的。国民经济计划之成为法律,不是在制定计划的时刻,而是在苏联最高苏维埃会议批谁之后。 在生产、科学、技术的一切领域制定有科学根据的预测,这是编制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特别是长期计划)过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首先它是计划前的一个阶段,这一阶段能在科学的基础上论证重大问题的方向和具体解决方案。在编制计划的过程中,为了确定计划完成的结果,也需要进行预测。 24 ==========第35页========== 第五节计划指标体系和计划体系 制定计划的逻辑、原则、系统综合法和目标规划法,只有通过指标体系才能实现,所以指标体系在组织各加盟共和国、部、企业的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编制、协调,并汇总成一个统一的国家计划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国家计划的指标体系,应当对所有的经济领导机关都是统一的和必须实行的,从而保证计划指标可以对比和汇总,应当是综合的,包括社会再生产和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应当明确具体规定出执行者:应当根据部门、隶属形式、国家经济区加以分类。 计划指标,是管理决策(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中包含的具体任务的表现形式。计划指标可以分成最终指标和中间指标: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批谁的(指令性的)指标,核算指标和信息(参考)指标。 最终指标,是说明那些用于个人消费和社会非生产性消费、积累、出口、用于大修和恢复报废的固定基金的产品(服务)。勃列日涅夫在苏共二十五大上指出:“管理工作,首先是计划工作应着眼于国民经济的最终结果。这项工作随着经济的增长和复杂化而变得特别迫切起来,因为这种最终结果越来越取决于大量中间环节,取决于部门内部和部门之间的一系列复杂联系。”① 实物指标,是说明生产的物的方面,能够确定生产者同产品消费者间的直接联系,在计划指标体系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由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是客观必要的,为了有计划地组织生产,就要使用价值指标。价值指标是用价值形式表现的产量指标、生产费用指标、劳动生产率指标、利润指标等。用价值指标可以保证将劳动消耗同劳动成果进行对比,可以确定其经济效果。 ①《苏共二十五大资料汇编》(俄文版),第59页。 25 ==========第36页========== 数量指标,是从数量方面说明整个国民经济及其各部门、各地区的发展结果。这些指标可以分成两类:表示数量大小的(工业生产量、商品流通额、基本建设投资额等),表示网络范围的(如说明人员数、企业数、机关数的)。 质量指标,是确定国民经济发展的条件,各种资源(人力、物力、财力)的利用效果(技术经济定额、劳动生产率指标、利润指标、赢利率指标等)。 从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最重要的指令性指标有:在工业部门,净产值(定额净产值)的增长,用实物形式表示的最重要的产品品种,劳动生产率的赠长,职工人数限额;在建筑部门,交付使用的生产能力和固定基金,国家基本建设和建筑安装工程量限额;在农业部门,产品收购量,等等。 核算指标,是用来论证指令性指标的。这一组指标数量不多,包括说明物质资源、固定基金、生产能力等的利用情况的定额和标准。 信息指标,这是一项分析指标。形式有“按人口平均计算”、“每万人平均”以及“所占比重”,等等。用这些指标可以对比各加盟共和国、各个部门等的发展水平。 国民经济计划体系指导、调节、协调社会主义社会发生的各种生产、经济、社会过程。这种体系是各种计划的总和,这些计划可以按其特点进行分类。 按计划起作用的时期进行分类是最重要的,这样可以分成:作业计划(日、旬、月、季度计划),短期计划(主要是年度计划),长期计划(远景计划)。 按职能的特征,计划可以分成生产(基本建设、运输)计划,物资技术保证(销售)计划、提高生活水平计划,财政信贷计划。 苏联在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时,把计划分成远景计划和年度计划,这样可以把解决社会发展的长远任务和当前任务合理地结合起来,保证计划的连续性。 26 ==========第37页========== 长期远景计划具有战略性质;目的在于极大地改变社会、文化方面和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 苏联共产主义建设的现阶段,有许多重要特点。苏联宪法序言规定,在成熟的社会主义阶段,苏维埃国家的最高目的是“建成没有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因此,在成熟的社会主义条件下提出了崭新的任务,即建成共产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持续发展社会主义的社会关系,并将其改造成共产主义的社会关系;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根本改变劳动内容和劳动条件,发展社会主义社会单一性。在新的条件下,应当扩大和深化计划的社会规划,使之能包括与苏联人民生活有关的所有问题。建设共产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要在科学技术革命条件下才能实现。因此,现阶段最重要的任务之 一是把科学技术革命的成就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建设共产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必须完善管理,必须在经济发展集约化和加强社会主义经济一体化的基础上,在生产方面,实现巨大的全国性的结构改革。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如此重视有科学根据地制定长远计划的原因。勃列日涅夫说:“今天,苏联正沿着建设共产主义的道路前进,必须有长远的有科学根据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这些条件下,长期远景计划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情。”① 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1979年7月12日决议明确规定,新的计划体系要使长远计划同当前计划互相配合,这样可以保证长远计划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每过五年都要对科学技术进步综合规划及苏联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方针进行一定的修订,并规定出下一个五年的任务。在这一体系中,按年度分配任务的五年计划居于中心地位,它是计划的主要形式,是组织各部、主管部门、联合公司和企业全部经济活动的基础。供方同用户之间,生产联合公司同科研、 ①列·伊·勃列日涅夫,《遵循列宁的方针》第4卷(俄文版),1974 年,第92一93页。 27 ==========第38页========== 运输、供销、商业组织之间,可以根据五年计划建立长期经济联系,签定合同。 国民经济五年计划由以下儿个主要部分组成: 1.总论部分(国民经济计划的主要的综合指标,并用这些指标对物质生产的规模和增长速度、进一步发展的主要条件、人民生话水平的提高作总的说明)。 2国民经济各地区、各部门的发展计划(其中包括,各加盟共和国和鸟拉尔以东地区工业发展主要指标;工业;·农业和林业;交通运输和邮电,基本建设;地质勘探工作;科研工作和在苏联国民经济中科技成果的运用影劳动和干部;利润、生产费用和流通费用影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商品流通影文化;保健影各加盟共和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一体化措施计划)。 制定五年计划的基础应当是,各工种的劳动,原料、材料、燃料动力资源消耗的具有科学技术根据的技术经济定额和标准,同时还有生产能力利用标准和单位基本建设投资利用标准。委托各部和主管部门在1979一1980年保证制定出每个生产联合公司(企业)的登记证书,证书包括编制五年计划和年度计划所必需的技术经济指标。 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指标,根据社会劳动分工和现有的国民经济结构进行分类。同时还要考虑经济管理的组织形式,苏联的行政区划,以及生产力的布局。 计划指标的分类应当保证能在部门、地区和专业等三个重要方面实行计划指导。 部门计划指标反映的是把任务按专业部(治金工业、燃料工业、机器制造业、农业、运输业等)进行分类,这样做能够确定生产上的联系和比例,在全国、各加盟共和国、经济区范围内协调各专业部的发展。 地区计划指标首先反映的是把任务按加盟共和国进行分类。此外,还按边疆区、州(如农产品收购)、大城市(莫斯科、列宁格28 ==========第39页========== 勒住宅建筑规模)、经济区制定一些指标。 专业计划指标反映的是按专业部和主管局进行指标分类。 第六节计划方法 计划的逻辑、原则、系统综合法、目标规划法、指标体系都体现在根据计划工作方法制定的各级计划之中,计划方法就是各类计划方式、计划指标的制定、论证和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在完成计划的过程中各种技术手段的总和。 各级管理机关在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时,要解决的问题是各种各样的,这些问题反映了各生产部门、联合公司、国家各部门、各地区的动态特点,反映了各社会集团需要的特点。因此,分析、制定、论证计划任务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各有特点的。 试举几个我们在制定长远计划或当前计划草案时经常碰到的典型问题的实例。 第一个问题:确定国家各热电站的燃料需要量,以保证生产必需的电力和热量。 第二个问题:确定最有效地分配黑色金属轧材的生产任务。第三个问题:确定远景计划期末全国人口的数量、成份、结构、分布。 第四个问题:确定解决掌握热核反应问题的前景(期限、必要的资源、可能的结果)。 这是四个典型的计划问题。为了解决第一个问题,必须知道电力或热能的生产量,知道电力、热能(千瓦小时、千卡)标准燃料的单位消耗定额。电(热)力的产量同燃料的需要量之间存在着直接的依赖关系。 这一类问题称为最优结构化(标准)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很容易规范化。解决第一类问题可以使用经济分析法,技术经济评价法、平衡法、经济数学方法和经济数学模型。 29 ==========第40页========== 解决第二类问题是比较复杂的。黑色金属轧材生产者和用户都很多,他们分布在不同的地区。从而解决这一问题也有许多方案。这一问题中有许多变量:每一种轧材的单位成本不同,运费不同,用户对供货数量、品种的要求不同,等等。但是解决这个问题时也存在一些已确定的要求和条件一对每一个计划期来说,生产能力、轧材用户对产品的需要量、轧材生产者可能的生产量都是已知数。 生产者可能有的资源同可能的需要量之间的依赖关系,虽不像第一类问题那么单一,但还是很紧密相关的。这类问题称为结构化了的问题。它们可以很好规范化,解决这类问题使用的方法,与解决第一类问题一样,即:经济分析法、平衡法、经济数学方法和经济数学模型。 解决第三个问题有许多特点。人口数量、构成、年龄、性别的划分取决于生育和死亡指标。生育指标取决于许多变量:相应年龄的男、女人数比例,结婚和离婚的比例,生活水平,儿童保健水平,相应年龄的妇女就业结构,等等。这许多不同因素都影响着变化的程度。在解决问题时,上述每一个因素对结果都有影响,但影响的程度取决于其他许多因素的作用。这一类问题称为结构化差的问题,不能严格规范化。解决这类问题时,鉴定法占着突出地位,也运用系统分析和综合法、经济分析法、平衡法和部分经济数学方法。 第四个问题的解决是比较特殊的。不能用直接核算、数学公式来确定解决掌握热核反应问题的动态和结果。这类问题是不能结构化的。鉴定法、系统分析和综合法对于解决这类问题起特别重要的作用。也可以部分使用经济分析法和平衡法。 在国民经济计划工作中,因为问题的结构化程度不同,制定和论证计划最优的方法也不同。这些方法有:经济分析法、技术经济评价法,系统分析和综合法,平衡法,经济数学方法和模型,鉴定(评价)法。 30 ==========第41页========== 经济分析法。在制定计划时,分析计划期以前的一个时期的经济状况,占有重要地位。对各经济部门说来,分析的任务就是检查计划是否有根据,摸清资源和利用的途径,促进技术进步,推广先进经验。 分析时使用的具体方法有:比较、抽查企业的工作、分类、连锁代换、计算平衡差,计算指数、计算相关系数等。 平衡法。计划工作的平衡法,指的是为保证相互依赖的各项指标的协调一致而使用的各种方法的总和。这些方法的目的是实现指标间的平衡(均势)。 平衡法是发现经济中比例失调,用挖掘内部资源的办法确定经济发展的必要比例和速度,并进行全面论证的重要手段。平衡表体系包括国民经济计划的各个部分。这时不仅要用平衡法,还要用上述其他所有方法。平衡法广泛用于研究各种结构性的问题。 技术经济核算法。各部门生产增长的所有计划,都建立在对该 、产品的需要量和生产的可能性的具体技术经济核算之上。在工业中这种核算包括:改进生产能力的利用情况,发展专业化和合作,改进原料、材料、燃料和动力的利用情况,降低产品成本,等等。 在国民经济计划工作中使用技术经济核算法时,其中对基本建设投资的经济效果、新技术和生产过程机械化、自动化经济效果的核算,占有特殊的地位。 技术经济核算法广泛用于解决标准问题和结构化的问题。经济数学方法和经济数学模型。当前完善计划工作的主要方向之一,是广泛运用经济数学方法和经济数学模型。计划工作中使用“、的最重要的经济数学模型是:国民经济预测平衡表、部门间产品生子和分配平衡表、技术工业财政计划矩阵模型、部门最优计划模型、网络模型。 用线性规划法能顺利解决的生产计划问题是:在一定的人力和物力条件下,编制产品产量最优计划,编制设备最优负荷计划,等等。 31 ==========第42页========== 某些部门计划问题也有类似以性质,如根据生产能力在该部门各企业间分配计划的产品(在同系列各机器制造企业间分配定货),。 工业上合理裁料和拼制混合料问题正广泛应用于许多工业部门(如治金、石油加工、化工、食品等),这是一组特殊问题。线性规划法还用来确定营养标准、计划价格的变动,论证那些用于提高生活水平和增加居民消费的措施。 在农业生产计划中运用线性规划法分配各类作物的种植面积,合理规划轮作,把农业生产各部门最合理地结合起来,确定最佳畜群结构,确定饲养性畜最好的日用料量等,也是很有效的。 在运输方面,线性规划法已成功地用来计划货运量。另一类问题是为新建企业选择最好的地址。 经济中绝大多数相互关系都是非线性的,因此,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参数规划)、动态规划、随机规划等形式开始发展起来。 方案近似法也属于计划工作中使用的经济数学方法。从数学的观点来看,这是一种累次重复法(不断近似的方法)。这一方法的实质如下:远景计划的编制者经常碰到许多未知数。因此,开始时,计划是按某些主导部门(如,黑色治金、电力、机器制造业)来编制的。根据这些部门的发展水平和保证这些部门必需的资源制定物资、财政和劳动力平衡表,并计划其他部门的指标。发现不协调时,就对平衡表进行修改,再制定下一个计划方案(进一步近似),这样重复多次,直到制定出平衡方案来。 目前,方案近似法是同国民经济预测(预先)平衡表模型结合起来使用的。 经济数学方法广泛用于解决标准问题和结构化了的问题。鉴定评价法。这类方法的基础是利用间接信息和不充分信息,利用专家的经验和洞察力。最广泛使用的形式有:集体讨论和评价国民经济大型决策方案,各部和国家委员会设立科学技术资询委员会和鉴定委员会。苏联国家计委设有国家鉴定委员会(权限相当于32 ==========第43页========== 计委的司局),它负责对大型的经济综合体进行预先估价,还有科学委员会,负责研究长期计划的重大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 只有建立在有科学根据的计划定额的基础之上,技术经济评价法、平衡法、经济数学方法使用起来才能有效果。借助定额和标准可以确定国民经济对某些产品、服务的需要量,核算企业和部门的 ·生产能力。在使用技术经济定额和标准的同时,社会经济定额和标准也开始有了重大意义。 第七节苏联国民经济计划方法论的发展 苏联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方法论能达到今天这个水平,是六 十多年来编制一系列国民经济计划实践的结果,是党和国家集体思想的结晶,是苏联经济学家在有计划地组织社会再生产过程方面的研究成果。 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每个阶段,国民经济计划方法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性质,都反映了生产力和社会关系发展的水平。 国民经济计划方法论形成和发展的第一阶段包括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建立社会主义的时期(1917年11月至三十年代中期)。在这二十年里,我国制定了世界上第一个长期计划 一国家电气化计划,进行了编制部门远景计划、国民经济发展控制数字、总计划的工作,制定和完成了第一、二两个五年计划。实际上国民经济计划方法论是在编制国家电气化计划期间形成的(1920年2月至12月)。列宁在这一时期对研究社会主义计划的理论方法论问题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提出了一系列极其重要的国民经济计划理论原则。其中主要有: 1.计划应当成为整个经济改造的纲领,应当保证经济和社会改造。 2,计划应是统一的:所有的国民经济部门发展计划、所有的地区经济计划都应当协调统一。 33 ==========第44页========== 3.当前计划应当与远景计划紧密结合,因此,当前计划应当从远景计划的任务出发。 4.计划应当规定在国民经济中形成社会主义建设必需的比例。 5.计划的各个部分都应当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并彼此协调一致。 角 6.计划应当规定合理配置生产力,改进地区劳动分工。列宁在致国家电气化委员会领导人、以后的苏联国家计委第一 任主席T·M·克林浪诺夫斯基的一系列信件中,揭示了制定国民经 济计划的逻辑,其内容为:(1).细致考虑国家在计划期前拥有的所有资源;(2)确定计划期的社会需要,摸清为满足这一需要所必需的资源的数量和结构;(3)协调需要和资源。 国家电气化委员会制定的计划包括10一15年的时间。这一计划具有下列方法论特点: 1.体现了统一的国家长远计划的思想。 2.有科学根据。计划是在考虑了世界和我国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础上制定的,广泛使用了预测(社会预测、科学技术预测、人口预测、经济预测等)。 3.党性原则。列宁把国家电气化计划称为“第二党纲”,舍此就不能实现党的目标和第一党纲。 4.体现了提高生产效率、保证国民经济综合体主要生产部门最优比例的思想。 5.体现了计划的统一和综合的思想(国家电气化一可以理解为建立当代大机器工业一处于每一地区生产规划的中心)。计划任务把17个部门、8个最重要的经济区的发展协调为一个统一体。,一 6.在制定国家电气化计划各个部分计划时,广泛使用了物资稻劳动力平衡表体系,其中包括燃料平衡表、金属和设备平衡表、建筑材料平衡表、劳动力资源形成和利用平衡表。国家电气化委员会制定的电气化财政平衡表具有很大意义。 7.国家电气化计划划出八个大经济区:即北部区、中央工业 34 ==========第45页========== 区、南部区、伏尔加河沿岸区、乌拉尔区、西西伯利亚区、高加索区、土尔克斯坦区。 国家电气化计划于1920年12月经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同意,最后经苏维埃第九次代表大会(1921年)批准。计划规定的各项任务已于1931年提前完成。 1921年2月成立的国家计划委员会,在形成和发展国民经济计划方法论过程中起了重大作用。 国家计委的任务是:(1)编制统一的全国经济计划,及执行这一计划的方法和程序;(2)根据全国计划,按国民经济各专业审查和协调各主管部门、各地区(经济)组织的生产计划和设想,并确定工作的先后顺序;·(3)为实行国家经济计划,制定必要的全国性措施以发展科学文化,组织调查研究,使用和培养需要的人材;(4)制定措施,宣传国民经济计划及实现的方法和相应地组织劳动的形式,使之家喻户晓。 人民委员会1922年6月批准的国家计委条例,使国家计委的职能更具体化了。如国家计委应当从事编制两种主要的国民经济计划工作:即建立在电气化基础上的国民经济远景计划,和当年计划。条例规定,统一的计划应当包括全国经济的生产计划和整个国民经济调整计划。此外,统一的计划,不仅应当包括俄罗斯联邦共和国的经济,而且应当包括其他苏维埃共和国的经济。 1922年12月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工作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使建立统一的计划和计划机关体系成为可能。 国家计委的成立,为各企业、各部门的计划同全国的工业计整个国民经济计划协调一致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第一个经济计划是1921/22年度的粮食计划。在1921一1922年,为大约28个工业部门编制了部门计划,然而由于质量很差,仪批准了三个部门(治金、食糖、橡胶)的发展计划。在制定各工业部门发展年度计划的同时,计划机关还编制了金属工业、整个工业、农 35 ==========第46页========== 业、铁路运输、外贸、以及其他几个部门的五年远景计划。但是,这些计划也没被苏联国家计委主席团通过。这些计划的主要缺点是,第一,计划的目标同社会主义建设的利益不适应,这表现在五年计划的制定者们规定的资本主义和小商品经济成分的增长上。第 二,降低了整个苏联经济的增长速度,编制这些计划犯有经验主义,方法也很原始。 直到1924年,才第一次成功地制定了确定社会主义工业发展的综合年度工业计划。然后,又制定了国家工业部门1924/25年度综合的生产和财政计划。 由于巩固了商品货币关系,改造了工业管理的组织形式和体制,经济生活普遍恢复,·各部门积累了有计划组织经济的经验,所以不但可以制定出统一的国民经济年度计划,而且可以制定出远景计划。 1925一1930年间国民经济年度综合计划是以控制数字的形式实行的。然而,国家计委编制的1925/26年度,1926/27年度,1927/28年度国民经济控制数字没有被政府通过。苏联国家计委和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最初几次制定五年综合计划的试验也没有成功。这些工作的主要缺点是:编制计划的人员对于自觉地确定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速度的作用估计不足,把计划的实质理解为对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一些可能途径的预测。 政府以控制数字批准的第一个国民经济年度计划,是国家计委制定的1928/29年度计划。在这个计划中首次提出了国家发展农业的综合措施。1929年顺利完成了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工作。 第一个五年计划(1928一1932年)是根据联共(布)第十五次,>代表大会(1927年12月)通过的“指示”制定的,1929年4一5月经第十六次党代表会议和第五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同意和批准。 第一个五年计划,发展了国家电气化计划的基本方针,使其更加具体化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有专门的部分说明农业、商业、教育、保健、住宅一文化建设的发展,有劳动计划、财改计划。国 36 ==========第47页========== 家电气化计划为17个工业部门提出了总的任务,而第一个五年计划却包括了约50个部门。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最重要的优点之一是具体到制定了日计划,其中按年度分列了工农业总产值增长任务、新建和改建项目投产任务、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基本建设投资任务。由于规定了各部门的产量和增长速度,就可以保证将它们的发展计划进行对比,对社会再生产(生产和分配、积累和消费)各方面进行协调。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特点是,计划各部分和各项指标的论证都有更高的理论和方法论水平。计划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扩大再生产理论的原则和公式,解决了速度和比例问题。在计划实践上,第一次对国民收人增长速度及其划分成积累和消费基金进行了有科学根据的计算。计划规定了先进的社会生产结构,规定优先发展第一部类各部门,特别是重工业部门,这都促进了五年计划主要任务一一国家工亚化的实现。 在编制五年计划过程中广泛使用了平衡法。用动力平衡表、燃料平衡表、建筑材料和设备平衡表、谷物饲料平衡表、矿肥平衡表、经济作物平衡表等物资平衡表,建立了计划的实物比例体系。利用价值平衡表体系(国民收入的生产和分配平衡表、国民财富、城乡居民货币收支平衡表、基本建设投资拨款平衡表)确定了社会产品的价值结构、国民经济总的比例。国家计委试图建立的包括财改系统所有环节、国家全部财政资源的社会主义国家财改平衡表,起了很大的作用。第一个五年计划还提出了按年度划分任务的五年国家预算。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特别是物资平衡表体系的制定,是以大大改进了的定额为基础的。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是苏联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正如苏共中央“关于苏联国民经济发展第一个五年计划 五十周年的决议”所指出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较之资本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证实了国民经济管理的崭新的彻底的民主形式和方法。党认为它的历史意义还在于,它为运用五年 37 ==========第48页========== 计划作为经济计划的基本形式奠定了基础,它把五年计划形式变成了共产主义建设的巨大组织力量和动员力量,从实际上证明了用社会主义方法管理经济比资本主义优越。 从1930年春开始,批准了国家种植计划。计划就种植面积、社会主义农业企业的发展下达了指令性任务。 1930一1932年进行了信贷改革,由此过渡到可以直接计划信贷和货币流通。 由于有效地实行农业集体化和顺利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31年开始,从控制数字过渡到经济发展的年度计划。 第十七次党的代表会议(1932年2月)通过了编制1933一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指示。为了细致谁备和科学论证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具体问题和任务,国家计委于1932一1933年召开了24次加盟共和国科学技术代表会议和科学技术讨论会。国家计委同苏联科学院联席会议审查了那些重大的科学问题。 第二个五年计划同第一个五年计划相比,科学论证计划任务的水平更高了。第二个五年计划包括的指标比第一个五年计划更广泛了,它已包括120个工业部门。 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指标包括整个工业部门,跟第一个五年计划 一样,还包括了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所属的企业(这些企业的产量约占工业总产量的60%)。 在农业方面,第二个五年计划立足于发展社会主义成份,把增加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生产的任务列进了计划。 第二个五年计划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对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据此,计划规定了掌握新技术的措施,包括了广泛的技术经济指标(生产电气化、机械化、设备利用率等),同第一个五年计划相比,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平衡论证水平更高了。制定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更广泛地采用了物资、劳动、财政平衡表,使用了国民收入综合平衡表。 第二个五年计划包括扩大科研机构、培训科技千部、编制最重38 ==========第49页========== 大的科学研究问题的计划等方面的任务,对此不但按部门和人民委员会,而且按地区(共和国、边疆区和州)详细地进行编制。 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工厂内部的计划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各工厂开始制定技术、工业和财务计划。 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三个五年计划(1938一1942年)是第十八次党代表大会于1939年3月通过的。制定这一计划的方法有如下特点:坚持贯彻了发展技术进步和发展保证技术进步的部门的路线,规定建立后备体系(生产产品的后备能力,在国家东部地区建立第 二座同样的企业,建立培训熟练工人的体系)。平衡法也得到了进 一步的发展。 计划的各项任务,都用一整套物资、价值、劳动计划平衡表作了论证。电力、黑色金属、燃料、设备(特别是稀缺设备:动力、化学等设备)等物资平衡表在这方面起了特别巨大的作用。在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物资平衡表成了有计划地分配生产资料、使用主要工业品和食品的基础。编制国民经济统计和计划平衡表的工作,在计划的平衡论证方面起了巨大作用。1939年制定的国民经济计划平衡模式,包括按整个国民经济、按各部门、按社会经济成份编制的社会产品平衡表、国民收人平衡表、固定基金平衡表、财政平衡表、劳动力平衡表,以及最重要的物资平衡表。第三个五年计划在方法论上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进行了设备更新、机器生产结构、原料、材料等的核算。 社会主义国民经济计划体系在卫国战争中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 为了集中全部物质资源以战胜敌人,卫国战争年代我国制定了战时经济计划。战争开始一周之后,政府通过了1941年第三季度国民经济动员计划。1941年8月批准了1941年第4季度和1942年伏尔加河沿岸地区、乌拉尔、西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中亚等地区战时经济计划。 战争年代国家计委极为重视发展重工业的计划,包括远景计 39 ==========第50页========== 划。如,1943年国家计委准备了1943一1947年乌拉尔地区工业和交通运输发展计划,重点是发展冶金工业、燃料工业和发电站。1944年国家计委制定了1945一1946年黑色和有色治金、煤炭、石油工业和发电站恢复和发展的远景计划。 战争年代计划的方法论又有了新的发展,表现为:经济管理方面加强了集中,集中计划的产品品种大为增加(与战前相比,产品品名表增加了一倍多);推广了按月分配的季度计划;制定了按平均月计划核算指标的方法;为保证节约资源,制定了确定平均先进定额水平的方法。战争年代继续制定了物资平衡表和生产能力平衡表,大大发展了检查计划完成情况的方法。 卫国战争胜利结束后,国家计委制定了第四个五年计划一恢复国民经济计划(1946一1950年)。根据恢复国民经济的条件,扩大了集中分配的工业品的指标范围(从1946年的1637种扩大到1950年的3350种)。又恢复了年度计划。1947年2月14日政府批准了国家计委制定的附有简明方法指示的年度计划形式。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计划的总结性指标,列进了34个国民经济平衡核算表。在准备战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首次制定了生产资料总平衡表和消费品总平衡表。从1948年开始,恢复了居民购买力基金计划,恢复了居民货币收支平衡表的编制。 随着经济转入和平轨道,苏联国家计委不再负责制定月份作业计划,可以用更多的精力编制年度计划和远景计划,并检查计划完成情况。如,苏联国家计委着手制定了一些部门的长期远景发展计划(农村全盘电气化总计划、铁路运输15年发展目标以及其他计 i 划)。 在制定第五(1951-1955年)和第六(1956一1960年)两个五年计划过程中,又形成了一些新原则,使计划方法论又大大前进了 一步。这些原则中首先是: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应当从制定科学技术发展计划开始。国民经济平衡工作获得了大发展。从第五个五年计划开始,不仅制定了年度国民经济计划平衡表,而且制定了长期计 40 ==========第51页========== 划平衡表(1951一1955年、1956一1960年、1959一1965年)。从第 六个五年计划起各加盟共和国计委也开始核算国民收人指标、居民实际收入指标,国民经济平衡表主要指标。 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国家计委受权恢复制定总计划的工作。第六个五年计划执行到中间,由于科技进步的加快和利用科技进步可能性的扩大,也由于进行了重大的社会经济改造,必须提前制定新的长期计划。1959年1月苏共二十一大批准了关于国民经济发展七年计划(1959一1965年)的指标。 五十年代末,苏联建成了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苏共二十一大指出,社会主义在苏联已取得完全、彻底的胜利。 苏共二十二大通过的党纲提出了建设共产主义物质技术基础的任务。社会主义社会的管理和国民经济计划的发展开始了一个新阶段一发达社会主义阶段。开始制定1961一1980年国民经济发展总计划,第八、九、十三个五年计划。 通过制定远景总计划,丰富了国民经济计划方法论。总计划在平衡的内容和程序方面都与以前的同类计划有根本的不同。计划中不仅规定了整个远景计划到最后一年国家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任务,而且规定了每个五年计划到最后一年的任务。 远景总计划最重要的方法论特点首先是,尽管计划包罗万象,但在制定计划时实现了经济、社会、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有机统一。在编制远景总计划过程中形成了一条原则:制定长期计划应当从制定经济一政治设想开始。 根据党纲提出的建设共产主义物质技术基础的总任务,远景总计划规定在二十年内建成技术最发达、规模最强大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保证最高水平的劳动生产率。 远景总计划的制定,向国家机关提出了制定长期预测体系的现实任务,以解决人口、经济、社会、科技等问题;同时还提出了制定国民经济长期预测平衡表的任务。并规定在社会生产两大部类发展速度接近的基础上,完善国民经济的生产结构和部门结构。通过 41 ==========第52页========== 编制远景总计划,从根本上丰富了解决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问题的编制方法。首次制定了合理的消费预算、有科学根据的食品消费定额、非食用商品和服务的合理消费定额。这些定额规定,同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提高苏联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其消费结构。 制定七年计划是一个试验,通过试验证明,五年的期限是中期计划的最优期限。苏共中央1965年9月全会决议强调,按年度划分任务的五年计划是国民经济计划的基本形式。全会规定了完善管理、完善计划和经济刺激的综合措施,为我国进行的经济改革奠定了基础。 第八个五年计划期间,显著扩大了国家计划包括的经济部门和分部门的范围。1966一1970年的五年计划包括210个工业部门和分部门。计划中单列的新部门有:微生物工业、塑料制品工业、玻璃纤维材料工业、玻璃塑料工业。居民生活服务被首次单列为一个独立部门。 论证国民经济计划的平衡表系统有了很大的发展。编制了1966 ·一1970年部门间计划平衡表,这一平衡表作为试验,应用于制定计划的第二阶段。苏联国家计委制定了约三百种工业产品五年期间的物资平衡表。各加盟共和国制定的平衡表有:社会产品平衡表、国民收入平衡表、财政资源平衡表、居民货币收支平衡表、劳动平衡表、最重要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平衡表。 科学和技术进步的计划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首次编制了1966 一1970年国家科研工作五年计划。 国家计委和科研机构为确定经济效果指标及其计算的方法,进行了大量的工作。 为了提高远景计划的科学水平,更加强调制定整个国民经济、经济区、各经济部门发展的长期预测。 把产品质量列入计划这也是新的内容。以实物表示的产品品名表中首次列出了最经济、最先进的工业产品品种。计划列了实现产 42 ==========第53页========== 品标准化的措施,还规定了生产荣获“国家质量标志”产品的任务。 地区计划工作也有了很大的进步。首次在计划前阶段制定了各加盟共和国、各经济区发展模式。开始编制有科学根据的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和布局模型以及经济区发展模型,并作为苏联生产力布局总模型的组成部分。 从第八个五年计划起开始制定了国家计划的社会部分,即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综合计划。 苏联国家计委于“八·五”计划末批准的“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方法指标”,对于提高研究社会需要和科技进步问题的科学水平起了重要作用。制定了社会生产效果重要指标的计算方法(按因素计算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费用的方法,以及生产能力利用水平的计算方法、产品质量分类指标体系等等),这是计划方法论发展的新的一步。为了保证各部门在计划中最充分地考虑生产后备,显著扩大了技术经济指标体系。在核算方法中,首次列入了计划人民生活水平、居民生活服务和外贸以及编制了部门间计划平衡表。1971年4月苏共二十四大批准了关于第九个五年计划(1971一1975年)的指示。第九个五年计划及其年度计划在计划方法论上有如下崭新的内容:特别单列了社会规划部份;制定了科技进步发展综合规划;制定了国民经济基本建设投资综合计划;制定了农业发展综合纲要。从第九个五年计划末开始,对全国和各地区的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进行计划。 根据苏共二十四大的决议,国家计委于1972年开展了制定到1990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计划的工作。 制定总计划的方法论的良好基础,是到1990年苏联生产力发展和布局的总蓝图。图中说明现有的和将来的地区比例,各加盟共和国和经济区的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和劳动条件的分布、估价,及其利用前景,合理形成各加盟共和国和经济区经济的途径,等等。1974年公布了关于编制苏联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方法指示,根 43 ==========第54页========== 据这一指示着手编制第十个五年计划。 第十个五年计划在方法论方面的新内容首先是:国民经济各级管理机关都要编制生产效果计划,制定了自然资源利用和自然保护远景计划,计划增加了新的部分一完善国民经济的管理;根据社会主义经济一体化综合规划来计划一体化的过程;扩大了社会规划(其中包括发展社会主义生活方式和改变社会结构方面的任务)。1976年8月召开的苏共二十五大通过了1976一1980年国民经济发展基本方针。 苏联经济和社会发展到现阶段,对国民经济计划工作的要求更高了。勃列日涅夫在苏共中央十一月全会(1978年)上指出:新的任务要求新的解决办法,要求创造性地组织计划工作。只有在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计划工作的基础上才可能做到这一点。在成熟的社会主义条件下,完善苏联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方法论的最重要的方面是: 在提高远景计划、首先是五年计划作用的条件下,建立统一的计划体系, 计划中保证更充分地考虑社会需要的规模和结构,并在最有效地利用我国物力、人力、财力资源的情况下满足这些需要;提高科学技术进步预测和社会经济过程预测的科学性,在制定苏联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过程中更广泛地使用预测: 进一步发展计划方法,特别是平衡法和经济数学方法以及经济数学模型,并用这些方法来保证最优的国民经济比例和经济的均衡增长, 推广制定国民经济规划和部门间规划,强调综合解决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问题, 把部门计划和地区计划更充分地结合起来: 完善国民经济计划指标体系,强调指标要体现最终的国民经济效果; 在跨部门经济合作和农工一体化的基础上,完善农业生产专业 44 ==========第55页========== 化和集中化的农工综合体的计划工作。 苏共二十五大和随后的几次中央全会关于进一步完善国民经济计划和管理的决议,都体现在苏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完善经济机制和党政机关任务的决议”、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关于改进计划工作和加强经济机制对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质量的影响的决议”中,这两个决议规定的一系列措施,都是为了进一步完善对经济的计划领导,在生产管理中发展民主原则,提高劳动集体的创造性主动性。 计划的进一步完善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国民经济各个环节的管理自动化系统的建立和运用相联系的。这是一个很大的很复杂的问题。要实现这一点,须和科研机关、计划管理部门多年地协同工作。 谈到国民经济计划工作,·首先应当涉及计划计算自动化系统,它是全国收集、处理信息自动化系统的中心环节。在计划工作中应用计划计算自动化系统,将给制定国民经济计划的组织工作和监督计划执行情况的工作带来根本变化,将能在更短时间内对国民经济计划作出多方案比较,并把各级所有计划指标进行综合协调,能选出整个计划以及计划各部分(分系统)的最优方案。为了有效地利用计划计算自动化系统,必须在计划中发展和应用经济数学方法和最新的电子计算技术、组织技术、通讯手段。随着计划计算自动化系统的应用,经济计划工作的创造性提高了,它要求研究行为机制和利用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机制,系统全面地研究社会需要、资源及其每一个计划期的切实保证问题,要完善计划工作方法,要把计划的经济方面、社会方面、部门方面和地区方面最合理地结合起来,要保证计划的继承性和连续性,要同经互会成员国共同做好计划工作,等等。 45 ==========第56页========== 第三章国民经济计划的组织 第一节计划机构体系及其任务和职能 在发展和完善国民经济管理的组织形式、总结计划实践经验的过程中,形成了计划机构体系,国民经济的计划就是靠计划机构体系来实现的。这一体系包括:1.中央、各加盟共和国和地方综合计划机构;2.各部、各主管部门和企业的计划机构。 中央一级综合计划机构有: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苏联国家计委)、苏联国家建设委员会(苏联国家建委)、苏联国家物资技术供应委员会(苏联国家供委)、苏联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苏联国家劳动和社会问题委员会(国家劳委)、苏联国家价格委员会。加盟共和国和地方综合计划机构有:加盟共和国部长会议国家计划委员会,自治共和国部长会议国家计划委员会,州(边疆区)执委会领导下的州(边疆区)计划委员会,区(市)人民代表苏维 ·埃执委会领导下的区(市)计划委员会。 部、主管部门、联合公司、企业的计划机构是:联盟和联盟一共和国部、主管部门及其总局的计划局(司);国营和合作联合公司、企业计划(计划生产)处。 总的计划机关以苏联国家计委为首。 国家计委是联盟一共和国机构,它对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进行全国性计划,并监督其国民经济计划的执行。 国家计委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全国性的国民经济计划,以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保证社会生产的不断增加,保证社会生产效果不断提高,为共产主义建立物质技术基础,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46 ==========第57页========== 高,国防能力日益加强。 在有关条例中规定,苏联国家计委的任务是对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基本社会经济过程进行计划,协调苏联的国民经济计划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监督国民经济计划的执行,摸清生产进一步发展的潜力,更有效地利用生产基金、生产能力和物质资源,提高盈利率,改进国民经济部门发展的其他指标,是国家计委的重要任务。 苏联国家计委承担的任务还有:经常完善计划和经济刺激的方法和组织,在计划工作中推广经济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技术,制定关于编制苏联国民经济发展的国家计划的方法指示。 苏联国家计委还履行下列职能: 与各加盟共和国、苏联各部、主管部门一起,制定全苏、各加盟共和国、苏联各部和主管部门以及国民经济各专业部门的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计划和年度计划: 研究国民经济对物质资源的需要,制定最重要的原料、燃料、电力、热力、材料、设备、其他各种工业品和农产品的平衡表和分配计划,并提交苏联政府审查多 提出经济发展计划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协调一致的建议:和苏联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一起,编制在国民经济中应用新技术、生产机器新品种计划;在苏联各部、主管部门参与下,根据苏联外贸部和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的建议,制定商品进出口计划草案以及苏联同外国技术、经济合作计划草案: 对苏联国家预算草案、信贷、现金、外汇计划草案签署意见:领导在国民经济中应用经济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技术的工作,领导建立管理自动化系统的工作; 对及时正确地传达和执行全国的国民经济计划实行监督,向苏联政府系统报告国民经济计划完成的进程,制定措施预防和排除国民经济发展的不良倾向,并向苏联政府提出必要的建议, 研究和总结各加盟共和国、苏联各部、主管部门计划工作的实 47 ==========第58页========== 际经验,并对计划工作实行方法上的指导。 苏联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基本任务是:保证国家在科学技术 由 进步方面的统一政策,在国民经济中全面运用科技成就,同苏联科学院一起制定关于科学技术发展基本方针的建议,协调跨部门的国民经济问题的研究。 苏联国家建委的任务是,负责贯彻建设工作中的集中统一的技术政策,提高效率,改进质量,缩短建设周期,发展建筑工业,对设计和预算组织国家鉴定,等等。 苏联国家供委的任务是,实施物资技术供应计划,包括实施跨部门合作供货计划,按规定的品名表在用户间分配产品,监督供货计划的执行,完善物资技术供应的组织工作。 苏联国家标准局的任务是,领导标准化的发展,使之成为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的最重要的条件之一。 苏联国家劳动和社会问题委员会的任务是,对各部和主管部门劳动报酬方面的工作实行系统监督,对劳动条件和劳动报酬形式实行部门间、地区间的调整,从事劳动和社会问题的科学研究工作,制定完善这些问题的建议。 苏联国家职业技术教育委员会的基本任务是,在职业技术学校和直接在生产岗位上培训熟练工人,实行国家统一的政策。苏联国家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的任务是,采取措施扩大和加强同外国的经济合作,领导为苏联在国外建设的企业和其他项目提供成套设备的全苏联合公司的工作。 苏联国家价格委员会的任务是,保证在国民经济所有环节中执行价格形成的统一政策,系统地完善价格制度和价格计划的方法,提高价格的刺激作用,尤其是对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和改进产品质量的刺激作用。 加盟共和国计委直接隶属于加盟共和国部长会议,并受苏联国家计委领导。它们负责编制加盟共和国经济远景计划和当前计划,并提交加盟共和国部长会议审查,对加盟共和国所属的部、主管部 48 ==========第59页========== 门、自治共和国部长会议、州(边疆区)执委会、市执委会编制的计划签署意见;检查国民经济计划完成情况,并完成其他一系列重要职能。 自治共和国计委、州(边疆区)计委根据相应的地区综合体的条件,执行同样的职能。 近年来,地方计划机构的权力明显地扩大了。它们在按部门经济制定计划草案的同时,还确定相应地区内整个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提出关于改进经济综合发展的建议。 财政和信贷系统积极参与国民经济的计划工作。苏联财政部与加盟共和国财政部、地方财政机关、各部和联合公司的财政局(处)、苏联国家银行、建设银行及其银行系统、苏联外贸银行直接领导财政和信贷。这些机构的基本职能是制定和执行财政信贷计划。 苏联财改部、各加盟共和国和自治共和国财政部,地方财政机关,根据国家计划草案编制相应的财政预算草案,组织其执行,保证对计划收入实行监督,及时正确地对计划措施进行拨款,监督正确使用预算资金,审查各部、主管部门、组织、机关的财政计划和预算开支。 苏联国家银行是全国统一的货币发行、现金出纳、核算和信贷中心,执行国家预算的现金出纳,编制现金和信贷计划草案,保证现金和信贷计划的实施,组织和协调全国的货币流通;与外贸银行 一起实行外汇垄断,编制对外经济联系(商业与非商业关系)的支 : 付一结算平衡表;对各部、主管部门、企业的经济财务活动实行监督。苏联建设银行对各部门的基本建设长期贷款编制信贷计划草案并保证其执行(农业和消费合作社除外,它们另由国家银行提供服务),对基本建设投资进行拨款和贷款,对正确使用基本建设资金进行核算和监督。 经互会各国建立的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投资银行,对于全面制定和实施社会主义投资措施,起着重要作用。 49 ==========第60页========== 苏联科学院,各加盟共和国科学院和其他科研机构,以及高等院校积极参与总的计划机构的工作。在研究具体问题时,也吸收各设计单位、部、主管部门的专家参加。 部、主管部门的计划机构(司、局)编制部门经济发展远景计划和当前计划,具体帮助制定企业的计划,并对完成计划的情况组织检查。 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建筑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联合公司和企业设有计划(计划一生产或计划一经济)处,企业的车间设计划科、组或计划员。大的企业设有总经济师,相当于负责经济问题的副经理。企业的计划处领导编制远景计划和当前计划(技术生产财务计划)的工作。 社会组织一人民代表苏维埃计划一预算委员会和专业委员会、工会、共青团、合作组织、科技团体等一一在国民经济计划工作中起很大作用。工会机关就中央和地方的整个国民经济计划草案,及各部分计划签署意见,并为完成这些计划组织社会主义竞赛。没有计算和统计工作,计划和管理是不可思议的。全国性的计 、 算和统计机关是中央统计局和各加盟共和国中央统计局。州和边疆区是统计局,区和市是市(区)国家统计检查局。 根据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1979年7月12日“关于改进计划工作和加强经济机制对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质量的影响的决议”,应当制定和通过标准法令,进一步明确苏联国家计委、其他苏联国家委员会、部、主管部门和各加盟共和国部长会议在组织制定、实施苏联经济和社会发展远景计划和当前计划中的职能。 第二节编制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的组织工作 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规定,从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如下编制苏联经济和社会发展远景计划的程序。 50 ==========第61页========== 1.科学技术进步二十年综合规划(以五年为一期进行安排)由苏联科学院、苏联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和苏联国家建委负责制定。至迟应在下一个五年计划的两年之前呈报苏联部长会议和苏联国家计委。每过五年,对综合规划进行一次必要的修改,并制定新的五年计划。 2.苏联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基本方针(以五年为一期进行安排)。基本方针草案由苏联国家计委会同苏联各部、主管部门和各加盟共和国部长会议制定,并于下一个五年计划一年半之前呈报苏联部长会议。第一个五年,要按年度分别制定各项指标,第二个五年,只确定五年计划最后一年的一些重要指标(基本建设投资是整个五年的指标),在草案中应规定解决重大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方案。每过五年,经过必要的修改,编制出新的五年计划基本方针草案。 3。苏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 (1)苏联国家计委在下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前一年,根据规定程序批准的苏联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方针,制定下一个五年计划(按年度划分)主要指标和经济定额控制数字,并下达到苏联各部、主管部门和各加盟共和国部长会议。 (2)各联合公司、企业和组织收到各部、主管部门和各加盟共和国部长会议下达的控制数字之后,编制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草案(按年度分配任务)。同时会同销售组织,与供货单位、用户共同确定产品品名表(品种),以便签订经济合同。 (3)苏联各部、主管部门和苏联部长会议根据控制数字((1)条)和五年计划草案((2)条),分别制定各部门和共和国的五年计划草案(按年度分配任务),并提交苏联国家计委。 (4)苏联国家计委根据这些草案((3)条),经过综合平衡,编制苏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草案(按年度分配任务),并且至迟应于下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前五个月,呈报苏联部长会议。 (5)在制定各级管理机构的计划草案时,要考虑选民的委 51 ==========第62页========== 托。 4.苏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 (1)编制年度计划从生产联合公司(企业)和组织开始,自下而上,是在五年计划对该年度规定的任务和经济定额的基础上编制的。编制时要具体,要采用最新科技成就,并保证贯彻完成五年计划的措施。 生产联合公司(企业)和组织在开展社会主义竞赛和利用内部潜力的基础上,制定超额完成五年计划任务的响应计划。这些与物质资源相适应的响应计划,应成为年度计划的组成部分。 (2)苏联各部、主管部门、各加盟共和国部长会议,根据五年计划的任务和联合公司(企业)和组织的响应计划((1)条),编制各部门和共和国的年度计划草案。 (3)苏联国家计委根据五年计划按年度分配的任务,并考虑上述草案((2)条),准备下一年度的苏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并且至迟于下一年度开始前四个月呈报苏联部长会议。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1979年7月12日决议对提高国家计划的综合平衡水平问题,给予极大的重视。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认为,必须提高苏联国家计委、各部、主管部门为苏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任务的平衡而负责的精神。 规定在苏联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中,按年度制定劳动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平衡表,生产能力平衡表,财政平衡表和居民货币收支平衡表;按标准规定生产、基建和科研工作所需要的物资后备和财政后备,必要时还规定生产能力后备;确定经济定额,包括工资基金定额和经济刺激基金定额。 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责成苏联国家计委,提高对各部、主管部门制定的五年计划草案和年度计划草案的质量要求,凡不符合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1979年7月12日决议规定的计划草案,应退回重新制定。各部和主管部门至迟应在计划年度开始前一个半月,~将各项指标的计划(包括物质技术资源)下达给联合公司、企 52 ==========第63页========== 业和组织影应保证批准的年度计划和季度计划的稳定性,不允许通过修改计划而降低完成计划的实际水平。 第三节组织对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情况的 检查。计划执行情况的财政监督 列宁从有计划地组织苏联国民经济一开始,就不止一次地强调,检查计划完成情况有巨大意义。列宁在1918年起草的《关于苏维埃机关管理工作的规定草案》中指出,必须在苏维埃机关工作中“…把实际监督中央政府和地方机关的决议实际执行情况的工作放在首位”。① 在我国检查计划完成情况是全民的事,由党和国家的最高机关加以组织。苏共中央、各加盟共和国党中央、边疆区、州、市、区党委,通过检查和听取党组织关于国民经济各环节如何保证完成计划任务的报告,对经济计划完成的进程实行系统的经常性的监督。苏联部长会议既可以通过讨论某一经济和文化部门关于完成国民经济计划的总结,也可以通过听取他们关于完成计划进程的汇报,对完成计划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在必要时,苏联部长会议还可以通过决议改变某一部门、主管部门的计划,或者确定生产某一产品的追加任务。加盟共和国部长会议和地方执委会根据本地特点,履行类似的职责。国家人民监督委员会及其地方机关,在检查计划完成情况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 工会和共青团组织积极参与国家计划完成情况的检查。劳动人民群众也通过生产会议、农庄会议、报刊和其他形式积极参与计划完成情况的检查。 检查计划完成情况的目的是改进经济系统各环节的经济工作,同时改进编制计划本身的工作,以求更充分地反映社会主义社会发 ①《列宁全集》第28卷(中文版),第330页。 53 ==========第64页========== 展的客观规律。 主导环节原则在编制计划方面和监督完成计划方面都起着决定性作用。在检查企业和联合公司的工作时,应注意经济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组织计划部门和统计部门协同工作,对于深入地进行经济分析、提供结论和建议有重要意义。 中央计划部门主要应对全国和各经济区、行政区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进行综合分析。所谓综合分析,比如说,在检查黑色治金部门完成计划的情况时,要同时研究协作部门各厂的工作,包括煤炭工业、天然气、动力部门的工作等等。只有综合检查,才能就部门的状况作出正确结论,发现比例失调,制定改进工作的有科学根据的建议。 国家统计部门应当完善报表制度,规定报表期限,以便能随时掌握完成计划的进程,进行分析工作,帮助管理机关做出实际结论。 检查计划完成情况时,要像编制计划那样,特别重视研究、总结、推广各企业、地区、部门在社会主义竞赛中的先进经验和成就。 财政监督和银行监督,在检查国民经济计划完成情况方面起着很大作用。 苏共二十五大提出,要加强财政部门和银行部门的作用,挖掘生产潜力和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广泛运用财政信贷机制来加快技术进步和生产的集约化。财政监督对全面完成计划有积极影响,它有助于合理利用生产资源,励行节约。在国民经济计划中,物资比例、劳力比例同财政比例密不可分,因此,在执行计划过程中,只要某些比例遭到破坏,同时就说明完成国民经济计划出现了一定的偏差。 国家预算对检查和保证国民经济计划的完成起着极大的作用。大部分用于有计划地发展国民经济和提高人民福利的国民收入都包含在预算中。在编制和执行预算过程中,对各部、主管部门、加盟 54 ==========第65页========== 共和国、联合公司、企业和组织的财政和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对他们完成国民经济计划任务的情况进行监督。 信贷是监督计划执行情况的重要杠杆。正确使用信贷,对于更好地使用固定基金和流动资金,发展和应用新技术,提高社会生产效果,有很大促进作用。 55 ==========第66页========== 第四章社会生产结构、比例、 速度和效果计划 第一节社会生产结构、比例和 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 苏共第二十五次代表大会指出,国民经济结构的完善,是提高生产效果的极其重要的途径。国民经济的再生产结构,社会结构,部门结构和地区结构,对编制计划,进行经济分析,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再生产结构的特点,首先是把国民经济划分成生产领域和非生产领域,并反映生产领域两大部类即第一部类(生产资料生产)和第二部类(消费品生产)之间的相互关系。 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把国民经济划分成国营经济和集体一合作经济两种成分,并反映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部门结构的特点,是把国民经济划分成大型的国民经济部门综合体(工业、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根据生产的物质财富或所提供劳务的性质,以及根据劳动过程、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的特点,来确定部门综合体之间的区别。 国民经济各部门同样也划分为大型的部门综合体。例如,工业分成19个部门综合体(黑色治金、机器制造和金属加工、电力等),在交通运输部门中划分为:铁路运输、公路运输、空中运输、海洋运输、河运和管道运输等。类似的部门划分,不仅在生产领域有,而且在非生产领域也有。 实际上部门综合体的每一个部门还要分成若干个下属部门。下56 ==========第67页========== 属部门的数量随着社会分工的深人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发展而增加。例如,机器制造业就包括有120多个下属部门。 地区结构的特点,是把国民经济分成两个区域:经济地理区域(自然经济区、大型经济区、地区综合体、工业中心)和行政区域(加盟共和国和自治共和国,边疆区、州、市、区)。 经济结构直接反映在比例体系中(再生产比例、社会比例、部门比例和地区比例)。经济结构对再生产过程的动态变化、物质资源、生产机械设备、劳动资源的利用率均有重要影响。 国民经济比例,这是具体的,在客观上受社会发展水平制约的各生产部门、地区和各行业的一种相互依从关系,并在这种相互依从关系中相互适应。在经济发展的某一个阶段,这种相互适应具有相对稳定的性质。如果国民经济结构中的各个部门之间,出现了不相适应的现象,那就将发生比例失调。国家计划确定的比例关系,应当是最优化的,应当与计划期的各项经济、政治任务完全相适应。 苏共第二十五次代表大会的总结报告曾指出,在发达社会主义条件下,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计划的主要经济方针,而社会生产效果的提高,则是解决这项任务的最重要的手段。因此,第十个五年计划规定,国民经济的比例变化,必须有助于这些目的的实现。 第二节社会生产集约化和社会 生产效果的提高 社会生产的全面集约化和社会生产效果的提高,是苏联经济发 .展的长远基本路线。只有在不断地有计划地提高社会生产效果的基础上,才能保证获得不断的、大力提高苏联人民生活水平所必需的资源,才能建立共产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才能解决由发达社会主义逐渐向共产主义过渡的一些社会问题。 生产集约化的基本方针是:加速科技进步,提高固定基金和流 57 ==========第68页========== 动资金的利用率(降低基金占用量、加快流动资金的周转过程,、提高轮班系数等);合理利用技术和社会潜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技术和动力装备水平、降低产品的劳动耗量、更充分地利用工作时间、提高教育水平);完善管理(包括国民经济计划);完善部门和地区的生产结构,完善对外贸易结构;发展和扩大生产部门专业化、合作化和生产部门之间的联合。集约化的主要内容是全面地、不断地提高社会生产效果。列·伊·勃列日涅夫在1979年11月的苏共中央全会上说,为了始终不渝地提高人民的福利,必须用双倍的、三倍的力量来贯彻党的提高效率和质量的方针。 生产效果,这是反映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保证社会需求程度的生产质量鉴定。生产单位要进行生产效果对比,即生产成果与生产过程的消耗对比,与建立物质财富过程中资源消耗的对比,根据所获得的鉴定资料可以判断,生产程序组织得是否合理,物质资料和人员在生产中配备的是否合理,科学和技术成果运用得是否合理,等等。反映每单位相应资源利用水平的资源效果(9:)公式为: 式中的3一生产效果,P一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资源。 物质财富的生产总是为了满足需要,否则生产就失去意义。消费促进消费品的再生产,这正是生产的目的。消费是生产过程的一个条件。为说明社会生产的最终目的是满足需要这样一个方针,可以把社会生产的效果同群众的需求加以对比。这个对比可通过总效果或目标效果来表示(3): =是, 式中:3m一反映社会生产效果的总形式;H一居民数,即整个社会需求的主体。 生产总效果(或目标效果)标准,与反映社会最重要、最本质联系,和作为社会发展规律的该社会基本经济规律的确立,有着不58 ==========第69页========== 可分割的联系。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在剥削雇佣工人的基础上获取最大利润。 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要求有计划地组织生产,以保证全体社会成员的最大物质福利和自由发展。·这一规律使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生产效果标准带有崭新的特点:即效果增长有计划性,效果提高具有连续性,效果的使用为造福于社会主义社会。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生产的总效果(目标效果)是不断增长的。卡·马克思,弗·恩格斯和弗·伊·列宁早已预见到,加快社会发展速度,根除资本主义对社会资源疯狂掠夺的本性,保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不断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为个性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是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生产效果方面的优越性。 根据效果公式,可以确定社会效果与资源效果之间的关系模式及其影响程度,其最简单的公式是: ,3u=9 3e=33=3,P,3u=P3H1。 由此可见,生产总效果(3)与用于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成正比,与居民人数成反比。当前条件下,在资源和居民人数增长速度都还不十分快的情况下,总效果的增长,主要靠提高资源效果。每单位生产资源利用水平越高,生产总效果的增长速度就越快,生活水平的提高才越有保证。 提高生产效果,这是对编制国民经济计划提出的极其重要的要求。在国民经济的第九个五年计划期间,第一次提出的是必须遵循,的、统一的效果计划指标体系。 为整个国民经济和各加盟共和国规定的全苏效果指标有:按平均人口计算的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国民收入中消费资源的增长速度;每一卢布国民收入的生产费用;相对节约有:(1)固定生产基金的节约:(2)定额流动资金的节约;(3)物质材料费用的节约(不包括折旧费),(4)物质生产领域工作人员的劳动报酬基金的节约: 59 ==========第70页========== 总赢利率指标包括:(1)积累(利润和周转税)与固定生产基金和流动资金的年平均价值之比;(2)·利润同固定生产基金和定额流动资金的年平均价值之比: 每一卢布社会产品的生产与流通费用。 指标体系还包括部分劳动利用效果指标,固定基金利用效果指标,流动资金利用效果指标,投资效果指标和物资资源利用效果指标。 就整个国民经济而言,制定计划初始阶段的社会生产效果可按计算国民经济平衡表和部门间平衡表时的主要指标来确定,并且还要利用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和比例关系的多方案计算结果。 在编制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基本方针时,生产效果是按国民经济各部门、工业各部门、各部和各主管部门进行计算的。利用这些资料,可以确定整个社会生产的结构效果,确定全国各地区生产力布局的合理情况,以便更好地完成计划规定的各项社会经济任务。 在评价五年计划的效果时,要把这些指标同基期的类似指标加以比较,要同苏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指标加以比较,而在编制年度计划时,则要同五年计划的各项指标加以比较。 在提高生产效果中起重要作用的是财政信贷系统。财政信贷机制对社会生产及其效果的提高有双重影响。财政和信贷资金的使用,可以扩大社会主义企业的基金,建立国家储备金,发展科学,保证教育和保健等机构网的建立,可直接影响生产的发展和生产效果的提高,另一方面,这种机制又可以激励生产者更有效地利用财政信贷杠杆从事经营活动。这里指的是预算付款,刺激基金,财政和信贷机构使用的各种制裁。 第三节·社会生产发展速度计划 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比例关系的变化,最优化系统的建立,都取 60 ==========第71页========== 决于经济发展速度计划。 各部门、各单位、各行业和各地区的发展速度计划可以促使社会生产的结构和比例朝着合理的方向变化。 在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各种计划的活动目标,都是根据基本经济规律确定和加以调整的。因此,在计划速度和比例时,必须满足社会需求程度不断提高的要求。与此同时,供今后扩大再生产的资源,必须不断增加,就是说,所增加的固定基金和流动资金应当用于生产性积累。 理论分析表明,生产增长速度的变化并不直接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而主要取决于生产积累率和生产基金的利用效果。 生产增长速度、积累、产品增长额的基金占用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在对扩大再生产模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加以解决的,许多重要的依从关系都取决于扩大再生产模式: 如果生产基金占用量在基期和计划期间是稳定的,社会产品的增长速度则取决于生产积累率; 社会产品增长速度的变化,同积累率的变化正成比,而同基金占用量的变化成反比。 由于社会产品的生产积累率等于国民收入中生产积累额与社会产品中国民收人之比,所以在编制生产增长速度计划时,必须研究几种变化趋势:(1)基金占用量,(2)社会产品中的国民收人部分,(3)国民收人中的生产基金积累部分。 占用劳动多的生产过程机械化水平的变化,部门和地区社会生产结构的日益变化,都是决定固定生产基金利用效果的极重要因素。 在不同的生产部门,固定生产基金与总产值的比率也各不相同。石油开采工业、煤炭工业、建筑材料工业、黑色治金业、电力和燃料动力生产部门、机器制造业和金属加工业等工业部门的基金占用量都属于中等以上的水平。这些部门的优先发展意味着,整个工业的生产基金增长速度高于总产值增长速度。 61 ==========第72页========== 第一部类的优先发展,特别是电力、采矿、石油和天燃气工业、黑色和有色冶金工业、化学工业的加速发展,是产品基金占用量增长的客观因素,这种基金占用量还将一直增长到部门结构改革时为止。随着这种结构的改革,随着象有机合成化学、轻金属和半导体材料、无线电电子学这样一些生产部门的迅猛发展,基金总占用量将逐渐下降。 在分析基金占用量变化趋势的时候,必须考虑工业部门企业建设所需要的时间。采掘工业企业建设所用时间,要比加工工业企业建设所用时间长得多,重工业企业建设所用时间,要比轻工业和食品工业企业建设所用时间长得多。重工业企业较长的建设周期意味着,在重工业部门必须对大量的未完工程实行计划管理,也意味着,每单位产品用的积累相对较高。 其次需要考虑的是,已开发经济区新项目的建设,一般比需要大量投资的新开发地区‘(修筑道路、住宅、公共设施等)的建设要合算。因此,已开发的有人居住地区的固定基金再生产,一般说,回收率较高。 然而,由于老区的生产过于集中,造成动力、燃料和原料资源短,也因原料和燃料的运输线过长而造成交通运输费用上升。 由此,出现了如下的趋势:把生产部门靠近原料和动力产地,把生产部门合理地分布在全国各地区。上述趋势如能在国民经济计划中付诸实现,就能保证全国各地区的综合发展,保证廉价的动力产地和新的矿物原料产地被纳入经济周转中。但与之相联系的是基本建设需要投人大量的资金,每单位设备费用大量增加,新生产基金的回收期限也延长了。 对于编制再生产速度计划来说,非常重要的是在远景发展计划中确定一个优先发展的方向。根据远景发展任务,上述两种趋势又必须更加合理地结合在一起。 在新的经济开发区大规模投资,必然使产品的基金占用量暂时上升。然而,一且这些地区富饶的矿物产地投人经济周转,便可保62 ==========第73页========== 证今后的投资效果大幅度增长。 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占用劳力较多的生产过程实行机械化、局部机械化向全盘机械化的过渡,都将会产生重大的经济效果,不仅可以降低产品成本,减少工作人员数量,而且还可以大幅度提高积累效果。 各生产部门的技术进步、通过对现有企业改建和技术装备来扩大生产、对固定基金和流动资金使用的改进,是直接促使积累效果提高的因素。生产部门基本建设结构的改善(在基建中如提高设备使用率,降低建筑安装费用等),具有重大意义。 上面提到的各种因素都同时有效,但在经济建设的某些阶段,它们的相互作用效果是有差别的。对增长速度的预先计算,不要求对各种变化进行准确而全面的计算,这是计划工作后期的任务。 由此可见,客观上可能长期增长的社会生产速度,将取决于下列指标:社会总产值中的国民收入部分;国民收入中的积累部分,总积累基金中的生产基金积累部分(在某些情况下,是固定生产基金的积累部分),产品生产的基金占用量。这些指标是根据国民经济计划平衡表进行计算的。 63 ==========第74页========== 第五章统一的国民经济计划 和国民经济平衡表 第一节国民经济平衡表在计划 体系中的意义和地位 国民经济计划平衡表是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宏观模型,在计划工作中起重要作用。国民经济计划平衡表是说明社会主义社会各个部门、各种成分扩大再生产的条件和结果的最概括的、互相联系的经济指标体系(这些指标由许多平衡表联成一体)。 国民经济平衡表分决算平衡表和计划平衡表。决算平衡表反映的是再生产最终过程的结果,社会生产的水平,社会生产各部类、各社会成分、物质生产各部门、使用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各社会集团间形成的比例。国民经济计划平衡表用来确定整个社会生产的规模和各社会成分的规模,确定计划期内生产各部类、各部门发展的方向和速度,并根据社会主义建设客观经济规律和具体任务的要求,确定社会主义社会必要的,国营和集体合作成分间、社会各阶级、社会生产各部门、各部类间的比例和关系。 国民经济平衡表和统一的国民经济计划一样,反映全国的国民经济再生产过程。但是计划草案是作为未来的管理决策制定的,因此要提交批准,其内容包含为国家管理的各经济和文化部门规定的具体的指令性任务。平衡表是制定统一的国民经济计划的工具,与计划的区别是,它包括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但不包含指令性的任务。 制定国民经济平衡表,可以确定国民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以及国民经济的基本比例。 64 ==========第75页========== 马克思提出的、列宁补充和发展的扩大再生产公式,是苏联国民经济计划平衡表和决算平衡表的基础。 在国民经济平衡表中,社会产品按经济用途分成生产资料和消费品,按价值分成:表示过去劳动消耗的价值(物质费用)和表示活劳动消耗的新加入的价值(净产值)。社会主义社会还保留着补偿耗费掉的生产资料价值的客观必要性,所以新创造的价值又分成必要产品价值和剩余产品价值。 苏联的国民经济平衡表,把扩大再生产过程看成社会产品的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使用)过程的统一。这一过程是在过去创造的再生产条件基础之上进行的,它反过来又为将来创造再生产的条件。一定数量的生产性固定基金和流动资金,相应的生产人员数,并按生产部类加以分配,是社会产品再生产的条件。分配社会产 品,在第I部类和第I部类之间交换部分产品,补偿、消费和积累社 会产品,生产性固定基金、流动资金的数量和生产人员数(按部类)的增加,都为以后的扩大再生产创造着条件。 国民经济平衡表包括的部分指标,不仅象马克思的再生产公式那样,说明所有阶段再生产过程的共同规律,而且说明社会主义社会在其发展的具体条件下再生产过程的主要特点。这些主要特点是: 1、世界存在两种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因此,就有说明同社会主义国家和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联系的指标影 2、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友好的阶级:工人阶级和集体农庄农民,这两个阶级存在的经济基础是两种特殊形式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和建立在社会主义企业劳动基础上的个人所有制。要反映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结构,就要有一系列指标来说明国家和集体农庄这两种主要生产成分的再生产过程,说明这两种社会成分发展的经济联系和比例,.说明全民的物质资源量和专门的集团的物质资源量的形成和使用。 65 ==========第76页========== 3、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存在着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国民经济平衡表不仅要以实物形式反映产品的动态,而且要反映价值动态的各种形式,反映国民收人的形成和动态,反映价格形成、财政信贷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作用,等等。对于社会主义生产过程来说,确定工业与农业、生产与流通、当前生产与基本建设,以及各经济区间的比例和关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平衡表中包括部门再生产结构和地区再生产结构的指标。 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并向共产主义迈进,合理使用劳动力和生产基金(固定基金和流动资金),有重大意义。这就要求在平衡表中使用那些能说明固定生产基金和流动生产资金再生产过程以及劳动力资源再生产过程的指标体系。 国民经济平衡表,是在自觉利用社会主义客观经济规律基础上有计划地指导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工具。这就是说,平衡表应当确定国民经济每一个部门拥有的资源,存在的比例及其变化的情况。 再生产过程是生产、分配、流通、交换、消费的统一。在商品生产条件下,劳动产品是商品,社会产品从再生产的一个阶段向另 一个阶段运动,这一运动的实现,就是特有的使用价值总和的运动和价值总和的运动。 为了有计划地指导国民经济的发展,仅仅根据分析总平衡表获得关于再生产过程和这一过程的一般比例关系是不够的。在社会产品再生产过程中,'生产的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的再生产过程是交叉的。作为使用价值总和的产品循环有它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把它同补偿费用和生产者收入总和的产品循环区别开来。 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中有国民财产平衡表、劳动平衡表、社会产品平衡表、国民收人平衡表。这些平衡表可以保证更具体地分析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过程。社会成分(国家、消费合作社和集体农庄)再生产平衡表、居民私人经济和副业产品平衡表,是对国民经济综合平衡表的补充。工业产品、农产品、商业基金和商品流通、机器设备等综合平衡表、燃料动力综合平衡表,以及其他一些平衡 66‘ ==========第77页========== 表是对社会产品平衡表的补充。固定基金平衡表、基本建设投资综合平衡表、自然资源平衡表是对国民财富平衡表的补充。 劳动力综合平衡表要具体化为集体农庄劳动力资源平衡表、专家平衡表、青年平衡表。国民收入平衡表要用结算关系平衡表、居民货币收支平衡表、综合财改平衡表、产品平衡表等加以发展和补充。 第二节国民经济平衡表的组成和结构 国民经济综合平衡表对社会主义再生产过程给予最概括的说明。其中把社会分成生产领域和非生产领域,生产领域列出社会生产大的部类和社会生产成分。根据每一生产部类的特点,说明生产的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说明社会产品再生产过程及其在不同生产阶段的动态。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中,包括一个总表,它能确定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积累方面的主要比 例(第】部类和第I部类的比例,第I部类和第I部类占有的劳动 力资源的比例,国家成分和合作社一农庄成分的比例,生产和消费的比例,消费和积累的比例,补偿基金和国民收入间的比例,等等)。分析总平衡表的动态资料,能够确定社会生产扩大的速度,确定在 物质生产第】、I部类就业的劳动者消费水平提高的速度。 苏联国民经济平衡表总表见表1。 国民财富平衡表包括国民财产和投入社会生产过程的自然资源。因为自然资源在计划和统计时是用实物单位或标准实物单位表示的,在国民经济平衡表中表示的也只是国民财产(家庭财产除外。将表示家庭财产多少的指标除外,仅仅是为了分析方便)。苏联的国民财产以很高的速度增长。固定生产基金增长动态很能说明这一点。·(见表2) 苏联国民财产的增长,是有计划地使用积累基金、不断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福利的结果。 67 ==========第78页========== 表1 (以现行价格计算,十亿卢布) 整个国民经济第I部类第Ⅱ部类 社会产品 717 455 262 其中: 物质费用: 总计…………… 403 270 133 占%… 56.3 59.5 50.8 国民收入: 总计…… 314 185 129 占%… 43.7 40.5 49.2 其中: 劳动报酬: 总计…… 158 101 57 占% 22 22.2 21.7 剩余产品…… 总计……以 156 84 72 占%… 21.7 18.3 27.5 表2 1913年1922年1940年1945年1960年1975年1976年 国民经济所有部门固定生产基金… 0.8 2.6 2.3 8.3 29.0 32 社会产品生产、消费和积累平衡表说明社会产品的生产和使用过程。社会产品指的是,在社会分工基础上一年期间创造的、用于生产消费和积累、非生产消费和积累的物质财富总量的价值。因为家庭经济中生产的物质财富不参加经济流通,完全用于个人消费(如家庭缝纫和修理衣服、鞋子,准备食品等),故不计人社会产品。社会产品平衡表指标反映的是,全国各生产成分、国民经济各部 68 ==========第79页========== 门(工业、农业、建筑等)生产产品的数量,用于补偿生产资料、非生产性需要、出口、固定基金和流动资金的积累、扩大储备的产品的数量。 社会产品平衡表指标包括两个时期:计划前时期和计划期。要用两个时期的可比价格来评价产品。对于长期平衡表说来,通常是把长期计划的第一年的价格作为可比价格;对于年度平衡表说来,则把计算计划年度平衡表指标的价格作为可比价格。计算时要用最终消费价格,即用户得到产品时的价格。社会产品平衡表的总表见表3。 表3 (实际使用的现行价格,十亿卢布) 生 产 整个国民经济 生产资料 消费品 生产性消费,合计 403 403 其中: 第一部类…… 270 270 第二部类…… 133 133 非生产性消费… 242 242 积 累… 72 52 20 总 计… 717 455 262 苏联社会产品再生产的速度是很高、很稳定的。从1913年到1977年,社会总产品增长了61倍。 在计划社会产品时,确定社会的、价值的、实物的、部门的和地区的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总产品按物质生产各部门进行计算,这些部门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创造物质形式的产品(工业、农业、林业、建筑),第二类是创造特殊使用价值,即在生产过程中具有消费意义的效果(为生产领域服务的货运、邮电),第三类是不创造物质形式的产品,但在流通领域继续生产过程时,消耗了社会必要劳动而增加产品的价值(商业、供应、采购)。 社会产品平衡表的重要任务是,合理确定第I和第I两大部类 69 ==========第80页========== 间的比例。国民经济平衡表根据计划期使用产品的性质,把社会产品 按整个社会生产分成I和Ⅱ两类。社会产品是根据每一个物质生产 部门分配和使用的产品确定的。 制定平衡表时,社会产品的使用指标包含在“消费”(第二部分)和“积累”(第三部分)里。同时在“消费”这一部分还对两种形式的消费一生产消费和非生产消费加以说明。补偿生产资料的总量和补偿来源算作每一部门的生产消费。说明个人、社会和集体的消费量和消费结构指标、反映某一部门产品用于非生产需要的比重的指标,构成非生产性消费。 社会产品的生产消费量是在核算每一部门生产的物质费用的基础上确定的,而非生产消费量,是在核算商品流通、居民副业产品、实际提供的劳务(其物质部分)的基础上确定的。 社会产品平衡表“积累”这一部分,按组成部分(固定基金包括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固定基金,流动资金,商品储备,等等)对积累加以说明。 根据社会产品确定扩大再生产的可能速度和主要比例,对于编制国民经济计划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不仅在计划的最后阶段应当制定社会产品计划平衡表,而且在制定远景计划和年度计划开始阶段也应当如此。在开始阶段制定的是社会产品预测平衡表。 国民收入平衡表,说明整个社会的收入、国家和集体农庄一合作社收人的形成、分配和使用过程,还可以确定一些重要的经济指标,以便表示生产的国民收入和使用的国民收入的数量、物质生产领域职工初次分配的收入和国家、合作社、农庄的纯收人数量;说明社会消费基金、财改资源和居民二次(派生的)收入的形成,最终使用国民收入的数量和结构。 计算再生产不同阶段的国民收人,可以用以下不同的方法: (1)以物质生产部门的净产值总额计算; (2)以国家、参加物质生产的合作社、农庄和居民的初次分配的收入总额计算: 70 ==========第81页========== (3)以国家、农庄和居民最终(使用)收入总额计算: (4)以消费基金、积累基金和储备基金总额计算。 以物质生产部门的净产值总额计算的国民收入,称为创造的国民收入;以初次分配的收入总额或最终收入总额计算的,称为分配的国民收入,以消费基金、积累基金和储备基金总额计算的,称为使用的国民收入。 对于一个加盟共和国来说,它所创造的、分配的、使用的国民收入的多少,往往是不一致的。一个加盟共和国创造的国民收人可能大于或小于分配的国民收入。 共和国领土上分配的国民收入不同于使用的国民收入,因为它可以把收入转给联盟预算或从联盟预算中得到收入,居民在共和国领土上获得的收入,可能在共和国之外使用,居民从共和国之外获得的收入,也可以在共和国领土上使用。 加盟共和国创造的国民收入,是在计算居民和企业的初次分配的收入(或者用无周转税价格计算的物质生产部门的净产值总额)的基础上确定的。 计算各加盟共和国的国民收入能够揭示一系列重大的国民经济关系,说明共国和的国民经济再生产过程中的速度和比例,确定经济发展必要的比例。 1959和1972年苏联国民收入平衡表主要指标,见表4。 劳动力资源综合平衡表说明拥有的劳动力资源,他们在国民经济不同部门和各种所有制中的分配和使用。合理分配和使用劳动力资源,是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基本条件之一。 劳动力平衡表用自然人计算,由两部分组成:劳动力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使用。 ● 劳动力资源包括全部有劳动能力的居民(男的从16岁至59岁,女的从16岁至54岁),但不能工作的残废人除外。在上述年龄之外,实际工作的人员(少年和领退休金者)也称劳动力资源。然后,再把劳动力资源分成不在国民经济中就业的(脱产学 71 ==========第82页========== 表4 (十亿卢布,用当年价格计算) 单位 1959年 1972年 生产的国民收入 十亿卢布 136.2 313.6 国民收入的分配: 物质生产部门职工初次分配的收入(物质生产各部门的工资和农庄的劳动收入) 十亿卢布 72.3 158.0 社会主义企业初次分配的收入 十亿卢布 63.9 155.6 企业初次分配的收入的使用:积累(扩大生产和其他费用) 十亿卢布 35.6 85.3 社会消费,总计 十亿卢布 25.0 76.3 其中科学和管理费用 十亿卢布 2.1 8.2 外贸损失和外贸差额 十亿卢布 3.3 3.0 积累的使用, 用于增加生产性固定基金 十亿卢布 13.7 34.7 用于增加非生产性固定基金 十亿卢布 9.1 20.5 用于增加物质流动资金和储备 十亿卢布 12.8 30.1 居民个人消费的物质资料(包括为居民服务的非生产领域各机关和组织的物质消耗) 十亿布卢 95.2 217.2 形成居民消费基金的来源: 来自物质生产领域职工的劳动报酬基金 十亿卢布 72.3 158.1 来自社会基金 十亿卢布 22.9 59.1 消费基金,总计(居民和非生产领域各机关) 十亿卢布 97.3 225.4 积累和其他费用 十亿布卢 35.6 85.3 基本建设投资,总计 十亿卢布 33.3 94.3 消费和积累的比例:消费 占总计% 73.2 74.2 积累 占总计% 26.8 25.8 习,从事家务劳动)和在国民经济中就业的。在国民经济中就业的人分成在物质生产部门(工业、建筑业等等)就业的,和在非生产部门(教育、卫生保健等等)就业的。还可以把居民分成各社会集 72 ==========第83页========== 团。在制定苏联和各加盟共和国国民经济计划平衡表时,要计算社会劳动生产率指标。 第三节国民经济预测平衡表 从开始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起,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计划都是用“方案近似法”来编制的。这一方法直到现在还应用于编制计划的开始阶段。但是苏联国家计委开始工作的最初几年,在使用方案近似法的同时,便开始研究编制和使用国民经济平衡表方法,来确定计划的初始任务。 1956年准备了1957年的第一个国民经济预测平衡表,1957年一1958年制定了1959一1965年的预测平衡表,1959一1961年制定了1961一1980年的预测平衡表。实践证明,把编制预测平衡表作为准备远景计划的开始阶段,不但是可能的,而且是有效的。 远景计划的重大问题是确定社会产品的第I、I部类之间、生 产和消费、消费和积累、各生产部门、各经济区间的最优比例问题。能够保证最快地解决我国建设共产主义任务的,就算最优比例。所以,应当保证贯彻经济建设的规律一用最少的消耗取得最大的成果。 保证最优比例问题,这首先是确定全国经济及重要经济部门的、客观上可能的最优发展速度。编制国民经济预测平衡表,也应当保证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开始阶段的有科学根据的社会生产的最优速度和比例。 预测计划平衡表是该计划期内全国国民经济再生产过程的经济数学宏观模型,包括比较大的一组互相联系的基期和计划期指标。(见表5)。 为了制定远景计划预测平衡表,必须确定社会生产可能的增长速度。在这种情况下,要使用三个互相联系互相补充的方法:积累平衡表、劳动平衡表和消费平衡表。在研究生产积累比例及其积累 73 ==========第84页========== 表5 预测平衡表指标 原始指标 再生产系数 T 人口总数(H) 就业人口的比重T·= T 就业人口(T) 生产领域职工的比重T?= 瓜H 生产领域的职工(T) 国民收入在社会产品中的比重α= 非生产领城的职工(THP) 中0n 基金占用量中。=” 生产性固定基金(④。·m) 基金装备率中B=·重on TP 非生产性固定基金(Φo。H) 第I部类比重C,=丹 社会产品(T) 第Ⅱ部类的此重量=C。=1-C, 其中: n 第1部类(,) 结构系数K。= 第Ⅱ部类(卫m) 材料消耗量M。-L日Π 国民收人(LH) 消费量。= ①H匹 积累基金(④H) 劳动占用量,。晋 其中在生产性固定基金中的 (Φon) 生产基金积累率N=△D。nΦ 基本建设投资,总计(K) 产品积累率Nn=一△DHΠ 其中生产性的(Km) 居民收人率NK=Ik 瓜H 非生产性消费基金(④:n) 有支付能力的居民需求定额 最终(实际使用)收入() To Nn.c=k 其中, 职工的(Ix·P) 农民的(瓜xK) 在生产部门就业的(亚κ·) 商品流转(T,) 74 ==========第85页========== 效果可能变化的基础上,用第一个方法确定预测平衡表指标,因为社会生产增长速度茸先取决于生产积累比例和生产基金占用量。 第二个方法使用的是,社会生产增长速度对社会生产中就业人数增长速度和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的依赖关系。计算时,根据这一方法确定生产部门可能的人口就业率和劳动生产率的可能增长。 用第三种方法计算时,考虑的是第I部类和第I部类产品数量 的依赖关系。首先根据计划定额确定消费基金量,然后确定第部 类的产品生产量,最后借助】、I部类之间的平衡系数确定全部社 会产品。 第四节产品生产和分配的部门间平衡表 用价值和实物表示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的部门间平衡表经济数学模型,是现阶段计划工作的重要工具。 表6 用实物表示的部门间平衡表格式 资 源 资源分配 部门 琳悬 生产进口 其他总计 日常生产性消费(按部门) 最终产品 用实物表示的部门间平衡表(表6)说明物质生产部门产品的流量。计划年度国民经济的全部产品(生产,进口,其他来源)进入相应的国民经济部门,并用作生产消费(中间产品)、出口、非生产消费、积累、大修和补偿报废。出口、非生产消费、积累、大修和补偿报废的总和为部门的最终产品量。 75 ==========第86页========== 部门产品的流动也可以用货币形式表示。这不仅可以说明部门产品以货流形式运动,而且还可以说明该部门用货币表示的生产产品的消耗大小和性质。用货币表示的部门间平衡表原理图见表7。平衡表由四个象限组成。表7 产品生产 产品 日常生产消费 最 费用 分 总产值部门甲部门乙 部门丙 品 部门甲 部门乙 第一象限 第二象限 部门丙 总计 折 劳动报 第三象限 第四象限 基·金 总 计 用货币表示的部门间平衡表第一象限表示的,是所有物质生产部门内部的生产联系。在总计中提供的是用于生产过程的生产资料补偿基金。第三象限表示的,是劳动报酬基金和企业的初次分配的收入,其和等于国民收入。第一、三两个象限(按纵栏)的总计相加,得出部门产品生产费用之和及社会产品生产费用总和。 部门间平衡表第二象限的指标表示最终产品的使用方向:出口、非生产消费、补偿报废、积累。第一、二两个象限的总计相加,得出全国的社会总产品。第四象限用于计算国民收人再分配指标。 建立部门间平衡表的基础是直接消耗系数,这些系数能从数量方面说明部门间的直接联系。 76 ==========第87页========== 然而,除直接消耗外,生产任何产品都有间接消耗。直接消耗与间接消耗之和构成全部消耗。如,根据1972年决算平衡表,生产1吨黑色金属轧材消耗110度电力,而生产1吨成材的全部电力消耗为549度,.即多4倍。 77 ==========第88页========== 、 ==========第89页========== 第二篇 统一国民经济计划的部门计划编制原理 ==========第90页========== 、 . , 、 ==========第91页========== 第六章科学技术计划 第一节科学技术发展计划的内容和指标 科学技术进步计划在国民经济计划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科学技术进步,就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科学技术,在生产中实际运用先进的方法和手段、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发现,不断完善生产工具、劳动对象、生产工艺和生产组织的过程。科学技术进步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提高社会生产效果的重要因素,是建设共产主义物质技术基础的基本条件。 千方百计地发展最有前途的科学研究,缩短科研成果应用于生产的期限,以加快科学技术的进步,这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极其重要的任务。 勃列日涅夫在苏共二十五大上说:“…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科学技术革命才能具有符合人的和社会的利益的正确方向。而、且,也只有在加速发展科学技术的基础上,·社会革命的最终任,务 一—一建立共产主义社会一一才能得到解决。”@ 在当代科学技术革命的进程中,生产工艺、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管理组织和劳动的内容都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在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产生了社会主义该阶段特有的任务一“…把科学技术革命的成就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越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广泛地发展社会主义特有的科学与生产的联合形式。”② ①《苏共二十五大资料汇编》(俄文版),第47页。 ②列·伊·勃列日涅夫:《遵循列宁的方针》第8卷(俄文版),第 257页。 81 ==========第92页========== 根据苏共二十五大的决议,要实行统一的技术政策,其最主要的方面有: 加快科学技术进步的速度,这是提高社会生产效果和改进产品质量的决定性条件。有步骤地解决把科学技术革命成就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越性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任务; 提高科学潜力的利用效率; 在国民经济所有部门实行统一技术改策的基础上,加快生产的技术改造; 有步骤地实现从制造和应用单个的机器和工艺转到研制、生产和大批使用高效率的机器和工艺体系: 用现代化方法组织生产和劳动: 向连续的与配合并行的工艺过程转化,采用集约化生产方法,以缩短生产周期: 提高标准化在加速科学技术进步,改善制成品、原料、材料和配件的质量中的作用影 ·充分发挥劳动者的创造积极性,开展革新者、合理化建议者和发明创造家运动; 保证对科技进步实行综合的计划、拨款和刺激。 在国民经济计划中,科学技术计划分为三级。第一级是统一的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计划,包括有全国性和跨部门意义的问题。第二级科学技术计划是由加盟共和国部长会议、苏联各部和主管部门制定和批准的共和国和部门的五年计划和年度计划,其中除统一计划的任务之外,还包括共和国和部门性的问题。第三级是联合公司(企业)制定的技术应用计划。 解决这一问题,同社会生产集约化的发展和提高社会生产效果是分不开的。在加速发展科学技术基础上实行生产的集约化,是提高人民福利的重要来源,是加强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社会目的性的重要因素。在加快科技进步方面党和国家实行的统一技术政策起着重要作用。 82. ==========第93页========== 国家统一技术政策的实质是选择和优先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的最重要的方面。直接实行国家统一技术政策的机关是苏联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苏联国家计委、苏联科学院和专业部。 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负责贯彻发展科学技术方面的国家统一政策。国家计委则负责编制如何在国民经济中应用科学技术成果的计划。苏联科学院是国家最高的科学组织,它进行和协调所有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而各科研、设计和工艺组织由各部领导,他们负责在相应的部门执行统一的技术政策,使生产达到高度的技术经济水平,发展生产的专业化、协作和联合。他们负责分配完成科学技术发展和应用计划所必需的财力和物力,培训所必需的干部。 从第九个五年计划开始编制了科学技术进步综合计划,这一计划把解决最重要的科学技术问题同生产新产品、采用新工艺和应用自动化管理系统的任务有机地协调起来。 事实上,发展国民经济的五年计划的各个部分都有科学技术进步计划。同时,五年计划中还单列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一专门的部分。 根据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的决定,从第十一个五年计划起,科学技术发展计划将要作原则性的变动。全部远景计划和当前计划都是以二十年科学技术进步综合规划(按五年分列)为依据进行安排。这一规划由苏联科学院、苏联国家科委和国家建委制定,并且至迟在下一个五年计划开始的前二年呈报苏联部长会议和苏联国家计委。综合规划是连续的,即每个五年都要具体化,并编制新的五年规划。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计划的基本形式是五年计划,制定 五年计划的根据是:关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的长期科学预测;关于科学技术发展基本方针和关于五年计划应解决的基本科学技术问题的建议;各部、主管部门和各加盟共和国部长会议的计划草案。 科学技术发展五年计划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科研工作和科技成果在苏联国民经济中的应用;第二部分是重要产品的国家标 83 ==========第94页========== 准化。 计划的第一部分包括以下内容:解决主要科技问题的任务,在生产中运用新产品、新工艺、机械化、自动化过程的综合规划;生产新的工业产品(首批工业产品):运用先进工艺,实行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向国外出售苏联专利;购买外国的专利和新样机,并将其运用于苏联国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运用计算技术;科学的劳动组织;科研工作拨款;培训科学干部和科学教育干部,生产和产品的主要技术指标,经济水平指标。 计划的第二部分包括:部门间通用的技术标准影工业和农业产品的标准化;建筑材料工业和建筑工业产品的标准化,通用机器制造业使用的机器、仪表、组合部件和零件、工艺装备和工具的统 一0 根据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1979年7月12日决议,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中,各工业部、联合公司和企业将批准下列采用新技术指标和经济定额(按年度分列): 应完成的科学技术规划,研究、试制和采用新的高效率工艺和各种产品,其中包括新投产的企业和工程项目等主要任务:生产技术水平和所生产的各种重要产品的主要指标:采用科学技术措施的经济效果, 建立统一的科学技术发展基金的定额(适用于各个部)。年度计划中采用新技术的任务,由各工业部根据五年计划中相应年度所规定的任务(定额)来确定。 在年度计划中为各工业联合公司和企业规定的任务有:研究、试制和采用新的高效率工艺过程和各种产品,应完成的科学技术规划,以及在工艺、科学地组织劳动、生产和管理方面采用先进经验。其他指标由联合公司根据五年计划的任务(定额)自行确定。 在五年计划和年度计划中为从事建筑安装工作的部和主管部门、建筑安装组织规定采用新技术的任务。 为了列入苏联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苏联国家科委、国家 84 ==========第95页========== 建委、苏联科学院共同制定的解决最重要科学技术问题和综合利用自然资源问题规划,应当规定出最终目标、技术经济效果、完成工作(从科学研究到实际应用,包括组织新产品的成批生产和采用先进工艺)的期限和阶段。国家科委、国家建委和苏联科学院将确定牵头的部和主管部门负责完成整个计划和单项任务,并任命(根据牵头部和主管部门的提议)规划和任务的领导人。 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责成各部、主管部门和各加盟共和国部长会议,在五年计划中有关提高各部门技术水平计划里,规定解决各部门科学技术问题和综合利用自然资源规划,规定创造、试制、采用高质量的新产品、新材料、新机器、新设备和新工艺的措施,规定从技术上完善生产和提高产品质量的措施。 规定从第十个五年计划开始,在科学技术发展五年计划中,批准在生产中采用新产品和新工艺的综合规划。在规划中规定,根据拨出的物质资源、生产资源和财政资源,很好地协调完成任务的执行者、期限和工作量。制定规划时,应从技术上很好地解决与研究新产品或新工艺有关的一些主要问题。 综合规划包括达到既定目标所必须采取的一切措施,并要考虑到它们的相互关系和所需资源,这些措施是:实验、设计、工艺工作,新产品产量或应用新工艺的任务;基本建设投资额中新建或改造现有生产部门的任务,保证物力、人力和财力的任务:进口专利和设备的任务,以及在必要时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任务。按照规划和每一项任务,规定执行者和完成的期限。 每一个规划都要指明其国民经济意义,规定新产品和新工艺技术经济指标,降低生产成本、劳动消耗和物资消耗,降低单位产品的基本建设投资额。 在规划中,生产新产品和采用先进工艺的任务,以及基本建设投资额、物力、人力资源等,都是按年度分配的。在生产计划和国民经济五年计划、年度计划里也同样规定了这些指标。 试制重要工业新产品(首批工业产品)的五年计划和年度计 85 ==========第96页========== 划,由苏联国家计委,并会同国家科委,根据苏联各部、主管部门和各加盟共和国部长会议的计划草案进行编制。 计划包括新试制的机器、设备、仪器、仪表、产品和材料等,它们将会带来很高的经济效果,并具有重要的国民经济意义。确定试制新产品任务的基础是:已经完成了的科学技术研究,以及按苏联各部、各加盟共和国的计划研究出来的并决定用于生产的新样品。计划中还包括那些已经现代化的、技术经济指标符合技术发展现代化水平要求的产品。计划还包括首批工业产品的生产,从工业试制到组织成批生产。计划还特别列出按购买的专利生产的产品和采用的工艺过程。 利用世界各国科技成果的形式是很多的。其中,首先是利用经互会范围内已经进行的有效的科技友好合作。苏联同社会主义国家的科技合作表现在,经双方政府间的各种委员会和经互会委员会协调的共同研究的计划之中。 各部、主管部门在制定国民经济各部门技术发展计划和确定达到先进技术水平的期限时,同时决定,哪些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办得到,哪些要靠同经互会成员国合作才能办到,哪些宜于购买资本主义国家的专利,以便尽快完成既定的任务。 向国外出售苏联的专利、购买外国的专利和样机并应用于国民经济的综合计划草案,从1971年起,已由苏联国家计委列人相应时期的苏联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之中。 计划草案中包括按照购进的专利和样机试制、生产新产品和采用新工艺的任务。任务规定到具体企业,保证按规定的产量提供配套产品、材料和设备。 计划规定的实行科学的劳动组织,是完善组织、定额和改善劳动条件的综合措施。其中突出的有:按标谁设计组织各专业的工作场所,向工作场所集中供应原料、材料、工具、坯料;采用部门间定额、部门定额、标准的管理结构和管理人员定额。 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1979年7月12日决议对科学技术进步86 ==========第97页========== 的拨款制度作了根本性的修改。 为了加快科学技术进步,扩大高效率的新产品的生产,规定在1980年各工业部的科研、设计、建筑设计、工艺组织、试验(实验)组织、科学生产联合公司(企业)全部改为经济核算制,即在定单(合同)的基础上组织新技术的创造、掌握和采用工作。在各部、主管部门建立统一的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以便为科研、试验性设计和工艺工作拨款,补偿同研究和试制新产品、新工艺、实行科学的劳动组织有关的各项费用,用于支付因改进产品质量而追加的费用和生产新产品时头几年增加的费用。 这项基金是根据五年计划规定的定额,从联合公司(企业)的计划利润提成中建立的。各部可以把这一基金的一部分转交给全苏(加盟共和国)工业联合公司和大型生产联合公司支配。 为了给特别重要的科研项目拨款,还可以使用国家预算资金。根据利用科技成果在国民经济中获得的全部经济效果,对科学生产联合公司、生产联合公司(企业)、科研部门、设计和工艺组织、创造和采用新技术的工作人员实行奖励。在科学生产联合公司、生产联合公司(企业)和机器制造业各组织,对研究、试制和大批生产各种特别重要的和高效率的设备和机器,对创造和掌握新工艺发放一次性奖金,以便鼓励直接参加创造、掌握这些技术和工艺的领导人和工作人员。 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决定,对苏联科学院的科研机构、各加盟共和国科学院和非生产部门,仍保留1979年7月12日决议前实行的拨款办法。 第二节·科学技术发展计划的论证 计划中包括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每一项任务,都应当通过经济效果的计算加以论证,其经济效果的大小由下列因素决定:用于实现技术措施的资金回收期限;单位投产的年生产能力的平均基本建设 87 ==========第98页========== 投资,产品的生产成本及其在采取措施后的年度降低额影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为了说明每项措施的经济效果,还应使用下列指标:生产过程的缩短,生产能力利用水平的提高,产品质量的提高;原料、材料、燃料和动力的平均消耗等的降低。 编制科学技术进步计划的结果,具体反映在技术经济指标上,这些指标分为两组:(1)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指标;(2)工作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指标。第一组措标包括:生产出的在技术经济指标方面相当于或超过国内外最高技术成果的产品产量和规模(高级品),生产出的不符合现代要求的、过时产品的产量和规模;生产的已经停止生产的过时产品的产量和规模;首次试制(首批工业产品)或生产二、三年的产品数量。在为企业规定产品总销售量的同时,还要规定高级产品的销售量。第二组指标包括:用完全机械化方法(手工劳动已消灭,工人仅仅操纵机械)进行工作的职工人数及其占部门职工总人数的比重(百分比),计划期内主要生产部门和辅助生产部门由手工劳动转向机械化自动化劳动的职工人数,及其占从事手工劳动的职工人数的比重。 提高生产技术水平的综合性指标是:相对减少的职工人数(单位:千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百分比),降低产品成本而获得的节约额。 在五年计划任务的基础上,编制国家“科研工作及科技成果在苏联国民经济中的应用”的年度计划。其中包括:试制工业新产品;采用先进工艺,实行生产机械化、自动化;建立自动化管理系统,为科研工作拨款,培养科学干部和科学教育干部。 部门的科研工作以及在生产中应用科技成果的五年计划和年度计划,是根据苏联国家科委和国家计委批准的形式和指标制定的,包括全国计划中的所有部分。部门计划,包括根据全国计划由该部(主管部门)负责的问题和措施,以及对提高部门的技术水平有重要意义的问题和措施。 88 ==========第99页========== 各部(主管部)批准所属研究单位的五年和年度课题计划。这些计划中应列出:部门计划的课题,同部门的企业合作或由他们承担的课题,科研单位主动承担的课题。作为企业生产技术财务计划 一部分的提高生产效果年度计划,包括了科学技术进步计划的主要措施。 科学发展计划。现阶段技术进步的决定因素是发展科学并将科学发现应用于生产。生产过程的完善不仅取决于投人使用的新技术设备的数量,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质量,而技术设备的质量水平又主要取决于科学的进步。 当代科技革命的重要特点是,科学变成了直接生产力。科学越来越具有集体性,即许多科学问题的解决,要求在一定的方向和地区,集中许多科学家和大量的物力、设备、能源、贵重材料。这一切都说明了制定科学发展计划的重要性。 苏共二十五大的文件指出:“要进一步发展科学研究,更快地和更加广泛地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国民经济中去。加强科学与生产的联系。”① 在科学计划中保证必要的后备具有很大意义,要发展那些眼前虽不会提供直接的实际效果,但将来定能产生很大效果的部门和方面。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计划由苏联科学院在各部和主管部门参与下制定,由苏联科学院会同苏联国家科委批准(经济科学方面的计划,还要会同国家计委批谁)。 计划科学经费总额的根据是:确定科学技术发展的任务和主要方面,及其中主要的科技(应用)问题和主要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问题。同时,应当保证提高用于解决主要科技问题的经费在总经费中的比重;根据科学面临的任务,提高用于培养科学干部、发展科学机构、实验基地以及用技术手段装备实验基地的经费的比重。 ①《苏共二十五大资料汇编》(俄文版),第170页。 89 ==========第100页========== 用设备和实验装置来装备科学机构的经费比重在不断增加。 第三节技术进步和产品质量 在现代条件下,提高产品质量是技术进步计划极其重要的问题。党的二十五大为这方面的工作确定了如下基本方针:“坚决改进各种产品的质量,扩大品种,扩大符合现代要求的新品种产品的生产。提高优质产品在其总产量中的比重。更广泛地采用产品全面质量管理的制度。”① 产品质量指标是多种多样的。机器制造业中主要的产品质量指标是可靠性和耐久性。可靠性,就是产品在规定时间内在标准使用条件下完好工作的能力。可靠性指标实际上就是产品在两次故障之间平均工作的时间(按日或小时计算)。耐久性,就是产品从开始使用到有形损耗或无形损耗总共服务的时间(生产设备用年作单位计算,发动机用机时计算,汽车用运行公里计算,等)。 轻工亚、食品工业、建筑材料工业、化学工业、木材加工工业、纸浆造纸工业的产品质量用等级表示。根据加工水平、坚固程度或味道质量(食品)、主要物质的含量(化学产品),分成一级(高级)、二级和其他等级。 计划产品质量的根据是国家标准、加盟共和国标准、部门标准和技术规格。在国家标准中为所有生产者规定了必须遵守的产品质量规格和性能的定型标准。第十个五年计划开始时实行的有二万种国家标准、一万六千种部门标准、六千种加盟共和国标准,和十万多种技术规格。 标准化由苏联国家标谁委员会领导。现在大部分黑色金属及其制品、主要的石油产品、林产品、锯板材、胶合板,多种木材加工工业产品,大部分纸张、纸板、纸浆,许多种设备和工具,都是按 ①《苏共二十五大资料汇编》(俄文版),第168页。 90 ==========第101页========== 国家标准生产的。 标准和技术规格正在不断的完善。仅在第九个五年计划期间,就修订了五千种国家标准,制定和使用了六千多种国家标谁和几千种部门标准、技术规格。 技术规格带有局部性质,是由生产的部和用户一起制定的,这些规格对提供给用户的产品质量提出要求。 在贯彻第十个五年计划过程中,提高了标准的科学技术水平及其在改进产品质量方面的作用。 国家标准化五年计划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组成部分,由苏联国家标准委员会和苏联国家建委(有关建筑方面)制定。标准化计划草案是根据苏联各部、主管部门、各加盟共和国部长会议、基层标准化组织以及各科研、设计组织和企业的建议制定的。这一计划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标准对改进产品质量的作用。 五年计划中规定:实现制成品、配套产品、半成品、原料、材料以及设备、工艺设备和工具的综合标准化,制定标准工艺过程,控制方法和试验方法,保管、包装、运输使用规则,以保证生产的产品合乎质量要求,并能正确使用。同时,还应计划:建立和使用标谁技术、建筑设计、工艺、计划统计等方面的各种文件的统一体系,以及产品分类和编号体系,保证全国计量统一的体系:实行零件、部件、组合件的部门间的统一。 科学技术进步计划中有一部分是反映重要产品的国家标准化问题的。制定和采用部门间通用技术标准这部分计划,在计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一部分包括:制定综合标准,·以确定提供生产新产品的办法,制定集装箱和车皮统一体系的综合标准,以确定集装箱、车皮、运输和装卸工具互相协调的性能和规格;制定其他一系列的部门间综合标准。 计划包括的任务还有,提高国民经济各部门重要产品的技术水平指标和质量指标。 根据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1970年11月10日通过的“关于提 91 ==========第102页========== 高标准的作用和改进生产的产品质量”的决议中规定,有些原料、材料、配套产品和工具,它们的质量对于机器、仪表、自动化工具和其他工业产品以及日用消费品的技术经济性能、可靠性、耐久性有决定性的影响,对这些原料、材料、配套产品、工具,要优先实行标准化。 计划规定的任务有:提高机器制造业重要产品的统一水平,实行通用机械使用的零件、部件的标谁化,为组织大批量、专业化生产创造条件,以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的需要。 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在1979年7月12日的决议中,责成苏联国家标准委员会于1979一1981年修改机器和设备过时的标准,制定重要的日用消费品标准化的综合规划,并对原料、材料、配套产品和制成品提出相应的要求。 规定苏联各部、主管部门和各加盟共和国部长会议应当在高效率的生产工艺和采用最新技术的基础上,设计和建设新企业,扩建和改建现有企业,以保证新投产的生产能力所生产的产品在技术水平和质量上都符合或超过国内外最好的样品。· 苏联科学技术委员会应会同各有关部和主管部门,对所生产的机器、设备和其他技术设备的技术水平在1979一1980年进行鉴定,制定和采取措施,提高制造的产品和新试制的产品的经济技术指标,停止生产过时的产品。今后要定期进行这种鉴定。 为了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委托各部、主管部门必要时在大型生产联合公司(企业)派部和主管部门的代表验收各种最重要的新产品。 技术进步的经济刺激方面的主要任务是:创造条件,刺激创立新技术的全过程一从新设想的产生直至应用到国民经济之中,保证所有环节都关心加快科技进步并提供给经济可能性。 这方面采取的主要步骤是,从1972年开始,对工业产品质量实行鉴定,并根据技术经济参数和其他质量指标把生产的产品分成三级:高级、一级、二级。技术经济指标符合或超过国内外科学技术最高水平的产品,属于高级产品。这类产品按规定的办法授予国家 92 ==========第103页========== 优质证。技术经济指标符合现行标谁和技术规格要求的产品,属于 一级产品。技术经济指标不符合现代要求的产品(无形陈旧、应当现代化或应当停止生产的产品)属于二级产品。 应为各企业规定生产高级产品的产量任务。 为了加强经济杠杆对扩大高质量产品的生产和保证产品品种的系统更新的影响作用,应采取措施进一步发展鉴定制度和刺激改进生产技术用的产品质量的制度。同时对参数符合国内外最好样品的高效率新产品,提高批发价格的奖励加价,加价大小可根据生产和使用这种产品的年经济效果而定。 如果生产高效率新产品和荣获国家优质证的产品所依据的设计已被承认是发明创造的话,那么,批发价格的加价可以增加。对荣获国家优质证的产品的要求正在提高,并强调对于生产无形过时的产品实行惩罚。对于二级产品,以及没有按规定期限进行鉴定的产品,应当对批发价格实行折扣,其数额为销售该产品所得利润的50%(销售给用户的产品没有折扣)。在二级产品停止生产期限以后,规定对批发价格按全部利润实行折扣。 如果生产联合公司(企业)大大改进了所生产的日用消费品的质量,并荣获了国家优质证,其经济刺激基金的提成,可根据批准的定额提取更高的数额。 第四节网络模型在编制科学技术 进步计划中的应用 在科学研究和实验设计工作的计划中,网络图式或网络模型具有很大作用。用网络模型进行计划和管理能够: 用统一的网络图式(事件和行为图表)把工作的所有阶段(设计和工艺研究、物资技术装备、制造和试验)联系起来, 说明全部过程的相互联系, 找出确定研究工作和实验设计工作周期的最长临界,以促进在 93 ==========第104页========== 工作过程中采用自动化, 确定所规定期限的可靠程度,可能发生的损失和偏离期限的情况,以供建设、设计的领导者参考; 分别评价所做的工作,对完成工作的各个阶段实行监督,广泛采用现代计算技术来编制计划,并监督其执行。 网络计划和管理系统主要用于:大规模设计研究和科学研究:大型项目复杂项目的建设;工厂的改建;机器制造厂小批量生产和单件生产的计划和监督;复杂的新产品、新机器的生产试制。网络计划和管理系统的基础是网络图表(示意图),它反映过程的相互联系和持续的时间,并能够监督生产的进程。网络图由一连串的工作和事件组成。网络图中的工作可以是任一活动,单个工序或各种工序的综合,而这些活动和工序都消耗了时间和资源,或者仅仅消耗了时间。 网络图可以包括各种科研、设计或建筑安装工程,也可以包括其他消耗了时间的生产活动(安装设备、基本建筑材料和结构,设计工作,办理和邮寄技术文件等)。 网络图中的事件表示工作结束或开始这一事实,是工作的界限规定。事件可以用组来表示,也可以按顺序编号。 网络图能够客观评价完成工作的情祝,发现薄弱环节,找出真正的肇事者。分析网络图,能够预见将会碰到的困难,提前采取措施,加以克服。 网络图在执行过程中可以补充、修改。可以在原先的计划中新增加一些工作,调换一些工作,去掉一些工作,改变工作持续的时间。上述任何修改都不改变整个网络图,只能改变临界途径和完成各项工作的后备力量。 网络图能保证对完成设计的过程实行积极的监督。设计领导人只需要审查那些同原计划不符的工作,就可以消除许多组织方面的混乱现象。在网络计划的基础上,能够最有效地利用调度系统来完成设计。 94 ==========第105页========== 第七章自然保护和合理利用 自然资源计划 苏联宪法(第18条)从法律上确认,必须合理地利用土地及其地下资源、水资源、植物和动物资源,以保持空气和水流的洁净,保证自然财富的再生产和改善人的环境。 “保护自然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是远景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编制自然保护计划的目的是,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和提高资源潜力,保证大大减少工业企业、农业、交通运输、城市公共事业对自然资源的消极影响。生产力发展到现在这个水平,加上人们对它的认识,使自然资源能够直接参加人们的生产活动和非生产活动,以满足社会的需要。 苏共二十五大拟定了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进行自然资源再生产的宏伟规划。 远景计划的主要部分是:1.保护地下资源与合理利用矿物资源。2.保护空间环境。3,保护与合理利用土地。4.保护与合理利用水资源。5.保护与合理利用森林资源。6,保护与繁殖渔业资源。7,发展自然保护区与禁猎(渔)区。 苏联利用矿藏、土地、森林、水资源的法规,是根据苏联的法律制度确定的。 保护地下资源与合理利用矿旷物资源。矿物资源是各种矿产(金属与非金属矿)的总称。矿物资源由国家矿产储藏量委员会和地质管理委员会每年计算一次。此外,矿物资源又分地质储量,即地下蕴藏量;平衡表储量,是指质量和开采条件能满足工业需要的那一部 95 ==========第106页========== 分地质储量;平衡表以外的储量,指由于各种原因.(矿产品位太低、开采条件复杂、矿体薄等)目前不应开采的那-一部分储量。 平衡表储量根据探明程度和认识程度分成几级。储量平衡表按下面的格式进行编制(见表8)。表8 矿产名称 项目 各类平衡表储量 总储量 年初储量 根据勘探材料储量的增长 年末储量 苏联地质资料是根据对矿藏资源的计算,每年确定矿藏的储量(按矿的品种、类型和区域分布)。编制一种具体矿藏储量平衡表,要根据矿藏计划储量能够保证国民经济需要的年数(0)计算,其公式为: M 0=mxx1/K,K,K) 式中M一矿藏的全部计划储量;Π.一国民经济平均每年对 矿藏的需要量,K1,K2,Kg一提取矿石的系数(1—开采,2一选矿,3—冶炼)。 国民经济保证平衡表(表9)还要包括派生矿产(即由废金属、贫矿加工而获得的二次矿产资源): M 0=×10K,KKg)-a+K3B 式中瓜一一从其他贫矿、选矿的尾矿中提取的矿石数量,3一二次矿藏的储量(如回收的废金属、金属加工厂的生产废料); K4一从二次矿藏中提取矿石的系数。 随着采矿工业部门的不断发展,要求更充分更综合地利用矿藏。合理利用矿产资源取决于开采时充分提取矿石的程度,也取决于工艺加工和金属治炼过程中从矿石中充分提取各种成分的程度、96 ==========第107页========== 表9 各类名称 分类名称 用 途 Ai 用于开采 A A2 用于工业企业的设计和建设 B 不分 用于论证基本建设的设计 C1 用于工业远景计划和进一步勘探 C2 用于预测,国民经济远景计划,地质工作远景计划 年度计划和远景计划都规定,地下开采时要提高提取矿石的程度,从开采的矿石中提取各种成分的程度;规定要综合利用矿产 一提取共生矿。 合理利用和保护地下资源的计划,由相应的矿山开采部门和治金部门(分部门)按主要的矿藏品种制定。 地质勘探工作计划。地质勘探工作计划直接属于自然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计划,其作用是,保证国民经济的矿产基地能以比采掘工业部门更快的速度发展。地质勘探工作五年计划主要内容有:普查和勘探工作;区域地质测量和地球物理调查工作;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工作,科研工作。 地质勘探工作计划确定如下工作顺序:区域地质调查和地球物理调查;普查、预备勘探、详细勘探。计划规定要采用最完备最有效的矿产普查和勘探方法(宇航技术和飞机摄影,原子能的、地质化学的和地球物理的调查方法、实行最有效的综合钻探和开采机械化)。 地质勘探工作计划最重要的指标是:各种矿藏储量的增加;用,货币形式表示的勘探工作的总规模。 核算用的指标有:钻井进尺和其他用实物单位表示的指标,地质勘探工作效率指标。 如:费用产值回收率指标(C03),其计算公式为: 97 ==========第108页========== CO3=IHI+T 3 式中卫一一A+B+C各级储量的计划增长量;H一一用相应的矿 产造出的第一批商品之前的平均回收系数;Ⅱ一用相应的矿产造 出的第一批商品的批发价格;T一从相应的矿产中得到的伴生产 品的价值;3一计划费用。 保护空间环境。计划规定,采取措施减少工业企业和运输工具排放到空气中的对人和周围环境有害的物质。 主要目的是为企业配备消烟除尘的设施,为运输工具配备装置,使排出的气体所含的物质无害。 计划单列了排放到空气中的废物总量,其中包括净化的废物:污染物。 所谓排放到空气中的污染物,是指所含的有机物、无机物、放射性物质和其他不洁物的数量超过规定的卫生保健标准。 为了加强对空间环境的控制,规定建立监测点,负责大城市和疗养区的检查和降低汽车排放有毒物质的含量。 保护与合理利用土地。苏联的土地资源以国有的形式归全体人民所有。苏联的土地面积(22.3亿公顷,其中农亚用地6.05亿公顷 一不包括养鹿场)占世界第一位。但是苏联的土质条件和气候条件十分复杂。58%以上处在寒冷地区,15%左右为沙漠,只有26%土质肥沃,气候对农亚比较有利。在全部农业用地中,耕地占2.3亿公顷,多年生林木占450万公顷,·草场占4300万公顷左右,收场占 3.3亿公顷以上。 每年有大量农业用地转为工业、交通、城市用地。 土壤侵蚀、次级盐碱化、水库淹没、开矿也都损失了大量土地。 要从根本上解决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问题,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持、恢复和改善土地资源。 优质土壤(林区灰土、黑土等)是我国的无价之宝,由于面积 98 ==========第109页========== 有限,所以合理利用土地的根本问题,就是保护优质土壤不受破坏,不恶化。 由于采掘工业部门日益发展,交通和水利建设规模宏大,这就要求更加严格控制开矿、修路、建设企业和工程用地。应该预防由于侵蚀和使用不当而使肥沃土壤降级的不应有的情况出现。采取措施防止土壤侵蚀的(建立防风林带,在沟壑、山谷、砂地等不便之地植树造林,修造梯田),用平整土地、草粮轮作等方法改良土壤的,应给予补偿。 保护与合理利用水资源。苏联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其储量居世界首位。然而水资源在各地的分布极不平衡,中部和南部地区的人口占全国的85%左右,但水资源仅占13%。很多地区变成半沙漠和沙漠。如何保证工业、农业和居民对水的不断增长的需要,成了极为重要的问题之一。 我国许多地区逐渐变得缺水。工业废水、航运、木材流送、农业废水、城市生活废水等,使水资源遭到污染。灌溉土地、渔业、水电对水的需要量大大增加,人口在增长,每人每天用水的定额也在提高。 这一切都要求必须对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问题进行科学规划。 因此,已经编制了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和保护总图。 国民经济计划对这部分计划的规定是,用水要根据国民经济相应部门的发展、并减少从地上地下水源抽取新鲜水,要采用循环用水系统,有组织地通过收存用过的水、减少蒸发、谈化含矿物质多的水和矿井水,来减少水的不可逆转的浪费。计划规定,使用地面水和地下水要分开。关于水的法令规定:只供饮用的地下水,不能用于与饮用和生活用水无关的需要;除饮用水外,应当逐步停止使用地下水。计划还规定,要采取措施使污水净化,凡流入水源的水所含矿物质、有机物、放射性物质热量和其他杂质等的数量超过卫生、渔业、水利监测部门允许标准的,都属于污水。 99 ==========第110页========== 所有排出的污水(需要净化,包括生物净化、化学净化和其他方法净化的水)和排出的没有净化的水都要单项列出。 为了防止沉积木材进一步堵塞河流,给渔业生产造成的极大损失,计划规定要减少流送木材总量中赶羊式流送的比例。计划规定,在水资源保护区,首先是在鲑鱼、鲟鱼产卵的江河湖叉中,打捞沉积木材,植树造林。 计划规定,城市、港口等产生的固体和液体废弃物要收集起来,用专门的装置或由垃圾处理厂进行处理。 计划强调,水资源保护区要有综合的水资源保护机构,保证从工艺、森林土壤改良、农艺、水利、卫生等方面采取措施,预防污染,预防水源堵塞和枯竭,改进水质状况等。 保护与合理利用森林资源。苏联的森林资源居世界首位。苏联的森林覆盖面积(7.47亿公顷)约占地球森林覆盖面积的五分之 一,木材总蓄积量(800亿立方米)约占世界蓄积量的四分之一,贵重的针叶林蓄积量占世界蓄积量的一半以上。但是,苏联森林的分布和木材蓄积量分布却很不平衡。欧洲部分只占木材总蓄积量的19%。 保护与合理利用森林资源计划草案包括的指标,分别说明森林培育更新、禁止乱砍褴伐、预防火灾和森林采伐率等措施。为了评价森林资源,要编制森林资源平衡表和森林总产量与有效产量平衡!表。森林资源平衡表包括如下指标: 1.森林资源总面积(千公顷),其中包括无林地面积(非林业用地、宜林地、荒山荒地面积),林地面积。 2,林地面积包括:非森林覆盖面积、森林覆盖面积。3,森林覆盖面积包括:可开发林、后备林。4·木材总蓄积量,其中包括可开发林蓄积量。 5,每一公顷森林覆盖面积的蓄积量,其中包括可开发林蓄积量。 平衡表的计算是按森林的树种和地区分别进行的。 100 ==========第111页========== 森林总产量和有效产量平衡表包括的指标有: 森林总产量:现有蓄积量,中间利用影自然残材;增加的总蓄积量(森林自然生长和由于采取了措施而增加的蓄积量)多总产量,其中有效产量: 有效产量:供生产利用的数量,其中用材数量:中间利用的数量,全部利用的木材占有效生产量的百分比。 木材蓄积量的多少按森林的龄级确定(针叶林、阔叶林)。主伐利用的蓄积量仅按成熟林和过熟林计算。 皆伐,需要人工抚育更新。确定皆伐面积的指标时,必须考虑逐步消灭采伐与更新脱节的现象。这一指标是规划每采伐一公顷森林需要植树造林多少的根据,并用以确定皆伐总面积与择伐(森林主要树种靠天然更新,或者靠根据各地区的自然经济条件采取措施促进天然更新)总面积的差。 为了对森林及时更新实行国家监督,制定了植树造林面积与皆伐面积的比例这一指标,所谓皆伐就是森林不能进行天然更新,需要采取措施实行人工更新。 国有林区的伐区资源蓄积量与计算年伐量(森林利用量)之比,表明森林开发程度。 飞机防火面积,包括全部森林面积,不管这些森林归谁管辖,还包括北部地区、西伯利亚和远东的林区养鹿场。 渔业资源的保护与繁殖。计划规定,采取措施,扩大人工养殖范围,首先保存和恢复珍贵鱼种(鲟鱼、鲑鱼、鸦巴沙鱼)。 为了减少幼鱼损失,计划规定,现有工业、农业、市改取水设施都要安装护鱼装置,预防幼鱼被水泵抽进。将来,使用中的和新投产的取水设施都要安装这种设备。 发展自然保护区和禁猎区。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任务是保持多种多样的典型自然条件,以文化教育和美感为目的,恢复和保存现有的各种动、植物。自然保护区还承担有科学任务和实际任务(为自然保护区邻近的地区提供黑貂、海狸、鸟鸡、水禽等)。根据政府 104 ==========第112页========== 现有决议的规定,自然保护区的土地,任何人不得征用。 远景计划提出,要建设自然保护区网,包括苏联各种类型的风景和地区特点,并最终建成世界自然保护区中心之一。 另一项重要任务是建设统一的有苏联特点的草原保护区和森林草原保护区。 为了保存和繁殖各种珍贵的动物和禽类,规定要增加禁猎区的数量(特别是野生动物大量聚集的地方一一过冬的地方、候鸟沿途迁飞的地方等),还要组织保护各种植物。 102 ==========第113页========== 第八章工业生产计划 苏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统一计划的生产纲要,在国民经济计划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这是因为,这一纲要集中了生产和运输整个社会急需的产品的全部任务。生产纲要是总的国民经济计划的中心。计划的其他各部分是根据生产纲要制定的。 用实物(即按实物构成)计算和按价值计算的社会产品的再生产过程,就是生产纲要的内容。 生产纲要在国民经济计划中占中心地位,它同计划的各个部分都有密切关系。计划部门在提出生产纲要的专项目标时,必须解决下列问题: 1.保证用必要的品种和高质量的产品满足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增长的需要。 2.保证不断提高生产效果,首先是决定性部门的生产效果。 3.保证在确定直接生产的最优速度和比例的基础上,建立社会生产的合理结构。 国民经济计划的这一部分包括工业生产计划、农业生产计划和运输计划。 第一节苏联统一国民经济综合体中的工业 发达的社会主义经济是以工业为主导的。这是因为: 社会主义工业是社会生产的主导部门,由于它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国家所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基础之上的,所以它代表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高级形式: 103 ==========第114页========== 工业是生产资料生产的决定性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所有部门技术进步的物质基础: 工业生产是社会总产品的主要部分。它约占社会总产品的2/3,国民收入的1/2: 工业在建立积累基金方面起主导的作用。这一国民经济部门创造着国民收入的最大部分。在1977年国民经济利润总额(1,103亿卢布)中,国营工业企业和经济组织占672亿卢布,即占61%左右:工业在完成党的社会发展计划的根本任务、提高苏联人民的福利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工业产品约占居民非生产消费的4/5。社会主义工业不仅把大部分农业原料加工成日用消费品,而且还不断增加用工业原料制造的商品,高速度地发展合成材料、人造材料及其制品的部门: 苏联工业联合着全国工人阶级的大部分,这是苏联社会中先进的、有组织的领导力量。1977年工业部门拥有职工3500万人,占物质生产部门职工总数的1/3以上,其中81%为工人: 社会主义工业是国家国防力量的基础。工业企业承担着各种最完备的武器的生产; 工业是发展和巩固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合作的基础。经互会成员国的经济一体化正是首先从工业部门开始的,并正在顺利发展。在制定工业生产计划时,计划部门要考虑工业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各种各样的联系。工业同农业的联系尤其重要。工业生产计划规定,要保证农业必需的生产资料(拖拉机、汽车、各种农业机械、矿肥、农药、燃料、电力、建筑材料等),同时还规定轻工和食品工业各企业要加工农业原料。 第二节工业生产计划的任务和指标 编制工业发展计划应遵循如下的原则: 满足国民经济和居民的需要一保证需要同生产的产量、结构、1304 ==========第115页========== 品种和质量协调一致 优先发展那些保证国民经济高速度技术进步的部门(机器制造业、化学和石油化学工业、电力工业),提高其比重,并在此基础上完善工业生产结构; 在有效地利用生产能力、固定基金、物力和劳力的基础上,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量: 在社会主义分工的基础上协调经互会成员国的工业发展计划。要编制工业部门的综合发展计划。工业部门的综合发展计划中包括有生产计划。 工业生产计划是按18个大专业部门(电力工业、燃料工业、机器制造业、金属加工工业等)、主管机关(部、主管部门)和区域(加盟共和国、大经济区、边疆区、州)进行编制的。 用来计量整个工业和各部门、各地区的实物产量发展动态和增长速度的总产值指标,仍然是报表的总指标。在此基础上计算工业同农业的比例,甲、乙两类工业产品的比例。 在工业综合发展计划中,除了生产计划之外,还包括劳动和社会发展、财政、基本建设、采用新技术和物资技术供应等方面的计划任务。 根据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1979年7月12日的决议,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中将为各工业部、联合公司和企业规定下列生产指标: 净产值(定额净产值)增长额,在有些部门是按可比价格计算的商品产值增长额。对已确定净产值增长额的部门,商品产值指标可通过换算来加以确定。向净产值指标过渡,要根据有关部门对这 一工作的准备程度来进行: 用实物计算的各种主要产品产量,其中包括出口产品的产量:高级产品产量增长额,或为该部门规定的其他产品质量指标。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中,为各部规定的生产计划指标有:用实物计算的产品产量(按照比五年计划更详细的产品品名 105 ==========第116页========== 表),其中包括出口产品的产量,净产值(定额净产值)总额或其他产量指标;高级产品产量增长额由各工业部根据五年计划的任务确定。 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1979年7月12日决议规定,在个别情况下,当整个部或加盟共和国的年度计划指标低于五年计划对该年度规定的水平时,这些指标须经苏联部长会议根据有关部和苏联国家计委或加盟共和国部长会议和苏联国家计委的报告批准。 联合公司和企业的年度计划中规定的指标有:用实物计算的产品产量指标(按更详细的产品品名表),其中包括出口产品的产量:日用品是按品种分组并用实物计算产品产量,包括儿童用品;产品销售量指标(用于评价产品(按品种)完成供货义务的情况),净产值(定额净产值)总额或其他用以计算劳动生产率的产量指标:高级产品产量增长额,或为该部门规定的其他产品质量指标。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规定,牵头生产该产品的部,负责满足国民经济和居民对该产品的必要品种和质量的需要。增加的产品品种以及供货期限,由负责供货的生产联合公司(企业)和作为用户的生产联合公司(企业)与苏联国家供委所属的全苏供销总局或各部、主管部门的销售组织(不经过国家供委系统销售的产品)共同确定。 用可比价格计算的商品产值(总产值),由苏联各部、主管部门、各加盟共和国部长会议根据各工业部和主管部门的生产联合公司、企业、附属工业企业以及其他同等的企业(商业部、卫生部、文化部的工业企业,公用事业部的公用输水管道,集体农庄、国营农场、消费合作社和生活服务各部的工业企业)的生产量分别进行确定,并上报苏联国家计委。 苏联各部、主管部门和加盟共和国在计划销售产值、商品产值(总产值)时,要根据各工业部门产品的计划和计算特点,应遵循关于确定价值指标范围及核算办法的指示,即“关于编制工业企业完成产量计划报表的标准细则”。 106 ==========第117页========== 国民经济计划使用统一的产品品名表一产品及其数量计量标准一览表,并将随着从基层计划工作和经营管理环节向高级环节过渡,产品品名表也不断合并。 企业计划生产时要用扩大了的数以万计的品名表(产品品种、类型、牌号、尺寸)。中央计划的产品品名表1976年近40,000种,由苏联部长会议和国家计委批准的重要的产品有2,000种左右。在苏联经济和社会发展远景计划中,这一品名表减少到几百种(“九· 五”计划时为600种)。 在国民经济计划中,以实物形式计算的有下列产品:决定国民经济发展主要方向、速度和比例的产品;重要的日用消费品;能加快科学技术进步的产品,对外贸有重要意义的产品;完成社会主义经济一体化计划必需的产品;国防必需的和各种专门需要的产品。 用实物计算工业产品的产量时,使用的计量单位应能正确地反映物理性能和使用性能。 表示工业产品物理性能的数量指标,对于计算生产能力的利用率、生产的货币费用、对物力和劳力的需要,都是必要的。例如,发电量用度表示,石油、煤炭的开采量用吨表示,鞋的产量用双表示,等等。 表示产品使用价值的指标,对于协调产量与对生产技术用产品的需要、正确规定产品价格、从国民经济角度评价企业的工作等,都是必需的。 计算产品的使用价值时,或者把数量指标同质量指标结合起来,用“两个”指标表示(如,电力机车、柴油机用台和马力表示,挖掘机用台和挖掘立方米表示,纸用吨和平方米表示等),或者用标准实物指标表示(如,矿旷肥用标准单位和所含的有效物质表示,铁矿石换算成铁表示,罐头用标准听表示,等等)。 产品质量指标对于工业生产计划有着巨大的作用。这是因为,从最充分地满足社会对各种物质财富需要的角度来看,质量问题现在成了最迫切的问题之一,它说明各种资源的利用效果。 107 ==========第118页========== 为了使生产更全面地服从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这一任务,产品生产计划应当保证完成经济合同、销售组织的发货通知单和外贸组织的定单。 完善现行的产品计量标准,有很大意义。计划产品使用的计量单位要能反映产品的使用性能,促进产品技术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并着眼于取得最大的最终成果。 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责成苏联国家计委会同苏联各有关部、主管部门,于1979一1980年间,在广泛采用有科学根据的能够计算产品效益、质量和其他使用性能的技术经济指标的基础上,对所生 ·产产品的实物计量体系进行必要的修改。同时,要过渡到能充分反映生产率和其他经济性能的计量单位,按扩大了的产品品名表计划设备的生产。 生产联合公司(企业)和组织应当在经济核算和工程核算的基础上,编制五年计划和年度计划,不能仅仅根据相应的指标变化确定计划任务。 党、工会、地方苏维埃、共青团组织和经济部门应当保证让生产联合公司(企业)和组织的劳动集体积极参与制定五年计划和年度计划,并对完成这些计划实行监督,要把劳动集体的注意力集中到保证有效地利用生产能力和资源,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劳动条件和生活条件,加强计划纪律、工艺纪律和劳动纪律上面来。 决议还规定,对工业生产联合公司(企业)经营活动的结果进行评价,对他们进行经济刺激,首先要依据的应当是:按照合同规定的品名表(品种)完成生产技术用产品和日用消费品的供货计划情祝,以及提高劳动生产率、改进产品质量和增加利润(在某些部门中是降低成本)的情况。 108 ==========第119页========== 第三节 工业生产规模、速度和比例计划的基本方针 工业生产计划的基本问题是,·根据国民经济的需要和每一计划期满足这些需要的实际可能性,确定产品生产的规模、增长速度和比例。 正确规定生产资料工业(甲类工业)生产和消费资料工业(乙类工业)生产的比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苏联工业的发展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现在能够同时高速度地发展甲、乙类工业的各个部门。但是,优先发展甲类工业的规律依然存在,因为这一规律是由科学技术进步基础上的扩大再生产的共同条件所决定的。 根据苏共二十五大和以后几次中央全会的决议,“十·五”计划期间,发展工业的方针是: 完善工业结构,提高机器制造业、化学工业、石油化学工业、电力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 扩大各种先进的、经济的机器设备的生产和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生产,系统更新产品,提高产品的技术水平和质量,使产品更加美观实用影 增加结构材料的生产,扩大产品品种,改善结构材料的使用情况,更充分地利用原料, 完善燃料动力平衡表的结构,把各种燃料合理地结合起来,改进燃料的利用状况,更充分地利用二次能源影 继续实行生产的集中化,提高生产专业化协作的水平。代表大会为各综合工业部门规定了主要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增加生产、增加新生产能力的投产、发展技术进步、降低材料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方面的任务。 正如勒列日涅夫在苏共二十五大上指出的,苏共中央制定的工 109 ==========第120页========== 业蓬勃发展全面综合规划的出发点是:“贯穿第十个五年计划和长期远景规划的党的经济战略的核心是:进一步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扩大和根本更新生产基金,保证作为经济基础的重工业稳定而均衡地发展。”① “十·五”计划期间,优先发展重工业同党不放松日用消费品的生产结合了起来。勃列日涅夫在苏共中央1976年十月全会的讲话中指出,必须“…在整个消费品生产和服务业领域中取得决定性的进展。这个问题极为重要,是真正纲领性的问题,不管从社会方面还是经济方面来看都是如此。”② 确定工业生产的规模和结构,需要全面研究计划期对工业生产的社会需要和满足这些需要的可能性。 编制远景规划中工业生产计划的根据是:确定国民经济对该部门产品生产的需要,分析国内外生产同类产品的先进企业的成就,该部门技术进步发展的远景计算,生产能力的远景平衡表,发展同作为该部门产品用户的企业,组织和机关的经济联系的远景发展计划,确定发展该部门的原料、燃料和动力基地。 编制短期(年度)计划的出发点是,根据远景规划对该年度的任务,并考虑到新发现的资源、国民经济的需要,以及该组织同别的组织现有的经济联系,使生产能力平衡表进一步具体化,等等。 在计划工业生产的规模、速度和比例时,要重视确定工业生产的绝对增长量(增长速度)多工业生产增长百分比,甲、乙类工业增长速度比例,以及每一类工业内部的比例;工业的部门结构和地区结构。 在国民经济计划中,用实物计算的产品产量是按全国确定的,·并按产品的主要生产者单列出各部、主管部门的任务。在计划中通 ①《苏共二十五大资料汇编》(俄文版),第42页, ②列·伊·勃列日涅夫:《遵循列宁的方针》第6卷(俄文版),1978年, 第155页。 110 ==========第121页========== 常是确定总产量,即包括生产企业内部的生产消费,只有在个别情况下,才按商品产量确定,即不包括生产企业内部的生产消费。计划中各种相应的产品,也包括用开采的共生矿和用废料生产的产品。 核算工业生产规划的总的逻辑是:确定计划期内国民经济对工业产品的需要量;弄清满足这一需要所必需的生产能力;·确定足以保证完成工业产品生产计划的原料、材料、燃料和动力的产量。社会对工业产品的需要量,由生产该产品主要部分的专业部在编制各种重要的原料、材料、燃料、电力、设备以及日用品平衡表的基础上加以确定。进行这一计算的基础是,考虑到节约和最有效地利用物质资源情况下的物质资源消耗先进定额。同发展和采用新技术有关的材料和设备的需要,应优先保证。 在编制远景计划的最初阶段,对生产资料的需要量是用国民经济框算系数确定的(这些系数作为部门定额,说明每一部门单位产品的消耗总额),确定时并考虑到提供原料、材料、燃料和电力的各协作部门的需要。这样计算出来的定额,还要进行系统的修正,即要注意各个部门技术进步和采用新材料的情况。在以后各阶段,需要量的准确和校正要借助于直接计算和平衡核算。 物资平衡表是按各种重要的工业产品编制的,如:设备、机器、建筑材料、金属、化工制品、燃料、电力、粮食、肉类等。在制定计划过程中,平衡表要多次进行完善和修改。试以燃料平衡表为例说明这个问题。 燃料平衡表很重要,因为燃料对满足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需要和居民的生活需要都有巨大作用。 燃料平衡表按全部燃料和各种燃料(煤炭、石油、泥炭、薪材、油页岩、天然气)编制,既要编制全国的平衡表,也要编制各加盟共和国和经济区的平衡表。 燃料综合平衡表是用标谁燃料编制的,各种燃料都按相应的系数换算成标准燃料。(见表10) 111 ==========第122页========== 袋10 燃料综合平衡表 (单位:百万吨标准燃料) 全部标 其中各种燃料(用物理单位) 准燃料 煤 天然气 石油 (百万吨) (十亿立方米) (百万吨) 其他 资源 计划期初结余 开采(生产) 进口 其他资源 资源总计 资源分配生产一经营需要其中按部门: 市场需要量 出口 其他需要 计划期末结余 分配总计 国民经济各部门、各用户对燃料的需要量,根据预先制定的产量和工作量计划方案以及单位燃料消费定额进行计算。 编制远景计划的燃料消耗定额的依据是: 反映部门的先进企业、先进的联合公司和技术方面先进的外国同类生产部门所达到的燃料消耗水平的指标:科研组织的科学技术预测的结果, 各生产部门节约燃料的基本方向及其应用效果指标。 居民对消费品需要的计算方法是:(1)在食品方面,根据有科学根据的营养定额;(2)在非食品方面根据每人平均的合理消费定额。 112 ==========第123页========== 确定耐用消费品的需要量时,要根据这些消费品的服务期限,并采用有科学根据的充分供给居民的定额。在制定日用消费品生产计划时,计划机关应根据计划期内达到或接近有科学根据的合理定额的实际可能性,使居民的实际消费逐步接近这些定额。 消费品的生产计划同零售商品的规模和结构计划、同农业(轻工和食品工业的主要供应者)生产计划都有紧密的联系。 工业生产的产量计划同工业生产的结构计划,即速度和比例计划有着密切的联系。编制工业生产的结构计划时,最重要的是确定甲、乙类工业的比例、采掘工业和加工工业的比例、保证技术进步的各部门之间的比例,等等。 甲、乙类工业的比例,性质上近似于社会生产第I、两大部 类的比例,但不能把两者等同起来。把工业产品列入甲、乙两类基本上是根据产品的主要用途。计划机关制定了专门的修正系数,用来表示各种工业产品属于哪一类的比重。如,现在制定的属于乙类的工业产品系数是:电力一15.3%,汽车用汽油一13%,薪材一52%,布匹:棉布一45.9%,毛织品一30.8%,丝织品〦36.6%;肉一 54.9%等。 用于物质生产部门生产消费的产品,属于甲类。需要进一步加工的轻工业和食品工业产品,以及作为别种生产的劳动对象,也属于甲类。用于非生产消费(个人消费品,市场商品总额中经过商业网到居民手中的商品)和非生产领域的机关、企业和团体消费的产品,属于乙类。 把工业划分成甲、乙两类,不仅可以对生产作出总的结构方面 的说明,而且对论证计划中第I部类比第I部类的优先发展,也有 方法论上的意义。因为甲类部门的计划逻辑同乙类部门的计划逻辑是不一样的。例如,制定甲类部门生产发展计划在总的特点方面同制定工业生产计划的逻辑是一致的: 根据长期的物资平衡表和先进的消耗定额,确定对工业生产资料的需要 113 ==========第124页========== 为加工工业各部门编制生产能力平衡表,为采掘工业各部门编制矿产资源供给平衡表; 把需要和生产能力平衡表、矿产资源供给平衡表协调一致。甲类的主要特点是,它不仅要保证自己建立固定生产基金所必需的物资,而且要为乙类部门生产生产资料。 编制乙类各部门生产计划的逻辑则有如下不同之处: 确定乙类各部门所必需的劳动对象资源(按其构成,这些资源又可以分成农业原料和工业原料) 根据居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和需求结构,确定对这些部门产品的需要量; 确定足以满足居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的总生产能力影协调劳动对象的资源、需要量和这些部门的生产能力。 采掘工业部门和加工工业部门间的比例,用结构和原料的集约经营系数来计划(见第四章)。 最近越来越重视保证国民经济科学技术进步的部门同其他工业部门之间的发展比例。在科学技术革命的条件下,化学工业、机器制造业、电力工业应当以超越速度发展。而在机器制造业内部,应当保证自动化工具的生产和仪表制造业以超越速度发展。在化学工业部门的计划中,应当使有机合成、合成纤维、树脂部门以超越速度发展。动力工业中应当使原子能动力工业部门以超越速度发展。为了确定工业的结构变化,必须在编制国民经济计划的最初阶段,广泛使用超前系数(Konep),该系数用来表示以超越速度发展的部门的发展速度(Tpp)和整个工业的发展速度(Tnpom)间的比例: Konep 确定这些系数时,同时要用两个有关的方法:一个方法是分析世界上高度发达的国家的发展速度和部门结构变化;另一个方法是分析前一个五年计划生产的发展速度和结构变化。 114 ==========第125页========== “十·五”计划期间规定,决定国民经济技术进步的各部门的比重大约提高5%。这些部门在工业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1975年的36%,提高到1980年的41%。 除了编制工业各部门的速度和比例计划外,在科学配置生产力的基础上,按各加盟共和国、经济区编制工业生产计划也有巨大意义。每一加盟共和国和经济区都应根据社会需要全面迅速地发展那些有金苏意义的和跨地区意义的部门;要以更高的速度发展蕴藏有丰富自然财富的东部地区的工业。 第四节工业的专业化、协作与联合计划 在工业生产计划中,'要重视改进工业生产的组织形式,重视实现经济规律要求的生产集中化、劳动分工和其他形式。 提高工业的社会生产效果,与实现生产集中化客观规律的形式的完善有着密切的关系。 根据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1979年7月12日决议,最近二、 三年内应当把建立生产联合公司的工作结束,并把它们作为工业的基本经济核算单位。应始终不渝地采取措施实现生产的专业化和协作、实现辅助部门和服务部门的集中化,实现联合企业和联合组织的管理职能的集中化。 经济核算的方法将运用到各工业部和建筑部的活动中去。生产的集中化,就是把一定品种产品的生产集中于最大的企业。因此,生产集中化计划的基本内容就是确定不同工业部门企业的最优规模。生产的集中有三种基本形式:第一种是能生产各种产品的大而全的企业;第二种是专业化企业;第三种是联合企业。大而全的企业是实现生产集中化规律最简单的形式。生产集中的过程表现为把大量的固定基金、生产职工、生产产品的规模集中于一个企业。 随着技术的进步,这一组织形式已被专业化生产形式所排挤。 115 ==========第126页========== 专业化又分成:产品专业化(企业活动的最终产品是单项成品);组合件或部件专业化(按部件专业化,生产部分零件、部件、组合件);工艺专业化(企业完成部分工艺过程);职能专业化。 国民经济计划中规定的生产专业化指标有:专业化生产在部门、地区、加盟共和国总产量中的比重;专业化生产的零件、部件在总产量中的比重;专业化生产的铸件、锻件、冲压件、修理工作量在总产量和总工作量中的比重;部门生产的(工艺上统一的)产品的型号、批量、品种数量;主要产品在部门总产量中的比重。 组织工业生产的重要形式是协作,即在解决共同的生产任务的过程中,在各部门(分部门)、企业间建立紧密的生产联系。协作生产能够消灭一些部门和经济区的产品生产者之间存在的不合理的、不协调的联系。' 协作的主要指标是:用联合供货方式购进产品、半成品的价值在产品总值中的比重;同该部门有合作关系的协作部门的数量。 合理组织工业生产的另一种形式是,在综合利用统一原料的基础上,或在生产主要产品和加工主要产品的废料的基础上实行联合。联合可以看作是生产集中化的一种形式,它把不同的部门集中为一个企业,在这个企业中,一个生产部门的产品是另一些产品的原料或半成品(如,从用矿石炼铁到用钢生产成品)。工业生产的这种组织形式能够综合地合理地利用原料、半成品、废料,因而能够大大提高经济效果。 在计划工业生产联合程序时使用的指标有:联合企业的产量及其在总产量中的比重;单位被加工原料(石油、天然气、木材等)提供的产值(卢布),综合治炼金属矿时提取共生矿的程度。 第五节工业生产计划的论证 同生产和居民需要相适应的工业产品生产计划的论证工作,是同编制生产能力平衡表、固定基金和生产能力投产计划、劳动计划、116 ==========第127页========== 物资技术供应计划和平衡表联系在一起的。 联合公司、企业的生产能力,就是在采用先进工艺、改进生产组织和劳动组织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生产设备和生产面积,可能生产的高质量产品的最大年产量,或者可能加工原料的最大数量。 生产能力按年初(“投入”能力)和年终(“产出”能力)计算。此外,还规定年平均生产能力和生产能力利用程度(利用率)。年平均生产能力是年初现有生产能力加上一年中投产的年平均生产能力,减去年平均报废能力。 对计划的产品产量进行论证时,要把现有的生产能力和固定生产基金(考虑生产集约化方面的措施)、同新投产的生产能力和固定生产基金区分开来。这种核算的主要任务是,确定现有生产能力最大可能的生产量,确定为保证计划规定的产品产量和后备而新投产的生产能力的大小。 工业产品的产量是根据利用生产能力的先进定额确定的。年产量与该年度年平均生产能力之比,就是生产能力利用率。 现有生产能力的产品产量是根据该年度年平均生产能力,并考~虑到生产能力利用率计算的(见表11)。五年计划中的年平均生产能力的确定方法与年度计划一样。年平均投产生产能力或报废生产能力,按一年内预定投产或报废的生产能力的35%来计算。 按计划期初现有企业、计划期内投产的企业和按全部企业分别计算生产能力就能够具体分析现有的潜力,以便制定出具体的利用措施。 为改进现有企业生产能力和固定基金利用情况而采取的措施,按照规定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从技术上改装和改建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实行经济上合理的设备现代化,替换无形陈旧的设备;消除部门内部、生产内部的比例失调; 提高设备、机器和机械的轮班系数,减少班内工时浪费,缩短设备大修的停工时间,在间断性生产部门增加设备连续工作时间, 117 ==========第128页========== 更合理地利用辅助车间和生产部门的设备,加快呆滞设备和未安装设备的投产; 加快掌握新投产的生产能力,在规定的定额期限内或更短的期限内,达到设计的技术经济指标。 表11 现有生产能力产品产量的核算 (假定数字) 基期 计划期五年计划的各年度 指 标 年度 三 四 五 1.年初的生产能力,(百万卢布) 900 940 980 1025 1070 1120 2,由于采取技术组织措施而新增的生产能力(百万卢布) 60 65 75 80 90 95 3.因陈旧和磨损而报废的生产20 25 30 35 40 能力(百万卢布) 45 4.年平均生产能力〔1+(2-3) 914 954 996 1041 1088 1138 ×0.35)(百万卢布) 5.年平均生产能力利用率% 98 98.5 98.8 99.0 99.4 99.7 6.产品产量(4×5)(百万卢布) 895.7939.7.984.11030.61081.51134.6 在制定提高生产能力和固定基金利用率措施时,要考虑生产联合公司和全苏(共和国)工业联合公司进一步搞好专业化、提高生产的集中水平和发展有效的协作关系的可能性。 为了发现和消除生产中的薄弱环节,各部要通过计算相关系数,规定企业的主要车间、工段、联合体和其他环节的生产能力要协调一致,并制定措施按规定的定额期限加快掌握投产的生产能力。·为了评价工业企业和部门全部生产潜力的利用情况,不仅要用实物指标计算生产能力,而且要用价值指标按可比价格计算全部生产的产品。 为了使现有的生产能力不可能生产的那一部分产品有所保证, 118 ==========第129页========== 就要计划投产新的(追加的)生产能力。在这里,正确规定掌握投产能力的时间(从投产到达到企业、联合体、设备、车间的设计能力的时间),具有重大意义。 年平均投产的新(追加)的生产能力按下面的公式计算: Mop=PH-Inr Koc 式中Mc一为完成追加产量所必需的年平均新投产的生产能力;Pa一必需投产的新增生产能力所生·产的产品产量,卫·r一根据掌握生产能力的定额期限,在计划期前几年投产的追加生产能力在本年度内提供的产品产量;.Ko0一年平均投产的生产能力掌握系数。 工业生产计划应当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平衡。为此要对工业需要(按部门和地区)的劳动力、干部进行平衡核算,使其与国民经济总的劳动平衡表相协调。同时,在计划中还要特别重视充分挖掘和计算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潜力,这是保证各个工业生产部门高速度发展的主要因素。 工业生产计划要同物资技术供应计划相协调,通过制定物资平衡表确定对原料、材料、燃料、电力的需要量。计算需要量时,要以能大力节约物质技术资源的,经过技术论证的先进定额为依据。 第六节财政、信贷与工业生产 财政和信贷对于有计划地管理工业生产有着重要的作用。各工业部、主管部门、联合公司正在有计划地利用财政和信贷来积极地影响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不断提高生产效率。由于要销售产品,获得设备、原料、材料、燃料、电力,支付工资和支出刺激基金,上级经济机关要分配和再分配利润、折旧费和其他资金,要从信贷机关获得借款、偿还借款、偿还贷款利息,要从预算中获得拨款,缴纳预算基金费,固定付款和利润余额,等等,在工业中就形成了财改、信贷关系。 119 ==========第130页========== 、生产联合公司(企业)的财务是构成财政体系的主要基础。财政执行着分配职能和监督职能。财政的分配职能表现为分配销货进款。财政的这一职能刺激挖掘潜力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物质资源,加快流动资金的周转,更好地利用生产基金和生产能力。用财政资源论证工业生产计划,要以制定工业部、联合公司的财务计划(收支平衡表)为基础。这一计划由四部分组成:(1)收人和进款(按主要项目分列);(2)支出和提成(按主要方面分列);(3)信贷关系(获得和偿还信贷基金);(4)同预算的关系(上缴预算和预算拨款)。财政计划分五年计划和年度计划。 财改的监督职能是通过缴纳生产基金费、固定付款(纳税)、预算缴款、为联合公司拨款等实现的。 为满足工业企业临时需要而应追加的资金,根据专用、偿还、紧急的原则,用提供短期银行贷款来保证,贷款可用于:季节性储备商品物资;超定额(不是由于企业的原因)储备;季节性大修费;一些工业部门的季节性生产费用;使用运送产品途中的结算凭证;物资流通;采取措施提高产品质量等。苏联国家银行为那些没有完成产品销售计划、不能保证如数保管自己的流动资金的企业规定有特殊的贷款办法(即更高的利率,要有上级机关的保险,等等)。银行对工资基金的支出实行监督,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七节经济数学方法在工业生产 计划中的应用 最新的经济数学方法正在被应用于工业计划工作中。这方面最常用的是用实物和价值计算的部门间(产品间)产品生产和消费平衡表。 用电子计算技术编制部门间平衡表,能够用各种不同原始数据迅速而准确地设计大量互相联系的物资平衡表方案,不仅能确定直接的生产消耗,还能确定间接消耗,从而能确定全部消耗。但部门 120 ==========第131页========== 间(产品间)平衡表不能提供最优方案。因此,为了确定在一定约束条件下各方面都是最优的计划方案,就要使用数学规划法。苏联国家计委的“方法指示”中列举了制定生产发展和布局最优部门计划的一系列经济数学模型。研究得最多、实际应用最广的是统计模型,这些模型把用最少的消耗生产一定的产品,或者用一定的消耗生产最多的产品作为最优的标准。 苏联国家计委、各加盟共和国计委在工业生产发展和布局计划、用实物表示的产品生产计划、各部门产量和生产结构预测等计划的最优模型基础上,积累了计划计算自动化的丰富经验。首先用这种计算方法编制了1966一1970年五年计划草案,编制了水泥工业、轮胎工业、矿肥工业和其他一些部门的最优布局计划。 在水泥工业中,用线性规划法进行了三种方案的计算,制定出了扩大现有工厂的具体措施。这些措施的经济效果是:降低年度生产费用1,500万卢布,减少基本建设投资7,500万卢布,减少水泥运费1,900万卢布。 苏联国家计委还完成了约60个部门三个时期(1980年前、1985年前、1990年前)的生产发展和布局计划草案的方案优选计算。选择的最优方案是用最少的生产费用和运送费用满足了一定的需要。在全国燃料动生产一运输模型(包括27个地区的子模型)的基础上,编制了苏联1980年燃料动力平衡表。 线性优选法还用于计算实物表示的工业产品生产年度计划。用这种方法还对房屋建筑大型预制件厂的发展和布局、制鞋、丝织、纺纱等部门的专业化方向、亚麻初加工企业的发展和布局进行了计算、优选。 哈萨克共和国计委对第十个五年计划中的皮革和制鞋工业的发展、布局和专业化方向进行了综合最优计算,确定了发展皮革厂和制鞋厂最优基本建设投资规模、新建工厂的选址、规模和专业化,同时,也确定了现有工厂的规模、改建和专业化期限,供应和运输的最优化计划。 121 ==========第132页========== 第九章农业生产计划 第一节农业生产计划的内容和指标 农业在苏联是仅次于工业的第二个最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建设全面发展的高产的农业,是建设共产主义必不可少的条件。农业的基本任务是,保证农业生产的持续稳产和高产,全面提高农业的畜收业的效率,以满足居民对食品、工业对原料的需要,建立农产品的必要的国家储备。 农业首先同工业的发展有密切关系。这种多方面的生产一经济联系,决定着这两个最重要的国民经济部门间的速度和比例关系。农业生产计划以居民对食品的需要(计划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部分)为基础,并且要同商品流通计划,工业对农业原料的需要(发展乙类部门),为农业生产部门生产和提供机器、设备、石油产品、化工制品、肥料、建筑材料的能力(为农业提供生产资料的工业部门的发展),对外经济联系计划,加工农业原料的工业生产能力的布局与利用,·粮仓和各种仓库的布局与发展,交通运输业的布局、生产能力与发展等相协调。 农业生产计划有一系列特点,这是由于农业这一部门的社会经济结构不同,由于有两种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一一国家所有制和农庄集体所有制形式。相应的就有两种类型的社会主义企业 一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因此,也就实行着不同的国家计划任务体系一适用于国营农场的更广泛的体系,和适用于集体农庄的比较有限的体系。对于集体农庄来说,更多的是在经济杠杆(收购价格、信贷、所得税率、工业出售给集体农庄的生产资料的价格,等 122 ==========第133页========== 等)的基础上,使用间接的调节手段。 农业生产计划有其特点,还由于主要的生产资料是土地,生产过程中经济因素与生物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农作物的生产带有季节性。这些都要求计划采取提高土地肥力的措施,确定农业生产的结构和农业生产组织时,都要严格符合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要考虑种畜、畜龄结构,要制定发展副业和其他生产的措施。 农业发展远景计划和年度计划,由苏联国家计委、各加盟共和国计委同农业、土壤改良、水利、食品工业、肉类和奶类工业等部 一起编制。 农业发展五年计划规定,农业及其各部门发展最重要的方面是:总产值增长速度;重要农产品的国家收购量,发展农业的基本建设投资额(按所有来源)及其主要投资方向,提供给农业的物资 一技术设备量。年度计划使五年计划的任务更详细、更具体。年度计划指标包括:国家收购农产品和原料的数量,为全苏基金提供的产品;为农业提供的拖拉机,一农业、交通运输和挖土技术设备,混合饲料、肥料、化学制品、设备、建筑材料等;土壤改良和灌溉工程,基本建设投资和投产的生产能力。 根据统一的国家计划的任务,各部为国营农场规定工资基金、利润、刺激基金的形成定额、集中的基本建设投资额、投产的生产能力和固定生产基金。为集体农庄只规定国家收购农产品的数量。根据指令性任务,各国营农场、集体农庄编制五年计划和当年的生产财务计划。农业领导机关和计划机关把这些计划的主要指标汇总成为地区、州、边疆区、自治共和国、加盟共和国、全苏的农业发展综合计划。 为了论证各国营农场、集体农庄的发展计划草案,各加盟共和国计委、相应的部、主管部门要向苏联国家计委上报如下材料:各种主要农产品的生产、播种面积和收获量,性畜头数和产品率的变化,农业用地的变化,基本建设投资、农业机器、物资技术设备需要量的论证等方面的计算资料,各种主要农产品平衡表;物资消耗 123 ==========第134页========== 总值、总收入和年度收人、经济效果,副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等计算资料。苏联国家计委利用这些资料,计算全国的农业总产值,物资消耗和农业净产值,国营农场、集体农庄的总收入和年度收人及其分配,农业生产的国民经济效果和部门效果。 苏共二十五大和1978年7月苏共中央全会把加速发展农业问题称为现阶段苏联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勃列日涅夫在1978年7月苏共中央全会上说:“我们给农业提出的一项主要任务是,使农业各个部门都能得到全面的蓬勃的发®,可靠地向国家提供粮食和农业原料,以使粮食和农业原料生产的增长能够确保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的大幅度的提高。同时,我们应当加倍努力,以逐渐消除城乡物质和文化生活条件的差别。”① 为了解决农业生产的发展问题,根据苏共二十五大的决议, 、“十·五”计划期间进行了大量的组织工作,包括: 竖定不移地实行农业生产的集约化,巩固其物质技术基础,扩大生产过程的综合机械化和自动化、农业生产的化学化和土壤改良 加快应用科学技术成果和先进经验, 完善农业生产的组织管理形式,在跨单位协作的基础上实行农业生产的进一步专业化与集中,建立农工联合公司和企业:改进农业生产的布局,以便更合理地利用国家每一地区的自然条件,保证俄罗斯联邦非黑土地带农业的高速度发展, 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的劳动生产率平均每年提高28%。1978年7月苏共中央全会决议中包括了发展农业的综合规划。全会规定,在有计划地向工业基础过渡的情况下,大力巩固和发展农业的物质技术基础。全会强调,在全面实现机械化、电气化的基础上实现农业生产的集约化、化学化和土壤改良,仍然是党在现阶段 ①列·伊·勃列日涅夫:《遵循列宁的方针》第7卷(俄文版),1979 年,第401页。 124 ==========第135页========== 的主要农业政策。全会还指出,党采取的在跨单位协作和农工一体化基础上实行农业生产的专业化与集中的方针,对于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第二节农产品国家收购计划的方法论原理 国家从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收购农产品的计划,按各种主要农产品(粮食、经济作物、土豆、肉、奶、蛋、毛类和其它若干种农产品)进行编制。最近几年,国家从农庄、农场和其它国营经济单位收购的主要农产品占商品产值的比重是:粮、籽棉、糖用甜菜、向日葵约为100%;蔬菜、奶类为95%,蛋类为96%;畜产品和家禽为89%;毛类为83%。 各种主要农产品收购计划由苏联部长会议批准,以五年为期,并将任务分配给各加盟共和国。各加盟共和国部长会议确定,不包括在国家统一收购计划内的那一部分农产品的收购任务,其数量的大小,应能保证提供全苏基金和满足共和国内部的需要。其次,根据加盟共和国的计划,规定各自治共和国、州、地区、农庄、农场的收购任务,还要为各收购组织下达可能收购的居民副业的剩余产品的数量。 编制农庄和农场的生产计划时,‘无论是远景计划还是当前计划,都应考虑最有效地利用土地、劳动工具、劳动力,尽量增加农产品的生产。 国家收购农产品的形式是定购,收购计划把定购合同进一步具体化。计划规定了具体产品的数量,质量要求,收购期限,收购点,出售条件,收购机关和出售单位相互的义务,对破坏合同者要给予处罚等规则。 1978年7月苏共中央全会指出,最近出现了许多计划,来取代硬性的五年收购计划,一些地方经常无根据地变动计划。全会决定消除计划不统一的现象,并从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为各加盟共 125 ==========第136页========== 和国、边疆区、州、地区、农庄、农场规定统一的集中而又切合实际的五年计划,并按年度分配任务。国家收购计划是在编制两组平衡表的基础上确定的。第一组是国家农产品资源平衡表;第二组是各生产者(农场、农庄、居民生产单位)的农产品总资源平衡表。 国家资源平衡表指标,是在对供给居民需要的农产品、供给工业的农业原料、供应出口、建立国家后备和日常储备进行核标的基础之上确定的。 确定供给工业加工的农业原料需要量时,要考虑轻工业和食品工业各部门的生产能力,及其扩大的前景。 确定居民对农产品的需要量,同确定劳动者的生活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应当根据消费结构的合理变化来计算。 生产内部和农村居民对不经工业加工的农产品的需要,由农庄、农场用自己的资源以及居民自留地的产品来供给。为了计算这种需要,要制定生产者农产品总资源平衡表。“总资源”这一栏里包括一年生产的产品影从国营和合作组织购买的农产品,在集体农庄市场上购买的农产品,其他来源。 “资源分配”栏里标明:商品产值,居民用于个人消费的产品,用于生产需要的产品。确定了国民经济对农产品的需要量之后,再把需要同资源相平衡。 由国家全部收购(除了损失和消耗)的产品(籽棉、糖用甜莱、亚麻纤维、烟叶、香精油料等)不编制总资源平衡表。 第三节农业生产计划的论证 平衡表资源部分,最重要的项目是年产量。在计划中计算产品产量时,要把种植业和畜收业分开。 种植业产品的产量,是在编制农业用地平衡表、种植面积平衡表和计算一公顷农作物收获量的基础之上确定的。 为了论证收获量任务,要制定矿肥和化肥、机械牵引和畜力牵 126 ==========第137页========== 引和农业机器平衡表,同时要确定综合的农业措施,包括翻耕土地、兴修灌溉工程、实行先进的轮作制、播种良种、施肥、撒除草剂和,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等。 确定畜牧业产品产量时,要在编制畜群和饲料平衡表、采取综合性畜牧业技术措施的基础上计算牲畜头数和产品率。 牲畜头数按种类(牛、猪、绵羊和山羊、家禽),采用两种方法(定额法和编制畜群平衡表即牲畜周转平衡表)确定。确定每100公顷农业用地和耕地的牲畜头数定额时,要把牛(包括奶牛)、绵羊和山羊、猪分开,各加盟共和国、州、地区也应有所不同。 为了计划性畜头数,按下列格式编制畜群(牲畜周转)平衡表(表12): 表12 收 支出 牲畜 年初 年末 类别 头数 幼畜 从小畜转 成大畜 总计 转入 大畜 淘汰 总计 头数 畜收业产品率主要指标是挤奶量、剪毛量、产蛋率和按每头(只)计算的平均重量。 畜牧业生产的计划任务,要用发展饲料基地的计算资料进行论证(编制饲料平衡表)。 饲料平衡表包括两项计算资料:对饲料的需要量(用饲料单位或实物表示),用实物计算的饲料资源。 饲料需要量按产品畜和役畜分别确定。产品畜的消耗定额按单位产品和预计的产量的饲料单位确定,~役畜按每头(根据不同种类)和计划头数的饲料单位确定。然后,将总计需要的饲料单位按规定的日料结构换算成各类牲畜对各种饲料的需要量,并用实物重量单位计算。 127 ==========第138页========== 饲料资源,根据饲料作物的面积和收获量确定。饲料平衡表中要单列出出售给农庄庄员、工人和专业人员的饲料。 确定了产品收购量和交售量之后,要通过计算把产品收购计划分配给全国各地区。这一计算非常重要,因为收购量的分配从根本上影响着农业的发展方向。对全国各地区的收购计划进行经济论证时,要考虑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商品率,各农业区各种产品的生产效果。 农业生产的经济效果反映着合理利用土地、劳力、物力和财力的水平。 为了确定农业生产效果,要计算产品产量:每100公顷耕地和农业用地的产量,~每100卢布固定生产基金的产量,每100卢布生产费用的产量;每一个农业职工的产量:盈利率(按净收入即利润与生产商品产品的总费用之比计算)。 用得最多的指标是每100公顷耕地和农业用地的农业产品产量。各种农业产品的产量要分别确定(为了对比,用饲料单位和谷物单位来表示每单位耕地面积和农业用地的劳动消耗水平)。 为了反映农业生产的布局和专业化水平,可使用下列指标:各地区占全国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的比重,占全国各种性畜头数和畜牧业总产量的比重,各种农作物占全国播种面积的比重,等等。 第四节财政和信贷在农业发展 计划中的作用 ·各农业企业(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的财务有其共同的部门特点。这些特点是:工作期同生产期不一致;农业生产依靠自然一气候条件,生产基金的成分和结构同其他部门的生产基金有明显区别:农庄和农场有级差地租,有大量费用用于实行跨单位的、全部门和全国性的专项措施。 农业生产的季节性使一年内的费用开支和获得的收入不平衡。128 ==========第139页========== 国营农场用销售产品的收入支付物资消耗、工资和其他开支,用经营利润来完成对国家的义务。国营农场的赢利率不低于25%时,向国家预算缴纳的农业用固定生产基金费为该基金总值的1%。如果企业赢利率低于销售产品成本的25%,则免缴基金费。农场和其他国营农业企业,在实行完全经济核算制的情况下,在缴纳农业用基金费之后,从利润总额中提取15%,但不得多于年度工资基金的12%,作为物质鼓励基金;从利润总额中提取10%,用作社会文化设施和住宅建设基金;从利润总额中提取10%,用作巩固和发展经济基金,从利润总额中提取20%,用作保险基金。国营农场还用利润的2.5%作为奖励基金。 利润中没有分配的那一部分,用于支付开展社会主义竞赛的奖金,增加自有流动资金,建立固定畜群,偿还银行贷款,用于集中的基本建设投资,补偿住宅一公共事业的亏损等项费用。 如果农业企业的计划利润不足以用来满足基建投资、增加自有流动资金定额、采用新技术措施、实行生产过程的机械化、集约化等方面的需要,苏联国家银行可向它们提供贷款。 从1976年起,农业中实行了基本建设投资计划以及基本建设投资的拨款和贷款的新办法。赢利率高的国营农场用自己的资金支付扩大再生产的所有开支,也可以通过向银行借款,使用超过规定数额的基本建设投资。对于赢利率低的国营农场,为了扩大其固定基金,可从预算中给予帮助。 集体农庄的收入来自销售产品、提供各种服务以及实物产品。集体农庄一年创造的全部产值,就是集体农庄的总产值:总产值中除去补偿全部物资消耗后所剩余的部分,就是农庄的总收入。总收入用于建立劳动报酬基金、集中性社会保险基金、全苏集中性农庄庄员社会保证基金,用于支付国家财产保险费。总收入的剩余部分就是净收入,用于缴纳所得税(现在只有赢利率不低于25%的集体农庄才缴纳所得税),增加固定基金和流动资金部分的公积金,建立和补充文化生活基金、农庄庄员的社会保证和物质补助基 129 ==========第140页========== 金、农庄庄员和专家的物质鼓励基金、后备基金等项目。 集体农庄同国营农业企业一样,根据生产财务计划进行财务经营活动。资金不够时,可以使用银行贷款。现在,农庄根据一定的生产财务计划可以直接取得银行信贷。 “十·五”计划期间发展农业的主要方向是,在广泛合作和向现代化工业基础过渡的基础上,实行农业生产的专业化与集中化。合作既可以在一种社会主义所有制内部进行,也可以把国营和集体两种形式结合起来。 1979年1月苏联国家计委、苏联农业部、苏联中央统计局批准了在跨单位协作和农工一体化基础上组织生产的各种形式。这些形式有:跨单位企业(组织);执行跨单位企业生产职能的农庄、农场和其他国营农业企业;农工企业;农业生产联合公司;农工生产联合公司;科学一生产联合公司。 各种形式的跨单位协作和农工一体化的财务关系,取决于企业以何种所有制为基础。当联合公司由集体农庄、跨农庄企业和其他合作企业、组织组成时,这些单位的财务本质上仍具有农庄、合作企业的特点。由国营农场组成的联合公司和农工综合体(工厂和国营农场)的财务具有国营企业的特点。 各种形式的跨单位协作和农工一体化,由集体农庄、国营农场和其他国营的、合作的、社会的企业(组织)通过自愿联合自己的部分财力、物资技术和劳力来建立。 上述各种形式的跨单位协作和农工一体化的财务经营活动,根据组成联合公司或企业的经济单位,按相应的原则进行。 农业中的拨款和信贷形式不是停滞不变的。这些形式的完善应能更好地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成果,保证合理地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消除不必要的开支和浪费。 农业生产计划中的经济数学方法。在农业生产计划中,数学方法和模型应用得越来越广泛了。正在应用类似产品生产和使用的部门间平衡表的矩阵模型,来制定国营农场、集体农庄、跨单位联合 130 ==========第141页========== 公司、农工综合体的农业发展计划。 以线性规划为基础,用于优选经营决策的模型已经设计出来,并进行了实际检验。用于计算机器一拖拉机总数构成的线性规划模型已得到广泛应用。这一模型的任务是,确定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和农业机器的合理配套,并保证支出最少的费用(或者最少的劳动消耗,最少的基本建设投资,最少的机器保管费用和使用费用,等等)。 线性规划模型还用来评价农业企业的基本建设投资效果和固定基金的效果,解决农田的作物安排问题(目标函数一根据一定的作物的安排和现有的土地面积确定合理的轮作制,以保证获得最大的收入和最大的总产值);计算生产结构(目标函数一一最大的产值,最高的总收人),在各组畜龄的性畜(家禽)间分配饲料;编定日料量,确定饲料或饲料资源需要量,确定流动资金,计算农场、农庄的扩大再生产指标;同现行的计划相比,选择更好的计划方案,等等。 为了计算参数,并对农业生产过程和操作进行鉴定,·广泛使用几何模型图、曲线图、图解、平面图等。为了组织和完成农业的各项工程,还使用模拟系统。 苏联农业部控制论研究所与苏联国家计委总计算中心一起设计了农产品收购量的最优分配模型和方法。 131 ==========第142页========== 第十章运输计划 第一节运输计划的内容和指标 运输是工业同农业、各加盟共和国、各地区、苏联与其他国家联系的物质基础。货物在生产单位之间的转移,从生产地点到消费地点的转移,是生产过程的继续和完成。 运输计划的基本任务是,在大幅度提高整个运输系统工作能力和工作质量的基础上,在改进各经济区经济联系的基础上,更充分、及时地满足国民经济和居民对运输的需要,加快货运和客运速度。 全国各个地区的生产和布局的特点,人口的分布与密度以及自然条件,对运输业的发展有决定性的影响。反过来,运输业的状况又给予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布局、居民的生活水平以积极的影响。 苏联建立了包括各种运输方式(铁路、海运、河运、汽车运输、空运、管道运输)的统一的运输系统。它是苏联统一国民经济综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根据最有效地利用各种运输方式来合理分配运输任务,平衡地发展物质技术基础,能够实现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统一的运输工艺过程,广泛发展多种运输的联运。 全国运输系统的统一,要求编制公用的各种运输方式的综合国民经济计划(部门内部的运输计划由企业和组织负责编制)。 运输综合发展计划的主要部分是: 整个货运、客运计划和各种运输方式(铁路运输、海运、河运、汽车运输、空运、管道运输)的计划: 运输网发展计划(铁路、公路、水路、航线、管道的发展,及 132 ==========第143页========== 其计划期末的长度);车辆利用计划影 发展河运和公路运输的船舶、车辆供应计划及其在各加盟共和国计划中的确定。 主要指标是:货物周转量(吨公里或吨海里)和客运周转量(人公里或人海里)。运输总量中要单列出集装箱运输货物的数量。 根据苏共二十五大的决议,“十·五”计划期间将要做到:通过采用最新的专业化的运输工具,继续发展和从技术上装备各种运输方式,增加车辆和船队的载重量和能力,扩大运输线路的建设 采用自动化技术、遥控技术和自动化管理系统, 提高运输工作效率,改进运输工具的利用情况,继续编制最优货运方案,改进各种运输方式的协作,完善运输组织,增加集装箱和捆包运输量; 进一步发展工业运输。 。第二节运输计划的方法论原理 货运量是编制货物周转量计划的根据。运输量的主要部分(占货物周转总量的62%以上)是由铁路运输完成的,因此,研究运输计划的方法,首先要研究铁路运输。编制长期计划时,要按10种货物计算铁路运输量,这10种货物(煤、焦炭、石油和石油产品、天然气、矿石、黑色金属、木材、矿物性建筑材料、化肥和矿肥、粮食)占货运总量的80%。运输年度计划中包括34种货物的运输任务,其中有10种是农业货物。苏联交通部和苏联国家计委确定6种货物的运输计划(石油产品、谷物、面粉、糖、肉、奶),加盟共和国计委和交通管理局确定列入全国计划的有28种货物的运输计划(煤、焦炭、矿石、金属制品、蔬菜、糖用甜菜等)。全国计划不 133 ==========第144页========== 包括的货运量,由地方运输组织会同加盟共和国的计划经营组织一起确定。 在编制计划的最初阶段,确定货物发送数量时,用估算定额法,在以后各阶段,用生产和消费平衡核算法。估算定额法用于两种方案中:即确定发送系数和运输系数。 在核算运输计划时,用发送系数计算每一百万卢布总产值的工业货物的发运量,并按各部分别计算:建筑货物为每一百万卢布建筑安装工程量的发送数量,日用消费品为每一百万卢布零售商品流通额的发送数量,等等。这样得出的指标,再根据计划期国民经济和运输的发展变化进行修改。 更准确的货物发送量要用运输系数确定,运输系数是运输的产品量与生产的产品数量之比。通常,运输系数小于1(运输系数越小,当地消费的产品就越多,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布局就越合理)。在重复运输的情况下(如,把煤运送到洗选厂,再从那里运送到消费地)或用儿种方式运输同一种货物,运输系数就可能大于1。 会计年度规定的运输系数,应在对计划期各种因素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加以修改。 确定货运量的主要方法是核算按经济区和加盟共和国编制的生产和消费平衡表。平衡表核算又立足于生产资源(包括生产计划、计划期初的结余、其他来源)。根据这一数据计算产地消费的产品数量、计划期末的结余、经济组织和主管部门的运输工具(非公用)所运输的产品数量。 在各地区生产和消费平衡表基础上直接计算货物周转量,这对于弄清各经济区的基本货流是特别重要的。 货运计划平衡核算格式,见表13。 在各地区平衡表的基础上编制产品资源棋盘式表,用以搞清某种产品(货物)的余缺、运进或运出的数量,确定每种货物的地区内部联系和跨地区联系。根据棋盘式表确定各地段的物流、货物周转和平均运输距离。134 ==========第145页========== 表13 产品生产和消费平衡表 资 源 货 运 其 中 产 计生 运其 总计当 计 划 他 地 应当 公用运输 经济组 品 期 产(采(2+3 来 消运输工具(按各织和主管 划 期名 初掘进 源 +4+5) 费 的货 种方式) 部门(非 结计 物总运输的公用)运 未 结 称余划 计 货 物输工具运 输的货物 余 10 11 制定长期计划时,根据国民经济及其主要的部门远景发展和生产布局的资料,用间接核算法计算货物周转量的大小。 铁路、海运、河运和汽车运输的货运年度计划草案(经过必要的计算和论证)按广泛的货物品名表编制,该品名表包括所有重要的大宗货物。 确定了货物发运总量之后,根据每一种运输方式的特点和能力,并根据最大的国民经济效果,合理确定各种运输方式的货运任务,这是特别重要的。为此,应依据具体货流和不同的货物以及各地区和苏联整个运输网掌握的运输工具,确定使用每一种运输方式的比较效果(按运输成本、单位货物的平均基本费用、燃料消耗、运送货物的速度等指标).。 运输的经济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种运输方式间货物周转量的分配情况。.国民经济对于运输提出的最重要的要求是,运输货物用最小的费用、最快的速度不间断地运输,运输的机动性。 货物周转量的大小,用货物发送吨数乘上平均运输距离来确定。运输距离是在部门间货物调运棋盘式平衡表的基础上,通过编制合理的货流图来确定的。 135 ==========第146页========== 编制合理货流图时,要考虑合理配置生产力的一切要求,考虑产品的生产和运输费用水平,并考虑为发展各地区的生产和运输线路所必需的平均基建投资,拥有的自然资源,等等。 现在用来衡量运输一经济地区划分是否合理的主要标准是,产品生产和运输费用总和为最小。用运输一经济区划法编制各种运输方式的货运流向图,可以说明允许某些货物在哪些点之间运输,沿什么运输线路运输,还可以规定禁止一些货物向哪些方向发送。 货流图,将根据生产力布局的变化、采用合理的工艺、运输网的发展与完善而不断变化。 协调经互会成员国的运输工作,可按运输网的各种运输方式和方向合理分配运输任务,以便用最少的消耗完成迅速增长的运输任务,这些都同社会主义经济一体化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协调经互会成员国的运输工作,必须确定和协调经互会成员国之间的进出口货物的运输量;解决制定发展计划过程中出现的经济合作方面的重要的国民经济问题;协调运价和法规;共同建设运输项目;成立专业化的国际运输组织,完成运输工具的标准化、通用化工作;实行科学技术合作。 运输发展计划除规定货运任务外,还规定客运任务。计算各种运输方式(非市内交通运输)的客运量的根据是:上一个五年计划年平均人口数量和流动率,每一个居民的实际收人,人口流动增长速度与实际收入增长速度(人均消费)的比例。确定市内交通客运量的根据是:计划期预定的城市人口数量,上一个五年计划的流动率和流动率的预计变化情况。 数学方法和现代计算技术在运输计划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部门间平衡表模型正应用于下面几个主要方面:确定加盟共和国、经济区的生产量;编制国家计划时,应在协调地区和部门计划过程中来修正生产计划和各加盟共和国、经济区间的货物交流计划。 在运输计划方面,应用数学方法所要解决的主要任务是: 136 ==========第147页========== 寻求最小运输费用下的最大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找出最小的货运里程,实现最小的运输费用; 把货运同各种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河运、海运、航空)的发展计划最合理地结合起来; 计算从运输工具方面来保证运输计划的实现。 要根据最低成本和最短距离两个标准,用线性规划方法(运输课题)确定各种产品的生产地与消费地联系的最优方案。为了充分地满足国民经济的需要,必须减少不必要的远程运输,消除不合理的运输和对流运输。 运输综合体的发展和运营组合模型属于数学模拟。这些模拟按计划期的年度规定出下列限制条件:向一个地区供货的必要数量,必须运出货物的最大可能的运量。运输部门各类专业的职工人数,后备通过能力和交通运输线、枢纽的通过能力。 按模型进行计划,可确定最小的运输费用。 在确定计划期运输的物质技术基础、核算通过能力和运输能力时,也广泛使用数学方法和模型。 在规划运输业的发展时,考虑运输业财政资源形成、资金周转和核算组织等方面的特点是很重要的。运输业,特别是铁路和民航的收入和支出都应集中。因为货运费和客运费都是交到发送点的收款处,而运输又是几个部门(几条铁路、轮船公司、航线等)进行的,因此,资金必须集中,参加运输的所有部门的运营费用拨款也必须、集中。这种集中,决定了各运输组织与国家预算的关系也有其特点。同预算有关的各种核算都是集中进行的。由于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不同,它们的拨款方法也有所不同。所有的经济核算单位都是以收支平衡表的形式编制财务计划的。但是,只有在各部的计划中才有·“同国家预算的相互关系”这一部分。在下级经济核算环节的收支平衡表中,这一部分是用“同上级组织的相互关系”来代替的。这部分所反映的是,通过再分配方式交出的数额和取得的资金0 137 ==========第148页========== 交通部对自已下属的核算部门进行拨款,并用应得的收入向相应的部预付经费。河运、海运和空运活动的季节性对这些部门的财务组织工作均有所影响。这就提高了信贷在这些运输方式流动资金形成中的作用。 运输业属于物质生产部门,国民经济其他部门使用的信贷和核算的基本原则,对各运输企业和组织也都适用。银行可给运输的直接运营活动提供信贷,并用于扶持线路养护、车辆、装御设备、建筑和技术设施。 138 ==========第149页========== 第十一章基本建设计划 第一节基本建设计划的内容和指标 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固定基金一这是国家财产的最重要部分。固定基金的再生产是通过基本建设的计划进行的。基本建设计划包括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和建筑业计划。 基本建设投资,是用于建立新的固定基金以及改建、扩建、技术改装现有的固定基金的费用。基本建设投资及其规模、结构和地区布局,决定着社会生产的速度和比例,决定着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效果的提高。 基本建设投资计划解决以下基本任务: 随着固定基金的相应增加,保证生产和人民的福利高速度地稳步地增长 建立社会再生产的最优部门比例影 根据生产布局的科学原则和使各加盟共和国、全国各经济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趋于平衡的任务,保证再生产的最优地区比例; 提高基本建设投资的国民经济效果。 基本建设计划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基本建设投资效果,通过改进建筑业生产的计划、设计和组织工作,保证进一步增加和从质量方面完善固定基金,保证国民经济所有部门尽快投产并掌握新的生产能力,缩短施工期限,降低建设成本。 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同国民经济计划的各个部分都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因为固定基金的再生产是国民经济生产领域和非生产领域所 .139 ==========第150页========== 有部门发展的基础,也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基础。同时,基本建设的顺利进行也取决于于其他生产部门的发展水平和提供千部的情况。 基本建设计划包括生产能力和固定基金的投产、基本建设投资、设计勘探工作、设计组织工作、建筑工业的发展等方面。 在编制基本建设投资计划时,必须把基本建设投资首先用于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环节,、发展那些保证技术进步的物质基础部门,首先增加现有企业的生产能力;在全国各地有经济根据地合理地配置生产能力;根据施工期限定额,分配基本建设投资;集中资源用于重要的工程项目,以及在建工程项目和跨期工程项目,把施工期限同配套工程项目、生产能力的投产协调一致;综合建设生产性项目和非生产性项目,改善基建投资结构。 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1979年7月12日决议规定:要加快生产能力和固定基金的投产,提高基本建设投资效果。决议要求: 从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为苏联各部、主管部门、各加盟共和国部长会议批准同物质资源、设备、劳动力资源、财政资源以及建筑安装部门的能力相平衡的稳定的五年基本建设计划(按年度划分任务), 把现有生产和新建工程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制定计划,在五年计划草案中规定基本建设投资用于按计划增加的产量和劳务量:计划中应规定首先拨给联合公司和企业用于改建和技术改装现有企业的物质资源和设备,以及基本建设投资、建筑安装工程和承包工程的必要限额; 只有当现有企业在改建和技术改装后,仍不能保证满足国民经济对某种产品的需要时,才拨出资金建设新的企业和扩建现有企业。 从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在五年计划中,为各工业部、联合公司和企业批准下列基本建设指标: 投产的固定基金、生产能力和项目,其中包括靠技术改装现有 140 ==========第151页========== 企业增加的生产能力; 国家基本建设投资限额和建筑安装工程限额,其中包括技术改装和改建现有企业的费用,五年计划中规定的限额不必在年度计划中再次审批; 生产发展基金形成定额。 在年度计划中将为工业部门批准如下指标:投产的固定基金、生产能力和工程项目,其中包括靠技术改装和改建现有企业而增加的生产能力。 在五年计划中(按年度划分)为进行建筑安装工程的各部、主管部门以及建筑安装组织批准下列指标: 投产的生产能力和工程项目,其中包括靠技术改装和改建现有企业而增加的生产能力: 商品建筑总产值和用自己的力量完成的商品建筑产值(商品建筑产值,就是交付给发包单位准备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的企业、分期工程、开工综合体、工程项目的建筑安装工程价值)。 在年度计划中规定同样的指标,但要把五年计划中分配到该年度的任务具体化。 第二节编制固定基金和生产能力 投产计划的方法论原理 固定基金和生产能力投产计划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综合地按比例地投产,其具体投产任务已由国家计划按各加盟共和国和主管部门作了规定,计划中并按预算造价单列出每个重要部门应投产的生产性固定基金。 生产能力的投产计划,按主要部门的各种最重要产品进行编制,并应分别规定靠新建、技术改装、改建、扩建现有企业而投产的生产能力的任务,以及靠采取各种组织技术措施而投产的生产能力的任务。 141 ==========第152页========== 在计划期内必须增加的生产能力的大小,要根据按年度划分的 五年的生产能力平衡表来计算。 生产能力分为:五年计划开始时掌握的生产能力;五年计划开始时在建的生产能力,在五年计划第一、二年内投产的生产能力(这些生产能力按计划应当在头三年内掌握);为保证产品生产的完成而在计划期内应当投产的生产能力;下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前在建的生产能力。 计算生产能力时采用以下年平均生产能力利用率:投产的第一年为60%,第二年一80%,第三年一一100%。 靠企业采取技术组织措施每年增长的生产能力,同年初标准的生产能力相比,矿山开采和矿山化工工业的现有企业的增长额不能少于1.5一3%,其他工业部门的企业,不能少于3一5%。 在制定投产计划时,要确定计划产量;计划期开始时现有生产能力的产量;现有生产能力不能保证的产量;计划期开始时在建工程中投产的生产能力;计划期开始时在建工程中投产的生产能力生产的产量;靠技术组织措施所能投产的生产能力;靠技术组织措施投产的生产能力而生产的产量,靠技术改装和改建可能投产的生产能力,由这种能力生产的产量;靠扩建现有企业可能投产的生产能力;由这种能力生产的产量;必须靠新建工程项目投产的生产能力而生产的产量影必须投产的年平均生产能力。在此基础上,利用定额系数,确定必须交付使用的生产能力和计划期末在建的生产能力的数量。 在建工程的工程项目表是生产能力和固定基金投产计划的基础,编制和批准工程项目表具有首要的意义。 新开工工程的工程项目表,是按规定程序批准的施工期限定额,按整个施工期进行编制和批准,并把基本建设投资额和生产能力、固定基金投产任务分配到各个年度。 工程项目表只能包括计划年度的前一年截止7月1日的那些工程,而且这些工程要保证有按规定程序批准的设计任务、施工图纸14名 ==========第153页========== 和计划年度必须完成的工程量的预算。 把工程列入工程项目表,有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即施工开始时,相应的工程项目要保证有必需的建筑安装组织能力。 工程项目表是生产能力和固定基金投产计划的基础,因此,编制和批准工程项目表有头等重要的意义。 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1979年7月12日决议规定了保证基本建设计划效力的连续性与提高发包单位和承包单位对生产能力、工程项目及时投产所负责任的办法。为此,就要编制和批准新建企业和建筑物的工程项目清单,以及对现有企业进行改建和扩建的工程项目清单,并规定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这些工程项目清单也都包括在 五年计划中。 决议还规定,苏联部长会议根据苏联国家计委的报告,批准重大建设工程项目清单,苏联各部和主管部门以及各加盟共和国部长会议,同苏联国家计委和建筑部协商之后,批准预算造价为300万卢布或300万卢布以上的其他建设工程项目清单,而预算造价少于300万卢布的工程项目,由苏联各部、主管部门、各加盟共和国部长会议直接批准,或按他们规定的程序批准。 建设工程项目清单、基本建设投资和建筑安装工程限额、设计、预算和施工期限定额,是制定整个施工期间按年度分配任务的工程项目表的基础。工程项目表的批准程序同上。企业技术改装工程项目表的批谁权力,不论工程总预算造价多少,都属于生产联合公司(企业)的领导人。 经过批谁的工程项目表,发包单位、承包单位、计划、财政、银行和供应机关都必须遵守。只有因采用更完善的设备和更先进的工艺,才能改动工程项目表上的指标,而且只允许在相应年度规定的基本建设投资和建筑安装工程的限额之内,对基本建设投资预算造价进行修改。从1981年起,只允许把计划期前一年截止7月1日的那些工程列人基本建设计划,这些项目也必须有批准的设计一预算文件,以及全年工程量施工图纸。 143 ==========第154页========== 决议规定,苏联国家建委负责在基本建设中执行统一的技术政策,完善设计一预算工作,提高设计质量,制定和实行降低建筑造价的措施,改进城市建设标准,改变城市、工业中心、居民区的建筑面貌。为了加快企业和工程项目的设计和建设,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责成苏联国家计委结合基本建设计划,制定和批准设计 一勘测工作、发展设计组织和勘测组织网以及物质技术基础的五年计划(按年度分配任务)。苏联各部、主管部门以及各加盟共和国部长会议,应当在企业建设延续两年以上的情况下,按企业充分发展总规划图制定出企业的设计和预算。这不是指整个企业的设计和预算,而是指企业第一期工程的设计和预算。在第一期工程施工的同时,要把以后各期工程设计出来,以便在以后各期工程开始以前准备好必需的设计文件。同时,各期建设工程的预算造价,应在技术经济论证所确定的企业建设全部价值的范围内批准。 工程项目表是编制基本建设投资平衡表、固定基金平衡表、生产能力平衡表等重要的计划平衡表的基础。 基本建设投资平衡表(表14)可以确定固定基金和生产能力投产综合计划的主要指标,并能对未完工程量和在建工程量进行结算。表14 基本建设投资平衡表 国家建设 生产性工 非生产性 程项目 合计 工程项目 年初结转的未完工程量基本建设投资计划,总计其中,增加固定基金估价的投资投产的固定基金 年末结转的未完工程量 未完工程指的是用于未竣工的和未交付使用的工程项目费用总和。其中包括未竣工的建筑和工程设施的价值、设备安装工作的价 144 ==========第155页========== 值、·生产设备的价值,以及长期停顿的工程价值、报废的工作量价值、材料和设备结余的增长额。未完工程的主要部分是在建工程。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1979年7月12日决议中规定,苏联各部、主管部门和各加盟共和国部长会议,将于1981年完全采用发包单位和承包单位对完全建成并交付使用的企业、开工综合体以及准备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分期工程和工程项目,按商品建筑产量的预算价值进行结算的办法。 随着向这一结算办法的过渡,不再由发包单位向承包单位预付未完工的建筑安装工程的建设费用。承包单位的上述费用(按工程的预算价值),在建成的企业、开工综合体、分期工程和工程项目交工的计划期满之前,用银行贷款抵补,贷款时可利用发包单位由于实行无期中付款结算而腾出来的用于此项目的的基金。企业、开工综合体、分期工程和工程项目交工的计划期满之后,如果继续贷款,则对贷款采用较高的利息。 在调整贷款期限时,规定未完工程的建筑安装工程费用的抵偿定额,不超过建筑安装组织用自已的力量完成的全年工程量的10%。上述抵补定额靠建筑安装组织用于此项目的的自有资金来保证,而不足的部分则靠银行贷款来保证,贷款数额不得超过发包单位由于实行无期中付款结算而腾出来的资金额。 有些部门将逐步过渡到靠苏联国家建设银行向承包建筑安装组织提供贷款,其数额为总承包单位接受的预算所规定的建设企业(建筑物)的全部造价,然后向发包单位提供现成的企业(建筑物),这种做法是适宜的。 苏联国家建委批准企业、开工综合体、开工车间、开工建筑物以及其他一些建筑物的施工期限定额(用月表示),并按施工年度大致地分配基本建设投资(用占总预算造价的百分比表示)。 缩短施工期限问题是苏联现阶段的重要经济问题之一。这一问题同提高基本建设投资效果的任务有密切的联系。为了加快建设速度,提高建设效果,必须制定在建工程定额。在制定在建工程定额 145 ==========第156页========== 时,要计算施工期限、预算造价、投资结构、中间投产、完成项目建设的日历期限。除了定额工程外,未完成的基本建设投资还包括各种未完工程的投资额:暂停工程项目的费用,虽交付使用但尚未履行国家法律手续的工程费用,等等。 按原始价值并考虑磨损编制的固定基金平衡表,对于制定固定基金和生产能力投产计划有着重要的意义(见表15)。按原始价值编制的固定基金平衡表(原始价值是指与制造、购置和运输固定基金有关的费用总额),反映物质生产各部门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固定基金的动态和绝对量(表16)。基金效果和基金产值率的全部计算都是建立在按原始价值计算的固定基金平衡表的基础之上的,据此,国民经济平衡表中固定基金投产计划才能同积累平衡表协调起来。 表15 按原始价值计算并考虑磨损的固定基金平衡表格式 期初按原始价值 生产性基金折 期末按原始价值 估算并考虑磨损 投产的 大修 旧和非生产性 计算并考虑磨损 的固定基金 固定基金 基金损耗 的固定基金 ,表16 按原始价值计算的固定基金平衡表格式 期初的 投产的 因陈旧和损耗而 期末的固定基金 固定基金 固定基金 报废的固定基金 第三节基本建设投资额、结构和 分配计划及其方法论原理 国民经济基本建设投资总额包括: 国家计划中包括的集中统一基本建设投资: 146 ==========第157页========== 国家计划中没有包括的基本建设投资,其中有:(1)用于地质勘探工作的国家基本建设投资,这部分投资与固定的工程项目没有关系,(2)用于编制设计预算文件的国家基本建设投资,(3)用于建立国营农场固定畜群的国家基本建设投资,(4)各企业靠生产发展基金和国家银行贷款进行的基本建设投资,(5)集体农庄的基本建设投资;(6)对居民经济单位进行的基本建设投资。 固定基金和生产能力的投产,根本上取决于基本建设投资额、结构和分配。 基本建设投资额和结构计划的确定应包括: 计划期内可能实现的基本建设投资总额,其中包括根据国家计划进行的基本建设投资; 有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以及建筑工业保证的国家基本建设投资额;· 对初步确定的投资额进行必要的修改: 基本建设投资结构一物质结构、工艺结构、再生产结构、部门结构、地区结构; 对生产领域和非生产领域各部门和各加盟共和国、各经济区经济单位的基本建设投资。 在上述各个阶段都要计算国民经济的投资效果。 为了论证基本建设投资计划规定的任务,为了论证提高投资的经济效果,必须使用: 各工业部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和布局图,各经济区和各加盟共和国的生产力发展和布局图影 生产能力和固定基金计划平衡表和结算平衡表(包括生产能力和基金利用程度提高的可能性), 生产的技术改装计划和采用新技术计划设备平衡表(用实物和价值表示),主要建筑材料平衡表: 施工期限定额和在建工程定额: 147 ==========第158页========== 单位基本建设投资定额和用来确定基本建设投资的其它定额:各部、主管部门和各加盟共和国的财政资源计算。 现有企业的基本建设投资,由企业自己靠生产发展基金和贷款进行。 上述六项基本建设投资,其中(1)、(2)、(3)、(4)项基本建设投资反映在综合财政计划计算表中和国家预算中;·(5)项中所说的基本建设投资,反映在集体农庄的基本建设计划和苏联国家计委的平衡表中;(6)项中所说的投资是在苏联国家计委集中进行的平衡表核算的基础上确定的。 苏联国民收入是基本建设投资的重要来源。基本建设投资总额可按下列公式确定: KB=Iaa或KB=a瓜aIw 式中KB一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瓜a一国民收人;a一国民收入中积累所占比重,a一国民收入中总投资系数;。一按积累基金计算的部分投资系数。 为此,就要计算国民收人总额和积累的比重(见第三章),计算总投资系数和部分投资系数的动态。国民收人动态和国家基本建设投资动态之间有着稳定的依赖关系。 确定基本建设投资额时,必须对初步计算的财力、物力、人力资源和建筑工业、设计组织的可能性进行平衡。 按国家计划实行基本建设投资拨款的来源是,国家预算、用于基本建设的集中的折旧基金(更新基金)和生产发展基金。 远景计划和当前计划的最初阶段的计算,可采用近似定额法来确定财政资源对预定的投资的保证程度,并应根据报告资料计算出预算系数、预算拨款系数、集中拨款系数: K=50 003K= Bo.R Iu.R=HKoKo.oKu. 式中K。一预算系数;B一预算支出影H一国民收 148 ==========第159页========== 入,比。,。一预算拨款系数;B8K一基本建设预算拨款数; K日.o一集中拨款系数;Tm·R一国家计划内的基本建设投资额;0一表示基期年份;1一表示计划年份。 在编制计划的以后各阶段,投资额要在财政计划的基础上,同国家的财政资源进行对比(关于综合财政计划的格式和计算方法见第十八章)。 基本建设投资额还应当从物质资源方面进行论证,对物质资源的需要量取决于基本建设投资额和投资比例。 基本建设对设备的需要量,在编制设备平衡表的基础上加以确定。 对建筑材料的需要量,起初用概算定额确定,然后再根据建设的实际规模,用直接计算的方法确定。 概算定额法是最简便的方法,但是这一方法的根本缺点在于,材料消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本建设工程的部门结构,新工程与跨期工程的比例,新建与改建的比例。 因此,苏联国家建设委员会每年都要根据所采取的节约材料消耗、用一些材料代替另一些材料的措施,制定概算定额,或者修改原来的定额,并上报批准,以便列入国家计划。 制定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协调基本建设投资额与劳动力资源。在制定计划的最初阶段,对基本建设各专业职工的需要量,根据每一百万卢布的建筑安装工程量的建筑职工人数指标(根据报告资料确定),用概算定额法计算,并根据劳动生产率增长动态加以修改。在制定计划的以后各阶段,特别是制定工程设计书时,需要的职工人数按实际工程量的工时消耗定额确定。基本建设投资计划要同建筑工业发展计划相协调。后者包括建筑的技术发展、技术组织措施、机械化、自动化、发展专业化与协作、建筑构件、材料和半成品的供应等。 核算基本建设投资需要量时,应在编制计划的主要阶段确定如下各项: 149 ==========第160页========== 用于维持现有生产能力和用于改建和技术改装现有企业所需要的基本建设投资; E 用于完成已动工的工程项目和保证在建工程项目投产所需要的基本建设投资; 用于五年计划期间新建的和投产的生产能力所需要的投资:已投产工程项目的扫尾工程所必需的基本建设投资(根据预算限额的结余的情况而定), 用于形成计划期末在建工程的固定基金。 在基本建设投资计划中,基本建设投资结构(工艺结构、物质结构、部门结构、生产结构和地区结构)计划占有重要的地位。 工艺结构指的是,建筑安装工程费用、设备和其他费用间的比例。 物质结构指的是,生产性工程项目(工业、农业、建筑业、运输业)的投资和非生产性工程项目(住宅、学校、医院和其他非生产基金的建设)投资的比例。生产性投资和非生产性投资的比例,对于计划社会生产两大部类比例、生产领域和消费领域的比例有重要意义,同时还直接影响着工业的部门结构(非生产性投资比重的提高,使建筑材料对于非生产性工程建设更加重要了,所以对建筑材料生产的要求也提高了)。 基本建设投资的部门结构,是指对社会生产各部门和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投资结构,其投资方向应当保证社会生产的进步。 再生产结构,指的是用于简单再生产和用于扩大再生产的投资比例,扩大再生产内部又分为用于新建和用于扩建、改建和实行现代化的投资比例。再生产结构的变化,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和生产效果的提高,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总的趋势是不断提高用于改建和实行现代化投资的比重。投资是用于新建,还是用于改建,选择的标准是所得出的可比较效果系数。 投资的地区结构,决定着基本建设投资在各经济区、各加盟共和国的分配比例。 150 ==========第161页========== 编制基本建设投资的分配计划时,重要的是:消灭资源分散现象,将资源集中用于开工工程项目和最重要的在建工程项目,加速生产能力和固定基金的投产;保证建设工程项目具有高度的技术水乎,全面考虑社会主义生产布局原则;消除设计方案过多的现象,广泛采用标谁设计和提高建筑业的工业化水平,以不断降低建筑成本,确定每个工程项目在整个建设期间的投资,并按年度进行分配。 在各加盟共和国和经济区间分配基本建设投资是在计算投资比较效果的基础上进行的,而计算比较效果就要把一个共和国或地区的主要部门的技术经济指标,同其他共和国或地区加以对比,并同全苏的指标加以对比。 在统一的国家计划中,基本建设投资额既按加盟共和国确定,也按主要部门确定。各加盟共和国根据地区规划图,分配各地区的基本建设投资。 第四节评价基本建设投资经济 效果的方法论原理 提高基本建设投资效果问题,是一个特别复杂的问题。采用新技术、生产过程机械化、自动化方面的措施的经济效果,在设计和计划的每个阶段都要进行计算。只有那些在总费用(基本建设投资和经营费用)最小的条件下,能够保证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因而能节约国民经济资金的投资,才是有效果的投资。 提高基建投资效果指标中最主要的有: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单位基本建设投资额、缩短基本建设投资回收期、降低产品成本。正确评价基建投资的经济效果,是同许多重要问题的解决分不开的,其中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在国民经济及其各部门的远景计划的基础上,确定当前一个时期最合理地利用投资的途径,选择最优的、最有效的部门投资结构: 确定可以互相代替的生产部门的投资的比较效果(根据增加单 151 ==========第162页========== 位生产能力需要的基建费用和使用成品时的效果) 基建投资在新建、改建和扩建之间分配的比例, 根据拥有的原料和劳动力资源、消费者的分布、运输费用水平、综合利用自然资源和生产废料的可能性等确定综合发展经济区的基建投资经济效果; 通过各种方案的比较和同国内外现有的最好企业比较,采用先进的设计定额和实际定额,选择发展各生产部门的最合理的方案。根据苏联国家计委的“方法指示”,计算基本建设投资效果时使用下列指标: (1)按整个国民经济、加盟共和国、国民经济各部门 E=△IH K 式中E一总(绝对)效果系数;△严g一国民收人增加额: K一一计划期的基本建设投资; (2)按下属部门和经济联合公司 T= K Π如-。 E=n~n。 K 式中T一回收期(年),卫一计划期最后一年的利润影 卫。一一计划期前最后一年的利润 (3)按工程项目、‘单项措施和技术一经济问题 T=K Ⅱ-C多 E=I-C K 式中K一工程项目预算造价,采取措施或解决问题的费用影 Ⅱ一一用无周转税的批发价格计算的全年生产的产品价值(根据设 计),C一全年生产的产品成本, (4)在选择生产布局方案时,使用折算费用指标: C+EHK+Tp=min影 K+TaC+Te min 152 ==========第163页========== 式中C—单位产品成本,EH一一定额效果系数;TH一定额 回收期限,K一一生产单位产品的基建投资;T。一为消费者提供 单位产品所需的运费。 按回收期(或按效果系数)比较基本建设投资方案还不是分析基本建设投资效果的结束,而仅仅是开始。在确定可取的基本建设方案之前,还应当研究任何一个方案对生产能力投产期限的影响,对改变该部门和协作部门生产构成和产品质量的影响,对生产的社会因素(改善和减轻劳动条件,提高劳动安全性,改善生活条件,等等)的影响。 在制定远景计划的第一阶段,只确定基本方向,仪按概算指标计算大的经济区、部门和整个国民经济的效果。在第二阶段,为各级计划确定主要效果指标和补充效果指标。 在经济效果的计划核算中,广泛采用单位基建费用指标,其中包括这些费用的定额,以及施工期限定额、必要的在建工程定额、掌握生产能力期限定额;劳动生产率增长、成本降低、赢利率提高等计划指标。基本建设投资定额对于远景计划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第五节数学方法在基本建设投资 计划中的应用 在大型工程项目的设计和施工中,基本建设投资计划要采用网络的计划和管理方法。 为了编制基建投资计划,应当应用部门间联系模型。 在基建投资计划中,广泛应用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和群控论等方法。借助于这些方法,可以确定用于补偿报废基金和增加新的固定基金的基本建设投资额,.按部门和国民经济领域分配基本建设投资,确定投资结构,等等。 在确定基建投资效果时经常运用经济数学矩阵模型。 153 ==========第164页========== 例题。必须计算发展协作部门的有关费用。通过建立用于生产某种产品的直接物资消耗的矩阵,并计算生产该种单位产品的每种物资的全部消耗,可以确定用于流动基金的有关的协作的基本建设投资额: Ke.=biki i=1 式中k。·y一单位产品的有关协作的基建投资,b:一生产单位产品的全部消耗,k,1一单位产品的基建投资。 然后用下面的公式计算用于流动基金的有关协作的基建投资: CKM=IIPKc.y 式中CKM一用于流动基金的有关协作的基建投资,P一全年的产品 产量。 用于流动基金的有关协作的基建投资额等于协作企业的基建投资乘这些企业为建设工程项目所必须生产的产值同协作企业在其整个服务期间的总产值之比值。其计算公式如下: K。=月Ki-1 式中K。·。一一协作企业的基本建设投资额,K:一协作企业的基建投 资,「:一协作企业生产的用于建设工程项目的固定基金的产值,F:一协 作企业在整个服务期的总产值。 在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和建筑业生产的组织工作中应用经济数学方法和模型,能够提供出明显的国民经济效果。如果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即在基建投资的计划、建筑生产的设计、管理和组织工作中同时运用这些方法,所获得的节约额就会更多。国民经济的各个环节,从国民经济计划和管理的最高机关到每一个企业,都应当综合运用经济数学方法。 第六节基本建设投资的拨款和长期贷款 现在实行的基本建设投资拨款方法是如下几种: 预算拨款,用于回收期限超过五年的新开工的工程项目,以及赢利率低和计划亏损的企业的自有资金不足时的费用。而用于扩建和 154 ==========第165页========== 改建现有企业,以及用于建设回收期限为五年以内的新企业的全部费用,都靠企业、联合公司和专业部积累的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这里列出的银行贷款和预算拨款,只有当企业、联合公司和专业部积累的自有资金不足时,才可以使用。 为了加强联合公司、企业和各部对有效地使用物质资源和财政资源的关心,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1979年7月12日的决议规定,从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为各工业部(根据准备情况).规定稳定的利润提成定额(各年不同),归他们支配,用于发展生产、发展科学技术和形成经济刺激基金。决议规定,当用于基建投资拨款的自有资金不足时,可以使用银行贷款和国家预算资金。 从1971年起在建筑业中广泛采用了连续拨款的制度,这是因为建筑组织在完成建筑安装工程年度计划时,施工周期是不间断的。在这种情况下,连续拨款能保证向工程不间断地供应物质技术资源和其他资源。 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责成苏联建设银行和国家银行,根据整个施工期的工程项目表,在批准的预算所规定的定额范围内,对生产性工程不间断地提供国家基建投资拨款。如果当年超额完成基本建设计划,对上述建筑工程的拨款,可根据信贷计划发放贷款,在设备交付安装的计划期满之前,可向订货的生产联合公司(企业)提供贷款,用以支付生产性工程项目的大型国产工艺设备和动力设备的贷款;设备安装的计划期满之后,如果继续贷款,则对使用贷款征收较高的利息。 在基建投资拨款中扩大长期贷款、利用企业用于改建和扩建的生产发展基金,对于提高基建投资效果也有很大意义。苏共二十五大文献指出:要“在建筑业中发展信贷关系。在对现有企业进行改建和技术改装方面更广泛地使用银行贷款。”① 基本建设的有偿拨款(贷款)能够加快费用回收,加强经济核 ①《苏共二十五大资料汇编》(俄文版),第173页。 155 ==========第166页========== 算,缩短施工期限,提高基建投资效果。 国营企业和组织、住房合作组织的集中统一基建投资(经济上必要时,也可改为非集中统一基建投资)的长期贷款由苏联建设银行提供。对于工亚企业来说,用于建设(改建)生产项目的贷款等于建设(改建)项目的预算造价扣除自有资金。 基建投资的长期贷款以及国营企业和组织用于采用新技术的投资的长期贷款,由苏联国家银行提供。如前所述,集中统一基建投资的绝大部分都以承包方式进行,只有少部分(而且是次要部分),用自营方式进行。 形成承包组织财政资源的主要来源是销售产品:经过验收的全部完工的工程项目、阶段工程和工程量。结算的基本形式是对整个工程项目或阶段工程付款。 苏联1976一1980年发展国民经济的基本方针中指出:“在建筑业中,应加速实行按照已竣工并交付发包单位的完工项目、即将投产和提供服务的综合工程,来计划和衡量建筑组织的活动。”① ①《苏共二十五大资料汇编》(俄文版,第172页。 156 ==========第167页========== 第十二章物资技术保证计划 第一节物资技术保证和销售计划 的内容和指标 物资技术供销计划是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有计划地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各企业供应生产资料,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比资本主义优越的一种表现,并可以保证社会生产有更高的效率。物资技术的保证和销售在经济方面是统一的过程,销售一种产品同时也就是向国民经济供应这种产品。然而,大量的企业、联合公司、各专业部的供应和销售职能却是各自独立的。因此,供应机构(局、处、科室)和销售机构在组织上也是独立的。 供应机构了解各企业和组织的需要,制定供应计划,根据核准的调拨量取得物资,组织对各用户的直接供应。 销售机构根据对各用户的定单保证生产的负荷;组织产品的销售和货物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运输;广开物质资源;按详细品名表确定国民经济的需要。 物资技术保证和销售计划和组织的任务是:仔细地、全面地研究对物质资源的需要;了解掌握所有产品资源以保证国民经济的需要,向用户综合供应产品,加快物资和设备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运输;保证节约使用国民经济物质资源,对规定的原料、材料消耗定额和库存定额实行严格的监督,系统地减少供销工作的流通费。物资技术保证由三个职能不同的分系统联合成一个整体,这三个分系统是:以统一调拨物质技术资源(约占全部流转额9/10)为基础的批发商业,以产品生产者与用户之间按计划建立的长期直接 157 ==========第168页========== 联系为基础的批发商业,不是经调拨、发货通知单,而是经各级批发站、仓库和商店的批发商业。 这几种不同形式的物资技术保证工作的共同点是:计划性;全国范围内的组织系统;经济性。 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1979年7月12日决议规定了销售一供应产品的新办法: 1.苏联各部和主管部门应在苏联国家计委的参与下,从1980年开始,根据生产联合公司(企业)专业化的情况,为它们制定和批谁应当制造的生产技术用产品目录,根据目录,用户和供销组织在调拨总量的范围内签订用户所需要的产品供应合同。 2.1980年基本上应当完成生产联合公司(企业)向直接长期经济联系的过渡。规定,在直接长期经济联系的条件下,联合公司之间,以及联合公司与苏联国家供委机构、运输组织、国营和合作商业的组织之间,签订为期五年的合同。供应额按年度划分,并通常按分组的品名表(品种)确定。在制定年度计划时,应使供应产品的品名表(品种)详细化、准确化(不迟于年度开始前的一个半月)。 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责成苏联国家计委: 在生产联合公司(企业)与苏联国家供委机构签订合同的基础上,对生产联合公司(企业)开展有保证地综合供应物质资源,在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基本上过渡到从苏联国家供委地区机构的供销基地,统一地给用户运送产品(必要时,使用苏联国家供委的运输工具)的办法。 八物资技术供应计划由苏联国家计委、国家供委、各加盟共和国 物资技术供应机关、若干联盟部的供销机关编制。 苏联国家计委负责计划国民经济物资技术资源的分配,并保证社会生产的不间断的综合的供应。国家计委掌握并计算各种原料、材料、燃料和设备资源,批准生产和基建方面的主要原料、材料消耗定额和生产性储备定额,确定各加盟共和国、苏联各部、主管部 158 ==========第169页========== 门对物质资源的需要量。在此基础上,苏联国家计委编制各种重要的原料、材料、设备平衡表和分配计划。 苏联国家物资技术供应委员会(苏联国家供委),领导全国统 一的超部门的供销系统(该系统是根据苏共中央1965年8月全会决议成立的),并保证: 实现物资技术供应计划和部门间合作供应计划; 按用户分配不属于苏联国家计委分配的产品,这些产品的生产计划由相应的部批准; 监督各供货部、企业按时完成产品供应计划;制定并贯彻措施,以完善物资技术供应系统和机构。 苏联国家供委系统包括(除中央机构外)26个按商品原则建立的全苏供销总局(全苏金属供销总局、全苏煤炭供销总局、全苏石油供销总局,等等);12个重点工程配套供应总局一全苏重点工程配套供应总局;14个加盟共和国物资技术供应总局(属苏联国家供委和加盟共和国部长会议双重领导);45个地区供销局(其中包括直属苏联国家供委、设在俄罗斯联邦共和国的31个,设在乌克兰共和国的7个,设在哈萨克共和国的7个) 各加盟共和国和联盟部供应总局负责相应的工业部门各企业、组织的物资技术供应工作,确定物资技术设备的需要量,为各用户分配调拨物资设备,监督按核准数调拨,保证部门内部的协作供应。各部是拨给工业部门供发展之用的物质技术资源的支配者,而供应计划的实现却要经过物资技术供应的地区机构系统。 有一些部设有供销总局,负责编制分配计划和物资平衡表(苏联轻工业部轻工业原料供销总局、苏联食品工业部食品工业原料供销总局、苏联肉类和奶品工业部肉类奶品工业原料供销总局) 各加盟共和国国民经济的物资技术供应计划由各加盟共和国的计委负责编制。 各加盟共和国的物资技术供应,按产品品种由专门的供销机构负责,它们隶属于加盟共和国物资技术供应总局。 159 ==========第170页========== 第二节编制物资技术保证计划 的方法论原理 从企业(联合公司)到中央计划机构的各级国民经济部门,都编制供应计划。供应计划分中期、长期和短期(年、季度、月)计划。编制中期计划的是各种重要的、短缺工业产品的核算平衡表系统,根据扩大的分组品名表编制分配计划。 年度国民经济供销计划由苏联国家计委编制,季度计划(按月分列)由物资技术供应机构和企业(联合公司)编制,月计划由企业根据扩大了的品名表编制。 物资技术供销计划的指标体系,取决于物资平衡表、分配计划和共和国间供应计划的内容和用途。 根据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1979年7月12日决议,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为各工业部、联合公司和企业规定的物资技术供应方面的指标(按年度分配)有: 1.完成五年计划所必需的各种主要物质技术资源的供应量。 2.平均降低各种重要的物质资源消耗定额的任务。 在年度计划中,为工业部规定完成年度计划所必需的物质技术资源的供应量,为联合公司和企业除规定完成年度计划所必需的物质技术资源供应量之外,还规定平均降低各种重要的物质资源消耗定额的任务。 物质资源按供应计划分配给用户一基金持有者。 基金持有者目录由苏联国家计委编制,并经苏联部长会议批准。目录包括各加盟共和国、各联盟部和联盟一共和国部、主管部门、各中央机关和组织、莫斯科市执委会、列宁格勒市执委会、各全苏供销总局、各全苏配套供应总局、各加盟共和国供销总局、·各地区供销总局、各大型企业和其他一些单位。 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为编制物质资源平衡表和分配计划规 160 ==========第171页========== 定了新办法: 1.在“苏联十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方针”中,编制各种重要的产品平衡表,.同时按各个五年计划的最后年份确定利用这些产品的主要方向。 2.在五年计划中,按扩大了的品名表编制产品平衡表,编制按 五年计划各年度向主要的基金持有者分配产品的计划。 3.在年度计划中,按扩大了的品名表编制产品平衡表和按基金持有者分配产品的计划。 4.跨部门使用的各种重要产品的品名表和分配计划,由苏联国家计委呈报苏联部长会议批准。 5.苏联国家计委会同苏联国家供委确定产品品名表(品种),而这些产品平衡表和分配计划分别由苏联国家计委、苏联各部和主管部门,各加盟共和国部长会议编制和批准(这些机构负责并使计划同相应的物质资源相平衡)。 6.苏联国家供委在起草五年计划和年度计划草案时,要向苏联国家计委提出措施,及时克服在某些产品需要方面存在的弱点(并附有论证和计算书)。 产品平衡表分两大类:生产资料平衡表和消费品平衡表。生产资料平衡表中单列出九组最重要的平衡表一产品、矿石、原料、材料、燃料、电力、劳动工具、电缆产品、机器设备。消费品平衡表中单列出四组平衡表:食品、鞋类、服装、文化生活用品和日用杂品。 物资平衡表按下面的标准格式编制: I、资源一总计 Ⅱ、分配一总计 其中: 其中: 1.生产 1.生产经营需要一总计 2.进口 其中: 3,其他来源 各主要方面和主要部门的需要 4.计划期初结余一总计 维修经营籍要 161 ==========第172页========== 其中: 2,基本建设 供应户手中的结余 3.专项支出 用户手中的结余 4,市场商品总量 5.出口 6,国家储备 7.计划期末结余其中: 供应户手中的结余用户手中的结余 整个国民经济性的产品计有300一350种。此外,苏联国家计委制定和批准1,600一1,700个补充产品平衡表和供应计划。苏联国家供委直接制定和批准170一180种产品平衡表和计划,各全苏供销总局制定和批准1,000一1,100种,国家供委各地区管理局制定和批谁11,000一12,000种,联盟和联盟一共和国部、主管部门(约50个)制定和批准大约40,000种生产技术用产品的平衡表和供应计划。 部门间综合平衡表按产品的重要品种编制,产品品名表由国家计划规定。加盟共和国平衡表按类似格式编制,但产品品名表更扩大了,并有地区划分和地区平衡表。加盟共和国平衡表,要在每一个共和国确定了调拨量和批准了共和国间的供应计划之后,再编制。分配计划,按用户划分为两种物资平衡表,即“生产一经营需要”和“基本建设”平衡表,它是物资技术供应计划的第二个组成部分。分配计划按物资技术供应计划品名表包括的每一种产品编制。分配计划中规定出完成生产计划、基本建设、采用新技术的任务、科研工作计划、满足维修一经营需要和为建立生产储备等所需要的物质资源。 分配和供应计划是在物资平衡表基础上编制的。这些平衡表表明拨给加盟共和国、部、企业的各种最重要的工业品和农产品的调拨量。 各种最重要产品的分配计划,由中央计划机关按各加盟共和国 162 ==========第173页========== 编制。 加盟共和国间的供应计划和满足全苏需要的供应计划,是物资技术供应计划的组成部分。全苏的需要包括对联盟部、主管部门供应的产品,供应出口、国家储备和日常储备、供应其他需要以及供应市场的产品。这里的市场商品总量还要在各共和国间进行分配。共和国间的供应计划,由苏联国家供委所属的共和国间产品供应总局,根据按规定程序制定和批准的平衡表和分配计划编制。 供应计划和分配计划的区别是:分配计划包括整个调拨量,而供应计划仅仅反映用于全苏需要或用于共和国间分配的那一部分资源。同时,·要根据一个共和国类似产品的进出口比例,即为使经济联系、运输联系合理化而必须进行的相互供应,规定出供应差额。共和国间的供应计划不包括共和国内部生产和消费的那一部分调拨物资。 编制加盟共和国间的供应计划时,要求做到供应合理化,在一些共和国和另一些共和国间建立正确的、经济上合理的供应关系。 各加盟共和国编制的物资技术供应计划,包括的产品品名表更为广泛,不仅包括中央计划机关分配的生产资料,而且包括加盟共和国分配的生产资料。 为了在用户和供应户之间建立稳定的经济联系,保证更好地满足企业对物质资源的需要,加快供应速度,必须制定计划,使主要用户与供应户的关系长期固定,以便进一步扩大用户和供应户间的合理的、稳定的经济联系。 通常,在批准的国民经济发展长期计划的时间范围内,供应合同一经签定就是几年。为了进一步发展计划的连续性原则,供应户和用户每年在批准的物资技术供应计划和收到发货通知单之后,都要对下一年应当供应的产品说明书(包括产品数量、品种、质量和供应期限等)作一次协商。 163 ==========第174页========== 第三节物质资源需要量的确定 为了编制物资技术供销计划,必须使用物资平衡表系统确定国民经济对工业品和农产品的需要量,并同这种产品的资源进行对比。计算需要量的根据是计划的产量、建设需要量和劳务量,以及物质资源的消耗和使用定额。 对各种重要的物质资源需要量,包括用于基本建设的资源需要量,由苏联国家计委统一确定,无需各部、主管部门、加盟共和国提出申请。 其它各种产品,用户要提出申请,并附有计算书和分别对生产需要、维修一经营需要、居民的生活服务需要、科研工作需要、实现生产过程机械化、自动化和采用先进技术措施的需要进行的论证。 对物资技术供应进行计划时,使用两组定额:机器和设备的使用定额与原料、材料、电力、燃料的消耗定额。 劳动工具使用定额根据每一部门任务的特点确定,可以是单位面积和设备的产量(平均每平方米炉底的产钢量、每1,000纱锭的纺纱量),也可以是机器和机械的生产率(平均每台拖拉机的工作量、每标准车厢的净载重量等),用这些定额可以确定为保证一定的生产量所需要的劳动工具、计划机床、机器、设备的供应数量。 劳动对象的利用定额,可根据使用这些劳动对象的工艺过程的用途和性质,分成若干组消耗定额:原料(即采掘工业产品和农产品)消耗定额;制成品的基本材料和辅助材料消耗定额;单位产品或工程的材料消耗定额,电力消耗定额。 在制定物资技术供应计划时,使用单项定额和综合(平均)定额。单项定额的制定,一般是用于各种企业;各种重要产品一如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轧材、木材、化学制品、燃料、电力一的消耗定额,应当根据政府规定的对该产品平均降低的消耗定额的任 164 ==========第175页========== 务,每年审查一次。综合平均定额供制定国家、加盟共和国、部门的国民经济计划时使用。 为了确定对物质资源的需要量,采用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这些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物资消费和使用的特点,以及拥有的必要的计算资料。 为完成销售计划,在生产中使用的基本材料需要量的计算方法,主要有:直接计算法;根据生产产品的配方成分进行计算,根据化学反应公式进行计算;统计法。这些方法中使用最广泛的是直接计算法,即用材料消耗定额乘以产品数或计划期生产这些产品的计划数,得出材料的需要量。 直接计算法有几种不同的形式。机械制造业中,由于可以确定平均生产零件或产品的材料需要量,就用按零件或按产品直接计算的方法。当计划生产的产品还没有制定出材料消耗定额时,就按类似产品计算其需要量。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计算,就要使用在结构和工艺方面相类似的产品的消耗定额。用这种方法确定材料需要量时,要用类似产品的消耗定额乘以新产品产量、再乘上根据新产品的材料消耗变化情况而制定的修正系数。 有些企业生产产品的品种很多,同种产品仅按批下达生产计划(如无线电、电机工业产品等,就是这样),这时就按标准产品计算需要量。在这种情况下,计算材料需要量时,就用标准产品消耗定额乘上该批产品的计划产量。 有些工业产品,是由几种原料和材料制成的(如钢筋混凝土、塑料制品、玻璃制品等),需要详细计算出几个阶段的材料需要量,其第一阶段,根据一个产品的毛重和生产这些产品的生产计划确定对合格品的需要量,然后第二阶段,确定生产这些合格品所必需的材料总量(并考虑到工艺过程中的损耗),第三阶段,再计算对每种具体材料的需要量。 在那些通过化学反应获得成品的工业部门,根据原材料和成品的分子重量,并考虑到工艺过程中的损耗,按化学反映公式计算材 165 ==========第176页========== 料的需要量。 在一些企业,除直接制造产品的基本材料外,还使用辅助材料。这些辅助材料是工艺过程、维修、保养设备和经营需要所必需的材料,如油漆、颜料、工具、机器备件、工作服,等等。这些材料需要量,是根据消耗定额或磨损定额期限确定的,用时间或其他单位表示(如用产品成本单位表示)。 为了计算对规定有磨损定额期限的材料或产品的需要量,必须用磨损定额期限去除使用的材料或产品的数量。 对那些不能规定消耗定额或磨损期限定额的材料,则根据上一计划期相应的材料消耗的统计资料,用动态系数法确定需要量。在这种情况下,材料需要量的计算方法是:上一计划期的实际消耗乘上计划期生产产品计划的变动系数,再乘上因技术进步和采取其他组织措施而降低材料消耗定额的系数。 一般地说,绝大部分资源都是用来保证工业产品生产的。用于这方面的消耗,在物资平衡表中是列在“生产经营需要”栏里,该栏还包括用于维修和经营需要的消耗(机器制造业产品还要单独列出用于成品配套的需要)。 有些产品规定有单项消耗定额,生产这些产品的物资需要量,要根据生产计划和消耗定额来确定。 有些产品很难用定额计算(如非标准化设备),生产这些产品的物资需要量,要用每1百万卢布总产值的综合平均指标法确定。为此,要确定用货币表示的报告期生产的产品的实际产值,和每1百万卢布的产品实际消耗的材料,然后,根据生产的计划增长确定计划期同报告期实际消费相比而增加的消费量。这样计算出来的需要量,再用计划年度定额产品规定的消耗定额降低的平均百分比加以校正。综合平均指标方法还用于确定生产用的和那些不能规定单项消耗定额的产品的需要量。 基本建设对物质资源的需要量,根据建筑安装工程量和结构以及先进的物资消耗定额来确定。因为建筑安装工程的部门结构的变166 ==========第177页========== 动对物资消耗定额及其对物资的总需要量都有很大影响,所以,物资消耗定额要按部门分别确定,并要考虑施工不同阶段的建筑安装工程的性质。 在制定计划期的部门物资消耗定额时,要用建筑安装工程的全部预算价值去除基期实际消耗的物资总需要量。这样得出的基期消耗定额,再根据基本建设可能的结构变动和技术进步而加以修改,就是计划期的消耗定额。 在确定国民经济对设备的需要量时,要考虑各部门生产工艺过程的特点和为这些部门制造的设备的特点。对于新建和改建企业来说,设备需要量是根据企业设计文件确定的,如果没有设计文件,就按类似的设计确定,连同考虑施工期限和企业投产的期限。更换磨损设备的需要量,是根据报废条例和企业更换陈旧设备的计划来确定的。 物质资源的很大一部分是用于维修(恢复)现有的固定基金。计算用于这一目的的物质资源需要量的科学根据,是基金有形报废的规定期限。 在物资平衡表的“市场商品总量”一栏里,规定有一定部分的生产一经营用商品,出售这些商品给居民要通过国家和合作商业网。确定计划年度市场商品总量时,要考虑居民对这些商品的需求、现有情况和资源的增长情况。 物资平衡表中规定的物资储备分为日常储备和长期储备(国家储备)。 日常储备系每年重新建立,一旦供货部门完不成生产计划时,则储备就作供给用户物资之用,还用于补充供给新出现的用户的物资,特别是由于超额完成计划规定的生产任务而出现的用户。日常储备一般是当年计划当年全部用掉,或者转成国家储备。 国家储备用于有计划地克服在执行国民经济计划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破坏计划的现象和某些比例失调,用于应付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和其他意外情况。国家储备的大小,根据产品的经济用途、国内 167 ==========第178页========== 外的形势以及其他一些情况(如进口量很大),用占全年产量和全年消费量的百分比确定。国家储备通常是每年按规定的定额充实,并进行部分更新。 确定生产储备的大小,是制定物资技术供应计划的组成部分。生产储备就是到达用户手中以后处于生产领域的原料和材料,而不管存放这些物资的实际地点如何,哪怕这些资源还没有利用或没有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加工。 在计划中,生产储备是根据形成的条件和用途分为日常储备、预备储备和保险储备。在某些情况下,还要建立季节储备。生产储备的大小可以用相对值和绝对值确定。某种物资的储备能够保证生产消费的天数,就是储备的相对值。 生产储备定额,是根据供货的结构和周期、以及计划年度预定的对某种物资的需要量,按每类原料和材料加以确定。 不再细分的同一类物资,日常储备的天数定额等于两次供货的计划间隔的时间。其他各种产品,计划期末的日常储备定额,整个按分组品名表确定,并取与当年的平均近似的值,即两次供货间隔时间的一半。 预备储备的定额,是根据准备工序的最小期限确定的。在计划保险储备时,要考虑随着用户与供应户长期联系的扩大、供货的可靠性和协调性的提高、仓库供应系统的发展、资源在经济区范围内机动性的提高、以及其他改进企业物资供应的可能性。 季节储备的建立,是为了预防因运输工作长期中断而引起的物资临时不能送达,适应原料、燃料和材料的收购或生产的季节性,应付一年某些时候燃料或材料消耗的提高。转到计划年度第二年年 、初的季节储备定额,由部和企业按整个物资分组品名表计划,不需 再按品种细分。 168 ==========第179页========== 第四节产品销售的组织工作 销售机构的经营活动,就是向用户提供由该销售组织销售的一定量的产品。 保证计划批准之后,就开始落实生产计划。计划中要规定:通知用户计划规定的调拨量,按用户扩大的品名表制定申请明细表,对需要量和按品种制定的生产计划进行协调,指定供应户,组织监督。现有三种落实的办法:集中制;分散制,用户与供应户间按具体的品种、供应期限、收货人等建立的直接联系制度。 实行集中制时,供货的工厂应当从全苏产品销售机构得到全部必需的资料,以便组织生产和供应产品。集中制的组织工作按两个主要方案进行: 具体负责供货的企业,·按机器制造业产品和黑色金属轧材的扩大品名表,同具体的用户建立联系(根据品种、型号、等级、规格确定企业对各种具体金属产品的需要量,以及对各种机器和设备的需要量), 具体负责供货的企业根据化工、机器制造业和其他若干个工业部门的产品品名表,同各加盟共和国、苏联各部和主管部门建立联系,然后各加盟共和国、苏联各部、主管部门的供销机构再按用户把工业产品供货计划具体化。 按分散制负责供货的工厂,从各加盟共和国销售机构得到产品品种明细表、供货期限,具体收货人的资料。黑色和有色治金的许多产品(包括焦炭、生铁、耐火材料、废钢铁、铁矿石和锰矿石、铝矾土、铁矾土),以及石油产品、木材、建筑材料、煤和其他一些工业产品、农业原料正广泛实行这一办法。 用户同供户直接联系制度的特点是:落实生产、按直达供货掌握产品品种和具体收货人,并都由负责供货的工厂同用户直接联系进行,而无需什么供销机构的参与。 169 ==========第180页========== 用户同供应户直接接触,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协商好一切条件,大大缩短了计划期开始前提出定货单的时间,同时用户能够直接地更有效地影响供应户,使其按数量、期限、品种和其他条件完成供货计划。 第五节经济数学方法在物资技术 保证计划中的应用 广泛应用经济数学方法和现代计算技术,对于根本改进生产和建设的物资技术保证计划起着巨大作用。 物资技术供应管理自动化系统第一序列已经建成并投人使用。苏联国家供委在各地区供销局共计有37个计算中心,60个机器计算站。从1973年开始,就采用电子计算机对大宗产品进行为用户指定供应户的最优化工作。用经济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机解决的课题有:确定对物质资源的需要量,确定设备的负荷,建立合理的联系,为用户指定供应户,对按时供货和综合供货进行管理和监督。 供销机构最常碰到的问题是,为生产技术用产品的用户合理指定供应户。这一工作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使货物的运费最小。具体课题为:怎样为同一种产品的用户指定供应户,并使其位于各个经济区内,以达到总运费为最小(类似的还可以提出:货运里程的最小吨公里数,送达货物的最快速度,即运输全部货物耗费的最少时间,等等)。还必须指出解决这些课题时出现的所有限制,即从每一个供应户运出的货物量、每一个用户需要的货物量。, 课题的答案是可供选择的,因为产品是同一种,可以从任一供应户送达任一用户,因此,有许多方案可以选择。 这一课题中,对从每一供应户运往每一用户的货物量起决定作用的变量是互相联系的,这是由于要减少(增加)某一供应户对一个用户的供货量,就必须增加(减少)该供应户对其他用户的供货量,因为每一个供应户的资源都是有限的。 170 ==========第181页========== 第十三章劳动计划和干部培训计划 第一节劳动计划和干部培训 计划的内容与指标 劳动计划是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计划应当保证合理利用计划期社会所拥有的全部劳动力。具体来说,它应保证如下几点: 把不断提高各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作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生产进一步增长的主要条件; .劳动资源的充分就业及其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的合理分 配和使用, 向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熟练工人和受过高等和中等专业教育的专家 发展并完善劳动报酬形式和制度,有效地利用这些形式和制度,以激励集体和个人关心社会生产的发展。 在国家统一的劳动和干部远景计划中,有三个重要部分:提高劳动生产率计划,劳动资源分配和使用计划;劳动报酬基金的形成和使用计划。 劳动和干部计划与统一的国家计划的各个部分紧密衔接。具有 一定劳动技能和业务水平的劳动资源,是各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生产领域的重要因素。工作人员的劳动报酬是决定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因素。但因每个劳动部门对工作人员的普通教育和职业培训水平的要求不同,所以在许多方面采取的物质刺激制度也不相同。根据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1979年7月12日的决议,劳动和 171 ==========第182页========== 社会发展计划的重要指标是: 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是按净产值(定额净产值)或是按能较准确地反映各个部门劳动消耗变化的其他指标计算的: 编制劳动生产率计划经常采用每一卢布产品的工资定额指标,而在有的部门则使用工资基金总额。每一卢布产品的工资定额由各部来规定,工资基金总额由苏联国家计委确定,而联合公司和企业所采用的指标,则由部一级确定; 工人和职员的人员定额;减少采用手工劳动的任务; 物质鼓励基金、社会文化设施和住宅建设基金的形成定额。劳动和千部计划的各种指标之间要相互协调,以保证工作者人数的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增长之间、劳动报酬基金的增长和工作者人数的增长之间以及劳动生产率增长和平均工资增长之间的适当比例。 从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年度计划中,将规定以下指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工人和职员的人员定额;工资基金(在没有规定一卢布产品工资定额的一些部门)。 由各部、国家委员会、企业制定的劳动和干部计划,将增加以下一些指标:平均工资,按等级划分的工作人员和职员人数,各级干部的培养,劳动保护和技术安全措施等等。 在科学技术革命的条件下,劳动和干部计划应能促进全国的生产力的发展,提高社会生产的经济效果,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苏共第二十五次代表大会规定的国家劳动资源有效增长的任务和基本方针是: ~通常,在工作人员数保持不变或减少的情况下,保证现有企业产品(作业量)的全部增长额, 加快生产过程特别是辅助性的和次要工作的全盘机械化和自动化的速度,大力提高劳动的动力装备率: 继续改善劳动条件,为高效率生产和大大发挥劳动人民的创造 172 ==========第183页========== 才能创造良好条件, 在设计新企业和改造现有企业、在改进工艺流程和设备时,要全面考虑科学的劳动组织的要求, 改进劳动定额,加紧推广有工艺依据的产量定额和服务标准,扩大工程技术人员和服务人员的劳动定额; 为了适应科学技术进步的要求,对干部的培养、熟练程度的提高和改学新技能的工作,要不断改进; 加强劳动报酬的刺激作用,每一个工作人员的收入,取决于每个人在发展社会生产、提高生产效率中的个人贡献和集体贡献。 第二节编制劳动生产率计划的 方法论原理 劳动生产率增长计划是劳动和干部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是社会生产效果的主要指标。劳动生产率指标的特点在于,它是一定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或单位产品所消耗的时间。苏共第二十五次代表大会指出,必须“特别注意加速提高劳动生产率,因为它是生产进一步发展和人民福利增长的决定性条件”①。 劳动生产率的水平及其增长速度,对于产品的生产、成本的降低和赢利的增加,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完成节约社会劳动的任务,是编制国民经济计划几乎所有各个部分的主要任务。在编制工业、建筑业、运输业、物质技术供应和商品流转计划时,都要事先考虑减少劳动消耗的问题。在各部门之间分配劳动时,也要考虑活劳动消耗的节约。 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取决于生产部门工作者人数的增长,取决于劳动者劳动报酬和实际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生产率增长和工 ①《苏共第二十五次代表大会材料汇编》(俄文版),第167页。 173 ==========第184页========== 资增长之间的对比关系,是影响产品成本下降和积累增加的重要因素。 劳动生产率的研究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劳动生产率,一是部门劳动生产率,即社会的和部门的活劳动生产率。 物质生产领域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是国民收入总量同生产上所消耗的社会劳动总量之比,或是国民收人总量同物质生产部门的工作者人数之比。在编制国民经济计划平衡表时,要计算社会劳动生产·率指标。国民经济计划要给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和农业等部门规定劳动生产率增长任务。 不同的生产部门采用不同的指标:有的是用实物形式表示的每 一工作人员的产品产量,有的是用价值形式表示的每一工作人员的产品产量;有的是用单位产品的工时消耗(劳动消耗量)来表示。 实物指标广泛运用于同类产品生产部门和同类产品的生产上(煤炭、石油和林业),或者运用于产品种类虽不同、但可按标准单位折合成同一类产品的一些生产单位(例如,燃料工业)。 在不同质量的产品生产部门,只能采用劳动生产率的价值指标。价值指标中最重要的指标是按净产值计算的每一工作人员在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量。采用净产值指标可以计算出一个部门、一个共和国和整个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可以对不同部门的劳动生产率进行动态比较。 工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以可比价格计算的平均每一工业生产人员的净产值来确定。 苏联国家计委按照有关部和主管部门、各加盟共和国部长会议的建议,并根据一些部门和生产单位的特点,为这些部门和单位,其中包括煤炭工业部门、有色治金工业部门、动力和加工农业原料的其他一些部门,规定如下指标:能比较准确地反映生产发展变化的指标,提高生产效果指标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指标。 建筑业中的劳动生产率指标是,从事建筑安装工作和辅助生产的每一个工作人员平均一年的工作量(用工作人员的月平均人数除 174 ==========第185页========== 以按预算价格计算的建筑安装工作量)。其补充指标有:以实物形式表示的单位最终建筑产品的劳动消耗,和儿种主要建筑安装工程的单位劳动消耗。 根据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1979年7月12日决议,苏联国家建委和有关单位共同采取措施,深入研究预算定额的依据,以便在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使建筑安装组织逐步向计划化过渡,采用净产值(定额净产值)劳动生产率指标,或采用更能准确地反映劳动消耗变化的其他指标,而工资基金,则采用劳动生产率计划中所使用的每一卢布产品的定额。 在农业部门,确定劳动生产率的办法是,按可比价格计算的从事农业生产的平均每一工作人员(包括固定工、季节工、临时工) 一年的总产值,和单位劳动消耗(人日,人时)的总产值。除此之外,对于这一部门的某些产品则使用劳动生产率的实物指标,如一公担谷物、棉花、毛皮、肉类的劳动消耗指标和其他产品的劳动消耗(人时)指标,一公顷农作物播种或收割的劳动消耗指标,饲养 一头性畜的劳动消耗指标等。 在交通运输业部门,劳动生产率是用实物来计算的,例如,从事运输业的平均每一在册人员完成的吨公里数。 影响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化和提高的因素有两类:(1)技术的和组织的因素(完善技术和工艺,完善劳动组织与企业直接生产过程),(2)与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化直接有关的社会经济因素,即影响生产过程和影响生产者本身劳动的因素。 按对基期的百分比确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任务,可用相应的计算标准来计算每一个工作人员产量的绝对数。 确定计划期初的劳动生产率计划任务时,要采用综合技术经济计算法。对劳动生产率增长与决定劳动生产率增长诸因素之间依从关系的分析,以及对这些依从关系未来变化规律性的分析,是综合技术经济计算法的依据。劳动的电力装备程度和动力装备程度,关系到这些因素在工业中的应用程度。根据报告期资料可以确定,劳 75 ==========第186页========== 动的动力装备程度每增长百分之几或劳动的技术装备程度每增长首分之几,可以使劳动生产率增长多少。为了把这种对比关系运用于计划期,就要考虑电力消费的方向和节约用电的可能性。为了更充分地论证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任务,其增长任务必须与作为动力的电 E 力消耗的增长速度相适应。 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主要取决于基金装备程度的提高。在确定计划期任务时,要考虑固定基金的利用率和固定基金的构成,同时还要考虑基金消耗量大的一些部门(电力、石油、天然气、黑色治金和机器制造业部门)的迅速增长。 农业核算经常使用综合指数法。这里,可按基期的单位产品费用、计划期产量指数的变化以及前几年产品的劳动消耗量指数的变化来确定劳动的总消耗量。 所谓劳动生产率增长计划的因素法,是指在计划核算的主要阶段编制提高劳动生产率计划的基本方法。 影响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各种因素可以归结为如下四类: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运用先进工艺,生产过程的机械化和自动化) 生产管理、生产组织和劳动组织的完善(生产管理的完善,产量定额和服务定额的提高,减少工时损失), 生产规模和结构的变化(随着产量的增长,生产人数相对减少,某些产品品种或生产所占比重的变化,购买半成品和合作社供应所占比重的变化), 部门因素(采矿地质条件的变化,矿石中的矿物成分和开采方法的变化,季节性部门工作期的变化)。 通过个别因素和全部因素中的每一种因素使工作者人数相对节约的办法,来确定影响劳动生产率增长诸因素的效果。 靠生产规划的每一种因素把可能减少的工作人员数确定下来之后,便可按公式规定总节约额和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水平。其公式如下: 176 ==========第187页========== An=-9 T-3×100 式中△Π一劳动生产率的增长(%),3一在各种因素影响 下工作者人数的变化(“-”表示减少,“+”表示增加);T一一在 保持基期产量的情况下计划期所需的工作者人数。 然后确定靠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增加的产量。其公式为: y=100-Kg-10×100 K0-100 式中y一靠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增加的产量(%);Ky一工业生产工作者人数的增长(%),Ko一一产量的增长(%)。例通。假设我们用某工业部门的下列资料来说明基期年度的情况:产值(定额净产值)为53亿卢布,工业生产者人数为43.6万人,其中工人占80%,工程技术人员和职员占20%。基本工人占工人总数的60%,车工占25%,从事装卸和运输工作的工人占15%,60%的工人是计件工(所有这些数据是根据工业生产人员中工人的总数计算的)。 基期年度每一工人平均工作232天,因换班造成班内持续停工的时间占10%,其中5%是由于工人的过失造成的。 五年计划规定产值增长40%。这样,在保持基期产量的情况下,需要工业生产人员61万人(436千人×1.40=610千人)。 靠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因素所能减少(节约)的人数,可按下列程序来确定: 一、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 1.机床总数的更新及其生产率的提高 经计算,产品加工的劳动消耗量预计可降低25%。在车工占工业生产人 员总数的20% 25×80的情况下,相对节约的人数共为:100 610×-20 ×磊-30.千人 2.装卸运输工作的机械化 计划把这项工作的劳动消耗量降低30%,由于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占工业生产人员的12%15×80 100),因此,可以相对节约的人数为: 177 ==========第188页========== 610× 12×30=610×3:6=22千人 100 100 100 总共节约的人数为52.5千人(30.5千人+22千人) 二、生产管理、生产组织和劳动组织的完善 1.取消多余的生产部门,可以腾出1.5千人。 2.根据劳动科学组织计划的计算,预计产量定额可提高20%,计件工人的 劳动消耗量共计降低(89x9)=16.7%。计件工人占工业生产总人数的 48%(0,80×0.60=0.48)。因此,工作人员总数可减少8%10048)。 16.7×48 这个百分数是指原有的工作人员总数(610千人),以及靠提高技术水平、产量的增长和结构的变化诸因素所减少的人员数: 610-45.0+8.0-36-30.5-22=484.5千人,共节约484.5×8%=38.5◆千人。 3.减少工时损失。在基期年度,每一工人平均工作232天。计划期规定要达到234天。基期年度,工人占工业生产人员总数的80%。规定节约的工时为: 232-234×80=-0.7% 234100 这个百分数乘以446千人(484.5-38.5),节约446×(-0.7%)=-3.1千人。 4.计划将班内停工压缩到7%(在基期班内停工占10%,其中50%是由于工人的过失造成的)。其节约总数为: 7-10×80×0.5=-1% 100-7 能够减少的人数为: 446千人-3.1千人=442.9千人,442.9×(-1%)=-4.4千人 按照上述第二方面的各项因素共可节约1.5+38.5*+3.1+4.4=47.5◆千人。 三、生产规模和结构的变化 ·此数似应为38.76千人一校译者注。 ··38.5为38.76之误一校译者注。。··此数为47.76之误一校译者注。 178 ==========第189页========== 1.随着生产规模的变化,基本工人在计划年度占48%(209千人),辅助工人和其他人员占52%(227千人)。 按照计划,产量每增加1%,企业其他种类的工作者人数按增长0.5%计算,到那个时候相对节约的人数共计为: 227×0.5×(40-40)°=-45千人 100 2.部门内部生产结构的变化,要求工业生产人员增加8000人。 3,购买半成品所占比重和合作社供应所占比重的变化。这部分在基期年度相当于15%,在计划年度预计要提高到20%。其相对节约总数为: (15-20×100) 100-15 -5.7%,或者(610×79)=-36千人。 按照各种因素相对节约的人数共为73千人(~45+8-36)。 四、其他因素(没有拟定节约数) 劳动力的相对节约(单位:千人) 最终结果 I,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52.5 Ⅱ.生产管理、生产组织和劳动组织的完善……47.5Ⅲ,生产规模和结构的变化………………73,0 .其他因素………… 共计…………173 劳动生产率总共提高: △1=-9×100=12元=40% 437 工作人员增加437 436=100.2% 在产量增长颖中靠劳动生产率而获得的部分所占的比重: .y=100-”二100×100=100-00×100=95%。40 确定劳动生产率的任务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将其与产量任务、工作者人数 此式改为227×0.5×40方等于-45千人一校译者注。 100 ··K似为Kq之误一校译者注。 179 ==========第190页========== 加以比较。这些指标之间的对比目的在于,在工作人员增加额相对减少的情况下,靠提高劳动生产率来保证产品更快地增长。如果生产率的提高并不能保证产量更快地增长,那就得重新研究计划方案,并拟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补充措施。 建筑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计划如同工业部门一样,即通过采取技术组织措施,确定各建筑工地劳动力相对节约的办法来拟定。 在编制建筑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计划时,要考虑对这一部门有特殊影响的 一些因素:工业建筑法的采用,装配构件和新材料的利用,劳动消耗量大的工程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等等。 在论证建筑工程量增长任务时,首先应根据拨给每一工作人员 一年的临时基金使用程度的变化,确定劳动力的节约数量。 其次,在工业部门也是如此,但需要注意研究各种产品的结构变化。 农业方面,ˉ国民经济计划只规定国营农场和国营副业生产单位的劳动生产率增长任务;集体农庄的任务不列入国家计划。 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如同其他部门一样,要考虑各种因素,特别要考虑机械化和电气化的发展程度,先进的农艺和动物饲养的推广情况,生产的进一步专业化问题,以及工时利用有何改进等等。: 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的劳动生产率增长任务计划,是通过采用定额法实现的。这个方法的实质就在于,在确定一公顷播种面积或一头性畜的计划费用定额的基础上,来确定总费用定额(所采用的定额已经过校正,并适用于每个农业区的条件)。同时应考虑促使费用水平可能下降的各种因素,如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畜产品率,提高机械化水平,完善经营管理方法,改进对劳动力的利用以及其他因素。 计划期的劳动消耗总量,是按播种面积或性畜头数的定额产品进行计算的。计划期的劳动总消耗量,要与基期完成同样的工作量所付出的劳动消耗量加以比较。这样就可以看出,生产中的劳动消 180 ==========第191页========== 耗量和劳动力节约的变化情况,由此便可以确定计划期劳动生产率增长的任务。 在论证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任务时,同样也要注意部门生产结构和生产布局的发展变化(要考虑各类作物之间、种植业和畜牧业之间、地区之间等比例关系的变化)。 第三节劳动资源的分配和利用计划 劳动资源计划应反映出劳动资源的总量和增长的可能性,以及在社会各个领域、各劳动部门、各地区之间的合理分配情况,等等。社会主义经济的有计划的组织可以最大限度地合理地充分地利用劳动资源,造福于全社会,可以事先考虑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企业、各地区)对干部的需要量,并据此采取措施,以满足其需要。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力的再生产是根据社会主义人口规律和劳动生产率不断增长规律的要求来实现的。 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劳动资源,是国民经济计划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1928年至1978年期间,苏联工人和职员的人数共增加9720万人,这一期间工作人员增长的具体情况是:工业增长七点四倍,建筑业增长十二点八倍,商业和供应部门增长十四点七倍,医疗卫生部门增长十四点二倍,住宅和城市公用事业部门增长二十点五倍,科研和科研服务部门增长四十八点四倍。 编制劳动资源计划,要考虑两个最重要的方面:国民经济各部门所需补充的劳动力数量,达到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居民的增长情况。 居民人数及其增长速度决定着全国劳动资源的数量和构成,决定着各物质生产部门劳动力再生产的数量。 苏联的劳动力资源是按照具有劳动能力的适龄居民人数,以及参加社会生产的成年人和到十六岁的少年人数来计算的。苏联规定的工作年龄是,妇女16岁到54岁,男人16岁到59岁。适龄人员是指 181 ==========第192页========== 有劳动能力的居民,不包括失去工作能力的一、二级残废者,也不包括可以享受优惠条件、提前领取退休金者(在井下工作者,从事重体力工作和在有害劳动环境下的工作者,生过五个孩子以上并把他们养育到八岁的妇女等)。 全国工作的居民的就业结构,取决于劳动的社会分工,首先取决于物质生产领域和非生产领域之间的劳动分工。科学技术进步的发展不仅使社会能够增加产量,以满足社会对物质产品的需要,而且还可以把越来越多的劳动资源用于非生产领域。 工作人员在生产和非生产领域之间的分配比例,是直接影响国民收入的数量和结构,从而也是影响生产发展速度的最重要比例之 一。因此,在每一个计划时期,必须确定生产和非生产领域之间劳动资源分配的最优比例(见表17)。 表17 劳·动资源的分配 (%) 1940年 1965年 1978年 整个国民经济 100 100 100 物质生产部门 88.3 79.8 74.4 非生产部门 11.7 20.2 25.6 非生产领域各部门工作人员的增长速度快于物质生产各部门工作人员的增长速度。这既同物质生产领域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有关,又同非生产领域各部门的高速度发展有关。 非生产领域中,在居民所需的社会文化、住宅一生活设施部门(医疗卫生、教育、住宅和城市公用事业、科学、艺术)服务的工作者人数的变化,以及在国家管理机关就业的工作人员数量的变化,一定要有利于第一类部门。 提高非生产领域就业人数的增长速度,是物质生产部门劳动效率进一步提高的重要条件。物质生产部门的发展要求尽可能扩大非生产领域的某些部门(科学、教育),因为它能保证社会的主要生产力一一劳动人民的智慧得到发展。而医疗卫生、住宅和城市公用 182 ==========第193页========== 事业这样一些部门的发展,又能促使人们更加踊跃地参加有益于社会的劳动,也有助于改进对劳动资源的利用。 因此,更迅速地增加非生产领域的就业人数,是发展的必然规律。当然,这种增加应当只限于社会劳动生产率增长所容许的范围之内,应当建立在物质生产部门劳动效率提高的基础上。也正是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才能大量节约,我国居民的社会文化服务水平才能尽快地提高。 苏联共产党一向非常重视完善管理机关的问题。管理机关的工作人员在全国工人和职员总数中所占的比重,1940年为3%,到1978年下降为2%。 在物质生产领域,工作人员在两大部类一一生产资料生产部门和消费品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以及在各物质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首先是在工业和农业部门之间的分配,有着重大的意义。 随着国民经济中工业的发展,农业人口开始相对减少。 劳动资源的地区分配比例,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生产力布局的变化是随着劳动资源的迁移而变化的。在苏维埃改权年代,地区间劳动资源再分配的特点是,加快我国东部地区居民人口的增长速度。 确定生产领域和非生产领域各部门对工作人员的需要量,并保证其需要的来源,是劳动资源计划最重要的任务。 劳动资源计划中对工作人员的需要,有基本需要和补充需要两个概念。基本需要,是指为完成计划规定的任务所必需的工作人员;补充需要,是指因各种原因计划期人员短缺而需要补充,或者与报告期相比,计划期产量提高而需要增加工作人员。每一个计划期初始阶段,任何一个部门和整个国民经济都已经拥有一定数量的工作人员,因此,工作人员的数量、培训和分配计划指标的变动都不能以基本需要为依据,而是以补充需要为依据。 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企业、建筑工地、机关和组织的工人和职员数量,按年平均数来确定。“工人和职员”的概念,包括企业、 183 ==========第194页========== 机关的全体工作人员,即工人、学员、工程技术人员、职员、低级服务人员、保健人员。 劳动计划中工人和职员的数量,按平均在册工作人员的数量确定。 在确定对劳动力的补充需要时,主要规定用于新投产的企业、·工程项目、建筑工地,以及用于发展居民服务行业的工作人员的增加数量。现有企业工人和职员的数量,一般不应再增加,而计划规定的产量的增长,则必须靠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加以保证。 在工业部门,工业生产人员补充需要量计划,应根据计划期产品生产任务和劳动生产率增长任务来确定。 新投产的工业企业,当总产品和商品产品的增长任务超过劳动生产率增长计划任务时,·可以在计划中规定工业生产人员的补充需要量。 在建筑业部门,在建筑安装工程部门就业的工作人员数目,应根据计划所规定的建筑安装工程的作业量和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来确定,即根据计划期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任务来确定。在建筑部门就业的工作人员总数包括:在建筑机构平衡表内各个生产单位就业的工作人员,在建筑安装工程和辅助生产部门、交通运输、采购、仓库、住宅和公用事业以及其他服务部门就业的工作人员。 在农业部门,在国营农场和其他国营农业企业就业的人数,同工业部门一样,应根据农产品产量计划任务和劳动生产率增长计划任务来确定。 在交通运输部门,在各交通运输部门(铁路运输、汽车运输、海洋运输、内河运输、空中运输)就业的工作人员数量,应考虑计划所规定的吨公里的运输量增长和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来确定。交通运输网点和建筑物的服务人员的数量,应根据现有人员定额和新投产的铁路线、港口、机场和其他项目的服务定额来确定。 保证劳动资源补充需要的重要来源有:具有熟练技能的工人、职业技术学校的毕业生、受过生产训练的中学毕业生参加生产;普 184 ==========第195页========== 通学校毕业生参加生产,受过高等和中等专业教育的专家参加工作;为劳动资源不足地区的重要企业和建筑工地有组织地招募工人,企业和建筑工地从当地居民中(从其他企业和机关裁减下来的工人、复员军人、从事家务劳动者等)给自已招募工人。 在发达社会主义条件下,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有计划地培养具有熟练技能的干部,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具有熟练技能的普通职业干部的培养,可以在职业技术学校、在有生产训练课的中学进行,也可以通过直接参加生产来实现。 通过直接参加生产培养具有熟练技能的工人干部计划,由企业根据各种职业的要求,并考虑生产的发展以及劳动力的自然变动和机械变动,自行制定。职业技术学校、设有生产训练课的中学,可根据国民经济各部门对熟练工人的补充需要量,按计划程序来确定培养熟练工人干部的数量。职业技术学校和设有生产训练课的中学培养工人干部的计划,由加盟共和国、自治共和国部长会议、州和边疆区劳动人民代表苏维埃执行委员会审核批准。培养具有高等和中等专业教育的专门人材计划,由苏联国家计委、加盟共和国计划机关、部门和主管部门一起,根据新工业企业和其他设施的开工情况,根据现有生产项目、居民生活和文化服务机构的扩大情况,共同编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随着许多新生产部门和科研部门的建立,在编制各方面的干部培养计划时,也要考虑增添新的职业。 劳动资源平衡表,是国家对劳动资源进行分析和计划安排,并在国民经济中对其进行分配和使用的重要工具,从劳动资源平衡表中可以看出居民的就业结构,可以看出国民经济各领域各部门之间、城市和乡村之间、各地区之间劳动资源的分配比例和实际联系,可以看出全国以及各个行政经济区尚未被利用的活劳动潜力。 从劳动资源综合平衡表中可以确定劳动资源的构成情况和劳动资源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分配情况(见表18)。 除综合平衡表外,还需编制加盟共和国、各个经济区和州的劳动资源平衡表。这些平衡表的作用在于,在进行生产力布局时,便 185 ==========第196页========== 劳动资源综合平衡表 袅18 (按共和国、边疆区、州)198年(单位,千人) 指 标 共 计 I劳动力资源一总计… 2037.9 其中, 有劳动能力的适龄居民(不能工作的残废者和领取养老金者除外) 1972.2 成年工作者和十六岁少年工作者…… 55.7 跨加盟共和国(跨州)有劳动能力居民的流动: 来自其他共和国和州的…………… 120.0* 到其他共和国和州去的… 110.0◆ Ⅱ.劳动资源的分配 2037.9* 工人和职员一总计 1419.0◆ 其中: 工业部门… 636.4 建筑业部门…… 135.0 农业和林亚部门… 111.8 交通运输和邮电部门…………………… 100.3 商业、公共饮食业、物资技术供应、收购部门… 117.4 医疗卫生和体育部门…… 84.9 教育和文化部门……… 115.8 科研和科研服务部门… 18.7 住宅和城市公用事业部门… 50.3 管理机关和社会组织………… 26.3 其他部门和组织…… 22.1◆ 在集体农庄公共生产中工作的农庄庄员…… 235.6 脱产学习的十六岁少年和成年学生…… 98.3 从事家务和个人副业的有劳动能力的居民…… 285.0 ·原书为空白栏,为显示表中平衡关系增添了数字一一校译者注 186 ==========第197页========== 于考虑地区、州、边疆区和加盟共和国的劳动资源;在按全国各地区进行必要的再分配时,便于保证对劳动资源的合理利用。 在许多局部的劳动平衡表(核算平衡表)中,对国民经济计划的实际工作有特别重要意义的是,按各加盟共和国编制的工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劳动力平衡表,以及各经济区、加盟共和国、州的集体农庄劳动力平衡表。 集体农庄劳动资源平衡表的计算,分别按照各个加盟共和国进行,而在加盟共和国内部则分别按州和区进行。集体农庄劳动资源平衡表(年度的) 1.劳动资源一共计(人)其中: 有劳动能力的集体农庄庄员成年中的实际工作人员16岁少年中的实际工作人员 2.对劳动力的需要 3.对需要的保证一共计其中靠 不在校学习的16岁少年和脱产的成年人的集体农庄劳动资源在集体农庄居住、并参加农庄劳动的16岁少年、成年人、工人和职员4,从事个人副业的有劳动能力者 5.可以腾出来参加集体农庄以外工作的〔1~(8二4)〕 借助于集体农庄劳动资源平衡表,可以确定现有的劳动资源和农业生产各个部门的集体农庄庄员,可以判断劳动力的过剩或者不足,有无可能在别的州、边疆区、加盟共和国或者在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招收部分劳动资源参加工作。根据各地区的生产和自然条件的特点,应对从事最紧张工作的人员数和忙碌程度,逐月进行一次计算。 按加盟共和国编制具有熟练技能的工人干部计划,可以确定对干部的总需要量,也可以确定干部来源的保证程度,其中包括按职业和业务水平确定具有熟练技能的工人干部来源的保证程度。这一 187 ==========第198页========== 平衡表同时也是熟练工人干部培养计划的基础,和提高工人干部业务水平计划的基础。 熟练工人千部计划,可按下列表式进行编制。表19 人 数 补充需要 保证补充需要的来源 职业 计划 计划 人员补充 职业学中等职生产中其他 名称 期初 期末 的增 缺共计校的毕业学校直接培 数 数 加数的人数 业生的毕业生养的人员来源 对具有熟练技能的工人干部的需要量,可按几种主要的职业来确定。为了便于对熟练千部需要量计算的对比,可按企业编制职业目录表。该表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多能(CKBo3 Hbte npodeccHn)职业(各工业部门或大多数工业部门所需要的);专业化职业(为 一个部门所需要的);在生产中直接进行培养的一些最重要职业。 对简单职业工人和某些业务工人的培训,企业可以直接进行。保证国民经济对具有中等和高等专业水平的专门人材需要量计划,是国家劳动和干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物质生产部门中计算对专门人材的需要量,主要靠编制职务名称册、受过高等和中等专业教育的专门人材职务名称册和定员表。根据企业、建筑工地、科研单位和机关的职务必须由具有高等或中等技能和相应专业的专家来担任的有关规定,按部门编制职务名称册。 产量的增长,以及生产技术水平、工艺流程和管理结构的变化,所有这些,都是定期修正职务名称册时需要考虑的。有关企业和组织的定员表要与职务名称册同时编制。 在非生产领域各个部门,可根据有关机关的发展计划和每一个专业人员的定额来进行计算。 对远景时期进行计算时,要考虑下列几种情况的变化:远景时 188 ==========第199页========== 期的生产量和工作量,‘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变化和组织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作人员劳动性质的变化;在非生产领域服务的工作人数的变化,服务性质本身的改变所引起的变化。 根据对专家的培养期限和机构网的发展变化,具有高等技能水平专家的保证计划,要求按十年经济发展远景进行计算,而具有中等技能水平专家的保证计划,则要求按不少于五至六年的经济发展远景进行计算。 用指令性方式把计划期末所需专家的数量确定下来之后,计划期每一年的专家补充需要量,可按表20加以计算。 表20 对专门人材补充需要的核算198年 计划期 补 充 需 要 初的专 计划期末 增加的 门人 的专门人 因各种原因离 用有实践经 补充需要总数 人数材 数材需要量 (2一1) 职的专门人材 验者代替 (3+4+5) 2 6 根据大学、中等技术学校的毕业生总人数,编制加盟共和国、部、主管部门和企业的专门人材分配计划。加盟共和国之间的分配任务只能列入国民经济计划。加盟共和国内部的分配计划由加盟共和国的国家计划委员会编制和实施。 吸收青年人参加学习和工作的平衡表,在计划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种核算的目的在于,确定青年的数量(没有受过中等教育者和普通中学毕业生),并确定吸收这些青年在公有制经济中参加学习和工作的方式。核算时可按城市和乡村的范围分别进行。 平衡表中应包括:八年级毕业的青年,九至十(十一年)年级学习期间退学的学生,十(十一年)年级的毕业生,15岁和15岁以上的青年学生,从五至八年级退学者。在高等和中等专业学校、职业技术学校和九年级(来源于八年级毕业生)的全部编制确定下来之 189 ==========第200页========== 后,方能计算参加国民经济工作的青年人数。 有可能迁移到其他加盟共和国、地区的青年人数,应同劳动力综合平衡表、劳动力补充需要平衡表协调一致。 第四节劳动报酬计划 平均工资、工资基金、集体农庄庄员从公有经济中获得的收入,是劳动报酬计划中所采用的最重要指标。现在,指示守则规定的是工资基金指标,而平均工资指标和集体农庄庄员劳动报酬基金指标属于核算指标。为了根据劳动的数量和质量确定劳动报酬,就必须考虑工作时间的连续性、劳动的紧张程度、劳动强度和劳动条件。把劳动报酬作为经济杠杆激励劳动力在部门和地区之间合理地再分配,采取措施稳定干部,保证向国民经济最重要的一些部门提供具有高度熟练技能的劳动力(提高国内某些很少开发地区的劳动报酬、对国民经济具有重大意义的一些部门给予较高的劳动报酬),所有这些,都会对货币劳动报酬的数量发生影响。 国家调整工资计划的法律依据是:劳动报酬的保证条件、同工同酬保证、最低工资的确定、劳动报酬计划的编拟、工会参与劳动定额工作。 编制国营企业和一些组织的劳动报酬计划的一般方法,具体反映在工资等级制和职务工资等级制以及工资形式和工资制度中。劳动报酬工资等级制由技术等级表、工资等级表和工资率所组成。 在技术等级表内,是按每种工作的复杂程度或按等级进行各种工种的分类。 工资等级表指明,各种复杂工种的劳动报酬,应当按相应的等级来确定。工人的基本工资按工资等级表支付。工程技术人员和职员采用职务工资制。职务工资的差别主要取决于工作量、劳动强度、劳动紧张程度和业务水平。 工资形式计划的总方向是,使所采用的劳动报酬形式越来越完190 ==========第201页========== 全取决于劳动成果,并使它能最大限度地激励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物质消耗的节约,特别是对工程技术人员和领导人员应尽量扩大采用定期的劳动报酬奖金制,采用直接的计件工资,采用集体形式的物质奖励。 编制部门间平均货币工资对比计划,具有重要的意义。其计算程序是:首先,在对各部门平均工资水平相比较的基础上,确定各个部门平均工资水平同国民经济平均工资水平的误差系数。然后,把劳动紧张程度、劳动强度和劳动复杂程度大体相同的部门分成一组,在组的内部或组与组之间,对平均工资的误差系数加以比较。最后,在对各个部门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按平均工资对比,做出必要的规定。 编制地区间平均货币工资对比计划,更为复杂。 在编制全国各个地区的平均工资计划时,要考虑决定平均工资差异的一些特点:经济区的经济结构;劳动条件(例如,最北部地区劳动比较繁重)生活条件,消费品价格的平均水平。在调整地区间平均工资的对比关系时,如同调整部门间平均工资的对比关系 一样,应对决定地区平均工资水平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据此,说明调整地区间平均工资对比关系的理由。 在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中规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应高于平均工资的增长速度。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产品成本的降低。为了确定所应超越的幅度,必须查明各种因素对劳动生产率水平和平均工资水平的影响程度。为此,应把各种因素分成如下两组: 随着产量的增长,引起平均工资增长的因素(减少工时损失,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等)多 不是直接引起平均工资的提高和相当于提高平均工资的因素(推广先进技术和工艺流程,机械化和合作化,生产力的合理布局等)。只有随着技术的进步,使工作人员的熟练程度的结构发生变化时,这些因素才能促使平均工资的提高。 191 ==========第202页========== 平均工资的结构一经确定,平均工资增长速度和产量增长速度之间的比例关系便可以定下来,各企业的整个平均工资水平也可以确定下来,根据给企业规定的生产任务,计算平均工资水平的换算方法(按因素),应当符合于给企业规定的生产任务。 在那些没有规定劳动生产率任务的国民经济部门(非生产领域),平均工资可按现有职务工资等级和补充的工资级别(工龄、业务水平、学业程度)来确定。 平均工资反映每个工作人员平均获得的货币工资额。平均工资包括了所有的劳动报酬形式(收费标准、固定工资、计件单价、附加工资、奖金等),包括了给在册人员的付酬方式。 在计划中,除了确定平均工资以外,还应确定工资基金。在各物质生产部门,计划工资基金可按平均工资和年平均工作人员数来确定。在非生产领域,工资基金可通过各种途径来确定,其中:学校可按年级的数量和每一个年级工资费用定额来确定;商业部门可 ·按商品周转额所占百分比来确定,行政机关可按定员表来确定。很 多情况下,工资基金额还应包括各种奖励支付和附加费。 工资基金既可按整个国民经济来确定,也可按加盟共和国、部和主管部门来确定。工资基金应与生产增长、工作人员增加保持协调一致。 工资基金应当符合于个人消费基金、零售商品周转额、向居民提供的劳务总额以及货币流通计划。没有这种协调一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就不可避免,还可能使现有货币收人和工资支付发生中断,造成商品超定额储备,流通领域中货币过剩,等等。 确定国营企业劳动报酬计划的一些基本原理,对于集体农庄的劳动报酬计划原则上也是适用的。这些基本原理是:保证集体农庄庄员劳动报酬水平的不断提高;按照劳动消耗的数量和质量支付劳动报酬,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同工资增长速度之间应当保持正确的比例关系。 除此之外,集体农庄的劳动报酬计划还有许多非常重要的特192 r ==========第203页========== 点。在农庄的经济部分中,没有统一的劳动报酬基金。国家的劳动报酬原则、附加报酬和物质鼓励的条件,都已在集体农庄的示范章程中固定下来。庄员劳动报酬基金的多寡,取决于每个集体农庄本身的收入,以及对这些收入进行独立自主的分配。这种劳动报酬基金分为两部分:有保障的报酬基金和附加报酬基金(一般相当于有保障报酬基金额的15%至25%)。使用第二部分基金的目的,是为了按生产成果进行结算,是为了完成各项指标。在集体农庄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国家银行可以提供为期五年的贷款。 通过编制农产品采购计划、农产品价格计划和农庄庄员购买工业品价格计划的办法,来对农庄庄员的劳动报酬进行普遍的调整。 经济数学方法和现代化计算技术正在被广泛运用于编制劳动生产率计划和劳动资源计划中。劳动生产率按因素计划和分析的许多重要的方法,都是以每一个因素的单独影响为基础的。实际上,各种因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对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给予综合的影响。因此,在确定每一种因素或某一组因素对劳动生产率的水平和动态在数量上的影响时,只能运用数学分析法。 在对劳动资源的再生产和分配进行分析时,要运用经济数学方法。不论按全国,还是按每个加盟共和国和经济区,在计算未来时期居民和劳动资源的自然增长时,尤其要广泛运用这种方法。借助于经济方法,可以研究不同地区、不同等级的劳动资源的流动过程。在制定劳动资源使用计划和产品生产的社会劳动消耗计划时,苏联中央统计局要编制苏联国民经济部门间劳动消耗平衡表,.在此基础上,不仅可以计算出该生产部门生产这种或另外一种产品所需的活劳动消耗,而且还可以计算出所有相邻部门的完全劳动消耗,即劳动的社会消耗。 广泛运用劳动资源平衡表,可以及时反映出这个或另外一个经济区、加盟共和国劳动力的过剩和不足情况,以便采取措施,更合理地分配和使用全国有劳动能力的居民。 193 ==========第204页========== 第十四章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计划 第一节提高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计划的内容与任务 党的经济和社会政策的主要内容是,经常关心提高我国人民的福利。列·伊·勃列日涅夫在接见鲍曼选民区劳动人民时指出:“党在保证无条件地执行第二十五次代表大会通过的社会纲领的同时,今后将特别注意改善苏联人的生活…”。① 只有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为生产和消费之间有计划地建立必要的相互协调创造客观条件,才能有计划地保证越来越充分地满足社会成员的物质、文化一生活设施和社会需要。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能够保证经济稳定地高速度地向前发展,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随着我国经济潜力的增长,满足居民需要的程度也日益提高。在发达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经济的需要越来越迫切,加快国民经济的发展成为重要的前提条件。苏共第二十五次代表大会通过的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纲要所规定的措施制度是,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福利,更充分地满足人民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改善居住条件。纲要由三个最重要方面组成:更充分地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坚定不移 ①列·伊·勃列日涅夫:《遵循列宁的方针》第7卷(俄文版), 1978年,第618页。 194 ==========第205页========== 地发展和巩固社会主义生活方式;沿着加强社会单一性的道路继续完善苏维埃社会的社会结构。为此作出如下规定:改善社会经济条件和生产的劳动条件,加强劳动的创造性;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水平,完善消费结构,大规模地进行住宅建设,提高居住质量,增加服务项目,.扩大服务范围;提高劳动人民的教育水平和文化技术水平,改进医疗服务;加强环境保护;使苏维埃社会的各社会阶层、城乡居民的物质福利和文化水平、劳动条件和生活条件进一步接近;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劳动者的社会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把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更充分地结合起来,并加强它们对提高生产效果的影响。 执行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关于改进计划工作和加强经济机制对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质量的影响”的决议所规定的措施,将有助于尽快完成上述任务。 在苏联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五年计划中,设有“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专章,其中包括下列一些任务: 1、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综合计划:2、零售商品周转额和商品消费总额:3、住宅和城市公用事业;4、生活服务: 5、旅客运输和邮电,6、教育和文化 7、卫生保健。 在编制各加盟共和国、边疆区、州、市和区的计划时,应尽量 ·发展商业、城市公用事业、教育、卫生保健、文化和艺术。 当然,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措施与任务,不只是包括在上述五年计划的专门部分中,实际上,这些内容包括在计划的各个部分。计划的综合部分,是反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些特殊指标。在国民经济平衡表中包括的指标有:国民收人的数量和增长速度,非生产性积累的数量和增长速度,消费基金。在“科学与技 195 ==========第206页========== 术的发展”这一部分中包括的任务有: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推广先进工艺。在“工业生产”、“农业”和“基本建设”这几部分中包括的任务有:增加人民消费品生产,增加居民所需的农产品产量并改进农产品的生产结构,对所有部门的企业进行技术装备,扩大非生产性建设。在“劳动和干部”这一部分中包括的任务有:集约化,发展并完善劳动报酬的形式与制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综合计划包括两组指标: ·.综合指标(居民收人:名义收入和实际收人;社会消费基金:劳务消费;向居民提供的物质福利和劳务消费总额;业余时间的构成) 说明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某些局部指标(住宅、学校、儿童设施、医院以及耐用消费品的保证,供居民享用的主要食品和非食品的消费水平和增长变化等)。 编制提高生活水平综合计划的重要任务是,将分散在统一国民经济计划的各个部分并能说明特点的各项指标协调在综合计划中。提高生活水平的综合计划,具有社会远景规划的一般特征。从第八个五年计划期末开始,计划工作的社会部分在企业单位的社会发展计划中有了新的发展,到了第九个五年计划期间,在区、市、州、部的计划中,也得到了新的发展。社会计划是区、市、州、部综合发展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二节居民实际收入计划 国民经济计划中规定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任务,应当是保证增加居民的收入。收人计划使用三种形式:(1)名义收人;(2)实际收入,(8)实际使用的(最终的)收入。 名义收人就是居民的货币收入、实物收人和间接收人的总称,它包括: 居民从国家、社会、合作社企业、机关、团体和集体农庄获得 196 ==========第207页========== 的全部货币收人(征税收入在扣除税收之前也包括在总金额中),居民在报告年度和计划年度的名义货币收入总金额,按照居民货币收支平衡表中的资料来确定; 来自集体农庄公有经济和个人副业的实物收入,以及根据计算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平衡表资料确定的实物收人: 居民从非生产领域的机关、居民服务行业和免费提供使用的劳务中获得的间接收入。· 一部分居民的名义收入是靠另一部分居民收入的支付形成的,因为居民要纳税,支付义务缴款,还要支付由机关、企业和非生产领域的团体提供的支付费劳务费用。 居民的实际收入是通过从名义收入总额中扣除居民应缴纳的税、扣除其他必须执行的缴款和劳务支付的办法进行计算的。 按社会阶层计算居民的实际收人,不仅说明了形成居民个人收入的那部分国民收人运动的特点,而且展现了无论按现行价格,还是按可比价格计算的收入形成的过程,并反映出社会各阶层每一个工作人员的收人水平。 计算居民购置物质财富实际使用的(最终的)收入,`可通过从实际收入中扣除货币存款和向社会团体纳款的办法进行。 以概括的方式计算最终收入,可见下表(数字是假定的:10亿卢布) 工货币收入一共计……………180Ⅱ不用于购买商品的货币收入一共计……20Ⅲ居民存款的变化一共计…………2 W把购置商品的债务变成贷款………… V用于购置商品的货币收入(I一Ⅱ+Ⅲ+V)◆y…158 T来自集体农庄和个人副业的实物收入……………10 Ⅶ非生产领域的机关和居民服务行业的物质消耗一共计·18住宅一合作社建设的总产值……2 X价格的变动和用于增加收入但不参加分配的储备金…2 197 ==========第208页========== X最终的(实际使用的)收入(按有关年度的价格和 可按比价格计算)(V+I+W+Ⅷ+区)……190 ·原式(I一I+【+W)似为(I一I一I+W)之误一校译者注 根据居民货币收支平衡表确定货币的收入和支出。 来自个人副业和集体农庄实物收入的进款,也是居民实际收入增长的来源。最近几年,实物收入在名义收入中约占8%到10%。随着集体农庄实行有保障的劳动报酬,实物支付实际上已失掉意义,实物支付约占公有经济收入总额的5%。 来自个人副业的收入,可以叫做净产值,即总产值减去物质消耗。 以住宅一合作社建设总产值形式获得的收人,属于实物收入范畴。居民靠自己的积累支付合作社建设的全部价值,其中包括需在计划期规定支付的部分。因此,实际使用的收人反映的是居民以住宅形式获得的物质财富,即住宅一合作社建设的总产值。 用于购置物质财富的实物收入和货币收入的总额,可大致说明居民的消费额和部分的最终收入额。但这些收入的实际内容取决于商品价格和劳务价格的变动。 为了便于确定计划期居民实际收人的增长幅度,可与报告期(基期)比较,计算这些收入的变化。为此,比较期的收入要用同 一种价格表示(一般按基期价格表示)。 计算实际使用的收人,可按计算平均人口收入的公式来确定收人的增长 ΦL:ΦA6=4p·a100 Hn H 式中少·n一一计划期按可比价格计算的最终实际收入基金(10亿卢布);重,6一基期按现行价格计算的最终实际收人基金(10亿卢布)多Hm一计划期居民人数(100万人),H。一一基期居民人数(100万人);瓜P·a一与基期相比,计划期实际收入的增198 ==========第209页========== 长(%)。 在实际收入计划中,按工人、职员和集体农庄庄员的家庭成员计算收入,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按可比价格把基期和计划期社会各阶层居民的最终收入额确定下来之后,按人口平均计算的收入水平可见如下的公式: yp.=Kn:K'n 可 式中V·i一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实际收入指数(%)多Ka和 K'4一计划期和报告期工人、职员和集体农庄庄员最终的(实际 使用的)收入额(10亿卢布),4:和4'一计划期和报告期工人、职员、集体农庄庄员居民人数(100万人)。 为计算社会各阶层的实际收入,需要利用社会各阶层的居民货币收支平衡表、工人、职员和农庄庄员的家庭收支计划调查资料和专门进行调查的一些其他材料。 第三节居民收入和消费增长速度的论证 没有收入和消费增长速度的论证,实际收人的远景计划也就无从谈起。为此,需要预先确定国民收人的增长速度及其数量。然后,在确定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比例关系的基础上,再确定消费基金总额。在消费基金总额中,还需要确定居民消费基金(科学和管理领域的消费除外)。居民消费基金增长额分两个部分:为了保持社会各阶层居民已达到的消费水平所必需的资金:为了提高居民的实际收入和消费所能利用的资金。 必须从总收人资金中拨出一定数量的资金,以保证已达到的消费水平。这是因为:在工作人员增加而工资和工资定额不变的情况下,工资基金需要增加;随着生产结构的变化,劳动生产率和工作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平均工资和工资基金也要增加;随着平均工 199 ==========第210页========== 资的提高,退休金的平均数额也要相应增加。 确定资金使用方向的问题,是一个更加复杂的问题,为了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应采用研究的(评价的)方法和系统分析法。 在编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计划时,应注意需求和消费发展的规律性;需求量的增长应和满足需求的程度同时增长;还应注意消费品总量中非食品部分,尤其是耐用消费品部分的增长,以及消费福利总额中劳务比重的提高。 在编制提高生活水平计划时,预先编制居民消费长期计划,实质上是提高生活水平计划的开始。与此同时,还需考虑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几种主要综合指标方案,即提高整个社会各阶层居民货币收人和实际收入的综合指标方案。经过对需求和已有资源的比较,从中挑选出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居民和国民经济消费水平的最优方案。 实际收人增加额在劳动报酬基金和社会消费基金之间分配的最优方案的选择,是编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计划的重要方法之一。 社会消费基金(退休金、休假工资、补助金)的很大部分,取决于工人和职员的最低工资和平均工资,取决于集体农庄庄员的劳动报酬。劳动报酬越高,退休金、暂时失去工作能力者的补助金和变换工作和工种的补助金就越高。社会消费基金额,同时也取决于免费提供劳务(教育、医疗卫生)的工作人员的劳动报酬水平。 个人工资水平和劳动报酬基金的增长,任何时候都伴随有与劳动报酬密切相关的那部分社会消费基金的相应增加。另一部分社会基金的数额(用于教育和干部培养的费用、‘医疗卫生费用等)·也应当适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编制资源分配方案时,必须把劳动报酬的进一步提高同保证解决最重要社会问题的社会消费基金的增加很好地结合起来。 除了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居民实际收入增长的综合指标外,还需要确定一些局部指标:实际工资的增长,集体农庄庄员来自公有经济的收入的增长。· 实际工资可按下列各项进行计算(卢布): 200 ==========第211页========== 1,工人和职员的月平均工资。2,税收扣除。 8.平均工资(支付的)(1一2)。 4,商品价格指数和付费劳务价格指数(对基期年度的%)。 5.实际工资(84)。 6.实际工资的增长指数(%)。 集体农庄庄员的劳动报酬和来自个人副业的收入,可按下列各项加以确定(卢布): 1·集体农庄庄员从集体农庄公有经济中获得的货币收入。 2.商品价格指数和付费劳务价格指数(对基期年度的%)。8,按可比价格计算的货币收入(1·2)。 4.按可比价格计算的来自公有经济的实物收入。5,来自公有经济的劳动报酬基金总额(3+4)。6,在公有经济中就业的农庄庄员的年平均人员数(人)。7,每个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5:6)。 8,每个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与基期年度相比的百分比。9,按可比价格计算的集体农庄庄员来自个人副业的收入。 10,从事个人副业的集体农庄庄员及其家庭成员的年平均人员数(人)。 11.集体农庄庄员的总收入(5+9)。 12.就业的总人数(6+10)。 13.按人口平均计算的集体农庄庄员的收入(11:12)。 14.按人口平均计算的集体农庄庄员收入与基期年度相比的百分比。 15.来自公有经济的劳动报酬基金在集体农庄庄员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5:11)·100。 确定向居民提供的物质福利消费和劳务消费总量,可以更加充分地综合说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程度和发展变化情况。 物质福利的价值,可按居民个人的消费额扣除公共住宅基金磨损价值来计算。全部劳务的价值等于付费劳务(居民用于支付劳务的货币支出总额)和免费(部分或全部免费)劳务的价值。劳务消费总量(分付费和免费两部分),可以进行总的计算,也可以按下列部门分别计算:例如,商业和公共饮食业,居民生活 201 ==========第212页========== 服务;旅客运输,邮电,住宅和城市公用事业,医疗卫生和体育社会保障,教育;文化和艺术。 物质福利消费和劳务消费总量计划的表式有下列一些项目(假设数字): 物质福利和劳务总量的计算(单位:百万卢布)1,个人劳动收入……… …………………68 2.社会消费基金中的个人收入………………………12 3.个人名义收入(1+2)………804,劳动收入部分(1÷8×100)0…00440……。85% 5.不用于购买商品的收入(包括存款增加额)共计………136,个人收入项下的实际收入(3-5)7,实际收入总额: a.劳动收入(85%)(6×85%100)……57 6.从社会消费基金中得到的收入(15%)(6×15%100)…10 8.服务领域的物质福利消费……其中: 9。免费劳务中的物质福利……………………………………4 a.付费劳务中的物质福利(8-9)其中: 6.由个人收人付费的劳务(85%)(9a×85%:100)·……2.55 B.由社会基金付费的劳务(15%)(9a×15%:100)·……0.4510,最终实际使用的收入总额(7a+76+9+96+9B)…74其中, a,劳动收入(7a+96) 59.55 劳动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10a×100:10)……80.3① 6.从社会消费基金中获得的收入(76+9+9B)…14.45 社会消费基金中的收入占总收入的 百分比(106×100:10)…………19.7②11,机关工作人员的劳动报酬和为居民服务的工作人员的劳动报酬…… …………10 其中: 202 ==========第213页========== a.由社会消费基金支付的劳务费 (11×9+9B)…………2,65③ 8 12.为居民提供的物质福利消费和劳务消费的总额 (6十8+11)………84其中: a,由社会消费基金支付的费用(106+11a)…………17④ 由社会消费基金支付的费用占总费用的 百分比(12a×100:12)……………20,2⑥ ·原式中的“,100”应去掉一校泽者注 ①②③④⑤各数似分别为80.5,19.5,6.36,20.81,24.77之误一校译者注 第四节居民货币收支计划 居民货币收支平衡,是保证国民经济计划比例协调、实际收入增加和货币流通稳定的重要条件之一。利用居民收支计划平衡表,可以使居民货币收入、零售商品周转额、付费劳务和存款额之间保持必要的比例关系。 货币收支计划平衡表可按简略和详细两种表式进行编制。全体居民的货币收支平衡表可按简略表式编制(见表21)~。居民货币收支平衡表一方面反映出货币在居民之间的周转情况,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国家、合作社和社会各组织之间的货币周转情况。按收入部分进行计划平衡计算时,要计算国民经济计划和预算规定的居民全部货币进款。 工资是居民货币收入重要的来源。 平衡表反映的是居民的名义货币收入,即没有扣除各种课税和来自共和国(边疆区、州)境内组织和企业(它们主管的下属部门可不予以考虑)的其他支付。同时还要计算各种货币进款,包括规定由居民用自己的货币收入支付的产品价值和劳务费用。 除工资外,奖金和不列人工资基金的其他各种劳动报酬(物质 203 ==========第214页========== 奖励基金中的奖金除外),经常外出工作的固定工资补贴,出差补贴等,都属于工人和职员从企业和组织获得的收入。 集体农庄成员从公有经济中获得的收入,临时在集体农庄参加农业工作的工作人员的工资,都属于从集体农庄获得的货币收入额。固定工作人员但不是集体农庄成员的劳动报酬,在编制平衡表时可按“工资”项目考虑。 居民货币收支平衡表 表21 (不包括社会各阶层居民之间的货币周转) 收入 总额 支 出 总额 1.工资 1.购买商品 2.除工资外,工人和职员从 其中: 企业和组织获得的收入 在国营和合作社商业 3,从集体农庄的公有经济中 购买 获得的货币收入 按当地市场价格在消 4.向国家和合作社出售农产 费合作社购买 品获得的收入 2.劳务付费和其他开支 5.退休金和补助金 3.义务缴款和自愿付费 6,助学金 4.存款和购买的国家公 7,来自财务系统的收入 债 8.其他收入 其中银行储蓄存款增长 9,从汇款、信用证券获得的 额 货币(扣除办理汇款和信 5.寄款和用于购买信用券 用手续费) 的货币(扣除手续费) 全部货币收人 全部的货币支出和存款 收入超过支出 支出超过收入 差额 差额 居民向国家和合作社出售农产品的货币进款渠道有:向国家采购机关出售产品的货币进款,按协议价格向消费合作社出售产品的货币进款,在集体农庄的市场上向各单位出售产品的进款,向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出售农产品和畜产品的进款。 204 ==========第215页========== 居民从国家预算、社会保险、集体农庄庄员集中的社会保障基金、集体农庄庄员从集中的社会保险基金中获得的货币收人,以及来自工会和集体农庄的货币收入,均按“退休金和补助金”项目进行计划。 按“助学金”项目编制收入计划时,要计算各级学习人员(中小学生、大学生等)从国家预算获得的货币收入、从管辖学校的企业、集体农庄和社会组织获得的资金。 居民从财务系统获得的货币进款包括有:个人住宅建设和其他项目的银行贷款,国家公债券和彩券的付款,在苏联储蓄所和国家银行的存款利息,国家保险的补偿金,居民用贷款购买商品所增加的债务。 其他进款包括有:居民通过委托商行,废品、废金属、手工业品收购站出售什物获得的货币收入,公民出租私人房屋的租金,房屋拆除补偿金、献血付酬等。 在按地区编制居民货币收支平衡表时,计算居民从汇款和信用券获得的货币收入,计算寄出的货币汇款和信用支付,具有重大意义。来自汇款和信用券的货币(扣除办理汇款和信用支付的手续费),会使该地区的货币进款额增加,这就需要在平衡表的收入部分中加以计算。 所编制的全体居民货币收支平衡表的支出部分包括有:居民向国家、合作社、区域境内的社会企业和组织支付的全部货币额,现有收入中在储蓄所和苏联国家银行的存款,包含有3%奖金的公债。 “收入大于支出”和“支出大于收入”,都是反映平衡表结果的项目。如果说这些项目在全国只是反映了居民手中剩余的钱增加了或是减少了,那么,具体到一个共和国(边疆区、州)',就不只是说明剩余钱的变化情况,而且还说明剩余钱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流动的趋势。 在制定社会各阶层居民货币收支平衡表(表22)时,.在甲栏里居民货币收入数等于全体居民的货币收支平衡表(参见表2)中的 205 ==========第216页========== 常 表22 社会各阶层居民货币收支平衡表其中 每个加盟共一个加盟共 其·中 收 入 总计 支出和存款 和国境内居和国的层民 工人和职员农庄庄员 民的总支出的总支出工人和职员农庄庄员 甲、来自国营、合作 甲在国营、合作 社、社会企业和机 社和社会企业、 关的收入(进款) 机关的支出,以 (参看表21的项目 及存款(参见表 目录) 21的项目目录) 乙、来自出售商品和 乙、一个阶层居民 一个阶层居民向其 用于购买商品和 他阶层居民提供劳 支付其他居民阶 务的进款 层提供劳务的开支 其中: 其中: 1.出售农产品的进 1.购买农产品的 款… 开支 2.提供劳务和出售 2.劳务付费和购 物品的进款 买物品的开支 全部货币收入 全部货币开支 (甲+乙) (甲+乙) 支出超过收入 收入超过支出 差额 差额 ==========第217页========== 收入总数,而在乙栏里反映的则是各阶层居民之间在集体农庄市场买卖产品、出售货物和提供劳务的货币流通。 因此,一个阶层的居民向另一个阶层的居民购买商品,并不会增加,总的货币收入额和实际使用的(最终的)收入额,而只会引起各阶层居民之间收入的重新分配。 目前,不少家庭按其社会职业成份来说不是单一的。所以在编制平衡表时,应把居民列入哪一个阶层(工人、职员、农庄庄员),要依据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加以确定。按照编制国民经济计划的方法指示,集体农庄庄员的家庭成员中凡在国营和合作社组织、企业当工人和职员的工作人员,都属于农庄庄员。 在编制社会各阶层居民货币收支平衡表时,可先从社会阶层中确定一部分人的收人(支出)额,例如先确定农庄庄员的收入(支出)额,而其他社会阶层的收入额,可以按照这项总收人与该阶层居民的收入之间的差额进行计算。 第五节社会消费基金计划 在进一步提高人民物质福利措施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保证进 一步扩大社会消费基金,并提高其在解决社会一经济任务中的作用。 所谓社会消费基金,就是按优惠条件免费向居民提供的物质福利和劳务的总称,′也可以叫做增加居民劳动收入的货币付费。目前,由社会消费基金支付的费用有,免费教育,减费和免费办的儿童设施,劳动人民的公费医疗,退休保证金,多子女和单身母亲的补助费,对临时失去劳动能力者的补助费,休假费,免费开放的图书馆,俱乐部,住宅和公用设施付费的减免费等。 社会消费基金只包括用于满足社会成员个人需要的物质福利。与居民消费没有直接联系的管理、国防、科研和其他社会费用的开支,不包括在社会消费基金之内。 居民从社会消费基金中获得的付费和优待额,正在不断增加。 207 ==========第218页========== 1940年的付费和优待额为46亿卢布,1965年则为419亿卢布,1975年达901亿卢布。到1980年根据苏共第二十五次代表大会的决议,社会消费基金总共达1170亿卢布。 社会消费基金占居民的物质福利和劳务消费总额中的比重,正在不断增加,1970年社会消费基金所占比重为29%,1980年提高到32%。 作为社会产品分配形式和提高劳动人民生活水平的社会消费基金,其意义正在不断地增长。 苏联宪法规定,社会消费基金的增加及其资金的分配,由国家广泛吸收社会劳动团体组织参加,方可确定。 从国家预算和国家财政计划中、从社会文化设施和企业住宅建设基金中、从集体农庄和社会组织的资金中拨出用于社会文化设施的费用额,以及用于公用住宅基金补贴的数额等,是计算社会消费基金额的依据。反过来,上述数额又是在教育、文化、保健、社会保证、住宅和城市公用事业发展计划的基础上,进行计算的(参见第十六章)。 社会消费基金可根据用途,按每一个项目进行计算(见表23)。在按表23列举的每一个项目编制社会消费基金计划时,有些项目还得再分成若干部分。例如,在编制抚养和教育青年一代的费用计划时,要分托儿所、幼儿园和托儿一幼儿园费用,普通学校费用,多子女母亲的补助费,抚养和教育青年一代的机关的非生产固定基金的损耗费等。 用同样的方法按每一个项目来分配抵偿上述费用的来源。'并且要把国家预算资金与国家企业、·集体农庄、工会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其他费用区分开来。 目前,约有40%的社会消费基金用于退休人员和儿童的物质保障、对临时失去劳动能力的劳动者的补助,约有10%用于教育、休息、医疗和满足其他精神的和社会的需要。 诸如退休金、补助金和助学金这样一些社会消费基金项目的数 208 ==========第219页========== 社会消.费基金 表23 (标谁单位:10亿卢布) 基期年度 计划年度 (五年计划的 (五年计划的 最后一年) 最后一年) 1,抚养和教育青年一代………… 15 23 2.干部培养………………… 2 10 3,居民的健康保护与休息……… 18 27 4抚养老年人和失去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 15 22 5,居民社会文化生活服务……… 5 8 总计(1+2+3十4+5)… 60 90 按种类可分为: 工国家预算资金和其他费用Ⅱ企业资金Ⅲ集体农庄资金 V工会和其他社会组织的资金 字材料,对编制居民货币收支平衡表和国家收支平衡表,对确定商品周转额、确定各种付费和免费劳务的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免费物质福利的数额,可以用来计算食品和工业品平衡表,确定社会 一文化服务机关在商业网的购买量。免费劳务的数额主要是用来确定用于这一目的的财政资金。 209 ==========第220页========== 第十五章商业计划 第一节零售商品周转额计划的内容与指标 苏联的商业是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重要环节,也是消费品流通的主要形式。 苏联商业计划的重要任务是:必须保证居民日益增长的购买需求与向居民出售的商品资源(不论按商品交换的总量,还是按某一组商品,或是按商品的品种和质量)之间的协调一致: 扩大市场商品基金;改进零售商品周转额结构,根据居民的需求,在零售商品中提高主要的食品和非食品商品的质量; 保证消费合作社的商品周转额以更高的速度增长,保证按平均人口计算的城乡商品周转额水平接近; 发展比较先进的商业经营方法(扩大自我服务商店网,大量出售包装好的商品,按式样出售商品等), 提高苏联的商业效率。 综合商业发展计划包括下列一些部分:苏联和各加盟共和国的国营与合作社商业零售商品周转额计划;苏联主要食品的平衡表和分配计划;全苏零售商品周转额的商品保证计算;基建投资计划影在商业部门推广先进工艺,采用劳动的机械化和自动化计划;按零售商品周转额百分比计算的工资基金;在商业部门推广计算技术设备计划、管理自动化系统和计算中心的投产计划。 当前,中央为零售商业组织和企业规定了两种指标:商品周转额和利润额;公共饮食企业中的商品周转额,自行生产的产品销售额和利润额。其他计划指标,如商品周转结构,流通费用,其中包210 ==========第221页========== 括工资基金,工作人员数等,均由商业企业和营业单位自行确定。国营和合作社商业零售商品周转计划,消费合作社按当地市场价格出售农产品计划;公共饮食业企业的商品周转计划;营业单位的商业网和仓库网增长计划,均由加盟共和国部长会议审核批准。 营业单位计划的编制和批准手续,由加盟共和国部长会议确定。 苏联商业发展计划与国民经济计划的各个部分密切相关。重工业部门最近时期正在加紧发展文化日用商品的生产。食品工业和轻工业生产部门正在革新,商品的质量和品种正在好转。商业部门与生产部门的经常联系,可以根据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保证增加必需产品的产量,扩大产品的品种,提高商品的质量。定货和商品供应合同,·是营业单位与工业部门之间的主要联系形式。根据合同来确定商品供应的数量和品种。 苏联的商业要同国民经济的其他部门保持联系,例如,同保证商业部门物质技术基础的基本建设部门,同交通运输部门,同货币流通、信贷系统,同国家预算、国家银行的信贷计划,均需保持联系。 国家收入的绝大部分是通过国营和合作社商业以周转税形式来实现的。零售商品周转计划是同国家的货币流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零售商品周转计划使国家能够根据商品周转的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规定商品流通所必需的货币量。国营和合作社商业的进款占国家银行现金计划收人部分的80%以上。 零售商品周转额的增长,商品流通的加快,能够使货币流通加快。国内货币流通的稳定,优先保证把国家手里集中的大批商品按国家规定的零售价格出售。 苏共第二十五次代表大会决议非常重视商业的发展,因为它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苏共第二十五次代表大会的文件规定:扩大并更新产品品种,提高商品质量,对居民的消费需求的形成和审美观教育要给予积极 211 ==========第222页========== 的影响影进一步改进食品结构,加强和完善工商业之间的经济联系,以便使商业定货成为确定商品产量和品种的主要依据,发展商业的物质基础,完善为农业居民服务的商业消费合作社的组织工作。 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在“关于改进计划工作和加强经济机制对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质量的影响”的决议中,非常注意完善商业与工业间的相互关系。决议规定,为了更充分地满足居民对商品的需要,苏联商业部管理总局、加盟共和国各部和工业联合公司的批发机构、日用品生产部管理总局之间,必须有效地行使签署的为期五年的合同。在这些协议的基础上,工商业企业再签订年度合同,根据居民的需求,年度合同将具体规定商品的生产量、品种和供应办法。 第二节编制零售商品周转额 计划的方法论原理 国营和合作社商业零售商品周转总额包括:零售商业网向居民,出售的食品和非食品商品,公共饮食业企业出售的自产产品和其他商品影印刷品,用服装社的衣料在私人服装社加工外衣、衬衣、鞋、帽,用定做者自己的衣料由私人缝制的手工费,衣服和鞋子、文化生活用品及日常用品修理作坊的收入,化学干洗、染色、住宅修理和建设的收人,出售燃料、出售标谁住房、木材、立木、按 一定规格制做的工作服影代销商店出售的非食品商品,向居民出售裁剪好的半成品影营业单位向出租店出售文化日用品,货币一实物抽彩奖品。除此之外,零售商品周转总额还包括由零售网和食品商业单位专门组织的小批发站按手续向儿童、医疗和保健机关以及其他组织、机关出售的少量批发商品,向集体农庄和跨农庄的联合公司出售文化、生活日用商品和生产用品;向团体、机关和企业出售非食品商品,以供它们生产所需。 212 ==========第223页========== 国营和合作社商业的零售商品周转额,必须与居民的购买基金、与按照计划手续出售给居民的食品和非食品资源保持一致。 金苏和各加盟共和国的居民购买基金,可根据居民货币收支平衡表的计算来确定(参阅第十四章)。 例如,可根据居民货币收支平衡表的数据资料计算居民的购买基金,单位:百万卢布(假定数字) 1。居民的全部货币收人………………………2000 2.居民的全部非商品开支,劳务付费,义务的和自愿的缴款…400 3.居民在储蓄所存款额的增加… 10 4.居民购买基金〔1-(2+3))……1590其中: 在国营和合作社商业部门购买商品………1300在消费合作社(按当地市场价格)购买的商品…130在集体农庄购买商品……160在居民购买基金确定之后,便可计算出零售商品周转总额,单位:百万卢布(假定数字) 1.居民在国营和合作社商业部门购买商品的购买基金……1590 2.向团体、机关、企业和集体农庄出售的商品周转额…110 3.国营和合作社商业的零售商品周转总额,其中包括公共 饮食业的周转额(1+2)………1700为保证更充分地满足购买需求,重要的是,按数量和结构把需求与商品资源协调起来。因此,为了使各项指标相互协调,必须编制下列一些平衡表:商品总需求量平衡表;零售商品周转结构平衡表;食品和非食品商品平衡表;平均的零售价格平衡表;商品保证综合计算平衡表。 零售商品周转的商品供应计算,一方面要依据农产品的生产、采购、进口和出口计划,另一方面也要依据人民消费的重要商品平衡表。 为了计算零售商品周转的商品供应保证,首先应确定商品的总需要量,这一总需要量由下列成分组成: 213 ==========第224页========== 国营和合作社商业零售商品周转额(不包括消费合作社出售的按协调价格委员会议价收购来的农产品周转额); 根据规定的定额标准,在零售商业和公共饮食业中商品储备的 战 增长额; 按现有的定额标准补偿因商品的自然亏损所造成的损失(约占零售商品周转额的0.2%), 式样过时和质量下降的削价商品基金,约占零售商品周转总额的0.5%。 在计算商品供应保证时,要考虑到由于零售价格的预定下降,可能引起对某些商品需求的变化。 为了编制增加商品储备的计划,必须深入研究主要营业单位按周转额和按周转天数分别规定的零售和批发商业定额。同时,在总的商品储备中,要提高批发商业的比重,降低零售商业的比重,加快商业部门商品的总周转率。· 在商业单位,日常保管储备是有一定定额的。在零售商业网、仓库和运输途中的商品储备必须保证商业每天的需要,但不包括苏联国家银行按一定手续贷款的季节保管储备和按期进货的储备。 为了保证商品生产和市场商品基金之间的协调一致,必须编制主要食品(按实物形式)和非食品(基本按货币形式)商品的平衡表。某几种商品(布匹和鞋)的平衡表要按实物和货币形式来编制。 通过零售商业出售的主要食品和非食品商品平衡表,可按下列项目来编制: I资源 Ⅱ资源分配 1.计划期初的储备 1.市场储备基金 2.生产(由国家购买) 2.工业加工 3.进口 3.工业消费 4.其他资源 4.国家预算机关的消费 5.工作服和鞋的储备基金 214 ==========第225页========== 6.其他销售 7.出口 8。备用物资 9.计划期末向供应机关提供的商品 资源总计(1+2+3+4) 储备资源分配总计 在编制平衡表时,必须使市场基金和市场外基金之间保持最优比例。市场商品基金包括有:按小量批发方式向居民、企业、团体、机关和集体农庄出售的商品。 属于市场外的基金有:工业加工、工业消费、国家预算机关的基金、工作服、工作鞋和其他消费。工业加工是指利用产品来生产其他商品,例如,糖用于糖果点心工业,布匹用于缝纫,肉用来加工罐头,工业消费是指把商品作为产品生产的辅助材料,例如,植物油用于染料生产,布匹用来做汽车垫包面材料等。 国家预算机关的基金,即根据定额确定国家预算机关对布匹、衣服、鞋、家俱和其他商品的需求量。 主要食品和非食品商品的平衡表既可按全苏进行编制,也可按加盟共和国、州(边疆区)进行编制。 最重要的商品平衡表由苏联国家计委编制,并由苏联部长会议审核批准。它包括:面粉、米、糖、植物油、鱼、鱼制品、布匹、缝纫制品和针织品、鞋、家俱等平衡表。 零售商品周转的商品供应保证综合计划按货币形式计算,而几种最重要商品的商品供应保证计划则按实物形式和货币形式计算。为了使规定出售给居民的商品资源的进款和使用之间协调一致,需要编制商品周转平衡表,乎衡表应能反映出整个流通领域的商品在各个阶段的周转情况,并能反映出各类商品和个别商品在各个阶段的周转情况。 由于居民货币收人的增长,零售商品周转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零售商品周转总额中食品的比重在下降,非食品商品的比重在上升。 215 ==========第226页========== ·商品资源计算范例 (假定数字,单位:百万卢布) I资源: 食品 非食品商品 总计 商品储备 总额………… 180 140 320 天数…… 45 100 90 商品进款…………… 860 740 1600 Ⅱ使用: 商品出售…………… 630 540 1170 自然损耗………… 6 1 7 削价… ¥ 6 10 后备… 50 20 70 年终商品储备: 总额……………… 180 173 343 天数…………… 45 100 94 在食品商品结构中,有营养价值的食品(肉、奶、蛋、糖果点心、蔬菜、水果)出售日益增多。 研究居民的需求,对于编制零售商品周转结构计划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影响居民需求的因素很多:商品的生产结构和品种;居民的社会成分;全体居民和个别社会阶层货币收入增长,零售价格的水平和对比关系,在集体农庄市场上出售的数量,每一种商品上市的情况等。 为研究居民的需求,营业单位应考虑征求定货者和购买者的意见,抽查某些商品的出售情况,组织集市、商品展销,召开购买者代表会议等。 统计机关可以有计划地抽查居民家庭的收支情况。在预测居民的购买需求方面,运用数学方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零售商品周转结构统计报表,反映了居民对八十类商品实际销售的需求。据此可以研究十五至二十年期间的需求变化,研究影响 216 ==========第227页========== 需求变化的因素和需求变化的趋势。 为了确定计划期重要商品的需求结构,应当运用商品需求弹性计算法。商品需求弹性取决于居民收人水平和商品零售价格。 某些商品需求弹性的计算,可用下列公式: K,a-,싶,K,n-, Pu 式中△Ⅱ一按人口平均计算的收人增长额;π一按人口平均计算的收入;K3y·一以收人水平为转移的儿种商品需求弹性系数;K3y·Ⅲ一以零售价格水平为转移的几种商品需求弹性系数, △C一需求增长额;C一按人口平均计算的需求;△P:一零售 价格的变化;P山一最初的零售价格。 需求弹性系数表明,在收入水平(或价格)发生1%的变化时,按百分比计算的需求是如何变化的。 需求弹性指标反映了与居民收入增长相比,用于非食品商品和优质商品的开支以更快速度增长的规律。 根据收支统计资料,可以建立每一种商品的需求模型,它可以反映出收人水平与对具体商品需求水平之间的依从关系。编制商品供求平衡表(见表24),是编制商品周转计划的重要阶段。 公共饮食业企业的周转额包括在零售商品周转总额中。公共饮食业企业的商品周转额包括有:自产产品,它属于公共饮食业主要生产部门和辅助生产部门生产的成品和半成品,这些产品生产不需要考虑原料来源;出售买来的商品,它属于未经公共饮食业企业加工而由企业直接卖给居民的商品,这些商品有:水果、糖果点心、啤酒、含酒精的饮料等。 准备午餐和菜肴食品是公共饮食业商品周转内容的主要指标。菜谱计划由公共饮食业企业制定和批准。 商业计划中越来越广泛地采用经济数学方法和管理自动化系统,商业管理自动化系统的建立,使其通过现代化设备与情报站和技术站取得联系,便于在各个部门采用各种计算技术,完善计划和 217 ==========第228页========== 综合平衡计算表 表24 单位:百万卢布(假定数字) 食 品 非食品商品 肉和其他 其他非 总计 肉制品食品总量 布匹食品总量 商 I需求 1.居民、团体、机关能购买的商品 31 591 129 589◆ 1170 2,年终储备 10 10 20 20 30 3.自然损耗 2 2 2 1 3 4,输出量 97 97 100 100 197 5.总计 140 250 700 1400 Ⅱ供给 1.年初储备 10 10 20 20 30 2,加盟共和国自产 130 40 220 670 1070 3.输入量 00 300 4,总计 1040◆◆* 710 240 690 1400 差额 供应大于需求 +10 供应小于需求 10 -10 ◆589为579之误; ·◆2为1之误; ◆◆◆1040为140之误一一校译者注 管理结构的合理化。在大型的批发和零售商业机关里,计算中心已工作多年,计算中心可以解决许多问题,例如,商品周转的计算和计划,商品周转结构和商品运输图的论证等。 商业计划计算的自动化系统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商品推销,预测需求和编制商品周转计划。 在编制商业计划时,必须解决如下任务:研究和预测居民需求,编制不同地区的居民货币收支平衡表,拟定商品周转额和商品 218 ==========第229页========== 周转结构计划,利用经济数学方法拟定全苏和各加盟共和国的商品供应保证计划。 为了编制居民收入和消费的远景计划,需要制定经济数学模型系统。经济数学模型系统包括: 工人和职员的工资额分配模型; 工人和职员收入构成模型,并按这一模型计算工人和职员人均收人水平的家庭分配, 居民再生产和家庭构成模型,按这一模型确定居民的性别年龄构成,有劳动能力的居民人数,在职人员包括儿童在内的赡养人员的家庭分配; 预算资料和其他抽查材料的修正模型; 劳动人民家庭需求和消费构成模型,按这一模型计算需求结构与构成,计算消费,消费定额计算模型; 不同地区居民收入与消费平衡表综合模型,在这一模型中,消费统计资料与定额计算资料之间必须协调一致,并且与收入之间也要协调一致: 计划期消费品组成的计算模型。 219 ==========第230页========== 第十六章居民社会文化和 生活服务计划 第一节居民社会文化和生活服务 计划的内容与任务 社会文化和生活服务的发展,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方面之一。随着苏维埃国家经济潜力的增长,将把越来越多的资金用于发展教育、文化部门、卫生保健、住宅一城市公用事业和居民生活服务的物质技术基础。 居民服务领域各部门的进一步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发展社会生产和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 苏共第二十五次代表大会特别重视社会文化和居民生活服务领域各部门的进一步发展问题,并规定这一领域发展的基本方针是:· 大大增加为居民的生活服务量(特别是在农业地区),提高服务,完成定购质量, 提高住宅建设质量, 改进住宅的设计,使其更为舒适影 保证继续改进对居民的保健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高保健机关的组织工作水平, 为了适应科学技术进步的需要,完成不断提高劳动人民的文化技术和教育水平以及改进对具有熟练技能的工人干部和专门人材的培养任务,必须继续实行发展全民教育的制度; 保证进一步提高社会文化和艺术对苏联人思想改治、道德和美学教育,对形成苏联人精神需求方面的作用影 220 ==========第231页========== 为了增强居民的健康水平,改进业余时间的利用,必须完善组织劳动人民积极休息的机构影 更充分地满足城乡居民对邮政、电话和电报联络的劳务需求,为了改进对居民的交通运输服务工作,必须进一步发展市与市之间、市内和市郊的交通运输。 社会文化和生活服务计划包括:人民教育发展计划,对受高等和中等专业教育的青年专家的培养和分配计划;文化部门(文化教育机关、电影事业、电视广播、无线电广播、印刷业)的发展计划;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计划;居民生活服务计划;住宅和城市公用事业计划。 第二节编制社会文化和居民生活服务 计划的方法论原理 国民经济社会文化(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建设计划的作用是:第一,保证不断提高居民的教育、文化和医疗服务水平,第 二,规定出必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影第三,规定上述部门物质技术基础的相应发展。 党和政府一贯重视完善统一的人民教育制度,因为它能保证对公民的普通教育和专业培养,能促进个性的全面发展。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1979年7月12日在“进一步发展高等学校和提高对专门人材的培养质量”的决议中指出,要进一步完善国内的教育方法。 学龄前儿童机构网、普通学校、中等专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对专门人材的分配,是人民教育计划的主要指标。在计划和计算资料中(计划期末的)要反映上述机构的发展和定员数,反映各机构物质技术基础的相应扩大。 计划期在学龄前机构里的儿童人数,可在掌握学龄前儿童人数和18一44岁工作妇女人数的基础上,并根据必须吸收从事家务劳 221 ==========第232页========== 动的妇女参加社会生产的情况,按照尽可能满足居民对托儿所、幼儿园的需要来确定。 第十个五年计划规定,要保证基本上满足城市居民对托儿所、幼儿园的需求,并大力改进农村托儿所、幼儿园的工作。 国民经济计划中对国营的经常性的学龄前儿童机构,和由社会组织、合作社组织以及集体农庄的经费举办的经常性的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人数,要有具体的规定。因为在学龄前儿童机构的儿童人数指标还不能说明这些机构的供需水平,因此,需要进行以下的统计:6岁前的儿童数量,保证儿童所需的经常性学龄前儿童机构,按100名工作妇女计算的学龄前儿童机构应设的床位数;在有100个床位的学龄前儿童机构应收的儿童数。学龄前儿童机构的发展计划应同由国家资金举办的托儿所、幼儿园的投产计划紧密衔接。 国家预算的相当大的一部分用于发展小学、八年制学校和中学。计划中规定的指标有:小学、八年制学校和中学的数量,学校宿舍的数量,全日制学校和全日制年级的数量,按年级(一至三年级;四至八年级,九至十年级)划分的在校学生数;各个年级的班数和每一个班的人员定额;一年级和九年级的招生人数,八年级和 十年级的毕业生人数,学校的课程轮班制等。 确定计划期各年级的学生人数(按全苏和加盟共和国)。在编制一至八年级学生人数计划时,规定要把7到15一16岁的所有青少年都招收入学。 四至十(某些加盟共和国为十一)年级的在校学生人数,可根据对青年进行普及中等义务教育的要求来确定。同时还应当考虑在职业技术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学习的部分青年和不脱产学习的部分青年工人,获得中等教育的问题。 一年级招生人数,主要根据9月1日满7周岁儿童,和以前没有在学校学习的8岁以上儿童人数来确定。一年级以后的各年级学生人数则根据应该转入这些年级的人数和该年级的留级生人数进行 222 ==========第233页========== 计算。 计算班级数和班级的人员定额,对编制物力、财力和劳力计划具有重要意义,学生人数和平均的满员班级(一个班的平均学生数)是计算的原始数据。如果一个学校的学生人数不多,可以将学生并班(例如,将一、二、三个班合并成一个班)。 中等专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计划不仅应同国民经济计划的综合部分(劳动、财改、基本建设计划等)紧密衔接,而且应同部门计划紧密衔接。国民经济的每一个部门对专门人材的需要量,反映在对青年专家的培养和分配计划中。中等专业学校和高等学校的招生人数、,毕业的专家,数学试验楼的投入使用任务等,都是这一计划需要规定的主要指标。在确定对专门人材的需要量时,首先应确定国民经济为完成计划规定的工作量所必需的总需要量。与此同时,各加盟共和国、苏联部和主管部门可以提出对中等专业学校和高等学校的学生人数、国民经济一些部门对各种专业的专家补充需要的计算指标,也可以对专门人材的招生、培养和补充需要提出有论据的计划草案和其他计算资料。 中等专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计划可根据对专门人材的补充需要,并考虑科学技术进步的要求和国民经济某些部门、文化部门的发展前景进行编制。 企业、部门和加盟共和国对专门人材的补充需要包括:抵补离职的有毕业文凭的专家和担任专家职务的有实践工作经验者,用以替换扭任专家职务的有实践工作经验者,由于工作量或产量的增加,需要相应增加的专家职务数额。 确定中等专业学校和高等学校的招生计划,一方面要考虑国民经济各部门对专门人材的需要量;另一方面还需要考虑学校物质技术基础的条件。 专门人材培养计划可按白天、夜里和函授儿种学习形式来编制。专门人材毕业生数量可根据各个阶段的学生人数、计划期每一年的招生人数和可能被淘汰的学生人数来确定。为了提高对专门人 223 ==========第234页========== 材的培养质量,在本五年计划期间,将会增加脱产学习的学生比重。 我国对文化发展计划一向十分重视。“国家十分关心保护、大量增加和广泛运用有精神价值的物资,以便对苏联人进行道德和美学教育,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苏联宪法第二十七条)。 文化部门的发展计划包括:文化教育机构网的发展、剧院、电影院、无线电广播、电视广播、印刷业等。通过上述机构在全国各地区的合理布局,保证这些机构发展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来最充分地满足城乡居民对这些机构的需要,是文化发展计划指标的主要任务。 规模最大的文化教育机构一大众图书馆和俱乐部机构的发展任务,也包括在统一的国民经济计划中。它们的计算指标有:图书馆藏书量的增加,俱乐部机构的工作量,以及这些机构的器材和设备的装备等指标。 各加盟共和国文化部、集体农庄、工会的图书馆,其他主管部门和组织的大图书馆,都属于大众图书馆,它供社会使用,为广大居民群众服务,因此,就藏书而言,可以说是包罗万象。 群众图书馆计划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在大的居民点设立图书馆机构和分机构(在不太大的居民点设立流动图书站,书刊出售亭),根据读者的要求,组织配套藏书,扩大读者范围,改进图书馆的藏书利用。 图书馆机构网是否需要扩大,主要取决于居民的数量,图书馆的服务效果,图书馆的影响范围,读者的数量和藏书利用。同时,在图书馆网的发展计划中,要规定加强和发展现有图书馆的物质技术基础,例如,在图书馆设立阅览室,根据藏书的增加量扩大藏书室,为读者自由借阅藏书创造条件。 国民经济计划中规定,要扩大归加盟共和国、文化部系统管辖的国营俱乐部机构网。工会(主要指企业、机关设立的俱乐部)、集体农庄、部和主管部门、其他组织(部队、社会团体等)的俱乐224 ==========第235页========== 部机构网的发展,则反映在有关组织的计划中。 在编制国营俱乐部机构网计划时,应考虑居民的密度、服务范围、俱乐部机构的工作能力,使这些机构网在全国各地分布得更加合理。 满足居民对电影这种大众艺术形式的精神需要,是电影事亚发展计划最重要的任务。为了完成这项任务,在国民经济计划中规定了电影拷贝的生产、电影事业的发展、影院网的工作,以及加强电影事业的物质技术基础等项任务。 电影拷贝(艺术的、科普的、新闻纪录的、电视的)生产任务,是各电影制片厂今后的重要组织任务和立法任务。为了推广使用新式电影机,国民经济计划中规定要生产彩色、宽银幕、环形银幕电影拷贝。 电影放映队网的合理布局和正确组织放映队的工作,·是制定电影发展计划的重要因素。放映队网的布局,总要影响到电影工作的其他方面。列入国民经济电影放映队网发展计划的只有公用而且收费工作的电影放映队,至于放映队归哪个部门主管则不去考虑。用于教学和专业所需的电影放映队和免费工作的电影放映队(在小学、中学、大学的专业放映队),也不纳人计划。 满足居民对电影服务工作需求的主要指标有:城市电影院和能容纳一千名城市居民的收费放映电影的其他放映单位的观众座位数量,一个城市居民平均(一年)看电影的次数,在固定的电影放映单位平均每个观众座位的卖座率。对农业地区来说,到一个电影放映队看电影的居民数量,是主要的指标。 为了证明电影放映单位网的发展计划及其工作,可以引用这样 一些计算材料:例如,电影放映单位平均在册人员数,一个电影放映队平均工作的天数,一天和整个计划期平均放映的场次,每一场次的容纳能力,计划期各场次的总容纳能力,各场次的容纳率,一场次实到的观众数量,计划期各场次观看人次总数,看一次电影的平均价格和各场电影总的资金收费额。 225 ==========第236页========== 无线电和电视是最大众化、最通俗的文化部门,它每年要为几亿人服务。无线电广播和电视的发展,在国民经济计划中是以平均 一昼夜播放的小时数作为计算指标的。无线电广播和电视的物质技术基础的发展,是按通讯设备发展计划的规定进行的。这是由于,技术资金既要用于通讯设备,又要用于广播事业的原故。 尽量满足人民对书籍、杂志、报刊的需要,是印刷计划的主要任务,为了更充分地满足居民对出版物的需要,给印刷业规定了如下一些指标:书籍出版数量,书籍的印张数量;杂志一次的发行份数和全年的发行份数,杂志的印张数量;报纸一次的发行份数和全年的发行份数。 人民的教育、文化水平、物质福利的提高,劳动者业余时间的增加,是对出版物需求的主要因素。 为了计算书籍的出版数量和印张数量,就要使用书刊数量这项重要指标,即从印刷的数量可以看出书籍出版的广泛性、教育的水平、科学文化和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程度。 出版计划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是书籍出版数量。在实际的计划工作中,要区分书籍的总出版数(说明出版物的总数量)和平均出版数(用以说明书籍的群众性和满足读者需要的程度)。 按印张计算出版物的数量,目的在于测量出版物的实际篇幅,使出版量与纸张资源、印刷机器制造工业的技术设备能力相互协调。 书刊的种类、杂志的期号、定期刊物的份数和数量,是杂志和报纸发行计划的主要指标。 除私人出版的杂志外,定期汇集和通报为宣传员使用的宣传手册,按规定期限定期发行的其他刊物,都属于杂志出版物。计划应对杂志的一年预定印数作出规定。为了便于计算,经常使用杂志的 一次印刷份数(所有刊物的一次印刷总份数),按印张计算的篇幅,按人口平均计算的预定出版份数,一个家庭年全套订阅的份数。 226 ==========第237页========== 改善健康保护,在社会远景计划法纲要中,占据中心地位。列·伊·勃列日涅夫在苏共第二十五次代表大会上说:“在社会任务中,没有比关心苏联人的健康更为重要的任务了”。@ 1977年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通过“关于进一步改进人民保健的措施”决议,决议规定了发展医疗卫生机构网的广泛综合措施。② 更充分地满足居民对医疗服务、对休息机构的服务需要,是制定保健发展计划的主要任务。.为了完成这项任务,国民经济计划中需要规定如下任务:医院病床网的发展,医生的数量,休息机构和旅游机构地点的数量。 确定计划期保健发展的主要指标时,经常使用的计算数据有:现有的医疗预防机构网,保健预防机构网,药店机构网,休息机构网,医疗工业企业网,国内各地区的医疗服务水平,确定在计划期应当得到优先发展的医疗服务地区和服务形式。 医院病床床位数和医生的数量,很能说明保证供居民使用的重要医疗服务形式(医院、门诊和分科门诊部)的状况。除此之外,这些指标可以用来编拟医疗机构网的发展计划,确定全体医务人员的数量,拨给物资技术资源和财政资源,这些指标也是确定医疗服务定额的原始资料。 医院病床网发展计划,按全苏和加盟共和国进行编制。根据计划计算资料,把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医院病床网从总数中区分出来。在各保健机关、社会保障机关、疗养机关、管理机关、科研机关和培养医务干部的机关任职人员(包括牙科医生在内).,属于医生职务。 州和加盟共和国在计划期的医院病床网数量,可参照其他地区的医疗服务水平,并根据经济区居民的人数(分小孩、成年人)、 ① 《苏共第二十五次代表大会资料汇编》(俄文版),第41页。 ②同上。 227 ==========第238页========== 经济区的自然气候和生产(部门的)特点、最多的急性病人注册人数等资料来确定。 为尽快发展医院病床网,正在研究通过现有医院所在地区建设新楼房和改建建筑物的办法,扩大现有医院的潜力。在农业地区,正在开展工作改组和合并现有地段医院网,使其变成跨农庄、跨农场的医院。 通过扩大现有服务站、供应较新的设备、建立试验室、提供专门的运输保证等办法,加强现有的服务站,是编制卫生防预机构网计划的基本方针。新卫生预防机构组织应在新经济区优先筹建。 改进对居民医疗和医疗用品的供应,,是卫生保健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药店、药房保管库和专门出售医疗技术设备、器具、光学仪器商店网的扩大,要按国民经济计划核算的规定进行。实行经济核算的药店,纳人按计划核算的药店行列。 在编制疗养机构和休息机构网计划时,主要应注意在矿泉疗养区(具备自然气候因素和矿泉因素,如水疗,泥疗等)发展这些机构网,并要注意结核病患者的疗养基地。扩大并完善现有矿泉疗养区的设备,是第十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方针。 对疗养者来说,疗养院和休养所设立的床位数,是说明疗养院和休养所网的活动量、发展规模和速度的主要指标。 床位一天的最大使用量,一年期间疗养所工作的天数,疗养证平均持续使用的时间,是计算疗养院和休养所为居民服务数量的重要指标。根据这些指标,可以确定疗养院或休养所的工作量、一年或某个季节的容量、财政拨款额和物资保证量。 住宅和城市公用事业计划。城市和城市式的农村固定住宅基 ·金,是国家财产,应置于地方劳动人民代表苏维埃或国营企业和组织的管辖之下。住宅基金的其余部分是公民和合作社的财产。保证居民住宅水平的提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解决。住宅建设投资应首先集中用于新居住区、新开发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标准住宅建设。这样做有助于把劳动力固定在上述地区,从而促使加快国家的 228 ==========第239页========== 经济发展。保证新建企业工作人员的住房,是头等重要的问题,因为缺少住房或住房条件不好,就会拖延新生产设备的投产期和使用期。 城市的住宅建设靠中央的基本建设投资,为国营农场工作人员扩大农村住宅建设,也要予以考虑。 靠中央财改来源和主要靠社会文化设施基金和住宅建设基金投入使用的住宅,正在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除国家的基建投资外,也可通过吸收居民资金的办法改善城市居民的住宅条件。为此,正在扩大合作社的住宅建设规模。 扩大个人住宅建设,是改善居民住宅保障,特别是改进中小城市居民住宅保障的重要途径之一。年度计划物力财力的核算,应尽力帮助工人、职员,集体农庄庄员靠自有资金和国家贷款建造个人住宅。 建筑物的数量,在建筑物内按照设备完善程度划分的住房面积数量,住人的房间数量,用于住户的数量,不用于住户而作为活动场所的面积数量,以及住宅的设备完善指标,是住宅经营计划的主要指标。 收人和支出预算,是住宅基金经营计划的基础。房租是住宅经营收入的主要部分。除此之外,构成收入的还有租金、向租户征收的使用费和其他收入。 住宅建设是扩大住宅基金的主要来源。国民经济计划中应当规定:投入使用的住宅总面积,靠中央财政拨款建造的住宅,靠非中央的(企业、地区和城市工业利润,来自日用商品销售的利润,大修理资金,·石油开采、棉花征收提成等)财政拨款建造的住宅,靠住宅建设合作社资金建造的住宅,靠工人和职员资金中用于个人住宅建设的资金建造的住宅,以及靠国家贷款建设的住宅。集体农庄庄员和农村的知识分子靠自己的力量在农庄建造的私人住宅,也应进行计算,加以规定。 按照住宅建设计划的计算材料,具体提出计划期初应建的城市 229 ==========第240页========== 住房面积、这一期间应下马和上马的住宅面积、计划期末应下马和上马的住宅面积等数据。使用这些数据是为了计算每一个城市居民的住房面积保证情况。 在计算保证城市居民住房面积的基础上,确定用于住宅建设必要的投资额,保证住宅建设所需的材料和卫生技术设备。 国民经济计划规定城市公用事业发展的具体任务是:扩大住宅的自来水设备、排水设备、煤气设备;卫生消除;厕所用地;市内交通运输。 市政企业产品(劳务)的扩大,不仅可以通过新设备投产的办法加以保证,而且可以通过改进现有市政企业对设备的利用、对劳动耗量大的工作实行机械化、减少个人消费的浪费和削减个人消费开支等办法加以保证。 计算经营活动可以采用货币和实物两种形式(向消费者的售水、市区的面积、垃圾和积雪的清理,按一个市民计算的煤气消费定额、旅馆一昼夜的床位数等)。 市政企业的生产计划,按提供居民的劳务总量和提供日常公用所需总量进行编制。 车辆的总行程、运送乘客的数量或运送乘客的公里数,是城市交通运输业发展的主要指标。为了说明城市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状况,经常要进行这样一些指标的计算,例如,一年一个市民平均乘车的次数,车辆的利用系数,一辆汽车每公里的乘客载量,路程的长度同街道总长度之比,按一公里路程计算的在册车辆的数量。居民生活服务计划。生活服务分生产性服务(衣服、鞋子的修理和单独缝制,技术复杂机器的修理,化学洗涤和染色,洗衣服,家具修理和单独订制等)和非生产性服务(洗澡堂,理发店,照像馆,.家具出租店等)两类。 提高服务水平,是生产服务计划的主要任务,它包括:更充分地满足居民对各种劳务的需要,改进服务质量,缩短完成定货的期限,扩大并合理布局企业网,用现代化设备装备企业。 230 ==========第241页========== 国家计划规定,要扩大按一个居民计算的生活服务总量。农业地区生活服务的发展方针是,使农村居民的日常生活服务平均水平接近于城市居民的服务水平。 国民经济计划规定的指标有:向居民提供的生活服务数量,在农业区这一指标规定的内容有:靠生活服务的进款,先进工艺的推广,企业生活服务的自动化和机械化,靠国家基建投资建设的主要生活服务企业的投产。 在编制每一种生活服务工作量计划时,要反映出各加盟共和国和经济区的劳务消费水平,要采取措施,使服务标准达到先进地区的水平,并且还要组织新的劳务项目。居民福利的增长、计划期的劳务报酬费用,其中包括日常劳务报酬费用的增长、生活服务企业网的扩大、企业计划程序的改进等数据,应当是制定服务定额计划的依据。 为了论证生活服务发展计划和水平的提高,可按一个居民的标准来计算满足居民所需的主要服务项目(修鞋、做衣、化学洗涤等)。 根据企业的生产设备和企业网的扩大情况,规定生活服务的发展任务。 在编制生活服务量计划时,首先要考虑改进现有企业的设备利用和企业的工作地点,其次要考虑生活服务企业的专业化建设或联合问题,考虑居民服务区综合性小型工厂的专业化建设问题。 231 ==========第242页========== 第十七章生产费用和流通费用计划 第一节生产费用和流通费用 计划的内容与任务 成本是以货币形式表示的产品价值部分,它反映了企业的产品生产费用和产品销售费用。·成本计划与其他计划的各个部分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对整个生产过程也有促进作用。例如,与劳动和干部计划联系的前提条件是,成本的下降取决于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和平均工资增长速度之间的对比关系。与发展和推广新技术计划的联系包括,在成本指标中要考虑计划措施的经济效果,以及与发展和推广新技术有关的日常费用。 成本计划应能反映物质技术供应计划规定的几项措施:降低费用定额,减少远距离运输的原料、材料和燃料,采用新的材料,合理指定由供应单位负责的消费单位。 成本计划是财政计划构成的基础,这样就可以对利润额、'高利率和流动资金的需求额进行论证。 生产费用计划的基本任务是: 反映企业和国民经济各部门产品成本下降的潜力。因此,在利用生产内部因素和国民经济因素的基础上,考虑节约活劳动和物化劳动; 论证原料、材料、燃料、动力、设备和劳动力消耗的最佳技术经济定额费用水平,正确估价生产资料的消费。特别要注意用不太缺乏的材料来代替较为缺乏的原料和动力; 必须保证生产费用的降低同产品质量的提高、产品品种的更新232 ==========第243页========== 和扩大协调一致 激励提高社会生产效果。 苏共二十五大决议中确定了旨在降低单位产品生产费用的远大措施计划。计划规定,要设法降低产品的材料耗量;完善定额制度、支付核算制度和商品物资储备制度;加强对物质资源的使用监督。 发展国民经济第十个五年计划的任务是,节约黑色金属轧材、水泥和木材,降低锅炉燃料、电能和热能、汽油和柴油燃料的消耗定额。 苏共第二十五次代表大会决议和最近几次的苏共中央全会指出,必须做到合理利用原料、材料、燃料和电能,并在此基础上提高社会生产效果。 工业成本降低计划的内容是: 生产费用预算,它包括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一切费用(商品生产费用,未完成的生产增长额,今后时期的开支,用于非工业性质的工作和劳务费用); 各种商品的成本。 销售产品成本指标包括在计算利润额的销售成本计划中,为了计算销售产品的成本指标,各种商品的成本应根据成品余额的变化加以调整。 商品(销售商品)的成本,如同生产费用预算一样,不仅取决于费用水平,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品产量和产品品种的变化。因此,这些指标不可能充分说明费用的节约情况和组织技术措施的效果,只有可比商品的成本降低指标、每一卢布商品产值费用变化指标和具体成品的成本计算指标才能完成上述任务。前两项指标反映了中间产品成本的动态。 可比商品成本,反映上一年度按统一标准和技术条件大量或成批生产同一种产品的生产费用水平。在计算这一指标和确定这一指标的下降时,采用中间产品的可比产品量,这样就排除了产品的数 233 ==========第244页========== 量和品种的影响。但可比商品成本指标并不反映不可比产品的生产费用。因此,这一指标只能说明可比产品占很大比重的一些部门和企业的变化特点。 在成本计划中一卢布商品的费用指标,是根据产品成本同按企业批发价格计算的产品价值之比确定下来的。一卢布商品的费用指标对产品品种广、可比产品比重低的部门,以及对今后成本变动的计算都有重要意义。商品费用指标不仅反映了成本的变动,而且还反映企业产品批发价格的变化情况。因此,商品费用指标只有在批发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才是准确的。 成本计算是实行经济核算的重要手段,它在成本计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成本计算的基础上,确定基本费用和采用新技术的经济效果。成本计算是科学制定价格计划的基础,因为成本是企业批发价格最重要和最大的部分(它在工业中所占比重平均为85%)。在计算成本的基础上,确定成本计划指标。 第二节编制产品成本计划的方法论原理 工业产品成本中包括与产品生产有关的费用、产品销售费用、新品种生产的准备和掌握费用(靠掌握新技术基金不能补偿的那部分费用),用于新设备、车间和整个企业投产前的试用和试车费用。在采掘工业部门,产品成本中包括采矿准备费和地质勘探工作费用。在林木工业中,产品成本中包括伐木费。 由废品造成的损失费不包括在成本计划中(但因技术工艺上的原因,不可避免地出现废品的那些部门除外,比如,黑色治金业、玻璃工业、陶瓷器、光学等部门。这些部门的废品按规定的定额算在计划成本内)。 包括在成本中的一切费用可按某些标志进行分类,其中按经济成分和成本计算项目的费用分类是这些标志的基础。在按原始经济要素进行费用分类时,可以把各种费用分成活劳动费用(工资和社 234 ==========第245页========== 会保险提成)和物化劳动费用(流动基金和折旧提成)0 在这种分类中,可以把费用统一在不受用途左右的项目里。除煤炭工业部门按原始要素计算成本外,其他各工业部门都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生产费用概算的。这种分类法对于协调成本计划与其他计划项目,协调与物力、劳力和财力平衡体系,对于监督上述机关的资金支付,对于编制价格计划平衡表,都是很必要的。 按经济要素进行费用分类,是对按成本计算项目分类的补充(见表25)。在这里,一方面要把不受用途和使用地点左右的费用统一起来,另一方面,又要把与生产个别产品技术工艺进程直接有关的费用单列出来。 费用成本计算分类的作用在于,可以查明影响成本的各种因素,确定因采用组织技术措施所达到的效果,计算因某生产工段和某些产品生产出现的废品和工艺进程遭受破坏所造成的损失。 在成本计划中,平衡法的使用对于费用的论证和费用的相互协调,具有重大意义。费用平衡表是按棋盘式表进行编制的,整个企业、主要车间和辅助车间的成本计算费用项目可以按经济要素列入表中。 表25 按经济要素和成本计算项目的费用分类表 按费用要素分类(用费用糍算法) 按成本计算项目分类 原料和主要材料(废料除外) 原料和材料(可用废料除外) 其中购买的成品和半成品 其中购买的成品和半成品 燃料和各种动力 用于技术工艺的燃料和各种动力 工资(基本工资和附加工资) 生产工人的基本工资和附加工资 社会保险提成 社会保险提成 固定资产折旧 车间费用 其他货币支出 一般生产费用 非生产费用 生产费用计划的编制和费用降低的计算都要依据成本构成资 235 ==========第246页========== 料,即依据纳入成本的各项费用对比资料进行。因为每一项费用降低的速度各不相同,因此,成本的总下降既要取决于成本的构成,也要取决于每一种费用单独下降的速度。从成本构成中可以反映出产品的劳动消耗量、材料消耗量、基金消耗量和动力消耗量。所以,成本构成首先取决于部门和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在采掘工业部门和加工工业部门中,费用的构成有其特点。在采掘部门中,因为天然产品是劳动对象,所以在这些部门产品生产的总费用额中,工资费用占绝大部分。例如,在采煤工业中,工资所占比重为63%,在采油工业中占51%,在木材采伐业中占50%。这些生产部门都是劳动消耗量大的部门。建筑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也属于劳动消耗量大的部门。在许多加工业部门,原材料是费用的主要成分。例如,在化学工业中,原材料费用占总费用额的69%,缝纫业中占87%,食品工业中占86%。这些部门属于材料消耗量大的部门。 在制铝和其他有色治金部门,以及在许多化学生产部门,电力的费用在成本中占很大比重。这些部门属于耗电量大的部门。最后,还有资金消耗量大的部门,在这些部门,固定基金折旧费占费用的很大部分。属于这样的部门有水电站、石油加工工业和其他一些部门。 费用构成反映了每个部门成本形成的特点,各种因素对费用水平的影响程度,以及与基期相比费用的下降情况等。在材料和动力消耗量大的一些部门,节约原材料、燃料和电力,是费用降低的主要因素。在劳动消耗量大的一些部门,费用的降低主要靠提高劳动生产率,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以便减少单位产品和单位作业量所支付的劳动报酬。 在资金消耗量大的一些生产部门中,费用水平的降低主要通过采用较大的生产设备和更有效地利用固定基金的办法来实现。生产合作社的发展,也会对材料费用比重的增加产生影响,因为购买半成品的比重也要同时增加。 原料的综合加工促使许多生产部门的材料费用比重下降。,当 236 ==========第247页========== 然,每个生产部门的这一特点,与工业费用构成变化的一般规律并不矛盾。 为了论证产品成本计划,必须确定影响成本降低的各种主要因素,例如,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生产组织和劳动组织的改进,产品生产规模和结构的变化;自然条件和矿物采掘方式的变化,部门因素和其他因素。 从影响的时间看,这些因素分当前因素和长远因素两种。在编制现行成本计划时,要考虑当前的因素,而在论证远景成本计划和进行成本预测时,则要考虑长远因素。 按诸因素计算计划成本下降水平,可分两个步骤进行:确定并分析基期的产品成本水平,在这种或那种因素的影响下,确定计划期成本水平的变化。按诸因素计算商品成本的下降,只供编制计划用,并不涉及该工业部门各企业所采用的成本指标。由于在编制计划时要大量使用一卢布商品产值费用指标,因此,编制计划计算的方法,一定要符合这一指标。 上一个远景计划期的年度决算费用(预期的),是远景计划第 一年的基期费用水平,而每个上一年度的计划费用,则是远景计划后几年的基期费用水平。 例题。一卢布商品产值费用下降的综合计算(假定数字): 1.按基期可比价格计算的商品产值(百万片布)……170.0其中因提高质量而增加的数额(百万卢布)……1.5 2.未计算提高质量的商品产值(百万卢布)……168.5 3.基期年度一卢布商品产值的费用水平(戈比) ……………88.6 4.根据基期费用水平计算的商品成本(3×2)(百万卢布) ……149.3 5.计划年度按各种因素(把每一种因素分开)计算的成本 降低节约额,共计节约(百万卢布)…………………4…3.8 6.商品成本(按基期年度可比价格和规定标准计算) (4一5)(百万卢布)………145.5 237 ==========第248页========== 7。一卢布商品产值的费用(8×10)(戈比)………86.4 8。与基期年度水平相比的费用下降(%) …2.5 参考数据: 1)按现行价格和规定标准计算的商品产值(百万卢布)………1652)价格和规定标准的变化对产值的影响(百万卢布)………+53)按基期年度可比价格计算的商品产值 〔(1+2))(百万卢布)………………1704)按现行价格和规定标谁计算的商品成本(百万卢布)………1405)按现行价格和规定标准计算的一卢布商品产值的费用 (4×100)(戈比) 2……………84.8 根据计划年度规定的价格变动,成品、消费原料、材料、燃料、动力的收费标准和商品成本下降或上升的其他规定,在计算中,要特别注意价格变动对商品产值和成本的影响。 为了计算销售利润额,可按以下程序来确定销售产品的成本:商品的各项成本, 年终成品余额(按成本计算)的变化(+减少,一增加)扣除靠掌握新技术基金补偿第一年因大批生产新产品而增加的费用: 销售产品的成本总计。 计算销售产品的成本,既可按基期年度,也可按计划年度的价格和规定标准进行。根据价格降低(或提高)、劳动报酬水平的变动等,在计划年度,使用成本变化指标来确定对价格和规定标准变动的影响。 通过直接计算法和匡算法(指数法),来确定每一种因素对费用水平的影响。直接计算法是指,通过技术经济指标的变化来确定每一种因素对产品成本的影响。例如,为了确定计划期由于采用新技术而降低的成本,需要把一个工人在使用老技术和使用新技术时的劳动生产率和工资情况加以对比(见表26)。 238 ==========第249页========== 表26 指标 测定单位 报告期 计划蜘 一个工人一个月的产量 件(个) 200 250 工资 卢布 150 160 假定数字 报告期一件产品中的工资为0.75卢布(150:200),而在计划期一件产品中的工资为0.65卢布①(160:250),每单位产品中的工资费用减少0.1卢布②。 为了确定各种因素对降低流动基金费用定额和对估算流动基金、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对成本下降的影响,需要进行以下的计算(见表27)。 在提高设备利用率和扩大产品生产的基础上靠减少折旧费用而使成本降低的情况,可按下列方式进行计算(表28)。 表27 指 标 报告期 计划期 1.制成品的材料费用(公斤) 10 8 2.一公斤材料的价格(卢布) 4.8 3,运输和采购费用(卢布) 1 0.9 4.可用废料的数量(公斤) 2 1 5。一公斤废料的价格(卢布) 1 1 6.一件产品的材料费用(1×2)+(3×1)一(4×5),(卢布)…… 58 44.6 7.由于材料费的节约而使产品成本费的下降(卢布) -13.4 8.由于材料费的节约而使产品成本的下降(%) 23 用匡算法计算成本的下降。假设,计划期设备生产率提高5%,单位设备的劳动力费用下降10%。因减少映勤和杜绝旷工使劳动生产率提高1%,因消灭了废品使劳动生产率提高0.5%。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使劳动生产率共 ①0.65卢布为0.64卢布之误。 ②0.1卢布为0.11卢布之误一校译者注。 239 ==========第250页========== 袋28 指 标 报告期 计划期 1.产品产量(千个) 500 750 2.固定基金的价值(百万卢布) 10 12 3.折旧率(%) 6 6 4.折旧总额(千卢布) 550 720 5,一件产品的折旧费(卢布) 1.1 1.04 6.折旧费的下降:卢布 0.96 百分比 5 增长18.4%: 105×100×101×100:5)-100 90 、100100 假设一个工人的工资同时提高了10%,那么,单位产品成本中的工资费用就可下降7.1%(10-190) 材料费用的下降。假设,计划期材料费用定额下降20%,材料价格下降 10%,鄂么产品成本中材料我用就一共可下降28%(100-89090入 应用指数法便可以确定,无论由于哪一种费用的变化所引起的整个产品成本水平的下降幅度。为此,必须了解各项费用的变化速度和成本的构成情况。 靠减少单位产品成本中的工资费用,使成本下降了1.42%,与基期相比,成本为98.58%,而靠减少材料费用,使成本下降了16.8%,与基期相比,成本为83.2%。由于这两种因素的影响,使产品的成本共下降了17.98% (100-98.58×83.2) 100 用类似的方法还可以确定因商品成本和可比商品成本的下降而节约的数额。 第三节b国民经济部门成本降低计划的特点 建筑费包括设备的价值、建筑安装工程的价值。在建设安装工240 ==========第251页========== 程的成本中,材料费约占55%,工资占30%,其他杂费占16%°。在技术设计基础上编制的建筑预算,是编制建筑业生产费用计划的依据。· 与工业不同,建筑业费用预算是按成本项目进行编制的。建筑安装工程的成本降低计划,是通过与预算成本的比较来确定。用这样的计划程序,是由于建筑业的生产周期长,每个建设期的工程具有不可比性。 在编制建筑成本计划时,要考虑影响成本下降的以下几个主要因素:在设详和预算中,设计工作的改进和多余环节的取消,建筑质量的改进,建筑安装工程的机械化,工业法的推广,技术设备和材料的节约使用,运输费的减少等。建筑材料、设备和运输收费标准的批发价格的变化,对建筑费用有很大的影响。 在编制运输成本计划时,要具体规定运输量的费用总额和每10吨公里的费用水平。首先,可把全部工作量折合成吨公里确定费用总额,然后,将这些费用按货物的各种标志比例分类进行计算。 1运输成本水平取决于运输的技术装备程度,劳动组织的改善,较大功率机车车辆的使用,铁路运输的电气化,各种运输方式工作质量的改进等。 在农产品成本中,劳动报酬费用占很大比重。在按经济要素的费用分类中,与劳动报酬有关的费用在全部产品的平均费用中,约占50%多而在按成本项目计算的成本费用中,劳动报酬费用占25%。劳动报酬和种子费用在种植业产品成本中占相当大的比重。在畜产品成本中饲料费占相当大的比重(在一头牛的饲养成本中,饲料费占56.5%,在牛奶成本中,饲料费占41%)。劳动报酬费用在畜产品成本中占据第二位。 农业成本计划的编制和农业成本的核算,主要按成本项目进行。按基本因素计算整个农产品的成本,或按种植业和畜牧业来分 16%似为15%之误一校译者注 241 ==========第252页========== 别计算农产品成本。 编制农业成本计划和进行成本计算时使用的原始资料有:种植业中的播种面积,费用总额和单位面积产量;畜收业中的牲畜总头数,费用总额和畜产品率。 费用总额主要依据现有的工作量、产量定额和计件标准、播种量和饲料费用、施肥量、农药和除莠剂的使用和折旧标准来确定。 第四节流通费用计划 与农产品的采购、保管和销售有关的采购费用,工业企业的销售费用(包括产品成本),销售机关的销售费用,批发商业和零售商业的费用,都属于流通费用。 流通费用的决定性部分由国家进行计划安排,因为绝大多数的商品要通过国营和合作社商业出售。在集体农庄市场上出售的商品,其流通费用在国家计划中不作具体规定。 在零售商业中,大多数流通费用是在商品销售的最后阶段形成的。零售商业的费用占全部流通费用的70%。 不断加速商品周转,在产量不断增加和居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提高的基础上加快商品周转率,是降低流通费用的重要因素。这有助于纯流通费用的下降。 经常合理地组织商品推销,取消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多余环节,完善商业活动和销售活动机构,具有重大意义。流通费用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商业企业的专业化和集中化,取决于商业物质技术基础部门的发展水平。 靠缩减流通费用来节约社会劳动,一方面可在商业和销售企业之间有计划的劳动分工基础上进行,另一方面也可在工业企业之间有计划的劳动分工基础上进行,它反映了不宜于在商业网完成的一系列生产职能的特点(预先的定量包装、包装材料等)。 商品周转构成的变化,较有价值的优质商品比重的增加,商业 242 ==========第253页========== 中消费材料价格和运输收费标准,都会影响流通费用的水平。流通费用的结构说明工资占了很大的比重(在零售商业中,工资占流通费用的40%)。就数量而言,运输费用占第二位。其余的费用有:出租和存放保管费,日常修理费,商品的磨损、分类、包装和保管费,商品损失费,包装材料费,行政管理费和其他费用。 在供应、销售机关的流通费用中,运输费用占了70%。 流通费用计划是通过总流转额、商品周转率、和每一个项目来体现的。一个很大的不足是,流通费用没有按商品组分别进行计划。这就不利于对商品周转结构中流通费用变化的计算。按产品种类确定流通费用,将有助于加强流通领域的经济核算,有助于提出有理论根据的价格水平。 编制流通费用计划的方法如下:根据预期的流通费用水平和商品周转计划,确定计划流通费用额。其次,根据计划规定的措施,按各种因素来计算流通费用的节约或增加额。按基期年度的标准计算流通费用额,一般偏离计划额是由于每一种因素的复杂变化造成的。 243 ==========第254页========== 第十八章利润和赢利计划 第一节利润和赢利计划的内容与任务 利润和赢利在有计划指导的经济杠杆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利润是产品销售价格`(不包括周转税)与产品成本之间的差额,它反映的是社会主义社会纯收人部分的经济核算范畴。因此,在所规定的价格中,利润直接反映着产品成本的动态。.利润是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重要资金来源,也是国家预算的主要来源之一。利润通过预算系统建立集中的货币基金,并满足社会及其成员日益增长的需要。利润是说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成果和社会生产经济效果的重要指标。在扩大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改进质量、降低产品成本的基础上,苏联国民经济的利润在年复一年地增长。例如,国民经济中的利润额1970年为870亿卢布,1978年增长到1143亿卢布。确定从生产活动中获得的收入额,是编制利润计划的任务。利润和赢利指标,作为国家的计划任务下达到企业。利润反映着企业工作的各个方面,反映着国家拨给企业的财力、劳力和物力的利用效率。利润额和利润增长速度,说明每个企业在创立旨在扩大生产、提高人民福利和社会主义社会其他需要的国民收入时,所做出的贡献。 利润是说明经济刺激基金的重要的基金形成指标,同时也是经济刺激基金形成的主要来源。 与利润指标具有同样重要意义的还有赢利指标。 赢利是评价企业、联合公司经营和生产活动的主要指标之一。赢利水平的提高,意味着生产效果的提高,意味着投入生产的资金,244 ==========第255页========== 回收率的加快。 第二节编制利润计划的方法论原理 利润总额由部、主管部门和加盟共和国的计划规定。工业企业的帐面利润总额包括:产品销售利润,其他销售利润和计划销售业务以外的利润。以价值形式表现的产品销售额与产品成本之间的差额来确定的产品销售利润,是帐面利润的重要部分。 在确定计划的利润额时,必须计算已出售的产品。销售价格有时可以与为确定产品销售额所采用的价格不一致。这样的不一致可能发生在按零售价格、地区价格和结算价格出售产品时。为了确定偏差额,首先需要确定按不同于企业、供应单位批发价格的价格出售产品的具体品名和计划数量;然后按单位产品和按全部产品销售额确定企业批发价格与销售价格之间的差额。最后,从所获得的总金额中便可知道,产品销售利润是增加了或是减少了。计划年度可按基期年度的可比价格进行计算,也可按计划年度的现行价格进行计算。 包括在工业企业主要活动平衡表中的产品销售利润、辅助生产部门和服务性生产部门的工作和劳务利润,以及出售购买来的商品和物资利润(其他销售利润),可根据产品的数量、投入的工作量、劳务和产品的成本来确定。计算时,要对基期年度的这一类利润进行分析。 来自计划销售业务外的利润,属于企业额外的收入和支出,与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没有直接的联系(如包装业务利润进款等)·,一般是根据过去几年的经验进行计算的。在计算来自销售业务外的利润时,要统计列在利润和亏损项目下的收人与支出,这些收入和支出与企业活动的定额标准有关,一般具有固定不变的性质。来自工业活动利润的粗略计算,可按下表进行(单位:卢布):在完成工业活动计划利润(利润总额)统计之后,便可着手分 245 ==========第256页========== 表29 按基期年 计划年度 项 目 度的现行按基期年度的按计划年度 可比价格和规的价格和规 价格计算定标准计算定标准计算 1.产品销售额 49800 60180 61120 2.销售产品成本……… 37400 45300 45248 3.产品销售利润(1-2) 12400 14880 15872 4.销售价格与按照销售产品数量所确定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160 +361 +361 5.其他产品销售利润和不包括在商品产值中的工作和劳务利润…… 840 1037 1037 其中 辅助生产和副业生产(按种类) 500 627 627 非工业组织和单位(按种类) 200 240 240 购进的商品物资…………… 140 170 170 6,非销售利润………… +200 +210 +260 7.工业经营活动的总利润(3+4+5+6)…………… 13600 16488 17530 8.比上一年度的利润增长额(%)(8:7)……………… 21.2 均为假定数字 析影响利润增长额的以下一些因素,例如,产品销售额的增长,商品成本的下降,其他产品销售额的变化,来自销售外收人的工作和劳务的变化。 编制远景计划时,利润增长速度可按基期年度的价格,并根据计划年度最后一年的利润额与基期年度的利润额之比,即与上一个远景计划年度的利润额之比来确定。 利润分配计划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1979年7月12日决议中为完善利润分配制度所规定的措施,是以246 ==========第257页========== 下列原则为依据的: 利润分配制度要与五年计划协调一致,并且要以五年计划各年不同的长期稳定定额为依据; 利润分配制度规定,要进一步发展经济核算关系,并逐步将经济核算工作方法推广到全苏联合公司和各部的工作中: 对联合公司、企业和各部的工作改革要予以高度的重视,并根据最终成果,在定额的基础上,对扩大留归企业支配的剩余资金要予以保障; 提高企业、联合公司、部门执行财政计划和国家预算义务的经济责任心。 根据规定,从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建议工业各部按五年计划各年度任务,以稳定的定额确定国家预算的利润提成绝对额。如果在五年计划的某一年没有完成规定的预算上缴利润计划时,应靠相应削减留归部支配的利润来如数付足。 根据上述规定,超计划利润的50%留归部支配(不包括因产品利用率和质量的优异而按批发价格获得奖励性加价部分)。在超额完成利润计划3%以上时,超额部分的25%归部支配。超计划利润的其余部分上缴国家预算。 现行的利润分配和使用办法目的在于,巩固和进一步发展经济核算,扩大企业的财政权力,加强各单位及其全体成员对经营成果的关心,保证社会生产的进一步增长和提高社会生产的效果。 工业企业的计划利润按以下形式进行分配:按生产固定基金、定额流动资金、固定(地租)缴款、银行贷款利息上缴预算规定的任务,按照规定的标准从结余利润额中提取一部分资金,构成物质奖励、社会文化福利事业、住宅建设、发展生产的经济刺激基金:利润的其余部分用于财政拨款投资、扩大消费品生产费用的贷款偿还、其他费用和付费。总利润额与支付款项之间的余额,作为闲置库存利润上缴国家预算。 生产基金付费在利润分配中占有重要地位。生产基金付费定额 247 ==========第258页========== 规定为6%。与固定基金和流动资金使用率紧密相关的基金付费,能够比较合理地调整赢利水平,并通过赢利影响经济刺邀基金额。付费是按帐面价值对固定生产基金价值的百分率加以计算的。为计算基金付费额,必须确定固定生产基金的年平均计划价值、自有流动资金的年平均定额和其他规定的付费额。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决议规定,减少生产基金目录,按生产基金规定基金付费办法。 无论是按固定基金额计算,还是按定额流动资金额计算基金付费标准,在五年内都一律固定不变。 在利润分配系统中,与基金付费占同样重要地位的还有规定的固定(地租)缴款,它可以把企业急剧波动的赢利水平拉平,使其不受企业经营活动的意外事故的影响。就某些工业部门的企业而言,由于良好的自然、交通运输和其他技术经济条件而增加的额外利润,不属于企业的利润。这部分利润虽然也是采掘工业和加工工业企业上缴固定(地租)款项的来源,但它不属于企业经营活动的成果,而是纯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 在煤炭、制盐、水泥和其他一些工业部门,拉平部门的赢利,不是通过固定(地租)缴款,而是通过结算价格。把那些生产费用低于平均水平的经营企业的活动条件拉平,是结算价格的目的。规定的固定(地租)缴款多年有效。 采掘工业部门的联合公司和企业,按批发价格支付的固定缴款,是根据单位产品和销售产品额的固定税率进行计算的。在初加工和再加工的部门,固定缴款是按批发价格和所使用的固定金额,用销售产品价值的百分率计算的。 从第十一个五年计划起,对生产流程长、专作生产用途的高赢利产品,扩大应用固定缴款办法。使用苏联国家银行和苏联建设银行贷款时,企业要缴纳利息。利润分配中应把银行贷款利息付费列人头等付费,以便提高企业对其经营的效果和财务状况的责任心。决议中对水费预算交款做了新的规定,其目的是为了鼓励工业企业更好地利用水力资源。 248 ==========第259页========== 企业完成生产基金的预算缴款、固定(地租)缴款、向银行支付利息、偿还计划费用和用于构成经济的刺激基金,便形成了企业的闲置库存利润。属于预算上缴的闲置库存利润额,根据企业的收支平衡表确定,并由上一级机关审核批准。 编制国营农场的利润计划时,总利润额包括:向国家、国营农场工人、职员出售产品的利润影工业和辅助生产部门的产品销售利润:对外工作、劳务和其他经营活动的利润;还有计划年度期末转为生产储备品的削价产品利润;幼畜转入基本畜群所带来的利润。产品销售利润则根据销售计划规定的进款与销售产品的完全成本(包括与产品销售有关的国营农场的全部开支在内)之间的差额确定。 在建筑单位,利润根据预算价值与发包单位支付的工程实际价值之间的差额确定。此外,还包括建筑单位平衡表上的各个经营单位对外销售产品和提供劳务所获的利润及来自计划销售以外的收入利润。 在交通运输单位,要拟定公共交通的主要经营活动利润计划。按现行的收费标准和按出厂价格完成的运输和其他工作的收入,以及运输和其他工种的付费,是结算的主要资料。 第三节编制赢利计划的方法论原理 赢利是综合性指标之一,是说明生产效果的指标。赢利率是按企业经营活动的计划利润同固定生产基金和定额流动资金的年平均价值之比进行计算的。每一种产品的高利率和全部产品的赢利率,可以按产品销售利润同产品成本之比来计算。总赢利率指标公式为: P=Π:P0×100, 式中的P—赢利率水平(%)Π—一利润影P。一固定生 产基金和定额流动资金的年平均价值。 249 ==========第260页========== 在评价经营活动成果和进行经济刺邀时,与总赢利指标并用的还有结算赢利指标,它是按经营活动的计划利润额减去基金付费额、固定缴款和银行贷款利息部分同计划期固定生产基金、定额流动资金的年平均价值之比确定的。在确定固定生产基金中的结算赢利时,要把不征收基金费的那部分固定基金除外。按照结算赢利水平评价联合公司(企业)的计划完成情况,并计算奖励基金提成。 计划年度固定生产基金的年平均价值,可根据计划期初的原始价值和计划规定投人使用的,以及正在使用的固定基金年平均价值(停止使用的固定基金年平均价值除外)来确定。 在确定赢利率时,定额流动资金要包括生产和流通领域所使用的流动资金(原料、主要材料、燃料等)。在计算计划赢利率时,是在保证企业建立最低生产储备定额的范围内使用流动资金。 我们可按表30列举的范例来剖析总的赢利水平:表30* 基期年度 计划年度 指 标 (按基期年按基期按计划度价格)年度年度 价格价格 1.固定生产基金的年平均价值(百万卢布)… 16.5 17.7 17.7 2,定额流动资金的年平均价值(百万卢布) 6.0 6.5 6.3 3.计算总赢利率时使用的固定生产基金和定额流动资金的年平均价值(1+2), (百万卢布)………… 22.5 24.224.0 4,工业经营活动的利润(百万卢布)……… 5.0 5.7 5.4 5。总赢利率(4:3×100),(%)… 22.2 23.522.5 均为假定数字 计划赢利率计算之后,便可确定影响赢利水平增长额的各种因素。属于这类因素的有,利润增长额,固定基金和流动资金额的变化。在我们列举的例子中,按有关年份的价格与基期年度相比,计划年度的赢利率将增长0.3%(22.5 -22.2),而按基期年度的可比价格计算,计划年度的赢利率将增长1.3% -.250 ==========第261页========== (23.5-22.2)。又因利润额的增长,赢利率水平将提高2.9%5.7-5.0 24.2 ×10).由于生产基金的扩大,盒利率将下降1.6%〔(?22×100。 为了确定各种利润增长因素对赢利率水平的影响,需要计算利润增长额中有关因素所占的比重。假设在我们的例子中,基期年度工业经营活动的利润为5.0百万卢布,产值增长额为8%,那样,因产值的增长而使利润增长额达到0.4百万卢布58) 、100/ ①,占利润总增长额(0.7百万卢布)的57%。成本下 降因素所占比重则为43%(100-57)。 假如因利润额的增长,使赢利率相应提高2.9%的话,那么,由于产值增长引起利润的增加,将使赢利率水平提高1.7%(2.9×0.57),而产品成本的下降,将使赢利率水平提高1.2%`(2.9×0.43)。 同样,固定生产基金和流动资金年平均值的变化也会影响赢利率水平。为此,需要计算:(1)固定生产基金和流动资金的总增长额(1.7百万卢布),(2)固定生产基金增长额(1.2百万卢布),(8)流动资金的变化额(0.5百万卢布)。 固定生产基金增长额所占比重为71% ×100而定额流动资金增长 额所占比重为29%0.5×100) 1,7 在这样一些条件下,固定生产基金增长额导致赢利率下降了1.1% (:8x71 (-16×29%)@。 100 而使流动资金增长额下降了0.5% 100 赢利率指标与固定生产基金、产品成本、质量和品种密切相关。销售产品的成本越低、质量越高、品种越多,企业获得的利润就越大。只有取消企业多余的固定基金和多余的流动资金储备,只有在固定基金和流动资金得到更好的利用时,赢利率水平才会更 ① 为(5.0×80)之误一校译者注 2 (e1.x29%)为(1:8x29) 100 100 之误一校译者注 251 ==========第262页========== 高。这就会促使企业直接从物质利益上关心更有效利用固定基金和流动资金。 在进一步完善对经济的计划领导措施中规定,除正在利用的原料、燃料、动力、材料、半成品和成套制品的价值以外,在以产品种类划分的加工工业部门,其赢利率按利润与成本之比来确定。 第四节经济刺激基金计划 作为发展社会生产和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因素的经济刺激基金的作用,正在不断增长。苏联1976至1980年发展国民经济的基本方针强调指出:“增强经济刺激在提高生产效果、改进产品质量、加速科学技术进步、保证企业有节奏地工作以及改善人力和物力使用方面的作用…使经济刺激基金与工作人员奖金数额的大小进一步取决于根据合同及订货单完成供应计划的情况”。① 经济刺激基金计划必须保证做到从生产效果上关心国民经济的各个环节,关心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广新技术和改进产品质量。根据规定的经济刺激基金额,具体制定国民经济中几种重要的比例关系计划:工资计划,劳动生产率计划,利润计划和其他质量指标计划。进一步完善对经济的计划领导决议措施中规定,从第十一个五年计划起,过渡到按五年计划各年不同数额的稳定定额建立经济刺激基金一物质鼓励基金、社会文化设施和住宅建设基金、发展生产基金。 措施还规定,在生产联合公司和企业增加生产新的高档产品和新的日用消费品时,在联合公司和企业制定并超额完成五年计划的当年计划任务的响应计划时,经济刺激基金可以按较高的定额来提取;在没有完成五年计划的基金构成指标任务时,'经济刺激基金按低于定额来提取。 ① 《苏共第二十五次代表大会资料汇编》(俄文版),第172至173页。 252 ==========第263页========== 基金资金应当按专项用途严格控制使用。未被使用的结余基金应当转入下一年度,不应收回。劳动单位团体应积极参加讨论和决策对基金资金的使用问题。 根据社会主义竞赛的结果,对于因改进质量指标和按签署的合同、定货单完成产品供应义务者,可从物质鼓励基金和工资基金中给予奖励。 物质鼓励基金主要靠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优质产品、靠按签署的合同或定货单完成向用户供应产品的计划所获得的利润来形成。根据一些部门的特点,物质鼓励基金也可以按节约物质资源、提高基金产值率、提高轮班系数和赢利率水平、降低产品成本等质量指标来形成,而在采掘工业部门则可以实物形式表现的产品生产的增长来形成。 社会文化设施和住宅建设基金用于住房、幼儿园、托儿所、防治所、食堂、各种文化生活设施的新建、扩建和大修理,用于改善工人、职员、工程技术人员的医疗服务和其他文化生活福利的需要。这笔基金约占物质鼓励基金的30%至50%。在这一范围内,各部可根据各单位的住房保障程度和社会文化设施的现有状况,对社会文化设施和住宅建设基金的提成额,按联合公司和企业进行再分配。部分物质鼓励基金资金也可以用于住宅建设和社会文化福利事业。 在各部建立的集中使用的鼓励基金,具有重要意义。它是鼓励企业保证定额稳定的备用基金,并可以对那些从技术上完善生产、增加生产新的优质产品的企业,额外给予奖励。 发展生产基金指定用于基本建设投资财政拔款,采用新技术设备,更新固定基金,完善生产和改进劳动组织,用于为掌握新产品、提高劳动生产率、改进产品质量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发展生产基金靠利润提成,靠指定供完全恢复固定基金之用的折旧提成部分,和靠出售多余财产的进款来形成。除此之外,要把从其他企业运用科学技术成果的收入资金和出售优质产品获得的利润也列入发展生产 253 ==========第264页========== 基金。发展生产基金的计划数额,可根据规定的标准分别按五年计划和年度计划来确定。 由利润和有关折旧部分建立的发展生产基金的提成定额,由上级机关规定。由利润构成的基金定额,按帐面利润的百分比来确定,由用于完全恢复固定基金的折旧提成形成的定额,按该部分折旧提成的百分比来确定。机械化和自动化、设备更新和现代化、改进生产和劳动组织,靠指定的基金资金实行的其他生产技术革新等措施,由联合公司和企业自行制定和批准。 根据联合公司和企业的计算书和建议,用于这些设施的费用,应全部列入各部和主管部门的基本建设计划,并优先保证投资、物质资源和承包工程项目。 254 ==========第265页========== 第十九章价格计划 第一节苏联国民经济现行价格体系 在社会主义经济中,价格的形成过程是根据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要求而实现的,价格水平由国家按计划程序加以调整。 社会主义国家运用价格体系的目的在于,对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监督生产经营活动,保证国民经济各部门和部类按比例发展,以便提高居民的福利,刺激提高生产效果,扩大社会主义的积累。 价格水平及其变化直接影响着产品产量、生产的财政指标、技术经济指标和投资经济效果。 在发达社会主义条件下,对有经济依据的价格水平和价格的相互关系,对保证价格体系的稳定性和灵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苏共纲领、党和政府的决议,都为价格体系的完善和进一步发展确定了原则。 苏共第二十五次代表大会文件指出,必须“采取措施进一步完善批发价格和收费标准。提高价格在加速科技进步、更新产品和改进产品质量、合理利用物质资源方面的刺激作用。在制定新产品、特别是新机器和新设备的批发价格时,要注意降低产品的价格水平”①。 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1979年7月12日决议指出,由于各种经济杠杆和刺激的完善是相互关联的,所以规定必须实行稳定的批发价格政策。 ①《苏共第二十五次代表大会资料汇编》(俄文版).,第218页。 255 ==========第266页========== 党和政府一贯奉行旨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改策,并对现阶段的零售价格计划任务作了如下一些规定:“继续奉行保证主要食品和非食品商品的国家零售价格的稳定路线;并将随着必要条件的建立和商品资源的积累而降低某些商品的价格”①。 这些计划要求的具体落实,是通过解决价格形成过程中的一些主要任务来实现的:使价格与产品生产的社会必要劳动消耗相接近,同类产品统一价格的确立,建立有经济依据的可以相互代替的产品品种和相类似产品品种的价格关系,用价格刺激科学技术的进步、产品质量的改进和国民经济最优比例的形成,保证价格的稳定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价格种类的差异取决于所有制形式、社会生产部类、价格形成的阶段和产品销售的地点。 绝大多数的产品和设备是按苏联的国家价格和收费标准出售的。在集体农庄市场上农庄庄员和居民出售的少量产品,是按“未经组织的市场价格”出售的。 价格形成的阶段反映了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运动过程,从筹措生产资料到生产和销售最终的个人消费品过程。零售价格和批发价格的区别就在于价格形成的阶段不同。 批发价格分企业批发价格和工业批发价格。企业批发价格是国营生产企业按此价格出售产品的价格,并不考虑生产的产品是生产资料或是消费品。按企业批发价格把产品出售给企业、用户或其他经营单位。 在消费品生产部门和某些重工业部门,与企业批发价格同时使用的还有工业批发价格,它包括周转税和销售折扣。销售折扣补偿流通费用(运输、保管、分类等费用),并保证给销售单位必需的利润。周转税是剩余产品部分的出售形式。周转税是按产品价格在 一定范围内确定的,并上缴作为国家预算。 ①《苏共第二十五次代表大会资料汇编》(俄文版),第218页。 256 ==========第267页========== 批发价格有多种形式:有农业企业按这一价格向采购单位出售产品的采购价格;有货物运输价目和建筑商品的预算价格。 国营企业生产的消费商品,分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两种。零售价格高于工业批发价格的部分为商业折扣。与批发价格不同,零售价格不仪是国营价格,而且也是形成集体农庄市场的价格。零售价格又分若干种,其中各种生活服务和公用设施的收费标准都属于零售价格。 发站交货与到站交货批发价格的差别就在于商品销售的地点不同。在发站交货的批发价格中,产品是按生产地区出售的,购买者需要支付从发站把产品运到消费地点的产品价格以外的费用,因为运费不包括在产品价格中。到站交货批发价格包括:平均运费,销售单位或生产企业按运到的货物支付实际费用。这就是说,如果发站交货批发价格会造成消费地区的价格差异的话,那么,到站交货价格则保证着使用价值相同产品的统一价格,无需考虑此种产品的单独生产费用以及把产品从生产者手中运到消费者手中的各种运输费用。 这些价格在经济上规定的是否合理,要看产品的生产条件和消费条件。如果产品到处都可以生产,则应规定发站交货价格,以便刺激选择更合理的货运距离。但如果产品生产很有限,而消费却很普遍时,那就应规定到站交货价格,以保证企业和消费单位获得同等经营条件。 所研究的各种价格,主要区别就在于发生作用的地区和时间不同。从发生作用的地区看,价格分全苏统一价格(在整个苏联国土上都有效)、区域或地区价格(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内有效)、地方的或局部价格(在居民点地区或企业范围内有效)。 从发生作用的时间看,价格分固定价格(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有效)、临时价格(固定价格生效之前在相对短期内有效)、季节价格(按一年四季变化的价格)、一次价格(一次有效价格)和分阶段价格(在生产时期,根据生产和销售条件的不同可几次改变的价格)。 257 ==========第268页========== 第二节工业批发价格计划 企业批发价格应保证每一个正常工作企业的产品生产费用补偿,并保证建立必要的积累。企业批发价格包括两个部分一成本和利润。成本是计算批发价格的基础,占价格的大部分,因此,价格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本水平。为了确定统一价格,需要计算每一种产品的部门平均成本。即使是要求计算地区、区域或地方的价格水平,也要适当利用地区、区域或地方的产品成本。在规定 一次性价格时,也要根据各个企业的成本。 计算价格的根据是计划成本,即定额成本和揭示消耗的动态。把成本报告资料作为计算价格的依据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因为报告成本还反映了非生产性消耗和其他偏离正常生产过程造成的结果,这些都不是社会必要劳动消耗。此外,为一个相当长时期规定的价格,还应当起鼓励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的作用,而如果根据实际消耗来计算价格,就降低了价格对提高生产率的作用。在制定新的批发价格时,要特别单列出其中的净产值定额。 根据已达到的技术、工艺水平和合理经营水平,根据生产某一种产品所必要的生产技术消耗定额,并在此基础上计算的定额成本,.可以把许多工业部门在技术和工艺水平上存在的差距拉平,还可以排除偶然因素对成本的影响。 成本计算单位、按企业计算部门成本的企业数目的选择,直接费用定额和间接费用的分配,对正确论证价格基础,具有重大意义。在每一个工业部门,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是有其特点的。 利润是企业批发价格的另外一个部分。在确定有根据的价格水平时,必须考虑保证扩大再生产条件所需要的足够利润额。当前, 一些具体产品价格形成的利润额,是根据赢利指标来确定的。首先,计算工业平均赢利指标(整个工业扩大再生产所必需的总利润额同各工业部门的固定基金、流动基金总价值之比)。然后,在平 258 ==========第269页========== 均赢利指标的基础上计算每个工业部门的赢利水平。由于每个部门的基金价值、结构和周转速度不同,故赢利水平也不同。各个部门所必需的绝对利润额是这种差别的基础。绝对利润额可根据规定必须上缴国家预算的固定生产基金付费、经济刺激基金的建立和银行贷款利息付费来确定。 在论证各部门的赢利水平时,要考虑各种因素(自然条件、技术水平、生产的组织等)对各个企业费用水平的影响,正是由于上述各种因素的影响,造成各部门利润和赢利水平的差异。 在进行价格论证时,经常使用的方法体系必须能保证每个正常工作企业进行经济核算所必需的利润。这些方法是:批发价格的地区差价,统一批发价格与工厂结算价格的结合(两种价格体系),批发价格的临时加价。为拉平部门内部的利润,经常使用地租和固定付款,有区别的基金付费率。 每一种产品利润额的确定,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要保证各类计划产品的利益均衡,必须确定相类似产品价格的正确比例关系。为了解决这一任务,正在采用不同的方法,按产品种类分配利润、考虑部门的特点一成本、劳动消耗量、加工费用、基金占用量的比例关系等等。各种产品品种的利益均衡并不包括带有刺激生产的这种或那种产品,或限制某种产品生产的某些赢利差异。 第三节农产品收购价格计划 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生产的绝大部分产品是按收购价格出售的。收购价格的水平关系着农庄的劳动报酬额,国营农场工人的物质刺激,农庄、农场纯收入的形成,用农业原料制做的轻工和食品工业产品的成本,各种零售价格的水平,关系到人民的福利。因此,采购价格体系必须为激励农业经济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利益的正确结合和为巩固工农联盟服务。 苏共纲要规定,“农产品收购价格政策和农业生产工具的出厂 259 ==========第270页========== 价格政策,不仅要考虑工业扩大再生产的利益,而且要考虑农业扩大再生产的利益,和集体农庄必要积累的形成”。① 收购价格的经济实质在于,补偿农产品的生产费用,保证农庄和农场扩大再生产的必要积累。 一个地区农庄和农场的地区产品平均成本是计算收购价格的基础,是在规定价格几年前农庄和农场就已经达到的。用这种方法可以查明全国各地区因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而造成同类产品在生产条件和成本上的差异,同时也可以排除偶然气候因素对某几年费用水平的影响(例如干旱)。 按收购价格编制纯收入计划时,要考虑农业创造的剩余产品部分,它是以周转税形式按零售价格出售作为全国需要的拨款。以收购价格为基础的纯收人水平,必须充分保证集体农庄能支付所得税和保险金付费,保证扩大再生产任务所需的固定基金和流动基金增长额筹款、设立养老基金、文化生活福利基金和对取得优异工作成果的庄员的物质鼓励基金。 国营农场纯收入的形成应能保证缴纳基金费,建立三种经济刺激基金和支付银行的贷款利息。 收购价格计划的重要方面是论证其地区差价,补偿分布在不同自然气候条件企业的消耗并保证必要的积累,鼓励不同区域农业企业的合理专业化,保证生产国家计划规定的各类产品。 在加盟共和国之间和拥有不同自然气候条件的大加盟共和国内部,在州之间和州的内部(俄罗斯联邦、哈萨克、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共和国),收购价格各不相同。 收购价格的差价幅度,即价格区的数量,每个区域的价格水平,边疆区与费用水平相似区域之间的差价,可以根据区域的分布和生产条件,按每一种农产品具体确定。 改进收购价格的地区差价,是指把价格区划小,改革比价。 ①《苏联共产党纲要》(俄文版),第82页。 260 ==========第271页========== 第四节零售价格计划 零售价格是向消费者出售商品的一种价格。零售价格比工业批发价格要高,其高出部分等于商业折扣额。商业折扣应能补偿商业企业把商品运到消费者手中的各种费用,并能保证商业企业所必需的利润。 零售价格直接影响着居民的实际收入平水。零售价格计划同一些重要社会经济问题的解决紧密相关。.因为在零售价格的结构中可以反映出国民收入分配的主要比例、积累与消费之间的关系和国家预算资金的形成。根据国民经济的现实生产的可能性,并通过编制零售价格计划有目的地调整居民需求。 农业原料费用是组成零售价格的主要部分,因此,农产品生产费用和收购价格的变化是零售价格变化的重要因素。此外,生产和建设资金费用的变化、流通费用的削减,也会影响零售价格的水平。在对零售价格水平的变化进行决策时应当注意到,产品成本本身的下降并不是零售价格下降的唯一依据,尽管它是零售价格下降的决定性条件。为正确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重视供求关系。只有商品生产和供应的增长额超过购买需求的增长时,商品零售价格水平才有可能下降。 某种商品零售价格的变化取决于与它相联系的或相互可以代替的产品价格水平。确定新商品的价格时,应根据新商品的使用特点,并参照类似产品的现行零售价格水平。 计算新产品的零售价格要有以下条件:第一,选择好基础产品,即按各种参数与新产品进行对比的类似产品,第二,确定每一个商品组的参数,这些参数应能最充分地反映产品的使用特点,第三,按参数研究产品的对比方法(价格形成的经济参数法)0 统一价格中的零售价格体系,要通过下列的主要对比来加以保证: 按使用特点确定各种可以相互代替的产品价格(肉一鱼一蛋一 261 ==========第272页========== 油,缝纫制品一针织品)。在这一组商品中,重要的是注意满足同样社会需求的各种产品之间的正确比价,并通过比价以鼓励用不太短缺的商品去代替短缺商品,从而建立起合理的消费结构; 同一品种但质量不同的商品的零售价格,可通过对劣质产品的减价来保证不同质量产品零售价格的差价, 在个人消费中不能相互代替的商品价格,但在生产消费中却彼此有联系(布匹一缝纫制品)多 最终商品和原料商品的价格(肉一肠、小灌肠、半成品)。规定这种比价是为了鼓励购买准备直接消费的商品,以便节约食品加工的时间影 可以用来制造其他商品(面包一肉,牛奶一黄油)原料的商品零售价格。规定这种比价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把某些准备消费的商品用来加工其他商品; 利用天然原料和代用品生产的产品零售价格。在这类比价中,应对代用品规定相对较低的价格,以便维护消费者的利益; 日用品和奢侈品的零售价格。奢侈品的价格可以规定得相对高些,以便限制对此的需求: 成年人和儿童所需商品的价格。规定这种比价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消费者购买儿童用品的利益。因此,这些商品的零售价格相对要低些,在一般情况下,应低于批发价格: 同一类型商品,根据式样美观与否来确定零售价格。新的较为时髦的衣服、鞋子和其他消费品的零售价格相对要高些,以便于调 ·整居民的需求。 第五节数学方法在价格计划中的应用 在价格计划中必须应用数学方法,这是由国民经济计划的特点所决定的。 在论证价格的过程中,除考虑各种因素对价格水平、价格变 262 ==========第273页========== 化、比价和价格结构的影响外,同时要考虑价格变化时对一些重要的国民经济指标,如国民收入、产品销售、利润、赢利、居民实际收入的影响,还要考虑各种价格(批发、收购、零售)、各种商品的价格标准和劳务收费标准的相互影响。 在编制价格计划时,要大量研究各级机关所规定的有关价格和收费标准的情报资料。 由于向远景计划和预测价格过渡,向制定计划价格指数以及向制定限定价格、远景价格和预测价格过渡,使上述任务变得更加复杂了。 所有这些,都决定了必须建立价格模型和价格形成过程的模型试验。 为计算各种具体价格和根据价格形成的各种因素确定比价,需要采用广泛的数学方法系统:从成本计算的基本核算到用数理统计方法处理重要情报资料和采用现代数学规划法。 根据所要解决任务的性质,应用各种类型的经济数学模型。为了综合计算价格水平、比价、价格结构变化的各种方案和变化的相互影响,经常使用部门间联系平衡表模型。例如,在重新修订1967年的批发价格时,有34个部门的部门间联系平衡表被作为工业部门批发价格和赢利率水平变化的依据。 1970年曾对1971年至1975年的批发价格计划指数进行过计算,~计算主要依据包括33个工业部门的部门间平衡表,并使用了几种赢利定额方案。 为了分析和编制计划价格和预测价格,经常使用多种产品模型。与部门间平衡表模型不同,多种产品模型可以包括几百种甚至几千种重要产品和产品组,从而可以更仔细地研究价格变化的相互影响。此外,多种产品模型也可以成为实物价值模型,它简化了对增产(减产)和单位产品平均价格的计算,这种模型未必一定做到平衡。例如,为了计算1971至1975年期间的批发价格的指数变化,曾组建了多产品的实物价值矩阵模型,它包括约480种工业品。 263 ==========第274页========== 借助于部门间平衡表和多种产品模型,正在解决当前计划、中期计划任务和价格预测任务。在研究现行的(年度)价格变动计划时,要确定这些变化的相互影响,并要考虑它们对年度计划价值指标的影响。这一切都是通过详细的部门间平衡表和国民经济、部门、地区一级的多种产品模型来实现的。 在研究编制五年的价格变动计划时,经常使用较高一级的组合体—一部门间平衡表和多种产品模型。借助于部门间平衡表和多种产品模型,在分析物资和财政计划资料的基础上,根据价格变动的相互影响,计算计划价格指数和一些重要产品的远景价格。这种计算经常被用来确定生产比例、确定国民收入的分配和使用指标。 在预测远景价格时,经常运用较高一级的组合体一部门间平衡表。在这些计算中,所用数据常常带有概率的性质。根据这些数据确定价格变动的若干方案,在研究国民经济预测和部门预测时,也要考虑这些数据。 根据价格的计划变动标准和价格形成的基本原则,从需要变动价格的那些经过统计的帐户清单项目(产品、劳务、部门等)总数量中,有选择地深入研究一些部门间平衡表和多种产品模型。然后,再确定价格变动的幅度和新价格的水平,'并规定出上述价格变动的顺序和时间。 运用部门间平衡表和多种产品模型,可以判断价格的动态和由此而产生的结果,也就是说,使一些综合性的任务能够得以解决。 新价格指数或对各种价格的计算,可根据价格形成的一些重要因素来进行。这些重要因素有:价格要素(成本、利润)的数额变化,价格要素的种类变化(例如,地质勘探工作费用的规定等),或对这些因素的通盘考虑。 借助于数学模型,不仅可以按使用新价格的各地区来确定费用水平和赢利额,而且可以按产品总量确定费用水平和席利额。 这一系统的协调一致和经济情报资料的统一,是价格形成的数学方法取得成效的重要条件。 264 ==========第275页========== 第二十章财政和信贷计划 第一节财政和信贷计划的内容与任务 财改和信贷计划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国民经济计划的各项任务是编制财改计划的基础。但同时,财政和信贷资源的核算又必须保证国民经济计划的协调一致,保证财力和物力的平衡。财改不仅要保证国民经济需要的各种货币资金、刺激对货币的合理使用,而且要对社会再生产的各个阶段予以积极的影响。 联合公司、企业和生产单位的财务活动,货币资金的形成和使用,是财政计划的对象。国家通过财政系统,有计划地分配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 在财政、信贷计划中,要确定货币资金的数额、来源和各种基金构成的条件,对货币基金进行分配、再分配和使用的目的在于,保证各部门、行业、共和国和经济区必要的发展速度和比例;对企业和生产单位的生产财务活动实行卢布监督;寻找提高社会生产效果的有效方法,提倡以最小的消耗取得最大的成果。 苏共第二十五次代表大会指出,必须加强经济核算,加强财政和信贷对发展生产、改进经营质量指标、压缩非生产性开支、降低损耗和增加国家收入的作用。 财政计划对确定国家计划的各种平衡关系和价值指标,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这些任务可以通过财政计划系统以及与国家计划各个部分有联系的平衡表系统加以解决。· 265 ==========第276页========== 现有的财政和信贷系统,包括了国民经济的各个环节。财政信贷系统包括:各国营企业、联合公司、部和主管部门、集体农庄和消费合作社组织的财政计划(收支平衡表);国家和个人的保险付费,非生产领域各单位的财改计划(预算);苏联国家银行的信贷和出纳计划;苏联建设银行的信贷计划;国家预算;国家综合财政计划(国家财政资源平衡表)。 全部财政计划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彼此联系的。这种相互联系的具体表现是,各企业、联合公司的所有财政计划都是部门综合财政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财政计划是按措施或是按收入来源进行统一的。 各企业、联合公司、部的财政计划,与国家的预算计划、信贷计划、出纳计划和其他的国家财政计划都是有联系的。 对财政信贷系统的管理,由苏联财政部、共和国财政部、地方财政机构、苏联国家银行、苏联建设银行、各企业、联合公司、部的财改机构共同实行。 第二节综合财政计划(国家财政资源平衡表) 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财政依据,具体体现在国家的综合财政计划中。综合财政计划是国家、企业、各机关和财政信贷系统(苏联国家银行、苏联建设银行、国家储蓄银行、国家保险局)的财政资源构成和分配的汇总。对财改资源平衡表进行深人研究时,要以苏联国家计委和苏联财政部共同编制的各个时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为基础。 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1979年7月12日决议建议苏联国家计委编制各年度的综合财政收支分配平衡表,并将其作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草案的一部分上报苏联部长会议,而年度计划的收支分配,则要制定当年的综合财政平衡表,并应当规定保证财政 266 ==========第277页========== 资源的各项计划措施,和建立必要的财政额等。财改部应当将综合财政平衡表计算书及搞好财政平衡的建议、五年计划按年度分配的国家预算收支综合计算书(按主要指标)一并上报苏联国家计委。部和主管部门同时应当根据五年计划和年度计划草案编制五年的(按年度分配)和年度的财政计划,并将这些计划上报苏联财政部或加盟共和国财政部,以便进行协调。 综合财政计划可按下列提纲进行编制: I收入 1,货币积累 其中: 1)国营企业和经营单位的利润,2)周转税, 3)国营企业、生产单位和机关的社会保险基金付费:4)地质勘探和地质普查工作成本提成。2,国营企业和生产单位的折旧提成。 3.非中央的国家投资拨款来源。4,经营单位内部资金的动员。 5,来自集体农庄、消费合作社和社会团体的预算进款一总计其中 1)集体农庄的所得税,2)消费合作社的所得税。 6.来自对外贸易和对外经济业务的收人。7,集体农庄的公共社会保障基金付费。 8.来自居民的进款。 9,用于扩大长期贷款基金的银行资金。 10.国营企业、生产单位和预算的其他收入。 11.国家收入总计。Ⅱ支出 1.国家投资。2,地质勘探工作。3,役畜和商品畜的形成, 267 ==========第278页========== 4,大修理 5,自有流动资金定额的增长额。6,经济刺激基金提成。 7,住宅一公用事业的维护和使用亏损。 8.产品销售和劳务亏损。 9,用于对外贸易和对外经济业务的拨款支出。 10.用于社会文化措施和科学的费用。 11.管理费用。 12.国防费用。 13.长期贷款基金增长额。 14.国营企业、生产单位和预算的其他支出。 15.用于不包括在企业、生产单位计划和预算收支平衡表中的提高人民福利的新措施费用。 16.国家物资储备增长额。 17.苏联部长会议和各加盟共和国部长会议的储备基金。 18.苏联国家银行作为短期贷款的信贷资金的拨款收人超出苏联的国家预算支出部分。19,国家支出费用总计。 从上述提纲可以看出,财政计划反映国家与企业,国家与居民,国家与集体农庄、合作社之间的收人再分配。综合财政计划的收支部分反映生产和非生产领域、公共基金和个人基金之间的再分配过程。 根据国民经济计划资料计算的利润,是财改资源的重要来源。 。周转税则是根据规定要纳税的几种重要工业品的生产计划和分配平 衡表来确定的。折旧提成是根据规定定额的固定基金的年平均价值计算的。 集体农庄、合作社的财政资源只计算作为所得税上缴预算的那部分。 “国营企业、生产单位和预算的其他收人”一项中,要统计各种林业收入、市改收人、出售报废固定基金的进款、各经济管理机 268 ==========第279页========== 关的固定负债增长额、地方企业税等。 国营和合作社生产单位的收入,大部分作为非生产领域的扩大生产和基本建设的积累基金。因此,国家可以广泛利用财政杠杆来有计划地发展经济。 用于满足国民经济需要的投资和大修理,在平衡表的支出部分加以考虑。用于社会文化福利措施的支出,要按国民经济计划的各个部分,如卫生、教育等财改定额(一个学生的费用,一个病床位的费用等)进行支出。 信贷投资只考虑从预算中拨出作为长期贷款的那部分资金,以及按全苏预算收人大于支出的闲置预算资金,这部分资金主要用于短期贷款。 管理费用可根据管理机关的结构,在这一领域工作的专家(工作人员)数量来确定。 用于农业、经营公路、市政公用事业的设施费用,是其他费用和业务费用中最大的费用支出。各加盟共和国部长会议的储备基金,规定用于抵补国民经济出现的额外需要(计划的超额完成,货物周转额的额外增加等)。 在编制国民经济平衡表时,综合财政计划与社会产品平衡表的协调,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因为在编制国民经济计划过程中,这一协调必然导致通过节约社会劳动和改变劳动报酬定额等寻找新的财 政资源。 第三节苏联的国家预算 苏联的国家预算是全国财改资源基金形成和使用的主要财政计划。作为特殊财政计划形式的国家预算的重要作用在于,可以将国家预算中半数以上的国民收人集中用于有计划地发展国民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通过预算,在生产领域内部、社会生产的经济成分之间、企业之间、生产和非生产领城之间、加盟共和国和经济区 269 ==========第280页========== 之间实行国民收入再分配。 国家预算是在国家计划指标基础上编制的。与此同时,预算对国家计划的完成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编制预算计划过程中形成了国民经济各部门的财政,确定并保持社会产值和国民收人的生产与分配之间的必要关系,积累与消费基金之间、投资与设备之间的必要关系。 从结构看,国家预算与国家的综合财政计划很近似。但实际上它们之间的差别很大。在综合财政计划中,根据各项财源规定国民经济的拨款。在国家预算中,经济核算单位的自有资金补偿费用并不计算在内。如同在综合财改计划中一样,并不是所有的利润都列入国家预算收人,而仅仅是在生产单位收支平衡表基础上确定的利润提成。国家预算中也不反映固定生产基金折旧费。国家预算一般都是收入大于支出。这一超出部分常常是作为国民经济信贷的补充来源使用的。 如果说综合财政计划是重要的计算文件,那么,苏联国家预算则是指令性的具体业务文件。国家预算由苏联最高苏维埃会议审核批准,苏联财改部负责执行。 国家预算包括全苏预算、各加盟共和国预算和地方预算。全苏预算的宗旨在于,把货币资金用于完成具有全苏意义的一些措施(推广新技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等),保证全苏所属企业和生产单位的财政拨款,教育、卫生、国防、国家储备构成和管理经费拨款等。 各加盟共和国国家预算包括加盟共和国预算和地方预算。加盟共和国预算要规定具有全共和国意义的措施。地方预算包括自治共和国预算、农村、城市、地区、州、边疆区劳动人民代表苏维埃预算。地方预算要保证地方经济的发展,保证为居民生活服务等。 苏联国家计委要对苏联财政部草拟的国家预算草案批注意见,并呈报苏联部长会议。各加盟共和国国家计委,也要给加盟共和国财改部草拟的预算草案批注意见。经政府同意的苏联国家预算草 270 ==========第281页========== 案,提交苏联最高苏维埃会议讨论,预算草案一经最高苏维埃会议审核批准便成为法律,必须执行。 苏联国家预算包括以下主要收入项目: 1、来自社会主义经济的收入,其中:(1)包括基金和闲置库存利润在内的企业和经营单位的上缴利润。(2)周转税。(3)来自集体农庄、合作社企业、国家保险资金的收入和其他收人。 2、居民付款,其中:(1)居民付款。(2)非税收付款。国家预算收人的结构和组成是由社会主义的社会实质和任务决定的。社会主义企业和生产单位的货币收人是社会收入的主要来源。利润提成是通过基金付费、固定(地租)缴款和闲置库存利润上缴等几种方式进行的。 企业和生产单位的利润付款在不断增长。如果说1975年利润付款在预算结构中共计为697亿卢布,那么,到1978年已达到786亿卢布。作为上缴预算的利润付款,是根据产品产量和成本下降计划进行计算的。 周转税不仅是预算收入的重要来源,而且是调整企业赢利的工具。周转税是以国家集中收人的方式,包括在商品计划价格中的那部分企业货币积累。周转税主要在有条件通过生产集中大量货币积累,并能获取高额赢利的那些部门形成。 通过周转税计划预算收入有三种方式:按零售价格出售商品的周转额与按企业批发价格计算的周转额之间的差额;按周转额的百分率,按实物(吨、米等)计算的单位产品固定比率。 居民征税在预算收入中占很小一部分(7一8%),·而且还在不断下降。 在国民经济计划规定的进出口计划基础上确定的对外贸易收入,也是国家的预算来源。 在预算的支出部分,预算资金的使用分以下几个方面:用于发展国民经济,用于社会文化设施;用于国防和管理;用于其他支出费用(偿还借债等)。 271 ==========第282页========== 国民经济拨款是主要的支出部分,可见预算在发展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国家预算,按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加盟共和国和各经济区对财政资源进行再分配。 通过国家预算,将国民收入的一部分用于社会文化设施(卫生、教育等)。这些支出费用是根据国民经济计划的有关部分确定的。 有关国家预算,见表31。 表31 苏联的国家预算(10亿卢布) 1940年1960年1970年1975年1978年 收入… 18.0 77.1156.7218.8265.8 其中: 1.周转税… 10.0 31.3 49.4 66.6 84.1 2.包括基金付款和闲置库存 3.利润提成包括:基金 2.2 18.6 54.2 69.7 78.6 付款和闲置库存利润收入 0.9 5.6 12.7 18.4 22.1 4.国家社会保险资金……… 0.9 3.8 8.3 11.3 13.1 支出…… 17.4 73.1154.6214.5260.2 其中: 1.国民经济拨款… 5.8 34.1 74.6110.7141.3 2,社会文化设施和科学… 4.1 24.9 55.977.1 89.1 3国防…………… 5.7 9.3 17.9 17.4 17.2 4.国家管理机构:………… 0.7 1.1 1.7 2.0 2.3 收人大子支出……… 0.6 4.0 2.1 4.3 5.6 第四节信贷计划 在现阶段,信贷在工农业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中、在刺激提高社会生产效果方面的作用大大提高了。信贷的宗旨在于,按偿还条款保证企业、生产单位和个人暂时闲置资金的稳定和使用。信贷的使用的客观必要性是由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所决定的。信 272 ==========第283页========== 贷资源保证着社会主义再生产的连续性、国民经济发展的计划性和比例性。银行提供的贷款,可以满足企业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对超过自有资金和预算资金的额外资金的需要。 通过信贷实行有计划地使用货币资金,保证更合理地分配物力、劳力和财力,有助于提高社会生产效果和居民的生活水平。信贷保证社会产品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不间断运动。借助信贷,国家可以有计划地组织货币流通,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信贷过程实行卢布监督。信贷促使更合理地使用国家的货币资金基金,积极促使增加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信贷作用的加强,使信贷投放不断增长。1970年,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信贷投放(年末贷款余额)共计为1047亿卢布,到1978年达到2066亿卢布。用于农业、对技术进步具有决定意义的工业各部门、以及用于发展先进生产部门、生产新产品、推广新技术和改进技术工艺生产的信用投资,正在不断增长。工业中,每两个卢布的流动资金中就有一个卢布是靠信用贷款保证的。 在带有季节性生产的部门和与采购、交通运输有关的一些部门中,信用贷款的比重尤其要大些。 国民经济的短期贷款集中在苏联国家银行。企业、生产单位的暂时闲置资金(利润、折旧费等)、居民存入储蓄所的资金、预算资金等,都是短期贷款的资金来源。 实行短期贷款要遵循偿还、急需、计划专项用款和以商品物资保证贷款等项原则。 根据现已掌握的资金,如何更合理地使用信贷资源和充分保证信用投资平衡,是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发展信用关系的重要条件。对那些工作好的企业和完成产品生产、销售计划和积累计划的生产单位,对那些保留自有资金的生产单位,应优先给予贷款和结算。贷款制度鼓励每个企业完成计划指标,鼓励在提高劳动生产串的基础上获得更大的利润,完成规定的积累任务。对企业的下述需要可提供贷款,例如: 273 ==========第284页========== 根据产品生产和销售计划建立的季节性商品物资储备和其他超定额商品物资储备: 非季节性工业部门企业按照自有流动资金和银行贷款的份额比例建立的定额商品物资储备费用和工资费用; 推广新技术和改进生产技术工艺的费用,扩大消费品的生产费用,生产新产品费用,提高质量和改善居民服务费用, 与筹建新生产部门和生产新产品有关的费用: 根据结算凭单与产品供方结算商品运费,提供劳务费用和与结算有关的其他需求费用; 因自有流动资金不足需要临时性补充; 超定额储备原料、材料、半成品和在制品生产所需费用,以及今后向生产新产品和改进产品质量过渡所需的费用。 企业使用贷款,要根据贷款的方式和贷款的使用期限支付利息。由于贷款的用途和获得贷款的条件不同,利息率也各不相同。例如,联合公司和企业使用在途凭证结算贷款,利率为2%,因自有流动资金不足需要临时增补的贷款,利率为7%,过期贷款利息率最高,按年息10%支付。 ·最近,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企业间的经济核算关系,提高责任心,鼓励按时付款和改进结算机构。 为了保证按签署的合同对提供的产品及时进行结算,为了提高购货单位的责任心、遵守付款纪律而规定,在付款期已到但因购货单位临时缺乏资金的情况下,购货单位承诺的付款凭证可由苏联国家银行或苏联建设银行支付,但贷款债务仍记在购货单位帐上,按照商品物资付款条例的规定,必须在六十天内偿还,并征收年息5%。规定期满后,贷款继续按提高了的利息征收。 向生产单位出售指定产品的集体农庄,可以直接向苏联国家银行贷款。提供集体农庄的短期贷款,必须保证农业生产的全部过程,包括物资费用和劳动报酬在内。 提供集体农庄的长期贷款用于保证劳动报酬、购买矿肥、修建274 ==========第285页========== 性畜饲养舍和家禽饲养舍等。长期贷款此重占集体农庄投资总额的 三分之一。 国营农场的贷款应有助于增强国营农场的物质技术基础。国营农场在苏联国家银行获取的贷款,主要用来完成季节性工作、饲养幼畜、把一年的投资变成投资拨款来源的利润。 国民经济贷款的实现要与信贷计划相一致,信贷计划是根据苏联国家银行吸收各部、主管部门和加盟共和国参加共同编制的。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1979年7月12日决议规定,由苏联国家银行和苏联建设银行将按年度分配的五年计划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结算书上报苏联国家计委。信贷计划取决于贷款资金额、贷款资金的专项用途、'贷款来源、货币发行量和货币回笼量(总计划与出纳计划)。信贷计划是在国民经济、国家预算、物资技术供应计划的基础上编制的。信贷计划一般按季度编制,并由政府审核批准。按季度编制的计划可以考虑企业对资源需求的季节变化,以便更准确地确定贷款额和贷款偿还期。按季度编制的信贷计划一定要与国民经济计划的完成进度协调一致,因为提供贷款或拒绝发放贷款主要根据企业和生产单位计划任务的完成情况。 信贷计划以平衡表的方式制定。在信贷计划的资源部分规定计划季度期初和期末的贷款来源和贷款用途。计划贷款和因自有流动资金不足的临时补充贷款是信贷的主要形式,计划贷款和临时补充贷款是按部、主管部门和加盟共和国进行编制的。 银行信贷计划可按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和负债方的主要项目进行编制。信贷计划的资产方部分规定资金(银行贷款)的用途,负债方部分规定资金的来源。资产方和负债方各项目反映了计划期未的贷款资金余额和债务。苏联国家银行的基金(法定基金、储备基金和不参加分配的利润)是贷款资金的来源。大部分银行资金由国家预算资金和吸入资金构成。 按部、主管部门计划编制并经政府批准的苏联国家银行信贷计划,要通告各共和国、边疆区和州有关的业务管辖行,最后还要向 275 ==========第286页========== 有关的业务分行通告季度末的货款额。 第五节数学方法在财政和信贷 计划中的应用 苏共第二十五次代表大会提出许多有关完善财政计划的任务,目的在于保证国民经济的最优财政比例关系。为此,必须广泛地使用与计算技术相结合的经济数学方法。 运用数学方法不仅可以加快计算分析工作,而且可以找到并保持最优的国民经济财改状况。 今后,建立全国的财政管理自动化系统,包括苏联最高苏维埃的管理自动化系统的财改管理分系统,苏联部长会议、苏联国家计委的管理自动化系统,苏联财改部、苏联国家银行、苏联建设银行、苏联对外贸易银行的自动化系统,各部门、各主管部门、各地区的管理自动化系统,以及联合公司和企业的管理自动化系统等,是解决这项任务的重要方向。在自动化系统中,与计算技术相结合的数学模型的运用,可以保证上自苏联财政部,下至企业制定的财政计划,更加充分地协调一致,保证财政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财政管理自动化系统,将成为全国自动化计算、计划和管理国民经济的信息收集和处理系统的分系统。 在各工业部,首先是在仪表制造、自动化工具和控制系统部,财政管理自动化系统的部门财政管理分系统已经建立,并正在发挥着职能作用,它保证了使用电子计算机的部门、各部管理局、联合公司和企业财政活动的科学管理。财改管理自动化系统包括几个组:当前计划编制组,远景计划编制组,业务分析组和发展规模分析组等。财政管理自动化系统的分系统和仪表管理自动化系统的全部任务是,按用途(销售、利润、流动资金等)和按管理职能(计划、分析、调节)进行分类。借助于每个组解决以下任务:解决自有流动资金定额,完成部门销售计划、利润计划和财务计划,对完 276 ==========第287页========== 成利润计划的全面分析等。 上述各项任务的解决结果,将为企业、联合公司和部的财政管理局提供采取决策的依据。在统一信息(统一标准)的基础上应用电子计算机,每十天就可以对企业、联合公司和整个部门的财务状况进行一次分析,并把分析结果加以对比。财政管理自动化系统的使用,不仅可以为具有高度熟练技能的专家腾出时间,以便进行合理决策,而且还可以改善财务活动状况。 财政和信贷计划中运用部门间平衡表,可以更好地协调和确定财政资金额、财政资源结构,可以根据社会生产的结构变化、技术进步因素和价格变化的情况确定分配等。 部门间模型既可以对这些因素给予影响,又可以揭示这些因素对财改指标的影响程度。所以,财政比例和财改指标可以使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和社会生产的重要国民经济指标紧密衔接。 277 ==========第288页========== 第二十一章·加盟共和国和经济区 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第一节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的内容与任务 社会生产效果的提高,要求部门和地区方面的计划相结合。只按部门编制国民经济计划,那就违背了地区经济综合发展的客观趋势。因为社会生产效果既取决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有效发展,又取决于有效的地区发展比例。 地区方面的计划包括两个主要部分:共和国(地区)的国民经济综合发展计划,和地区部门计划,即全国各地区的部门协调发展计划和布局计划。地区计划的主要环节是: 共和国、地区的生产部门发展计划和布局计划,共和国、经济区和工业中心经济综合发展计划,工业和农业区的地区计划。 编制地区计划,要以地区的劳动分工为依据。土地、水力、矿 .物和其他自然资源的分布,以及各个地区历史发展特点(地区经济 的专业化水平、交通运输的条件、劳动资源的成分和业务水平等)的差别,则是最关键的依据。 生产过程经常与决定生产要素的地区布局密切相关。生产布局是各种社会形态实现生产过程必不可少的条件。 综合解决全国各地区的生产力合理布局的问题,是当代条件下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任务之一。根据苏共第二十五次代表大会的决议,正在进行工作,以便进一步改进生产力布局,完善地区间的比 278 ==========第289页========== 例关系和经济联系,提高各加盟共和国和地方苏维埃在解决生产力布局问题,解决部门和地区计划合理结合方面的作用。 地区计划工作的特殊任务是: 保证扩大再生产的高速度发展,首先保证能更充分利用生产能力的那些专业化部门的高速度发展,并在此基础上为全苏的经济做出贡献, 国民经济各部门必须按比例发展,提高专业化部门和服务性部门之间、生产和非生产领域之间国民经济发展的综合性和平衡性等 吸收更经济的自然资源参加生产,更好地利用当地劳动资源;合理布局加盟共和国和经济区的生产力,有计划地发展属于州、边疆区、自治共和国、地区生产综合体的生产力,提高州、边疆区、自治共和国、地区生产综合体在经济发展中的专业化水平和发展比例 完善跨共和国和跨地区的运输一经济联系,克服不合理运输,削减全国的运输费用, 大力发展非生产领域和作为衡量提高人民福利重要条件的消费品生产。· 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要确保各加盟共和国、自治共和国和经济区、自治州和民族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苏共第二十五次代表大会提出任务,要求提高各加盟共和国在解决生产建设和社会文化建设问题方面的作用和责任心,增加消费品的生产,根据地方和民族的特点,扩大商业和对居民的服务。更加充分地利用自然资源、劳动资源和其他资源。 第二节编制生产力布局计划的方法论原理编制地区生产力发展计划,总要考虑在正反方面经常起作用的许多因素的相互关系。 279 ==========第290页========== 社会发展各个时期的地区生产布局,都要取决于自然资源、动力资源和原料资源的分布。目前,原料、动力、成品运输程序的完善,在客观上促使地区生产朝着均衡布局的趋势发展。物理和化学的成就,使生产过程中逐渐减少了对天然动力来源和劳动对象的依赖,并促使这种趋势日益扩大。 各加盟共和国和经济区生产布局计划和综合发展计划,可根据编制国民经济计划的总方法进行编制。此外,编制地区计划还需要使用特殊的原则方法: 在全面而充分吸收物质资源和劳动资源参加生产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发展各地区的生产, 使生产部门尽可能接近原料、燃料和动力产地,以便把社会劳动损耗、社会产品损耗降到最低限度: 巩固国防力量: 经常不断地、有计划地提高加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各加盟共和国和各民族的物质生产水平和文化水平,克服个别地区经济发展中有时出现的不均衡现象, 国内各地区的全面专业化与经济综合发展的相结合, 全面考虑对加人世界社会主义体系各国的社会主义劳动分工要求和国际地理分工的要求。 在编制地区计划时,应当考虑每个生产部门布局的具体特点、各民族的特点和全国各地区的历史传统。苏联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自然,正确发展民族关系的问题,对编制国民经济计划和文化计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社会主义生产布局原则中,占特殊地位的是经济区的专业化原则和经济综合发展原则。 经济区的专业化是各生产部门社会劳动分工的一种形式,专业化反映了地区或工农业生产部门、建筑部门在生产某种产品时所具有的优势。所确定的专业化一定要适应国内正确的地理分工需要,促使加快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速度。在评价地区经济的专业化发 -280 ==========第291页========== 展条件时,将全国各地区的产品生产的经济效果加以对比,确定地区生产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以及对节约社会劳动的影响,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为了确定加盟共和国或者大经济区的专业化水平,经常使用相互有联系的指标体系,其中有:在共和国(或地区)经济中,生产部门所占比重,在全苏部门生产总额中,地区所占比重;跨共和国(或跨地区)的商品率。在计算指标时,经常使用的数据有:产量、固定基金额、工人人数等。 在共和国和经济区的经济中有两种部门组: 第一组是地区实行专业化的总主导部门,这些部门的产品具有跨地区或者全苏意义,因此,这些部门的发展水平代表一个地区在区域分工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地区专业化的部门组,同时又是形成经济区整个经济综合体的基础。 第二组是为第一部门组所需的服务部门,它在综合利用当地原料和燃料资源的基础上,保证地区居民的需要。 共和国和经济区可以实行经济专业化的有这样一些部门,例如,林业,石油开采工业,天然气工业和煤炭工业,黑色和有色治金业,机器制造工业的许多部门,食品工业的某些部门(糖、鱼、葡萄酒酿造等),某些农业部门(谷物、植棉、某些南方作物、养羊业等)。服务于上述专业化部门有电力、石油加工、许多化学工业部门、建筑材料工业部门、许多食品和轻工业部门、一些农业部门等。· 经济区和共和国实行正确专业化和综合发展经济的正确原则是,既不允许过分地、片面强调专业化,也不容许走向闭关自守,甚至倒退到只发展共和国和本经济区生产力的本位主义道路。地区专业化应当与地区经济的综合发展相结合,地区经济的综合发展意味着保证该地区需求的生产和非生产部门在经济上合理地、相互协调地发展,意味着不仅要大力发展地区内部的主导部门和主导部门的协作化,而且意味着地区各经济部门要按比例发展。 281 ==========第292页========== 综合发展必须保证每个地区、每个共和国境内能生产足够数量的最重要原料、燃料、动力,主要的大众消费品、农产品,发展运输网、机关和企业的文化生活设施网。 E 应当把经济发展的综合性和专业化看成是彼此不可分割的一个统一体,看成是全国各地区生产力合理布局的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企业内部的协作化和工业中心之间、地区综合体之间、各大经济区之间的协作,是正确实行专业化和综合发展不可分割的部分。计划中社会主义生产布扃原则是在全面考虑部门布局的主要因素基础上实现的。 早在苏维埃政权初期就已经出现并作为有计划发展社会生产因素的经济区的划分,对生产力布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全国各大经济区网络图是解决生产力布局问题和编制地区生产计划的重要工具。全苏一共分18个经济区。俄罗斯联邦有10个经济区:西北区,中央区,伏尔加一维亚茨基区,中央黑土带区,伏尔加流域区,北高加索区,乌拉尔区,西西伯利亚区,东西伯利亚区,远东区。乌克兰共和国有8个区:顿涅茨克一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沿岸区,西南区,南部区。最后几个区是:波罗的海沿岸区,白俄罗斯区,外高加索区,中亚区和哈萨克区。摩尔达维亚共和国是作为一个独立区划分的。 某些大型的经济区(经济一地理区)包括好几个加盟共和国的领土。例如,外高加索包括3个加盟共和国: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中亚区包括土库曼、吉尔吉斯、塔吉克和乌兹别克,波罗的海沿岸区包括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和加里宁格勒州。 从1966至1970年的五年计划(第七个五年计划)开始,全苏按两大经济区域一东部和西部,18个经济区和15个加盟共和国规定任务。 东部区域包括乌拉尔以东的五大经济区:西西伯利亚区,东西 282 ==========第293页========== 伯利亚区,远东区,哈萨克区和中亚区。西部区域包括其余13个经济区和摩尔达维亚共和国。 经济区是国家的一部分,它是根据以下特点来划分的:即生产力和自然条件的共同特点,历史上形成的特殊的经济专业化,地区经济的统一性和经济的综合性。 在编制经济区的生产规模计划和生产效率计划时,要考虑该地区的地理状况,它的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储量和开发程度,劳动力资源平衡表形成的特点,生活条件,根据当地条件对技术设备和劳动组织的特殊需要(例如,在最北部的自然条件下所需的技术设备等)。地区特点对许多生产部门的合理布局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大地理区包括许多地区生产综合体。地区生产综合体可以理解为,企业和生产部门在经济上有根据地相互结合,这种结合必须保证在全面利用地区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的基础上取得更大的经济效果。一个地区生产综合体一般要包括好几个地区。 建立和发展新工业枢纽的计划,是大经济区发展计划的重要部分。它也可以理解为是与同一个原料、燃料和动力基地有关系的企业综合体,同时也是为劳动人民生活所必需的住宅、公用设施、生活服务部门、教育机关、.文化和卫生设施的综合体。 在编制农业部门的布局计划时,首先应当根据每个地区的具体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考虑栽培哪些作物、发展何种畜收业部门在经济上更为有利。与此同时,农业的布局应当考虑在不同地区部门结合的客观必要性,各地区的这种结合可以减轻季节性压力,提高农业、畜牧业和园艺业的经济效果。 为使企业布局合理,必须对保证生产部门靠近原料、动力产地,靠近消费地区的诸因素,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分析。 企业的布局应当能促使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费用、‘运输和其他流通费用。 根据共和国和地区经济条件和自然特点,按全国和按共和国(按地区)规定产品量和基本建设投资额,规定一些最重要部门和地区 283 ==========第294页========== 的远景发展计划,是编制工农业生产布局计划的原始资料,也是加盟共和国和经济地理区交通运输发展的原始资料。 编制生产布局计划和基本建设计划的同时,要参照地质勘探计划和工程设计工作计划,并通过与住宅建设计划、公路经营发展计划以及国民经济计划的其他各个部分的紧密衔接付诸实现。 生产布局计划草案必须要以以下计算为依据:对原料、燃料动力和水力资源保证程度的计算; 根据全苏和各地区编制的未来全苏和地区对某种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平衡表,按各个地区的消费规定产品的分配(供应)计算: 对新建和改建企业的最优规模,对新建和改建企业的专业化、协作和联合的技术经济计算; 对劳动力保证程度的计算, 对交通运输费用和产品成本的计算。 在编制生产力布局计划时,要制定各加盟共和国和经济区的专业化和综合发展模式。这些模式是在部门模式的基础上形成的。模式的指标包括分布在地区境内的全部经济。 专业化的经济效果、地区经济综合发展的结构和速度在技术经济上的论证,以及工业枢纽、农工综合体、最大型的新建工程项目的合理布局,是制定这类模式的中心问题。 在制定长期计划时,特别要注意综合体和工业枢纽的形成。这样布局企业,比几个企业的单独布局效果要大得多。 就经济意义而言,综合体可分为:包括全共和国、边疆区、州在内的国民经济综合体(例如,具有全苏意义的库尔斯克综合体),地区生产综合体(萨彦岭,布拉茨克类型的),区域综合体或包括 一系列企业在内的工业区域,这些企业分布在同一个地区(城市、居民点),或是虽然座落在单独一个地方,但使用共同的交通线和工程建筑物(例如,列宁格勒的加契纳工业区域),最后,还有工业枢纽一企业群,这些企业分布在同一块土地面积上,具有共同的辅助生产部门和经济部门,使用共同的工程建筑物和交通线,具有 284 ==========第295页========== 为工作人员提供日常生活和其他服务项目的统一体系。 就生产类型而言,上述综合体中的每一个综合体都有可能成为专业化的综合体(石油化学综合体,治金综合体,汽车制造综合体等); 也有可能成为协作综合体,即为生产某种产品而始终不渝地进行原料和半成品加工的企业群(例如,农工综合体) 也有可能成为联合综合体,即包括主要生产部门在内的企业群利用副产品为其他部门制造产品(例如,利用治金生产部门的废料制造水泥和化学工业产品,采矿一选矿生产部门利用伴随的矿物为其他部门加工产品等) 也可能成为积聚综合体,即主要生产部门虽没有共同性,不实行联合,但辅助生产部门、辅助设施、技术工程和交通设备则实行联合的企业群。 为了改进地区计划,为了更充分地按计划计算全国各地区的物力和劳力资源,也为了合理布局生产力,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在1979年7月12日通过的决议中责成苏联国家计委: 编制几种重要产品的地区生产和分配平衡表(苏联各部和主管部门、加盟共和国部长会议与苏联国家计委共同参加编制)。交通部可根据这些平衡表编制大批货物的最佳货物调运图。 制定计划解决各大区域的问题,建立和发展一些最重要的地区生产综合体,按地区生产综合体编制基本建设综合计划(吸收各加盟共和国部长会议、苏联各部和主管部门,苏联科学院一起参加制定) 深人研究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以及分布在该地区的地区生产综合体的生产力发展和布局规划,深人研究每一个综合体的主要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但对生产联合公司(企业)和生产单位主管的下属单位的发展指标不予以考虑(由俄罗斯联邦部长会议和苏联有关的部和主管部门去考虑),负责审核批准这些指标,并对其完成情况实行监督。 285 ==========第296页========== ··苏联各部和主管部门应当(1)吸收加盟共和国部长会议参加制定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工业各部门的发展和布局规划,并经苏联国家计委同意后批谁。在研究这些规划时,要考虑苏联部长会议、边疆区、州劳动人民代表苏维埃执行委员会的批注意见;(2)在计划草案中,要把作为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生产综合体成员,但属于部一级管辖的联合公司、‘企业和生产单位的发展指标区分出来。· 在各加盟共和国或经济区的生产布局规划制定之后,各部和苏联国家计委一起着手修订各部门的计划。 生产力发展和布局总规划,是国民经济各部门有科学依据地发展和布局规划的总汇集,也是各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总汇集。一般说,需要编制为期10至15年的总规划,它是国民经济长期发展计划的地区部分。 在论证规划时,要有几种技术经济计算方案,要确定各经济区生产合理布局和经济综合发展的有效途径。 总规划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对自然资源和农业资源的技术经济估计,国民经济重要部门布局的依据,确定各加盟共和国和经济区经济的合理结构,制定新地区综合开发方案。 在总规划中,根据可能达到的生产规模和为此所必需的基本建设投资额,按低、中、高三种方案,研究确定生产发展和布局的基本参数。 第三节加盟共和国和地区发展计划的 主要内容与指标体系 各加盟共和国的国民经济计划是苏联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地区部分的基础。在全国的国民经济计划中,15个加盟共和国的主要指标和各大经济区的主要发展指标,作为特殊部分单独列出。 加盟共和国经济发展计划包括这样一些相互联系的指标:属于加盟共和国部长会议管辖的工业发展指标,农业和交通运输业指 286 ==========第297页========== 标,基本建设指标,工人和职员人数指标,居民福利增长指标,商业发展指标,'人民教育、科学、文化和卫生指标。加盟共和国国家计委,要为设在共和国领土但归全联盟部一级管辖的企业发展计划草案,准备意见。 苏联宪法(基本法)第七十七条规定,各加盟共和国必须保证本共和国经济和社会的综合发展,必须协调和监督加盟共和国所属企业、机关和生产单位的活动。 每一个共和国可按以下内容制定年度和远景计划: 反映共和国部长会议所管辖的工业任务,反映农业、林业、交通运输、邮电和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任务的生产计划; 包括投资、基本建设、建筑工业这样一些任务的基本建设计划 科学研究工作和推广新技术计划;劳动、千部、生产和流通费用计划: 包括提高生活水平、商业部门的发展、居民文化和生活服务这样一些内容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计划,物质技术供应计划, 加盟共和国领土上的主要经济发展指标。 在加盟共和国领土范围内的主要经济发展指标包括,制定国民经济平衡指标,社会生产的经济效果指标,国民经济综合发展的主要指标。 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和秋明州的主要指标,也是按加盟共和国采用的指标体系进行编制的。 在准备州、边疆区和自治共和国经济综合发展的主要指标时,应根据地方专业化的特点,采用加盟共和国使用的指标体系。在制定州、边疆区、自治共和国的主要指标时,要特别注意保证加盟共和国、共和国和地方经济的相互协调发展,注意有效利用现有的生产设备,以便增加大众需要的商品生产,扩大其品种,注意新建工业企业布局的经济依据,注意更合理地利用劳动资源。 287 ==========第298页========== 由自治共和国部长会议、州执行委员会和边疆区委员会批准的地方经济发展计划的主要部分有:所管辖企业的工业品生产;地方所属企业完成的居民生活服务工作量,这些企业网的发展,农产品收购量和农业发展指标,地方交通运输、邮电、公路经营的发展,地方经营的基本建设(包括住宅、文化生活设施建设的详细指标),国营和合作社商业部门的数量和商业网的发展,劳动指标;地方经济中的经济效果指标:文化、教育、卫生指标。 加盟共和国的生产计划指标,基本建设计划指标和国民经济计划的其他主要部分,在内容上与整个国家的指标是一致的,在编制方法上都是按教科书有关章节的论述进行的,本章主要论述地区部分指标的计算方法。 各加盟共和国的主要(综合的)计划指标包括,共和国境内的国民经济综合(总的)发展指标,按国民经济各大部门划分的效果指标(工业、农业、整个国民经济),以及经济综合发展指标。 各加盟共和国的国民经济平衡指标,应根据每个共和国经济的比例特点,对物力、劳力和财力的再生产予以综合评价。各加盟共和国的国民经济平衡指标,应反映出经济发展的总速度和比例,反映出社会生产的效果。利用国民收入的生产数据、用于消费和积累的国民收入数据以及按平均人口计算的国民收入数据,可以分析国民收人在共和国之间重新分配的情况。 国民经济平衡表同时可以用来分析地区部分中一些重要的国民经济比例。各加盟共和国国民经济平衡表指标包括,在加盟共和国国土上的所有经济部门和不论归哪一级管辖的所有企业(联盟一级的、联盟一共和国一级的、共和国一级的)。 主要经济的综合发展指标,应按部分进行编制,每一部分都必须与国民经济计划的部分相适应。 在制定加盟共和国的国民经济远景发展计划时,要使用能说明共和国经济专业化和综合发展特点的许多特殊指标。这些特殊指标是:原料资源所占比重(按种类可分为:铁矿、石油、子棉等), 288 ==========第299页========== 在该共和国(地区)境内加工原料所占比重,确定原料开采量(以实物形式或以价值形式)同该种原料加工量之比。 为研究这种(特殊)指标,需要在每个共和国选择其特有的原料资源范围,所选定的原料范围可以是工业所需的采掘原料,也可以是农业生产原料。 为评定加盟共和国(合并后的经济区)的经济专业化和专业的规模,要规定专业指标,确定生产某种产品的数量同从共和国输出该种产品数量的比例。 靠当地生产保证共和国(地区)的需要指标,既是反映共和国境内原料开采和物质生产资源的使用指标,又是计算一些重要产品的生产同这些产品在共和国(地区)境内总消费的对比指标。保证共和国需要的指标是计算上述资源使用效果的依据。 物质技术供应计划是地区计划的重要部分之一,因此,对物资平衡表的深入研究具有很大意义。物资平衡表是根据规定的品名表、按地区部分进行编制的,品名表内包括燃料、实用木材、水泥、地方建筑材料等。 物质资源平衡表包括共和国(经济区)境内的总生产量和总消费量。包括在平衡表中的产量数据要与工业计划指标保持一致,而需求量则可根据州(边疆区)计划和自治共和国国家计委规定的企业、建筑单位计算书来确定。在制定平衡表时,同时要使用苏联国家国民经济物资技术供应委员会地区管理局的资料。各种平衡表的计算是以运进和运出产品的数量相互补充的。借助于物资平衡表,可以确定一些重要工农业产品在跨共和国和跨地区的合理联系,可以暴露国民经济中出现的比例失调,以便采取措施克服失调现象。在物资平衡表系统中,起特殊作用的是具有跨部门意义的产品(燃料、金属、矿物肥料、建筑材料)平衡表和消费品平衡表。除加盟共和国的物资平衡表以外,还要制定几种财改平衡表,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居民货币收支平衡表,苏联国家银行的出纳计划和综合财改计划。这些平衡表的用途在于,使留归各共和国使用的 289 ==========第300页========== 财改资源增减速度之间协调一致,使国民收人增长速度之间协调一致,使供社会文化所需的各种费用之间协调一致。 除共和国(也有局部地区的)计划机关规定的上述指标外,还需计算一系列分析核算指标,如,居民人数或在物质生产部门就业的人数等。按人口平均计算指标是为了将能说明各加盟共和国、各经济区发展水平的一些重要指标与全苏的平均指标进行对比而确立的。在分析按人口平均计算的生产和消费指标时,必须考虑生产结构和居民结构中的各种不同因素,考虑现有的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等。 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1979年7月12日决议非常重视部门计划与地区计划的合理结合问题。决议规定,制定计划要经过以下程序: 1.苏联各部和主管部门与各加盟共和国部长会议一起共同研究按地区划分的部门发展计划草案。 苏联各部和主管部门: 要把为设在共和国领土但属于金苏管辖的生产联合公司(企业)、生产单位的草案和批谁的计划控制数字、主要指标通报各加盟共和国部长会议; 保证设在地方领土但属于苏联各部和主管部门管辖的生产联合公司(企业)和生产单位,将其草案和批准计划的控制数字、主要指标上报自治共和国国家计委,边疆区、州、市计划委员会,在没有州一级划分的共和国,可上报给这些共和国的国家计委。 2,加盟共和国部长会议要对联盟所属的联合公司、企业和生产单位的计划草案提出建议,并将建议上报苏联国家计委和苏联各部、主管部门。这样做是为了保证共和国经济和社会的综合发展。 联盟所属的联合公司、企业和生产单位的主要计划指标,要纳入国家五年计划和加盟共和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年度计划中。 3.由加盟共和国部长会议拟定、由联盟一共和国各部执行的承包工程五年计划和年度计划草案,要上报苏联国家计委和苏联有关 290 ==========第301页========== 各部。 4.地方建筑材料生产、消费品生产、住宅公共事业和文化、生活建设计划的综合五年计划和年度计划,由加盟共和国和自治共和国部长会议,边疆区、州和市劳动人民代表苏维埃执行委员会编拟并审核批谁。还要监督这些计划的完成。 由于经济数学模型的原故,使现阶段的地区国民经济机构的完善受到限制。为解决生产力合理布局这一复杂的任务,必须建立部门的、地区的、跨部门的、跨地区的综合经济数学模型系统。 在使用经济数学方法的最初阶段,大多数部门主张建立企业布局模型。但经验证明,这种模型在实际使用上是有局限性的。因为部门分析还不能对当代高度集中的物质生产部门合理布局的诸因素进行全面研究,只有通过合理布局物质生产部门的途径,才能做到对加盟共和国或大经济区的经济远景构成进行综合性的经济数学分析。 综合性地区模型之所以可行是因为,第二,对这个或另外一个地区的研究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作为全国各地区的一个组成部分进行研究的,第二,综合性地区模型可以在广泛利用国民经济情报(劳动资源平衡表,现有的自然资源、交通运输费用额等)的基础上修正部门生产布局模型。 地区模型为编制计划的机关,在确定最合理的地区经济比例时,从国家利益出发,选择最有效的经济构成方案提供了条件。 291 ==========第302页========== 第二十二章对外经济联系计划 第一节对外经济联系计划的任务 在苏联的远景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同社会主义各国、发展中国家和工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联系的意义正在日益增长。这是苏联经济迅猛增长的直接反映,也是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改府一贯奉行和平和缓和政策成就的直接反映。 对外经济联系的重要方面是:生产领域的合作,对外贸易、科学技术合作。发展对外经济联系的目的首先在于,利用国际分工的有利条件,赢得时间,解决一系列重要的经济任务,提高生产效率,加速科学和技术进步。其次,更大的目标在于,在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各国间的合作,共同解决诸如动力、原料、环境保护、征服字宙、利用世界海洋资源这样一些全球性的问题。 在苏联的整个对外经济联系系统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与社会主义各国,首先是与经互会成员各国的合作。 对外经济联系计划的任务有以下一些:有助于解决苏联的政治和经济发展任务,保证参加对外经济联系领域的资源与整个苏联的国民经济资源和需求保持平衡,使苏联国民经济获得最大限度的经济效果,始终不渝地遵循国家外汇专营和对外贸易统制的原则。苏共第二十五次代表大会文件规定: 保证进一步全面发展与外国的经济和科学技术联系, 采取措施,以便让苏联更广泛地参加国际分工和提高对外经济联系在解决国民经济任务、加速科学技术进步方面的作用, 在发展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和出口竞争能力基础上,通过进口 292 ==========第303页========== 能促使苏联国民经济更有效发展的商品,来改进对外贸易结构;增加出售和购买许可证和其他技术文件, 在互利和同志式的互助基础上,尽可能扩大和加强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和科学技术合作影 在长期稳定和互利基础上,扩大和加强苏联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和科学技术上的联系,促使这些国家发展本国经济,巩固经济上的独立性,增强这些国家的科学技术潜力;本着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的原则,在长期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同工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互利经济与科学技术合作。 第二节社会主义的国际劳动分工 世界社会主义体系的建立,导致在平等、国家主权、全面互利合作和兄弟般相互援助原则基础上形成新型社会主义国家关系。新型经济关系是以社会主义的国际劳动分工为基础的。 社会主义的国际劳动分工有助于更充分地利用每个国家的经济潜力、自然资源和劳动资源,以便使每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整个世界社会主义体系拥有更大的社会生产效果和节约更多的社会劳动。保证每个社会主义国家和整个社会主义体系经济高速度发展,并逐步克服历史上业已形成的社会主义各国在发展水平上的差距,是社会主义的国际劳动分工的重要任务。 1962年经互会成员各国的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大会批准了“社会主义国际劳动分工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是:综合发展经济, 一国的发展利益要与整个世界社会主义体系的发展利益相结合,生产部门要靠近原料和燃料产地,靠近消费地区,补偿社会必要劳动的消耗。 扩大和完善社会主义各国间的经济合作,一国的经济发展与整个世界社会主义体系的发展和巩固有机地结合,保证着社会主义经济的高速度发展。 293 ==========第304页========== 借助于经济互助委员会(经互会)和物质利益一致的经互会成员各国,按照相互协商建立起的国际经济和经营组织的帮助,实现社会主义的国际劳动分工。 在完全平等、尊重各国利益、互利和社会主义互助基础上,通过联合和协调经互会成员各国力量的办法,促使经互会成员各国的国民经济有计划地发展,加强经济和技术进步,提高工业不够发达国家的工业化水平,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和经互会各成员国人民的福利,是经济互助委员会的主要任务。 1962年建立了常设机构一经互会执行委员会,它是由经互会成员各国指派政府副首脑一级的代表组成的。·执行委员会的职责是,对经互会常务委员会和秘书处的工作实行领导和监督,对经互会机构规定经互会成员各国所承担的任务完成情况要经常予以监督。执行委员会要采取相应措施,发展和加强社会主义各国间的合作,特别是在协调计划方面的合作(包括投资计划的协调),制定经互会成员各国之间的商品周转和互换劳务的基本发展方针,协调经互会成员各国同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政策和经济付款改策,确定科学技术合作的方向和组织形式等。 1971至1974年期间,在经互会执行委员会里增设了好几个委员会:协同计划活动委员会,科学技术进步协同活动委员会,物资技术供应问题委员会。 为了对国民经济生产计划和投资计划工作实行协调,在经济互助委员会内设立了一系列常设执行机构。这些常设执行机构是:经互会秘书处,经互会经济计划综合问题执行局,常务部门委员会,经互会标准化研究所,经互会成员国经济问题研究所等。在合作系统中占重要地位的是经互会常务部门委员会,它是由经互会各成员国每一国的部和主管部门的领导组成的。在这些委员会里,各国要彼此通报有关部门的发展情报,关心具体协同措施的实施,对一些问题的解决途径,对合作的形式和方法要共同协商。经济和科学技术合作双边改府委员会在社会主义各国实行的合作中,也起着重要 294 ==========第305页========== 作用。 经互会成员各国建立并顺利行使职能的还有许多专业化的国际组织:国际经济合作银行,国际投资银行,黑色治金业合作组织,轴承工业合作组织,货运车辆总调车站,联合系统的总调度管理局等。 社会主义的国际劳动分工实际上有以下一些形式:国民经济计划的协调,社会主义的对外市场,专业化和合作化,企业的共同建设和经营,科学技术合作。 第三节各国国民经济计划的协调 在世界社会主义体系发展的现阶段,通过国民经济计划的协调使经济政策协调一致,是社会主义各国经济合作的主要基础。国民经济的计划协调,这是社会主义各国根据每个国家的经济、国情、历史条件和发展特点的一种自愿协同计划活动,其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利用社会主义体系的政治、经济优势,以保证加速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胜利。国民经济计划的协调,将把社会主义各国的经济合作推向新的更高阶段。国民经济计划的协调,意味着各参加国在完全自愿和平等基础上,协同一致和相互配合地发展一些最重要的经济部门,以保证整个社会主义体系和每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互利和互助,保证发展的高速度和对各种生产资源的更有效利用。最初协调的是经互.会成员各国1956至1960年的国民经济计划。与此同时,对各国的需求、生产的远景发展和相互能够提供的产品量等有关资料也进行了协调。生产指标的协调,在对外贸易协议中也得到了反映。 在执行1956至1960年的协同计划过程中,.要求对已经提出的关于较长期地合作生产几种最重要产品的计划草案进行协调。这样,1958年曾详细讨论过从苏联向匈牙利、波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捷克斯洛伐克铺设输油管道的问题。1959年,曾讨论过在一些国家 295 ==========第306页========== 之间架设输电线路的问题。以后,又设想逐步建立统一的动力系统。 第二次协调是在1961至1965年期间进行的。这期间,除了继续加强生产部门的专业化和合作化以外,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合作形式 一科学技术合作,并开始研究燃料、原料部门的发展问题等。 1966年至1970年的国民经济计划协调,不仅在双边基础上,而且在多边基础上进行,协调了许多方面的问题: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中一些重要部门的主要产品生产,·一些工程项目的投资活动,科学研究工作领域等。对机器制造业、黑色治金和化学工业的国际专业化和合作化问题,也进行过讨论。 在历史发展的现阶段,社会主义各国的经济和科学技术合作,明显地反映了社会主义经济一体化的特点。 1969年召开的经互会第二十二次特别会议,对经互会国家前一段时期的合作进行了总结,并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一体化的战略方针决议。经互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经互会成员国社会主义经济一体化合作和发展的综合计划。从那个时候开始,社会主义的国际劳动分工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从个别的、分散的一体化措施向为期15至20年的综合一体化计划阶段过渡。 在综合计划中,规定了经互会成员国实行合作措施的具体方法和期限,这些措施是为解决诸如保证供应国民经济燃料和原料,完善技术设备,满足居民对工业品和食品需求等这样一些更大型的经济问题而采取的。 在经济一体化的初始阶段,经互会成员各国在协同计划活动方面的合作包括:共同预测各国经济和技术长期远景发展的基本方向,对长期远景计划的协调;进一步完善国民经济五年发展计划的协调工作,共同制定各个部门或对加速技术进步具有头等意义的生产部门的计划:协调与经互会各成员国对外经济关系有联系的许多对内经济政策问题:协调与发展中国家生产、经济联系问题有关的 296 ==========第307页========== 政策。 综合解决包括科学技术、基本建设投资、生产专业化和合作化问题,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换货协议等协调问题,是计划活动方面最有效合作的必要条件。 在工业计划协调过程中占据特殊地位的问题是,保证经互会各成员国对燃料、电力的需求,保证机器制造业一些最重要部门的零件组装专业化和合作化;加强农业、轻工业和食品工业的专业化,扩大日用必需品、食品和农产品的换货;在运输业方面占特殊地位的是,在运输集装箱化基础上建立统一的铁路、公路和航空线体系,发展管道运输;在建筑业方面占特殊地位的是,专项工程建筑的专业化和合作化问题和工程种类问题(地下铁、公路、管道运输)。 科学技术合作是按照双边和多边程序,在一些最重要的科学技术问题方面实行合作。苏联各部、主管部门、各加盟共和国要把科学技术合作的五年计划建议书和经济效果计算书向苏联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作介绍,要拟定每一个问题的协调计划草案,指定科研、设计和工业试验工作所需的全套设备,规定考察、研究的主导生产单位和协助单位,规定考察、研究的中间阶段和主要阶段的结束期。 苏联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利用上述这些资料,制定综合性的五年科学技术合作计划,制定解决多部门和重要部门的科学技术问题的工作计划(指“与经互会成员各国共同进行的科学研究工作,和在国民经济中运用这些科研成果”的国民经济计划专项部分)。国民经济计划的协调工作可按以下程序进行: 由苏联国家计委和苏联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对国民经济计划的协调工作实行总领导, 苏联国家计委吸收苏联国家国民经济物资技术供应委员会参加,按照多边程序,在经互会委员会计划活动合作范围内,在双边基础上,与经互会成员各国的计划机关进行商讨: 297 ==========第308页========== 协议中只协调各国利益相关的项目和指标。目前,这里正在协调的有:主要工业生产部门、农业、交通运输业、基本建设、科学研究工作的主要方向; 在计划协调之前,经互会机关要做准备工作。例如,经互会机关要规定协调开始的日期、进行的程序和指标体系,对一些最重要的物资平衡表要进行初步的计算; 在互换情报的基础上,各部和主管部门对综合计划出现的部门问题,对产品生产专业化和合作化计划的发展问题,以及对某些生产种类的协同计划问题,要逐个进行协调,要准备有关共同参加建设的新项目和企业改建的提案,准备产品换货和劳务互换的项目和数量提案; 协调结束时,由中央计划机关负责签署最后协调议定书,由部和主管部门负责签署长期协定书,由苏联对外贸易部负责签署贸易协定书和商品供应合同书。 经互会协同计划活动合作委员会是经互会各成员国计划协调工作的主要组织者。 国家间的生产专业化和合作化组织措施是经互会成员各国经济发展计划协调的基础。根据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和计划工作达到的水平,目前这种协调是开辟和合理利用社会主义各国生产资源的最完美形式。 在建设中,各工业企业的相互援助促进了社会主义各国的工业发展,促使社会主义各国建立正确的工业生产结构,.也有助于生产的专业化和合作化。在这方面起特殊作用的是经济上更为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一一苏联。 有经济依据的互利而稳定的生产长期专业化和协作组织,`应当保证大力提高生产部门的经济效果。苏联国家计委编写的研究方法手册,介绍了在机器制造业中为大批生产的产品和为商业设备生产品所需零件、部件和机组发展生产协作的经验。 对投资计划的协调,最初是通过经互会各成员国1966年至1970 298 ==========第309页========== 年的经济计划协调工作实现的。那个时候,经互会机关根据各国的利益,按照共同规定的生产设备额和生产设备投产期,来协调一些最重要国民经济工程的工程项目表。 最近几年,在社会主义各国的经济关系中,在信贷基础上共同建设一些大型的经济工程项目的经验,已经得到推广。 在社会主义各国,对一些重要国民经济工程项目的建设和共同经营,保证着国与国之间建立长期的紧密生产联系,保证在一国领土上多国参加建设。 横跨欧洲的“友谊”输油管道,就是跨国工程项目建设的一个鲜明例证,它是由经互会五个成员国(苏联、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波兰)为从苏联输出未加工的石油而铺设的建筑物。 1978年,建成了从苏联的奥伦堡至西部边境的“联盟”输气管道线,它全长2750公里。目前,乌斯特一伊利姆斯克纸浆厂和基耶姆巴耶夫斯克石棉选矿联合工厂的建设,正在加紧进行。 跨国建设不仅有在几国领土上进行的工程项目(管道、输电线、运河、铁路、公路等),而且还有虽在一国领土进行,但对几国或者对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成员都具有重要意义的工程项目。 经互会第三十次会议,对社会主义经济一体化进行了总结,并规定了经互会各成员国经济合作的新目标。 除了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协调外,还首次制定了多边一体化措施的协调五年计划,它包括:共同建设,生产专业化和协作的发展,共同拟定某些工业部门的生产计划和产品生产种类计划。 社会主义经济一体化发展计划的项目包括: 苏联用于共同建设工程项目的投资额和其他国家参加的投资额 向这些投资的经互会各成员国提供的实物产品种类,经互会各成员国提供的实物产品种类: 与建立共同工程项目有关的劳动资源和设备(来自经互会各成 299 ==========第310页========== 员国,再用于这些国家的劳动资源和设备), 来自共同建起的工程项目生产出的产品额(向经互会各成员国提供,在苏联国民经济中使用),以及来自经互会其他成员靠在别国领土上参加工程项目建设获得的产品额, 据根生产专业化和协作协定实行的进出口产品供应; 共同研究一些重要的科学技术问题(包括分配由苏联完成的工作和提供的必要资源)。 第四节对外贸易计划 对外贸易计划的目的在于与世界各国建立并发展互利联系。对外贸易计划一定要全面考虑世界和社会主义的国际劳动分工带来的优越性,以利于发展经济,加速技术进步,不断提高苏联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 根据社会主义各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协调计划,发展同这些国家的对外贸易。苏联给予走上独立发展经济道路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是为了鼓励它们发展本国的经济。 对外经济联系计划是作为一个组成部分纳入统一国家计划的。对外经济联系计划由苏联国家计委吸收苏联对外贸易部、苏联国家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和其他有关部、主管部门共同参加制定的。 对外经济联系的五年发展计划中规定:主要商品的出口额和进口额,出口商品和进口商品结构变化的基本方针,同每一个国家发展对外贸易的基本方针,给社会主义和发展中国家的技术经济援助额,相互贷款的特点和数额。苏联经济是根据需求和资源的稳定程度,根据国外市场行情的变化情况,将五年计划的各个项目具体落实到各年的年度计划中。对对外贸易业务实行的国民经济效果核算,也就是对进出口效果,对总的经济效果的核算,是制定计划时必不可少的要求。对外贸易经济效果,是通过出口商品的生产费用与那些不得不承担的费用相对比的办法来确定的,假如一个国家靠 300 ==========第311页========== 商品出口进款的收入就可以满足生产需要,那就不必再进口。费用对比是根据费用折算公式,在计算全部国民经济生产费用和商品运输费用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计算生产费用时,经常使用相当于15%的统一效率定额。与相对效果指标(例如,对出口来说是指每一卢布国民经济费用取得的外汇进款额)一起计算的还有按卢布计算的绝对效果指标(或亏损指标),它是国民经济通过实行这样或那样的发展对外贸易方案获得的。研究法手册介绍了与单独一个国家和与几个国家进行贸易的特点和贷款贸易的条件等。 举出口产品生产的经济效果核算为例。一个企业一年生产了100千件出口产品,一件产品的价格为10.5金卢布,进口等价率一个金卢布相当于2.5卢布多一件产品的生产费和运输费折合为21.5卢布。企业一年来自出口产品生产的外币进款总共为105万金卢布(100×10.5)。算上现有的购买差价,一年的外币进款等于262.5万卢布(105×2.5)。一年用于产品生产的国民经济费用 一共为215万片布(100千个×21.5)。来自出口产品生产的年经济效果等于 47.5万卢布(262.5-215)。 在编制对外贸易计划和确定对外贸易的经济效果时,其任务是要注意满足国民经济对那些在国外购买比国内生产在经济上更有利的商品的需求。这就是说,苏联对外贸易部的一些机构,对进出口预算效果指标和某些商品、商品组的预算效果指标,要进行全盘考虑。 出口预算效果指标,是按苏联外贸部获得的商品出口净外汇进款同工业出厂价格之比,外加运输费和其他杂费进行计算的。进口预算效果指标,是按向国民经济交售的进口商品同在国外购买商品所用的外汇费用之比进行计算的。 对外贸易业务计划在国民经济各主要平衡表中都有反映。在物资平衡表中,进出口商品额作为有关商品的一个组成部分,纳人资源或消费项中。在财政平衡表中(商业平衡,收支平衡,和国家预算平衡),具体规定来自出口额和其他业务的进款,外贸部应支付的进口商品和劳务费。劳动力平衡表,具体规定指派在对外贸易系 301 ==========第312页========== 统工作的专家名额。 对外贸易的统制主要由苏联对外贸易部行施。对外贸易部要为苏联国家计委准备进出口计划草案、出口商品供应计划草案。国家统制的部分职能由苏联国家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执行。苏联国家计委在这方面有相当大的权力。对外交易和其他进出口业务,由实行经济核算的现有全苏对外贸易联合公司、苏联对外贸易部所属的有关行政机关和苏联国家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直接行施。 在苏联外贸部监督下,授予苏联消费合作在中央联社全苏合作外贸联合公司、列宁格勒外贸联合公司(由列宁格勒和邻近几个州的一些贸易组织建立的联合公司)和远东外贸联合公司向国外市场的出口权。 对外经济联系计划主要根据三个相互有联系的计划进行编制:商品进出口计划包括:商品出口(按国家),商品进口(按国家),由进口收入向国民经济提供的商品影 在苏联技术协助下建设的工程项目供应计划;外汇收支计划(收支平衡)。 同时还要制定对外贸易货物运输计划。 进出口商品计划是分国家进行编制的。进出口商品计划既要反映出外贸商品额的特点(按价值和按实物形式表示),又要反映出外贸商品额的结算类别和结算形式。 出口额要根据进口商品的必要支付、外汇准备金构成、换货和提供贷款义务的完成情况而定。 结算类别和结算形式,在对外贸易结算计划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计划分以下几种形式进行结算:按划拨清算结算(通过互换通知书冲账和无现金支付的保证条件等办法结算);用自由兑换的外汇结算(即按兑换黄金的原则,兑换成世界通用的货币),用不可兑换的外汇结算(即只限在一国或几国流通的货币),按国家贷款结算;按商业信用结算。 在世界社会主义市场上,偶而也使用划拨清算这种结算形式302 ==========第313页========== (在多边和双边的基础上)。 出口(进口)商品量规定用实物形式(按相应的测量单位)和用外汇卢布表示。商品价值按统一的预算价格计算: 出口货物经常使用的价格有,“苏维埃港口船上交货价格”(船上交货价格包括在当地出售商品的价格加上商品输出国将货物运到国家发货港口的一切费用,其中包括装上船的费用),和不用水上运输工具,发货时采用的苏联陆上交货价格: 水上运输的进口货物经常采用到岸价格(或另一种叫法“外国港口的船上交货价格”),在陆上运输时,采用发货国陆上交货价格。到岸价格包括发货港价格加上运到进口货物国港口的一切费用。 以价值形式表示的与社会主义国家的流转额出口(进口)计划,可根据长期协议规定的具体价格来确定,与资本主义国家的流转额出口(进口)计划,可按契约价格确定,在没有契约的情况下,可按世界价格确定。 出口商品供应计划规定:()出口资源(根据苏联已承担的义务,国外市场的行情,出售工农业产品的能力),(2)出口产品的供应单位(各部和主管部门)。供货计划可按机器和设备供应,原料、材料供应和日用消费品供应分别制定。 向国民经济提供进口商品的计划可按(1)提供的机器和设备, (2)提供的原料、材料和日用消费品分别制定。与此同时,对各部、主管部门、加盟共和国提出购买设备、产品等建议,要予以考虑。 为苏联技术协助下在国外建设的工程项目提供所需设备和原料的供应计划,由苏联国家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和总供应单位一各部和主管部门共同制定,供应计划包括(1)设备和材料供应额,(2)技术援助范围(设计和其他工作,派遣专家,为被援助国培养千部)。 如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一样,苏联为发展中国家购买必需商品提供了大量的贷款。通常,提供为期十二年的贷款,年利率按2.5% 303 ==========第314页========== 计算。苏联提供的设备和材料期满后经过一年才开始偿还贷款,而按照协议,建筑工程项目完工后就得开始偿还贷款,因此,实际贷款期一般都超过协议规定期二至三年。而且,利息只按贷款的使用部分计算。 综合外汇收支计划(苏联的收支平衡表),不仅包括对外贸易付款,而且还包括其他经济关系形式的付款,比如说,按规定的付款期付款。 外汇收支计划的主要任务在于,保证苏联各个时期的收支平衡,为了保证贸易、信贷和非贸易业务的定期货币支付,应经常以从其他契约当事人那里获取货币收人的方式,保持必要的资金。计划年度的综合外汇收支计划(远景期需编制综合外汇收支结算),由苏联国家计委和苏联财政部一起,根据苏联外贸部、苏联国家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苏联消费合作社中央联社、苏联海运部、交通部、民用航空部、邮电部、渔业部、财改部(包括非贸易业务)、苏联国家银行、国际旅行服务社的外汇收支计划草案进行编制。外汇收支计划草案分三个部分进行编制:自由兑换外汇和自由外币兑换清算;不可兑换的外汇和有限外币兑换清算;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结算。综合外汇收支计划可根据上述三个部分的规定,按项目和按国家进行编制。 苏联的对外贸易和其他经济和非经济联系形式的国际结算计划,可按与社会主义大家庭各国和与资本主义各国分别进行编制。 综合外汇收支计划提纲 I贸易业务(商品、贸易费用和其他一般费用)。 Ⅱ劳务(交通运输和通讯联络、技术设备和其他形式的援助、许可证、保险、旅游、其他劳务)。 Ⅲ非贸易业务(设在国外的机构和代表机关的经费,临时的出差费用,向国际机构的付款,银行业务等)。 V信贷和财产(国家信贷、商业信贷、银行信贷、基本建设投资、购买 和出售财产,今后若干年的供应预支付款)。 304 ==========第315页========== V无偿援助。 余额或差额(+,-)。 各种业务形式进款和付款计划,一律按外汇卢布进行编制。苏联的国际结算调整,不只局限于收支平衡计划一种构成形式,它还可以通过在收支平衡计划执行过程中不断创新。 由于有上级规定的外汇收支计划精神,使苏联的收支一直保持平衡。这就保证可以利用合理的国际劳动分工,来发展生产力,壮大苏联和社会主义体系各国的经济。 第五节与发展中国家、工业发达 资本主义国家的合作计划 联合自己的力量建设新社会的社会主义国家,同时还要积极支持并大力发展同摆脱殖民主义统治各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合作。社会主义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联系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这些经济联系的发展,有的是采用对外贸易的形式,有的是采用合作的形式,通过帮助这些国家兴建工业企业、电站、开凿运河、修建铁路、建立机械化的农业企业和其他工程项目等办法,来提高这些国家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 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苏联和社会主义大家庭其他成员在完全平等、互利、尊重领土完整和主权、互不干涉内政基础上,与发展中国家建立经济关系。战后时期,世界社会主义体系不止一次地证明,它不仅给了发展中国家各方面有效援助,而且又是这些国家政治自主、经济独立的最好保障。 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合作,对发展中国家建立自己的工业,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对于建立自己独立经济的年轻国家来说,具有头等重要意义的是获得来自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和技术援助。 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专利权和许可证的做法正在扩大。社会主义 305 ==========第316页========== 国家的科学技术成就,使年青的发展中国家能够在高度技术水平基础上组织生产。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重要意义的是在发展农业、研究地质资源方面,取得社会主义国家的援助。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学家在发展中国家制定发展计划时,要以鉴定专家的身份参加意见。交流经验是社会主义国家同发展中国家合作的重要形式。 在社会主义国家援助项目中,为发展中国家培养干部占很重要的地位。要注意在本国的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积累经验。许多工人和专家正在社会主义国家的企业进行学习和实践。对培养本国干部具有越来越重要意义的是,在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技术协助下筹建学校。 靠社会主义国家援助建起的治金、机器制造、化学、石油加工企业和其他工业部门,配备有最新的技术装备,是建筑在现代化的、最先进的工艺上面的。这些企业不仅符合今天的要求,而且是按照今后不改变现有生产模式的情况下,也可以扩大企业设计修建的。 社会主义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贷款,无论利率,还是偿还期,都带有优待的性质。 签署长期经济和科学技术合作协议,.是与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联系的崭新阶段。苏联和印度签署的为期10至15年长期经济、贸易和科学技术合作计划,就是这类协议的一个典范。 与许多工业发达国家的对外经济联系,依据长期协议进行。到1990年为期限的第一个这类协议,是1977年与芬兰签订的。1978年年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签订了为期25年的发展并扩大在经济和工业方面合作的协议。1979年与法国签订了扩大在经济、工业和技术方面合作的长期计划(1990年到期)。与加拿大签订的长期协议已开始生效。 在互利合作的基础上,西德的一些商行正在参加奥斯科尔电力治金联合企业、莫吉廖夫化纤生产综合体、舍列麦季耶沃机场的建设。 306 ==========第317页========== 第二十三章计划计算自动化系统是完善国民经济计划的工具 第一节完善国民经济管理的计划 苏共第二十四次和第二十五次代表大会的决议中规定,完善苏联国民经济管理系统的基本任务是: 1.完善国民经济计划的组织和方法是领导的中心环节。集中 一切方法编制好最终活动成果计划,提高计划的科学依据和计划的平衡性。发展和完善企业工作的计划指标和评价标准,保证企业工作的进一步集约化,保证提高企业的社会生产效果,改进工作质量,更充分地满足社会需要。 2完善管理机关的结构,减少管理层次,采用科学的劳动组织方法和管理方法。 3.完善对生产单位和工作人员的物质奖励制度和精神鼓励制度,有效地利用各种经济杠杆,以便刺激提高生产效果。 4·加强系统目标规划法,以便解决国民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大量问题和完善经济机制过程中出现的大量问题。 5.广泛采用管理自动化系统和经济数学方法,以便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最优化水平。 第十个五年计划中,首次制定了“完善国民经济管理”的计划。参加制定这一计划的有苏联各部和各主管部门、加盟共和国的各部门、跨部门综合体和地区综合体、共和国、州、边疆区、市和区。 作为这一计划的主要指标有: 307 ==========第318页========== 企业、基层环节组织和生产部门的数量,因某种原因(投产、建立、合并、取消)上述单位的增减数量, 管理结构中的环节数量,中间管理环节的机构数量; 平均一个企业(按管理水平计算)的产值(包括总产值、商品产值、工程价值、劳务)多 某个部门的主要成品在总产量(工作量、劳务)中所占比重,以及在总产值(商品值)中所占比重影 管理劳动的技术装备(卢布/人) 管理自动化系统的数量以及利用管理自动化系统管理的企业和网络环节所占的比重; 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数量(部、中级环节管理机构、企业和基层环节组织),管理部门工作人员所占比重: 培养和再教育千部的专家数量: 机关工作人员的薪金费,完善管理系统,为完善管理而采取的经济效果措施。 完善组织管理结构方面的工作,应当慎重地、始终不渝地并按计划进行。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各工业部的生产进一步集中化和专业化,实现总规划和建立生产联合公司的工作,正在进行。苏共第二十五次代表大会的决议规定“…向二级和三级管理制度的过渡,合并基层建筑组织,提高生产的专业化水平”①,准备在建筑业部门制定并采用总的管理模式。当前,全国有24000多个基层建筑安装组织。实际上所有的部和主管部门都有自已的建筑组织,这些建筑组织中有不少是非常小的单位。约有20%的建筑安装组织,一年的工程造价只达到100万卢布。技术的进步,要求建筑生产部门在建筑业实行合理的集中化和专业化。 苏共中央委员会认为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并“在跨单位合作和农工一体化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 ①《苏共二十五大资料汇编》(俄文版),第173一174页。 308 ==========第319页========== 的专业化和合作化”决议中,对完善组织管理结构的任务作了具体说明。 列·伊·勃列日涅夫在纪念垦荒二十周年的隆重大会上,曾提出完善农业管理体制的四条标准: 保证把国家统一的总路线贯彻到发展农业的各个方面;各级领导之间要有明确的职权分工制和责任制: 在解决生产和产品销售的具体业务问题时,中央的计划领导同农庄、农场的独立自主精神和首创精神要有机地结合: 加快农业生产的发展,取消不必要的环节。 第二节国民经济管理自动化系统 建立并实行管理自动化系统,在管理和完善管理方面占据重要地位,随着管理自动化系统的出现,在计划工作、组织工作、设计、核算、分析、生产经济活动的准备工作中,有计划地使用现代数学方法和信息处理自动化的技术工具系统,逐渐被人们认识。第十个 五年计划期间,为在国家统一计算中心网和统一自动化通信网的基础上对国民经济进行核算、计划和管理,各部门、各地区机关、各联合公司和企业贯彻计划自动化系统和部门管理自动化系统的工作,建立全国经济信息收集、处理自动化系统的工作正在继续进行。 管理自动化系统的建立,不能看作是最终目的,而是完善管理的一种手段,因此,应当根据完善管理的其他各方面的情况编制建立管理自动化系统的计划。 管理自动化系统分为三类:(1)企业和工艺进程管理自动化系统;(2)部门管理自动化系统,(3)职能管理机构的专业化自动化系统。 企业(联合公司)管理自动化系统的任务是完成下列职能:(1)编制远景计划;(2)簿记核算,统计,财政结算: 309 ==========第320页========== ()生产准备(科学技术计算,设计计算,工艺计算,寻找经济理论根据);(4)编制生产计划和进行生产核算;(5)编制劳动、工资计划,规定劳动和工资定额,进行劳动和工资核算;(6)编制固定资金计划,对固定资金进行核算,计算生产设备和投资方案,(7)编制物质生产保证计划,对物质生产保证的完成和核算,储备件的管理;(8)编制业务生产管理计划和业务日程计划,负责调度,监督计划的执行。 在苏联各部和各加盟共和国已经建起了不少的管理自动化系统(仪表管理自动化系统,石油管理自动化系统,煤炭管理自动化系统等)。这些管理自动化系统保证了各种计划计算方案的付诸实现,保证了定额材料的自动积累、分析和更新;保证有大量的时间管理部门生产联合公司的业务,保证了管理所必需的情报资料的积累、处理和尽快自动寻找。 苏联有不少国家一级的委员会和中央一级的主管部门已经建起了管理自动化系统(苏联国家计委建起了计划计算自动化系统,苏联中央统计局建起了统计管理自动化系统,苏联国家国民经济物资技术供应委员会建起了供应管理自动化系统,苏联国家价格委员会建起了价格运算最后结果自动化系统)。这些管理自动化系统可以解决与职能管理机构活动有关的许多复杂而特殊的问题。 例如,供应委员会的管理自动化系统可以解决这样一些任务:合理地组织联合公司之间的经济联系,合理布局生产,通盘组织对建筑工地和联合公司的供应,正确分配和管理储备材料。 ·、苏联国家计委的计划计算自动化系统在职能管理自动化系统中占据尤其重要的地位。 目前,计划计算自动化系统的第二期工程业已开始。苏联国家计委的总计算中心依然是问题的首要组织者。为给各加盟共和国的国家计委设计计划计算自动化系统,责成乌克兰共和国的国家计委负责综合设计供有州一级划分的共和国使用的计划计算自动化系统,责成立陶宛共和国的国家计委负责设计供没有州一级划分的共310 ==========第321页========== 和国使用的计划计算自动化系统;还规定各加盟共和国的国家计委负贵对某些分系统进行深入研究。 各部和主管部门的科研组织和设计组织,管理自动化系统的设计部门,同时要研究计划计算自动化系统有关部门的职能分系统。 为了制定计划方案和选择计划决策的最优方法,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在1979年7月12日的决议中责成苏联国家计委在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完成计划计算自动化系统的工作,并在生产和产品分配的实物价值平衡表中、在生产设备、劳动资源、财政资源和计划定额系统中广泛应用。 第三节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的计划 计算自动化系统 计划计算自动化系统的第一期工程于1978年在苏联国家计委和各加盟共和国国家计委开始使用。计划计算自动化系统是在编制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方面,在综合使用经济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技术基础的一种系统。、有140多个科研和设计单位参加了这项工作。计划计算自动化系统第一期工程的完成,有助于在编制各级计划时确定采用哪一种计划计算自动化方法,有助于解决一系列有关的问题,有助于应用经济数学方法、控制程序和技术组织手段来编制计划、分析社会经济过程和采取决策,有助于在计划中广泛应用多种计算方案和最优化方法、系统分析和综合解决。 第一期工程包括:完善国民经济计划体系基本方针的草图设计,建立和发展计划计算自动化系统的方法原理,对各部、各主管部门管理自动化系统的要求;计划计算自动化系统的保证草图设计:加盟共和国和共和国所属直辖市的计划计算自动化系统的草图设计;研究各职能分系统,对各种保证手段进行综合,在计划工作中实际应用计划经济课题,即用计算技术和经济数学方法来解决这些课题。 311 ==========第322页========== 国民经济计划的现行职能系统的方法体系是以计划计算自动化系统第一期工程为基础的。 计划文件的统一工作,对自动化定额体系的深人研究,全国信息分类和统一编码体系的建立,对计算自动化系统的信息保证,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苏联国家计委总计算中心的领导下,计划计算自动化系统的技术保证,是以统一计划工作的计算中心体系为基础的。 苏联国家计委和各加盟共和国计委的计划计算自动化系统分下列分系统: 职能分系统,其任务是解决计划编制过程中的计划经济任务,监督计划经济任务的完成,完善编制计划的工作方法,分析计算表、日常业务工作(准备参考资料,做鉴定,完成某些委托任务等) 保证分系统(包括方法保证、信息保证、数据保证、技术保证、千部保证、工艺保证、组织保证、法律保证)的任务是,为完成计划任务提供资金和条件,把职能分系统合并在一个具有共同的工作方法、工作结构和工艺工程的统一系统中, 辅助性分系统(包括管理和服务系统)。 计划计算自动化系统的职能分系统由三级结构组成。第一级结构主要是解决综合国民经济计划任务,第二级结构要解决的任务是,把每一类资源同对这些资源的需要协调起来,计算国民经济计划的综合指标和地区分类指标,第三级结构主要解决部门的发展计划任务。在第一级结构的职能分系统中,“综合国民经济计划”的实现,一方面要确定社会经济计划任务,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比例和国民经济的综合发展指标,另一方面要研究保证整个国民经济计划统一过程的组织方法。综合资源分系统和综合平衡分系统,属于第二级结构。这里面包括: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计划,发展科学和技术计划,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劳动和劳动资源计划,财政计划,成本计划,利润计划,赢利计划,物资平衡计划和分配计划;地区312 ==========第323页========== 计划和生产力布局,对外经济联系计划。第三级结构是指部门分系统,它是按照国民经济的部门分类,并根据苏联国家计委和加盟共和国国家计委的部门结构建立的。 编制计划的过程带有多种方案的性质。编制计划的过程包括国民经济的形成和对所选择发展方案的分析,而所选择的方案要特别注意达到目标的内容和期限,注意利用可以相互代替资源的种类和代替的方法。 建立计划计算自动化系统,是建设统一平衡计算体系的一项主要任务。在深入研究计划计算自动化系统的时候,注意研究综合系统法,注意研究部门计划与地区计划的密切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计划计算自动化系统中的计划计算的机械化和自动化,使大力提高国民经济计划的科学性和效率有了保证。靠快速计算技术实现的计算程序,大大加快了计划的编制进度,增加了研究计划决策方案的数量,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电子计算机的运用,为扩大计算范围、提高计算细目、提高计划指标的平衡水平和协调水平创造了前提条件。 计划计算自动化系统第一期工程中的3300多项任务,已在实际计划工作中被采用。为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解决的任务有1126项,为各加盟共和国解决的任务有2200项。这些任务中,有75一80%的任务是在直接计算的基础上解决的,有20一25%的任务是采用经济数学模型解决的。还要指出的是,这些任务中有59%的任务与年度计划有关,有30%的任务与五年计划有关,有11%的任务与远景计划有关。 计划计算的机械化把计划工作人员从笨重的信息处理程序中解放出来,它有助于提高这部分人员的劳动生产率,也有助于更有效地发挥计划工作人员的创造潜力。 由于27万台电子计算机的投入使用,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才有条件在计划计算自动化系统第一期工程中,对制造9,000种机器产品 313 ==========第324页========== 所需材料进行集中计算。‘过去,这项工作只能按制造600种机器所需材料进行计算。与传统的编制方案比较,最优化的发展和布局模型的采用,使各种折算费用额下降了10一15%;计算表明,某些石油化学下属部门采用最优化的发展计划,到第十个五年计划未,可节约5千万卢布。 建立计划计算自动化系统极为重要的一个问题是,一方面要保证苏联国家计委与各加盟共和国国家计委之间的相互配合,另一方面又要保证各部门、各主管部门、各地区的计划自动化系统、管理系统、信息处理系统之间的相互配合。 能够与苏联国家计委和各加盟共和国国家计委的计划计算自动化系统相互配合的自动化系统分三种: 1.地区各级管理自动化系统。在共和国一级,地区系统包括各加盟共和国开始建立的管理自动化系统,各经济区应当建立的管理自动化系统,最大城市的城市设施管理自动化系统。在较低一级的管理中,地区自动化系统包括自治共和国、边疆区、州、市、地区(地区工业)综合体、行政区的管理自动化系统。这样的管理自动化系统,目前只能按单独程序建立。 2,部门管理自动化系统。它属于专业生产部的管理自动化系统,:负责生产领域的经济管理。通过部门管理自动化系统来实现计“划计算自动化系统与联合公司、企业的管理自动化系统、工艺规程管理自动化系统的相互配合。 3.主管部门的管理自动化系统,它属于国家委员会和职能部 一级的管理自动化系统,负责管理非生产领域的一些部门。这里指的是国家统计自动化系统,科学与技术发展管理自动化系统,苏联国家银行管理自动化系统,苏联国家建设委员会管理自动化系统,·国家劳动和社会问题委员会管理自动化系统,价格信息处理自动化系统,苏联财改部财政计算自动化系统,苏联建设银行的管理自动化系统,苏联国家标准委员会信息管理自动化系统。· 部门自动化系统、职能自动化系统与计划计算自动化系统之间 314 ==========第325页========== 的相互配合,不单单是表面的配合。计划计算自动化系统和管理自动化系统的某些成份,同时属于两个系统。例如,各加盟共和国国家计委的计划计算自动化系统,既是计划计算自动化系统的组成部分,又是共和国管理自动化系统的组成部分,也可以说是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城市设施计划计算自动化系统的组成部分。计划计算自动化系统和管理自动化系统的相互作用是个综合概念。这个综合概念,系指系统之间的耦合性、协同性、一致性和相互作用。耦合性指的是两个系统的结合部分要相互适应,通过输入输出部分使两个系统连结起来。耦合性是必要的,但还不是保证两个系统可能相互配合的充分条件。协同性指的是两个系统的各种功能要相互适应,在协同中,相互作用的各系统在同一程序中工作,解决同一个综合任务。一致性可以使系统中的一致性功能联合动作,并保证动作协调。相互作用是指在解决一些共同问题过程中,两个或几个系统的功能是一致的,相互联系的和相互协调的。 计划计算自动化系统与国家统计自动化系统的相互配合。国家统计自动化系统是国家统计机关在广泛使用经济数学方法和计算技术基础上,供国民经济计划和管理用的核算统计信息收集和处理系统。国家统计自动化系统的职能是,将整个国民经济都包含在信息计划中,从这一意义说,国家统计自动化系统与计划计算自动化系统的水平是相等的。 统计管理自动化系统提出的核算统计资料和调查分析资料正是计划计算自动化系统在解决计划任务和监督任务时必须使用的资料,也是计划计算自动化系统与统计管理自动化系统相互配合的主要形式。这些资料的内容、使用范围和使用期限,则要由计划计算自动化系统的技术人员来决定,要与国家统计自动化系统的技术设计人员一起协商。统计自动化系统的宗旨是,对总信息进行分析,'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作出结论,以便与计划计算自动化系统共同分析国民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在编制例行的国民经济计划时,为作好计划前的准备,在计划计算自动化系统范围内,必须利用这 315 ==========第326页========== 些工作的总结成果。 在行使国民经济计划完成的监督职能过程中,统计管理自动化系统对计划执行情况要做出评价,根据这一评价,计划计算自动化系统再研究计划偏离的原因和排除偏离需要采取的措施。 计划计算自动化系统与苏联国家国民经济物资技术供应委员会管理自动化系统的相互配合。苏联国家国民经济物资技术供应委员会管理自动化系统计划工作的职责范围是,在研究国民经济对物资技术资源需求的基础上,编制并执行物资技术供应计划和产品销售计划,保证跨部门合作供应。国家国民经济物资技术供应委员会同时要监督各部、各主管部门、各企业和机关及时完成对产品的供应计划。 计划计算自动化系统与国家国民经济物资技术供应委员会管理自动化系统的相互配合的任务是,确定对物质技术资源的需求,编制平衡表和资源分配计划。 国家国民经济物资技术供应委员会的管理自动化系统的职责是,.根据国家计委编制的年度生产计划草案和远景生产计划草案编制物资平衡表、基本建设计划、生产设备投产计划、零售商品产品分配计划、运输计划、商品进口计划,为在苏联技术协助下在国外建设项目提供设备和材料计划。 计划计算自动化系统与价格信息处理自动化系统的相互配合。价格信息处理自动化系统是价格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存贮、积累,以及对价格形成过程的分析和管理的跨部门系统。 为了解决价格计划、价格预测和各种产品、商品、劳务价格计算所必需的计划计算结果资料,这些资料应当由计划计算自动化系统向价格信息处理自动化系统提供。为解决价格信息利用的计划任务所必需的工业品、商品、劳务价格资料,这些资料应当由价格信息处理自动化系统向计划计算自动化系统提供。 计划计算自动化系统与国家劳动和社会问题委员会管理自动化系统的相互配合。计划计算自动化系统与国家劳动和社会问题委员 316 ==========第327页========== 会管理自动化系统的相互配合,是在完成苏联国家计委、苏联国家劳动和社会问题委员会共同制定的计划工作方面实行合作的。这种相互的配合贯串在远景计划和当前计划的各个时期。在相互配合的过程中,计划计算自动化系统负责编制劳动生产率、劳动资源和劳动工资基金指标计划,而劳动和社会问题委员会管理自动化系统负责制定完善劳动组织和工资制度,提高劳动效率,改善对劳动人民的社会供应等方面的措施计划。 计划计算自动化系统与财政核算自动化系统的相互配合。财政核算自动化系统,是苏联财政部和其他财政机构对财政管理系统所使用的行政、经济和数学方法、计算技术和组织技术的总和。 计划计算自动化系统与财政核算自动化系统相互配合所包含的内容是,编制苏联财政资源平衡表和国家预算,规定完成计划过程中的某些财政计划指标。在编制国民经济计划和国家收支预算、在编制国家财政资源平衡表、在国民经济计划指标需要有业务变动、修订以及在价格和收费标准需要变动时,计划计算自动化系统和财改核算自动化系统之间发生职能联系。 苏联国家计委计划计算自动化系统与各加盟共和国国家计委计划计算自动化系统的相互配合。随着苏联国家计委计划计算自动化系统与各加盟共和国国家计委计划计算自动化系统的相互配合,它们在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计划草案、在监督计划完成过程中的共同职能,就逐渐清楚了。计划计算自动化系统和部门管理自动化系统的相互配合的方面,包括对国民经济计划部门划分的研究,对某些部门发展计划的研究,部门计划部分与地区计划部分的协调一致,对完成部门计划的监督。 计划计算自动化系统与部门管理自动化系统相互配合的使命是,根据整个国民经济的远景发展方针制定部门计划,协调部门发展计划与拨给部门的基建投资和其他几种资源。计划计算自动化系统与部门管理自动化系统在相互配合过程中,应当解决最优化计划任务和部门生产的布局任务。 317 ==========第328页==========